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众医把脉 开方抓药中央民族大学创作演出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木雕的传说于 2007年 1 月 10 日至 12 日在民族大剧院公演,一时间,在音乐圈内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木雕”热。1 月 17 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人民音乐杂志社组织在京的音乐界名家举办了木雕的传说创作研讨会,音乐家田联韬、辛沪光、莫凡、李吉提、萧冷等参加了研讨会。 淳朴,如草原上一缕清风 研讨会上,与会音乐家不吝赞美之词,对木雕的传说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特发贺信表示祝贺:“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动听的音乐、浓浓的爱情都融化在木雕的传说之中。 ”人民音乐于庆新盛赞:“中央民族大学藏龙卧虎,斯仁更是作曲界杀出的
2、一匹黑马。 ”作曲家辛沪光感言:“大家都知道,出一部歌剧有多难,很多人都是有心无力。中央民族大学这次排演木雕的传说 ,尽占天时、地利、人和,能搞出这样的歌剧应该大大赞扬,说明学校领导很有远见、有魄力,值得学习。 ” 中央音乐学院田联韬教授认为一个歌剧作品最考验作曲家的综合实力:“斯仁的作曲照顾到了歌剧的整体性、立体性和交响性,改变了过去和现在某些歌剧平面性、单调性和连缀体等问题。 ” 2作曲家莫凡如此评价木雕的传说:“这部歌剧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淳朴,合唱、舞蹈、乐队都达到了一定水平,让我刮目相看。它的生命力和魅力在于它是个民族的东西:传说那么纯美,音乐那么流畅,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没有过多的个人
3、表现,所有一切都融入到民族的血脉里面,正如草原上吹来的一股清风。 ”莫凡的意见传递了很多与会专家的心声。 收获,学生老师受益最多 作为一个教学单位,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在创编木雕的传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性、创新性和教师学生的整体凝聚力都深得与会者赞赏。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来看这部歌剧,更体现了它的特殊价值。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吉提认为:“这种做法加速了教学产品(学生)与社会的接轨。 ” 民大音乐学院院长孟新洋坦言:“收获最大的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学生都万分珍惜这次经历,在学校期间能参加这样大型的歌剧演出,亲自参与其中每个环节的运作,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学生老
4、师们的热情极高,丝毫没有影响反而推动了我们课堂教学的进度。 ” 民歌,用得好还要用得巧 3作为一部民族歌剧,为突出其独有的民族特色,必然要运用到很多民族音调和富有特色的民歌,中国歌剧研究会田川在评价该剧民歌运用上认为:“强调民族特色不等于没有音乐主题的连贯性的民歌拼盘。斯仁在作曲中也运用了民歌素材,但是他用得很巧妙,不会让人感到生硬,更没有被民歌拴住手脚。他跳出固有的框架,很好地驾驭了民歌素材,这是斯仁创作上很好的一个设想。 ” 李吉提也谈道:“从技术层面来说,歌剧在将民族音乐从平面展示发展为多方位立体展示、借鉴西洋歌剧、重唱表现矛盾冲突、表现不同人物瞬间内心情感的变化等方面都很成功。从重视纯
5、声乐展示发展变为声乐器乐的结合。在序曲、间奏、矛盾高潮部分,器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歌剧显得很丰满。有整体构思。 ”“民族音乐语言和民族音色的展示不是简单的用几个民歌来加工改造,更多是从词汇、语言入手,音乐语言方式非常蒙族化。 ” 但也有部分专家认为民歌的运用还不够充分,还要更突出它的民族性,如田联韬谈到的:“我认为作曲家还是有意淡化了民族文化元素,不要淡化要强化,不能把最有特点的东西舍弃掉。我建议演唱咏叹调和宣叙调时最好吸收一点蒙古族独特的民间唱法,比如:诺古啦。 ” 期待,继续雕琢打造精品 作为一部原创首演的歌剧, 木雕的传说在编剧、作曲、演出方面毕竟存在很多不够成熟的部分,在场专家本着爱护
6、的心态也提出了很多4中肯意见。 作曲家杜鸣心因病未能到场,请作曲金正平转达他的意见,他在充分肯定其成功的基础上,客观地进言:“音乐上旋律大多很动听,但是在刻画人物爱情内心心理的核心咏叹调上还显得不够深刻,也稍微显歌曲化了点,没有把乐队和独唱交响交织起来,乐队写法稍显单薄了点,使得戏剧性的高潮没有达到交响性的发挥。内心刻画是歌剧中最重要的,一定要让所有的人感到亲切。另外,第一场的配器效果不如后面。 ” 田联韬直言:“宣叙调有点像外国歌剧翻译过来的,要考虑到宣叙调同汉语的结合,强调一下宣叙调的民族性。咏叹调还要再精雕细刻,最好能够留传下几个经典唱段。 ” 另外,与会音乐家还有一些相对集中的意见,比如:音乐的抒情性做得很好,但前半部分戏剧性冲突不够,紧张度不够,进入戏剧情境稍晚;几个主角在声部上的安排应再合理一些,将第二女主角写成女中音,进而编出音色对比性强的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效果会更好。学院的领导以及编剧、作曲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表示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认真修改,争取不久之后木雕的传说会以新的形象再次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