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 紧急避险系统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72997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 紧急避险系统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XXX 紧急避险系统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XXX 紧急避险系统操作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XXX 紧急避险系统操作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XXX 紧急避险系统操作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XXX紧急避险系统操作规程XXXXXXXXXXX目 录一、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1二、紧急避险系统检查、维修人员操作规程 .31一、避难硐室操作规程第一步:进入应急避难硐室缓冲区域,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打开防护门。防护门两侧空气幕随即打开,阻隔有毒有害气体。第二步:避难人员都进入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关闭防护门,随后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锁紧防护门,空气幕截止阀被压紧,空气幕关闭。第三步:进入缓冲区人员打开缓冲区传感器,观察传感器,读数显示即为打开。第四步:打开压风控制柜,打开压风管路阀门,观察压风管路风压,高于规定值 0.5MPa,即打开布气管路气阀,进行硐室布气。观察压风管路出

2、口压力指示,压力在 1000Pa 以下即正常。当出风压力表指示超过规定值即调整压风管路阀门开度达到规定值。第五步:向左旋转二道防护门手轮,打开二道防护门,进入避难区。第六步:避难人员都进入避难区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随后向左旋转二道防护门手轮锁紧二道防护门。第七步:首先进入避难区人员,打开避难区矿灯。第八步:打开避难区内传感器。第九步:避难人员打开避难区另一侧的二道防护门,打开压风控制柜,打开压风管路阀门,观察压风管路风压,高于规定值20.5MPa,即打开布气管路气阀,进行硐室布气。观察压风管路出口压力指示,压力在 1000Pa 以下即正常。当出风压力表指示超过规定值即调整压风管路阀

3、门开度达到规定值。第十步:进入硐室人员配戴好压风自救袋。第十一步:在硐室内担任指挥人员与地面保持联系,正常情况下,按照以上操作可以维持硐室内部 60-100 人生存 96 小时。并尽快采用地面压风机向硐室供风。第十二步:若矿井压风中断,则采用氧气瓶供氧,在氧气瓶供氧期间,地面压风机启动,硐室缓冲区风压表显示压力,则打开地面压风阀门,关闭氧气瓶阀门。利用地面压风系统向硐室内供风、供氧。第十三步:在硐室避难期间,由硐室内担任指挥人员分配压缩干粮和水,压缩干粮每天每人两块,饮用水每天每人 1 瓶。第十四步:若有地面流体食物进入硐室,要在指挥人员的组织下有序领用,优先分配。分配原则以优先将食物分配给生

4、命体征较弱者。第十五步:遇到紧急状况,避难人员拿出储物柜中压缩氧自救器,佩戴好后,通过避难区另一侧的二道防护门和外部防护门离开应急避难硐室。3二、紧急避险系统检查、维修人员操作规程一、一般规定1、矿井紧急避险系统专职维护、维修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持证上岗。2、上班前严禁喝酒,班中不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二、系统网络检查、维护1、紧急避险系统实行每日巡检制,每次对现场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能处理的要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要立即上报,联系相关单位进行处理。2、检查时,要检查管路有无跑、冒、滴、漏等现象,检查开关把手是否灵活可靠,位置方向是否正确,检查各连接部件是否牢固

5、可靠,密闭是否严密,如有问题要及时处理。3、操作人员要带齐、带全所用工具、材料,检查好作业现场安全状况,做好自主保安,不得违章冒险施工。4、斜巷操作时,要杜绝双重作业,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规定,现场指定好安全监护人员,对管件及较大材料采取适当的固定措施,防止窜动伤人。5、登高操作时,要打好牢固的绞手架,设好安全绳,指定好安全监护人。46、更换、安装高处的管路、仪器时,可使用梯子进行操作,但要指定专人扶牢梯子,专人警戒。7、维修、更换管路时,要加强对作业地点附近管路状态的检查,并进行适当加固,任何人不得在管路下方逗留或做与施工无关的事。8、维修施工中如需断开管路,必须先开供水阀门放水泄压,严禁带压违章冒险作业。9、每次检查、维修作业后,维护、维修人员要及时做好记录,并将检查、维修施工情况向主管领导汇报。10、为保证饮水质量,经常对供水管路排放,具体操作同供水试验,作业人员之间必须做好协调,要注意检查水质的变化情况。11、井下一旦发生灾变时,维修人员要根据管理人员指挥及灾区位置对相关控制阀门进行调节,确保饮用水或营养液能够输送到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