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网上资源).doc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3165095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网上资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网上资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网上资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网上资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网上资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又名“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其区域范围由核心区、扩展区和若干辐射点组成:“核心区” 以同 济大学四平路校区 为核心,包括密云路、中山北二路、江浦路、控江路、大连路围合组成的区域,面积约2.6 平方公里;“拓展区 ”以曲阳路、大连 西路大连路、周家嘴路、黄兴路、邯郸路围合组成,面积约 10 平方公里;“辐射点” 包括新江湾城、共青森林公园、黄浦江北岸滨江和黄兴公园等。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是杨浦区“三区联动” 的典范,它的蓬勃发展归功于同济大学智力资源不竭的灌溉,又与杨浦城区转型发展互为因果。上世纪 80 年代初,同济大学的一群学生和老师在学校周边“ 安营 扎寨” 开起

2、了公司, 这些在当 时看来是“小打小闹”的行为,让环同济的设计服务业初显萌芽。90 年代,快速的城市化与房地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为同济大学周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及其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 1996 年到 2002 年前后,形成了以 860 米长的赤峰路为标志的“现代设计一条街” 。“十一五” 期 间,区委、区政府 围绕“知识杨浦”的发展定位,提出了以同济大学知识和人才基础为依托、努力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同济大学强势学科、优势学科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效用,加快培育以研发设计为重点的知识密集产业。“十二五” 期 间,环同 济知识经济圈以增 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依托高校的

3、学科优势,以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表的科技园区的品牌打造和能级提升,进一步发挥其区域知识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推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加快推动现代设计业、国际工程咨询服务业、节能环保业和高端培训业等产业创新集群的培育和壮大。继续提升国家级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国际设计一场等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上海“设计之都” 核心功能区,建设和完善环同济设计创意创业等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国际化战略,引进国际知名的现代设计企业和国际设计界领军人物,举办区域性国际设计论坛,推进中国意大利设计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整体形象。加快科技园区功能提升。以创新服务

4、模式为重点,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率为着力点,加强政策聚焦和环境优化,促进科技园区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重点推进复旦大学科技园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上海财经大学科技园的金融创新应用,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的光机电一体化,上海电力学院科技园的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研发,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的体育休闲产业建设,并加大对五角场高新技术产业园、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等科技园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其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一体化功能,使其成为知识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地。继续鼓励科研院所建立一批有行业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化科技园区,在云计算、特种电缆、传感器等领域先行先试,与科技企业开展技术转移、共

5、建产学研合作中心。在此期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实现了快速发展,经济圈内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创新集群加快形成。经济圈核心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并被评为全市首批示范创意产业集聚区和上海市重点发展的四个设计创意集聚区之一。2009 年 5 月,杨浦区正式发布了“设计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继续 推动基地的知 识溢出、技术辐 射、产业集聚和人才荟萃。三区联动改变了人力资本的结构,把知识变成资本,有力推动了地区社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相关数据显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从 2002 年产值 10 亿元到 2015 年产值已达305 亿元。在环同济特色产业集群的

6、发展过程中,很多属于历史机遇和特定产业特性的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正如硅谷无法被模仿一样,同济大学周边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可以说也是无法复制的,以研发设计服务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将知识创新与创业活动充分融合,以知识、技术为载体,形成了要素共享的创新协作网络,实现了政府、高校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在经济圈内,校区资源得到充分共享。科技园企业享受统一教育用电的标准,校内的停车场实行共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外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高校也对社会打开“围墙”。同济大学通过集成学校优势设计类学科资源,以城市设计等相关研发设计服务为核心,汇集了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种创新要素,推进“ 学科链技术链 产业链” 发展,构筑了较

7、为完整的知识型产业生态链。杨浦区整合区域资源,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规划调节为企业提供商业用房,通过城市整治改善企业工作环境,通过专门机构及时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建立了多要素共享的创新协作网络。此外,骨干企业的引领也吸引着更多中小企业的集聚,形成了以大型企业为支撑、中小型企业为主,相辅相成、共荣共生的企业结构。上海邮电设计研究院是原国家级设计研究机构,与一批小企业共同构建了具有知识外溢、规模效益、互动创新的企业创新体系。在它的带动下,一批颇具特色的设计、研发和现代服务型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集聚。如今,经济圈内既有同济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上海邮电设计研究院等设计界的龙头企业,也有许多处于创

8、立初期,创新能力强的中小设计企业。而对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杨浦区更愿意充当“清道夫”的角色,通过建设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级孵化器,鼓励中小企业在设计领域进行创新;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创造有利于创业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01 年在杨浦成立,创立10 多年间,吸引了 13 个国家的 28 名国外优秀建筑师加入,员工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到现在的 1300 余人,营业收入达 4.5亿。期间,公司在劳务用工方面遇到了纠纷,企业所在的四平路街道主动上前,除了帮助企业解决劳务纠纷,还协助企业制定公司规章制度,从源头着手,防范企业的法律风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希望能建设

9、自有办公场地,街道又从中牵线搭桥,为企业与发改委、房地局、规土局等部门搭建沟通渠道,协助项目尽快落地。 “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 ,四平路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程国光表示,环同济不断涌现的优质企业,很多都是像联创这样从草根起步, “服务好中小企业,将为环同济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激发:打造世界级创意产业高地过去,环同济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与工程设计类,如同济设计院、邮电设计院、悉地国际、德国 HPP 等,专业突出,集聚度高,然而这一切正发生着改变。今年 6 月,芬兰“愤怒的小鸟” 开发商 ROVIO 公司在同济中芬中心成立“ 同济ROVIO 设计 工作室” ,这是该公司在芬兰总部之外开设的第

