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门饰.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73136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门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门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门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门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门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出入的通道,而且是建筑等级的象征之一。 门古已有之,最初可能只是一个供人出入的缺口。汉代时,门洞两侧建筑高耸,以示等级威严,称为阙。汉阙只存在于两汉魏晋时期,且多用于高等级建筑,对大量普通民居来说,最常见的还是木制的门。千百年来,门的形制多种多样,但都可以归为双扇对开或单扇侧开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在今天都被称为“门”,但古时却有分别。中国古代,称双扇为“门” ,单扇为“户” ,“门户”一词也由此而来。 有时,大门内外两侧还设置墙壁状的影壁,也称门屏。影壁的设置最早出于审美的考虑,同时也能阻挡窥探,避免内景毕露,后来逐渐成为建筑风水理论的一部分

2、。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上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影壁遗迹。山西大同九龙壁原为明太祖朱元璋之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琉璃影壁,也是留存至今最大的建筑影壁。 窗是建筑墙面上用于采光的构件。中国古代的窗多为木制、石制或砖制,为加强窗框的强度,附着窗纱等物件,通常内部制作成窗格式或镂空雕花式。中国古代没有玻璃,窗子要么不作遮挡,要么糊上一些薄纱、白纸一类的半透明物件。有时,还将窗纸用油浸染,以增加窗纸的透光性。 门面,门面,门总是和面子联系在一起的,过去的中国等级制度森严、讲究面子,所以门饰被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民居建筑的门饰在其装饰艺术上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隐含了中国传统古老而又深沉的观念,

3、对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建筑艺术遗产。 所谓“民宅门饰 ”艺术,习惯是专指旧时民宅大门上的装饰品,也指“门脸” 和“门面”。而它的装饰艺术包括门环、乳钉、暗锁、铁皮包门花印和门雕门刻花印等,使门饰艺术的建筑显得富丽堂皇,精致异常。就拿“门环”的装饰艺术来说,它的作用是敲门及拉门。不仅如此,“门环” 的装饰艺术,又是一种吉祥之物的衬托,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民众祈求康乐、太平、富贵、长寿、幸福和祥瑞等观念。 关于民宅门饰艺术的起源,相传春秋初期,一位叫公输般的人,一天在海岸遇到螺蛳爬上岸,然后见螺蛳脑袋从贝壳中钻出来,用脚画圆形,在地面画完后缩回脑袋,螺蛳闭其户,终不可开

4、。于是公输般受到启发,乃将其头形做成“门环”安装在门上。一是为了封闭或保险;二是为了装饰或镇宅辟邪。“门饰”的传说,在民间俗信中,产生了一种象征性灵物,是构成“门饰”艺术的开端。据史料记载,商周青铜时期已经出现纹雕装饰。当时把纹雕称“铺首”,“铺首” 又名为“铜蠡”,也就是两扇门上的 “门环”装饰艺术。有关 “铜蠡”门环的说法,来自晋朝张华博物志中所引:“椒图形似螺蛳,性好闭,故立于门上。”“铜蠡”的“蠡”,在民间传说是龙生九子中的一个儿子,因为他性情顽固,又习水性,所以就把“蠡 ”钉在门扇上,作为防火;同时也显示庄严的气势,用来镇魔辟邪。从奴隶社会一直到唐朝,只有官府和庙宇才享有“门饰”,平

5、民百姓的宅门是没有装饰的。据考证,唐末宋初以后,才开始有民宅门饰,宋、元、明、清时期,民宅门饰艺术的显耀,“铜蠡” 门环的形式演变,无论是铁的还是铜的,主要是从皇宫和官府的门饰,以及寺庙的门饰等不断地借鉴和改进,汲取样式,形成了吉祥的艺术品形状,但是民宅门饰仍不能用兽头门环,必须七品以上的官才能拥有兽头门环装饰。 明、清两代的民宅门饰艺术,样式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它包括华贵富丽的“蝙蝠门环”、高贵荣华的 “佛手门环”、清高淡泊的 “浑圆门环”、刚强坚毅的“兽面门环”和“狗头门环”等一系列“门环”,隐含了某种古老而又深沉的观念,体现了民众朴素的思想情感。这些门环对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事实上

6、,民宅门饰艺术也如诗文一样,很重于内容的因素。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总体可分三大类:第一类,采用比拟的手法,表示人生对幸福的祈念。如“葵花门环”装饰,表现内容是“葵花” ,也叫 “向日葵”,取其多子茂盛的意思,象征着 “多子多福,儿孙满堂,财源旺盛”。像这种门环装饰,即“以物喻人,缘物寄情。”它表达了客观的物象因素,蕴含了“门饰” 艺术的内容,反映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意识,形成一种“神似 ”的拟物手法。 第二类,采用手法是“和谐” 与“统一”,表示人生对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的教化。如“方形门环 ”装饰,表现内容是有 “方”就有“圆” ,无“规”不成“圆”的说法。暗示了人生“知人伦之理,以善统真美” 的

