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零边际成本社会”去中心化核心提示:在“通信/能源”的框架下,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互联网/可再生能源”的阶段时,能源和通信的边际成本将无限逼近于零,这也就是“零边际成本”的由来。国际先驱导报 2 月 11 日报道 里夫金是谁?放到两年前,可能还只有学界的个别人知晓。但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版后,又得到了中央政府高层的推荐,一下子让杰里米里夫金名声大噪。于是,当零边际成本社会出版时,自然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对比里夫金的两本书发现,第三次工业革命更倾向于产业方面的变革,而零边际成本社会则更偏向于谈技术变革后,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如果前者是经济发展蓝图,那么后者则属于社会发展参考。里夫金的理论“原点”
2、每本畅销书都有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对于零边际成本社会而言,最重要的理论原点就是“通信/能源”模型,这也是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一脉相承的。根据里夫金的归纳,“蒸汽印刷/蒸汽机车”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信技术/燃油内燃机”催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则将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显然,在里夫金的世界观里,技术是决定社会变革的基础。正如马克思一直强调的那样,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参考,其实也有不同的观点可供借鉴。在另一些学者看来,人类社会的进步,根本上还是得益于管理方式的变革。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催生了第一次生产力革命,这也使得率先掀起“科学管理”的美国领先于世界。而德鲁克的管理
3、思想则催生了第二次生产力革命,使得跨国企业、大型集团管理成为可能。而诸多营销思想则催生了第三次生产力革命,因为进入物质相对富足的年代后,找准产品的细分定位,和生产同样重要,这也将提升市场规模。不同的世界观必然导致不同的方法论,看重管理的会从管理入手,而看重技术的则会从技术着眼。在“通信/能源”的框架下,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互联网/可再生能源”的阶段时,能源和通信的边际成本将无限逼近于零,这也就是“零边际成本”的由来。为什么说边际成本是无限逼近于零呢?对于中国互联网用户来说,这似乎不难理解。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当我们大量使用微信时,短信就用得少了,因为前者免费而后者收费。同样,网络电话、网络视频电话
4、也都是免费。周鸿祎在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中,就将“免费”作为互联网精神之一。而能源的边际成本免费,实际上是太阳能等技术,会让能源变得廉价而普及。无需再像石油、煤炭一样,只能是集中生产、集中供应,这也是很多地方动乱原因之一,例如中东。令人困惑的是,且不说目前可再生能源遭遇成本瓶颈,就算未来普及使用,真的就没有成本了吗?毕竟,在维修、维护上还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更不用说初期的建设了。例如,高铁南京南站是全球最大的屋顶发电项目,投资金额超过 2.7 亿元,但由于并网接入设备未建、未通过并网接入评审等原因,该项目未并网发电。即使按照项目最初的设计规划,工作年限也只有 25 年。这也表明,零边际成本的社
5、会在通信领域已经初步实现,而在能源领域还尚需时日。当然,作者的信心来源于,科学的进步往往是呈指数发展的,而人类则擅长线性思维。因此,我们很容易低估科技的发展速度。所以,虽然目前达不到这一目标,未来总能实现。毕竟,煤炭和石油资源都是有限的,即使现在被热捧的页岩气,也可能难以担当大任。可再生能源唱主角,只是时间问题。协作经济的诞生在作者看来,无论是零边际成本的通信或者能源,其带给社会结构的改变是“去中心化”。这是因为,传统的能源和通信,其本质是需要高度集成的,这才出现了巨无霸的能源公司和通信集团。我们甚至确定,电信行业是天然的寡头垄断行业,能源行业也大抵如此。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每个人既是信息
6、的消费者也是生产者,绝对的中心就此消失了。经济的运行形势,也从竞争转向协作,“协作经济”就此诞生。不过需要注明的一点是,作者的此番观点难言客观。因为作者长期认为“共享”是更加优秀的发展方式,正如有人坚持认为竞争能够提升效率一样。我们难以认定,作者是基于事实得出观点,还是基于观点搜集事实。从书中内容看来,两者兼具。在实践中,作者推崇的协作经济确实在出现。维基百科的例子已经广为人知,在知识问答网站“知乎”中,也存在一群公共志愿编辑者,对问答进行格式化修正。知乎负责人的观点是,“不同的人获得成就感的方式不同,有些人就是能从公益当中获得满足感。”另一群广为人知的协作形式,就是神一样的电影“字幕组”,这
7、群人甚至自备干粮,只为了快速给外文电影配上字幕。而研究显示,如果由企业出资收购字幕组,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兴致反不如以前,而且其他字幕组也会愤愤不平。但是,也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即使在互联网上,不协作也是随处可见。例如,微信和淘宝之间的画地为牢,京东拒绝使用支付宝,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封闭王国。国外也是如此,谷歌无法抓取 facebook 的内容,而 twitter 也是自成体系。互联网一方面声称平等,另一方面却又是最不平等的。例如在微博上,大 V 和普通人的影响力其实是在不断拉大的。所以,如果只看到互联网协作和平等的一面,其实是片面的。归根到底,协作并非目的,而是手段,一种降低成本的手段,而互联网又
8、是实现协作的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租车行业,数据显示,私家车日均在途时间是 2.5 小时,而一嗨租车的车队日均在途时间有 7 小时。租车的成本显然比私家车要低,这也是现在租车流行的主要原因。还有款应用叫“人人快递”,鼓励人们相互协作,出行的时候如果顺路,就送一单快递,而且还能拿到小费。正是因为方便且能增收,所以不少人才愿意尝试“人人快递”。所以,作者提出的协同经济或者共享经济,可看成是对过分强调私有制的补充。毕竟,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美国人因为过于超前的消费,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之一。如果再不找到合理的方式降低成本,美国的经济将难以为继。我们将何处安放?无论社会怎么变化,具体到个人,总是要思考怎么趋利避害。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作者并没有花太多笔墨关注个人的前途,因为他关注的是大趋势。但是,如果没有个人的作为,大的趋势也难以实现。比如,当通信和能源都能实现零边际成本时,人的就业机会从何而来,就业市场又需要怎样的人才?对于网络和能源还很昂贵的发展中国家,是否会变得更加贫穷?该书的行文上,里夫金不仅介绍了不同的学术观点,也大量介绍了最新的商业实践。和国内多数作者相比,里夫金的理论和素材积累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即使这本书还不够完美,但是也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