10、一家工作室。“今后,将会有更多世界级的设计团队加入这里。 ”上海环同济设计创意集聚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奚荣庆表示。杨浦区对环同济的规划并非单一地关注产出,不只把它看作普通园区,而是把它看作创意园、创新园,不断激发环同济的创意活力。 “十二五 ”以来,环同济 加快推进产业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越来越注重文化传媒设计、工业设计、时尚消费设计等领域的发展,完美世界、愤怒的小鸟等品牌相继加入,也涌现了像同捷科技、浩云信息这样的优秀本土企业。长期研究环同济生态环境的专家,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强教授认为,未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发展不能仅靠建筑设计类产业,这是因为随着经济增长速

11、度的趋缓,对建筑设计的需求增长也将放缓。 “应当逐步拓宽环同济的产业面,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 同 济知 识经济圈 ”的建设是同济大学与上海 杨浦区深化三区融合理念的标志性举措。同济大学有优势学科、丰富的科教资源和知识外溢的需求,而杨浦则明确知识创新区的定位,主动承接大学知识的外溢。目前,在同济大学周边的企业已形成了以设计咨询产业为核心圈层;设计服务、物品制造、软件制作这些直接为设计咨询业服务的为次心圈层;企划研究、房地产、信息服务为包围圈层;公关窗口联系服务等作为弱联系的外围行业为外围圈层的一个典型的设计产业集群。据悉,为推进“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建设,同济大学和上海杨浦区将成立“环同

12、济知识经济 圈推进委员会” 负责政府、大学、科技园、社区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双方初步拟定:到 2015 年,使这里形成创意设计 、国际工程咨询、环保科技三个产业集群,成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年产值 300 亿元的知识经济圈,并使之成为环境优美的城市知识经济新景观。在此过程中,杨浦区起到了催化作用。四平街道党工委书记程国光介绍,杨浦有“三个舍得” :舍得 腾出最好的土地支持大学就近就地拓展;舍得把商业和地产项目让出来建设大学科技园区;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整治和美化大学周边环境。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需求的大中小设计企业,杨浦区还形成了政策扶持体系。2012 年以来,区里在创业融资、房租补

13、贴、企业开办、创业培训、税收减免、园区建设、创新项目扶持等方面投入资金超过 10 亿元,为创业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2015 年 05 月 15 日 03:02“环 同 济知 识经济圈 ”:大学服务区域经济转 型的样本2011-05-13 10:48:09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教育 作者:吴敏 计琳创造了“大学、政府、产业” 紧密合作,大学与区域互 动,推动创新体系建设的“ 三区融合、联动发 展” 同济模式。2003 年,老工业区杨浦酝酿着从传统工业中升级换代,当时,杨浦区面临着很多困难:大量的工人下岗;各种产业没有起色,企业的税收也比较低;污染比较严重;虽然杨浦区集中了 1

14、7 所高校,但过去,高校习惯于关起门来搞研究,很少考虑到打破学校的围墙,参与到区域经济的建设中。 “传统工业杨浦要向 知识创新 杨浦 转型,为区域 转型提供创新驱动,这是高校发展不可回避的课题”,吴志 强说,知识是大学主要的源泉,杨浦这么大的空间给高校提供了一个运用知识的舞台,可以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作用;而杨浦区也可利用高校知识资源优势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区联动 ”实现“三区共赢”同济大学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知识外溢的需求,杨浦区则努力向知识创新区转型。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从 2003 年开始,同济大学与杨浦区坚持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 联动发展”的核

15、心理念,探索以大学的知识溢出推动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模式。在“ 三区 联动 ”的格局中,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各自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能。大学校区承担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的职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科技园区承担科技孵化、技术创新和产品生产的职能,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场所、大学师生创新创业的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公共社区承担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创造一个适宜居住、交流、休闲的生态、社会环境。在赤峰路一条街形成过程中,杨浦区给予很大支持,斥资800 万元对赤峰路道路状况及周边环境进行总体提升。当赤峰路企业溢出并逐渐向国康路分流时,区里又投资 50

16、0 多万元维修国康路,并通过厂房置换、旧区改造等方式接纳日益增多的企业,确保了“ 赤峰路设计一条街 ”向“环同济设计产业带”推进 。与此同 时,杨浦区推出企业 注册一条龙服务,设立企业孵化期,并对研发项目给予直接资助,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而同济则利用知识、人才、科研优势,依托同济大学强势学科的有力支撑,城市建设与防灾学科群、现代交通装备学科链、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学科群等一批体现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引领上海产业发展的强势学科,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提供了腾飞的引擎。打造出了以创意设计、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为主体的“环同济 知识经济圈” ,逐步形成了以 设计为主体,包括图文制作、建筑模型、装潢、设计咨询类

17、企业相配套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随着区校的共同推进,产业带最终升级成为知识经济圈。如今这片区域已扩容为上海市首批“示范创意产业聚集区” 。2009 年 9 月, “上海环 同济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区” 正式揭牌,这也是上海市首个市、区、校三方共建的创意产业集聚区。2010 年 7 月,上海环同济设计创意集聚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这使同济大学与杨浦区“ 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更进一步。根据同济大学与杨浦区政府签署的上海国际设计一场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共同开发建设“上海国际设计一场” 。同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蔡三发介绍说,双方联手建设的“上海国 际设计一场” ,将成 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的 龙头 和上海联 合国“ 创意城市网络设计 之都”的核心引擎。据介绍,到 2015 年,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研发设计服务产业基地将实现年总产出超过 300 亿元。同时,建成国内具有标志意义的现代设计产业集群示范区,成为上海“设计之都”的核心城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对杨浦来说,不仅仅是创造了财政收入和就业,更重要的是,这一区域汇聚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对杨浦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都产生了重要作用;而对同济来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也在不断推动着学科的整合和发展,为学校师生的实践创新搭建了平台,也为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