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杂文+散文.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69729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评论+杂文+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闻评论+杂文+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闻评论+杂文+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闻评论+杂文+散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闻评论+杂文+散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闻评论杂文散文何谓“个人专栏文章”?它有哪些特点?可作何种分类?目前对此尚无十分一致的结论,但还是有大同小异的共识。 综合各种意见,个人专栏文章可定义为:在大众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设有固定栏目名称,定期刊发,由作者个人署名(或由某人担纲主笔) ,融新闻时评、杂文、散文和随笔于一体文章的统称。个人专栏文章既有新闻性又有文艺性,兼具新闻评论、杂文、散文的特点,以夹叙夹议为其显著特征的一种议论文体。可视其内容和写作手法的侧重,归属新闻类或副刊类。 个人专栏文章的特点和美学意义 1. 文责自负,个性张扬 个人专栏文章的最大特点是个性化明显。个性化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在媒体能够开设一

2、个属于自己的专栏,几乎是每个怀有职业梦想的媒体从业人员梦寐以求的事。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媒体的“个性化”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的媒体历来是党的喉舌,开设个人专栏、署上个人名字一度被认为是“追求名利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有了根本改观,从而恢复了个人专栏的本来地位。在我国,优秀的新闻记者,同时又是优秀专栏作家的比比皆2是。如张季鸾、范长江、邵飘萍、邓拓、赵超构、范敬宜等。一长串名单构成了我国蔚为壮观的媒体专栏作家的风景线。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专栏作家和他们的言论,是现代媒体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渠道。如三联生活周刊有王小波执笔的“晚生闲谈”专栏后,很快成了“三联

3、”的品牌和象征。 2. 夹叙夹议,颇具文采 个性化的专栏文章,因夹叙夹议而更具文采。虽然作为议论文章的一种,也少不了论点、论据、论证,但更因融入了杂文、散文色彩而颇具文采。有了杂文色彩,文章就会幽默风趣,尖锐泼辣;而增添了散文色彩,特别是抒情色彩,文章就更加生动活泼,令人爱看。因此,一篇好的专栏文章,必定是一篇既有杂文的幽默,又有散文的生动,还有理论深度的,融评论、杂文、散文于一体、三者完美结合的好文章。 3. 角度较小,中心突出 与鸿篇巨著式的党和政府的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以及社论、评论员文章、述评等比较,个人专栏文章的选题角度一般都比较小。或者说,从一个个不同的小角度入手,来阐述一

4、个共同的大主题。 4. 取材广泛,篇幅精悍 取材广泛是个人专栏文章的又一显著特色。大凡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 ;大至伟人要闻,小到平民琐事,都可以成为议论、描写和反映的对象。 “边走边悟”是笔者在东方城乡报开设的个人专栏,虽然总题目是和读者一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探讨如何为人处世,但每篇的取材、内容、主题都不尽相同。如声望3何来一文,是借纪念小平同志百年华诞,通过回顾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来探讨一个人的声望是如何建立的;事业之余则通过对“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业余生活的介绍,帮助受众通过对袁隆平“另一面”的了解,认识“事业要出彩,生活要多彩,人生才精彩”的道理。虽然取

5、材广泛,题材不限,但篇幅却都很短,一般都在千字上下,三五分钟便可读完。 5. 个人专栏文章的美学意义 个人专栏文章除具有引导舆论,追求真理;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弘扬先进,匡扶正义的作用外,还具有不小的美学意义。有的是“朝花夕拾” ,通过从“旧闻”中“发掘”新闻,给人一种在对往事的重新回忆和审视中,常看常新的感觉;有的文章通过现身说法,把个人经验与新闻评论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了对事物认识的理论高度;有的则是用文学语言把新闻再写一遍,但因语言表述的不同,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可读性;有的专栏文章尝试将每篇的题目都采用“四字格”样式,给人一种整齐感和韵律美;还有些个人专栏作者本身就富有明星色

6、彩。 个人专栏文章的发展趋势 1. 议论主体及其观点将日趋多元化 以往的个人专栏文章,无论是以时政性评论为主的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还是以副刊性文章为主的随笔等,其作者大多为报人,4其观点也以代表报社意见为主,其任务是进行传统观点的宣传。而如今各种媒体上的各类专栏评论,不仅形式愈加丰富多彩,参与评论的作者也遍及各类人群,有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也有民间的知识分子和写作爱好者;有各级政府官员,也有普通老百姓。由于各自所处的立场、利益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观点也就自然不同,这就为受众提供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可能,帮助受众在相互比较中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反过来,专栏主体的多元化和观点的多

7、样性,又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社会思想发展的良性循环。 2. 议论的范围将越来越宽泛 从本质上讲,个人专栏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现实生活总是精彩纷呈、丰富复杂的,这也就决定了个人专栏文章选题和议论的范围将越来越宽泛。 在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包括新闻评论和副刊文章在内的个人专栏文章,都是围绕“中心工作”展开的。但长期反复一个固定不变的话题,且话题又过于重大,离人们日常生活较远,加上文章的基本观点和语气又几乎千篇一律,这就难免会让受众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甚至会对评论文章产生厌倦乃至抵触情绪。改革开放以来,个人专栏文章得以空前发展和变化,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态势,尤其

8、是写作的选题范围,更有了质的突破。虽然政治、经济等重大题材仍然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内容,但其他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话题,如就业、养老、住房、教育、医疗、健康、环保、卫生、出行、旅游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人们高度重视的话5题。因此,专栏文章的议题可谓无所不包。 3. 语言将越来越朴实生动 无论新闻评论,还是副刊类文章,语言将越来越“平民化” 。越来越多的专栏文章和评论,摆脱了以往过于文绉绉、书面化的语言,开始向直白、形象、流畅方向努力。有篇描述中国环境卫生状况的文章中用了这样一句话:外国朋友说我国的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已达到了欧洲的水平,而农村就像是非洲。所以,中国其实是个“欧非共

9、同体” 。在另一篇文章讲到通胀问题时,作者写道,虽然手里钱多了,但其实经济并没有增长那么多,就像你 5 年前是 1.7 米的个头,今年突然变成了 2 米,这并不是你真的长高了,而是量身的那把尺子短了。 4. 个性化色彩将越来越浓厚 随着社会舆论环境的日益宽松,我国媒体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专栏。如沈宏非在三联生活周刊开设的“思想工作”专栏;连岳在南方都市报开设的“至少我认为”专栏等等。 个性化可形成栏目的品牌特色和影响力,从而不仅为个人也为媒体带来品牌效应,应该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在国外,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如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的著名专栏作家迈克,就是一位很受读者喜爱的评论家,以致他走到哪里,

10、为哪家报纸撰写专栏,读者就改订哪家报纸。 5.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将呈交融互补状态 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的舆论载体和力量。目前,我国多数传统媒体都有了自己的网络版,并从网络等新6媒体中吸取了许多新资源,网络中的一些流行话题,也被传统媒体转载或组织专家进一步探讨。而网络等新媒体的大多数核心内容,也来自传统媒体,离开传统媒体这一信息“供应商” ,网络的生存恐怕勉为其难。因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趋势。 总之,个人专栏文章是大众媒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引导舆论、激浊扬清和凸显品牌的重要作用。它将与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一起相互交融,共存共荣,共同打造丰富多彩、繁花似锦的大众舆论平台,这是其发展的总方向。 (作者系东方城乡报副总编辑) 参考文献: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柳珊:当代新闻评论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宋立民:新闻评论的审美诉求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李德民:评论写作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