7、原则。这是道德观念的教化,像这种门环装饰,正是融合了“和谐”与“统一”的“宗教” 哲学思想。通过这些传统观念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统一”,才具有一种独特韵味和魅力。 第三类,采用拟物的手法,带有神秘性的“图腾” 文化色彩,是表示人生对灵物俗信崇拜的观念。如“狗头门环” 装饰,表现内容是“狗” 也叫“犬”,号称“狂吠”,在民间传说是“二郎神” 以 “狗”降“猴王” 的说法,它反映“门户”以防盗贼,镇凶辟邪。像这种门环装饰,带有俗信崇拜对象的灵物,是赐福与降灾相复合的超自然神秘力量。 以上三大类说明了“门饰”艺术的内涵,反映了原始的崇拜,形成人为的主观愿望。这样就造成了“门饰”艺术语言所具有的抽

8、象性、浓缩性和多义性。 从总体来说,民宅门饰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显示了“真”、“神” 、“美”的气势,增强了原有的民间艺术,体现了民众的人生观和愿望。所以,这是民间艺术的一大创造,也是民间传统观念和“宗教” 文化的再现。在这样的显著特点下,“门”和“门饰”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遗产。在现代社会中,“门饰” 已成为中华民族淳朴的民俗、民风、民艺等文化艺术的瑰宝。 中国的建筑自古就注重文化的修饰,处处皆景,处处皆情,风俗民情由表入里。那么你知道中国古代门的装饰有哪些吗? 一、门神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

9、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道教因袭这种信仰,将门神纳入神系,加以祀奉。 据山海经说:在沧茫的大梅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桃枝的东北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有上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那些害人的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岁时祀奉,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的像,并挂上芦苇绳,若有凶鬼出现二神即抓之喂虎。后来山海经这种以神荼、郁垒、虎苇索、桃木为辟鬼之神的信仰被人们承传了下来,如晋干宝搜神记佚文曰:“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

10、韦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眠,以驱不祥。”这中间,桃亦是人们崇拜久远的植物,人们认为桃多子多福,是长寿的象征,因此能够除灾避邪制鬼驱怪,典术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而老虎为百兽之王,能够“执搏挫锐,噬食鬼魅” ,“故画虎于门,鬼不敢入” 。这种信仰一直流传至今,除夕之时人们常常在门上贴上画有二神与虎的画,并挂上桃枝或桃人和苇索,以驱鬼辟邪。与过去稍有不同的是,画中神人除了神荼郁垒外,还有唐代出现的钟馗,元代以后出现的秦琼尉迟恭。二、门联 联,又称对联、门对,它用红纸书写,贴在门上很有一番喜庆、热闹的过年气氛。过年

11、要贴春联,这与古代的“桃符” 驱鬼避邪有关。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认为人间的疾病灾害是鬼魅造成的。为了抵抗它们在过年期间的侵扰,人们便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挂在门旁,同时在桃木板上分别写上门神神荼、郁垒的名字(也有画上它们图像的)。这样,为非作歹的鬼魅邪恶就不敢上门了。这些桃木板就叫“桃符” ,它以后被红纸所取代,写上字就成了春联。现在,尽管人们已经知道没什么鬼魅作祟了,但仍保留了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只是春联内容越来越表现新时代的生活观念了。 三、门匾 旧时门匾多以姓氏郡望、堂号、祖地和先贤的相关信息为题,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门匾主旨也正在变化、翻新,姓氏成份、宗族色彩在淡化,取而

12、代之的是更倾向于家庭或个人。很多门匾都以住居环境、房子名号、立志自勉、处事理念等为题自拟。门匾往往融书法、绘画于一体,许多门匾都是名家或当地民间艺人书法、美术的精品之作,很有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潮汕人非常看重门匾,它不仅是一种门面的装饰,更是崇祖意识的流露。潮汕人从中原迁移而来,分支别居的潮人在离开自己的亲人和祖居地之后,常常感到孤独,于是,便以住居为载体,把祖先的姓氏由来、名人故事、先贤哲言等浓缩为四个大字,镶嵌在自家大门额上。仰视门匾,客居异地的人会感到亲人就在身边,新居地就是祖居地,从而坚定了在新居地创业的信心。潮汕门匾宛如一根线,把同宗同族之人的思想感情连接在一起,不管分居多远,总能

13、心心相印;也不管是否相识,只要一看见门匾并能道出世系源流,就会得到东道主的热情接待,有宾至如归之感。 “清白传家”或“四知家风”的门匾,告诉人们这是杨姓人家,也叙述了汉朝杨震为官清廉的故事。杨震是东汉昭帝时丞相,封安平候,是著名学者,从学者数千之众。他一生高洁,两袖清风,曾有人夜怀十金行贿,杨震坚拒。来人说:“暮夜无知者。” 杨震怒答: “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 终不受贿,以其清廉扬誉古今。 四、门簪 门簪是将安装门扇上轴所用连楹固定在上槛的构件。这种大门上方的出头,少则两枚,通常四枚,或多至数枚,具有装饰效果,成为旧时大门的常见构件。以至许多民居大门上门簪的设置,只为美观,并无

14、结构功用。 汉代已出现门簪。门簪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其由实用性向装饰性的过渡。作为具有结构功能的构件,一洞门上只需两个门簪便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了。初时置一对门簪,只着眼于固定门扇作里。人们追求美观,将其做得具有装饰趣味,但仍是两枚。后来,人们重视门簪的装饰效果,增加到四枚,将门簪的结构功用降于第二位了。门簪外部做成圆柱型或六方、六角圆柱型。小户人家的门簪多为两枚,而大宅门的门簪多为四枚。门簪上面雕刻有福寿、吉祥、平安或一门五福、出入平安等吉词颂语。 古代仕女梳头打扮,青丝高髻,发上还往往要簪鲜花,簪金钗。 古人打扮宅院的门脸,也用“簪” 大门上槛突凸的门簪。门簪是将安装门扇上轴所用连楹固定在上槛

15、的构件。这种大门上方的出头,略似妇女头上的发簪,少则两枚,通常四枚,或多至数枚,具有装饰效果,成为旧时大门的常见构件。以至许多民居大门上门簪的设置,只为美观,并无结构功用。 门簪有方形、长方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样式,正面或雕刻,或描绘,饰以花纹图案。门簪的图案以四季花卉为多见,四枚分别雕以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图案间还常见“吉祥如意” 、“福禄寿德”、“天下太平 ”等字样。只两枚门簪时,则雕“吉祥 ”等字样。 五、门钹 门钹即门环,是北京民宅,特别是大大小小四合院院门上不可少的饰物。俗话说,门是一户人家的脸面,表示其身份和地位。所以北京的民宅中,稍有点脸面的院门上几乎都有一对金属饰物,官名叫

16、“门钹”,北京人称作门环。普通民宅门上的这种门钹,样式简洁,却不乏装饰美,有的还带着吉祥符号,如外沿圈以如意纹,或镂出蝙蝠图形。门环的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门环呈六方形,方约 7 寸左右,中部突起,在凸出的中部吊有树叶状的铁片或铁环。在与门板固定的地方呈 6 角状,上有孔、穿钉、穿销,与门板结合在一起。由于六角形的门环状如乐器中的“钹”也似防雨戴的草帽,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扣在门的“铁草帽”。 门环一般是为开关门方便之用,多为铁制物,铜制且上装饰有兽面的只有王府才能享用。院内人出门时双手拉住中部的叶状片或铁环带上门;外来人则轻扣门环,以唤院内人开门。有熟人来,扣的响数和轻重都有常数。过去,小孩淘气

17、扣人家门环取乐的事常有之,扣完就跑主人出来也找不着人。不过这样的事很少,否则把主人累坏了。除有急事需重扣门环外,过去的扣门环外,过去的扣门环声也堪为北京胡同一景。 六、铺首 铺首兽面衔环。唐代颜师古注:“门之铺首,所以衔环者也。”铺首多为铜质,也有铁制者。汉成帝时的一首童谣,说到铜色青青的铺首:“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歌谣影射皇后赵飞燕的得宠。作为和下场,写汉书的班固说:“木门仓琅根 ,谓宫门铜锾,言将尊贵也。”以宫殿木门上的铜铺首,隐言赵飞燕将被立为皇后。颜师古释:“铜色青,故曰仓琅。铺首衔环,故谓之根。”三字“仓琅根”,形、色兼备,尤以“根”字用法绝佳。这三字被后世传为铺首的异名。

18、古代铺首的造型,汉拿元庙殿门所装为龟蛇之形,这是四象之一北方玄武。南方朱雀的形象也被嵌在门上,近年出版的汉代图案选,载有朱雀、双凤、羊头铺首。虎、狮、螭等兽头状铺首,猛兽怒目,露齿衔环,则将威严气象带上大门。早期铺首的实物,有秦咸阳宫遗址出上青铜铸件,造型为虎头变形,双目圆睁,铸纹流畅,已是精品。 铺首以威严斥诸视觉。在这一门饰形式里,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它是当门的辟邪物,如清代字沽所说:“门户铺首,以钢为兽面御环著于门上,所以辟不祥,亦守御之义。” 铺首指门环及配以装饰性的底座,属于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门饰之一。古书注有:“门之铺首,所以衔环者也” 。铺首多为铜质,也有铁制的。古代铺首的造型,汉代有龟蛇之形,这是四象之一的北方玄武。朱雀的形象也被嵌在门上,有朱雀、双凤、羊头铺首。虎、狮、螭等兽头状铺首,猛兽怒目,露齿衔环,则将威严气象带上大门。早期铺首的实物,有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青铜铸件,造型为虎头变形,双目圆睁,铸纹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