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美点探析.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73179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囚绿记》美点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囚绿记》美点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囚绿记》美点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囚绿记》美点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囚绿记美点探析程英芬(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关键词:囚绿记美点 探析摘 要:陆蠡的散文情感含蓄而真挚,辞藻平实而清丽,构思精巧而独特,深受读者的喜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展示出美丽的色彩。囚绿记是我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战前期写的一篇咏物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常春藤满怀深情地描绘,含蓄地抒发了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赞美了广大人民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本文以其独特的选材、新奇精巧的结构、深沉婉转的抒情、纯朴清丽的语言写出了景物的灵性而深受读者的喜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陆蠡曾说:“我用文字的彩衣给它穿扮起来,犹如人们用美丽的衣服装扮一个灵魂。

2、”读他的作品,不仅感受到作家爱国主义感情在流动奔涌,而且在诗情画意和清词丽句中得到美的享受。一、语言美1、质朴之美。作者似与人聊天般地娓娓道来,给人朴实平和的口语之感。如文章开头“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即如和人讲故事一般。文章结尾:“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也是如此。综观全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文章几乎没有华丽的语言。正是这口语般的表述,让我们更能见到作者“璞石一般的心灵”。 2、凝练之美。语言于通俗朴实之中又见其凝练,如对绿枝的观察“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伸开”“

3、攀住”“舒开”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常春藤人的动作和性格特征,凸显了生命的力度和张力,描绘出常春藤叶子由卷须到逐渐打开自由舒缓的伸展过程,体现了常春藤自然生长之美,蕴含着作者欣喜愉悦之情。两个“渐渐” 连用即描写出卷须颜色的变化,也反映出“我”观察时间之长,观察之细。“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浆液”十分形象传神地描摹出常春藤枝条之鲜嫩,之滋润,之丰满,生命力之旺盛。“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焦”刻画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极力表现作者对绿亟不可待的热切盼望,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枯竭的心灵,可谓一石三鸟

4、。3、娴熟之美。拟人、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使语言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晓而流畅,不经意处往往见其精妙绝伦。“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绿友”“囚人”作者把绿枝条拟作人来写,赋予其人的性格气质和情感,让人倍感亲切。排比的使用则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以排山倒海之势,充溢着作者对绿的赞美之情;“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表现了生命力的张扬之美、自然之美、执着之美。“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以鲜活的比喻,强烈表达对绿的热切渴望。“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州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

5、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以反复的句式,说明绿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装饰装饰”“比喻比喻”等词语的重复使用即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又洋溢着作者充沛的激情。 二、奇致美1、构思之奇。我们常说散文“形散神聚”,本文则“形聚神聚”。双线并进。“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着“绿”这一明线展开思路,铺展线索。以对“绿”的情感变化的暗线,构思“寻绿、赏绿、囚绿、释绿、念绿”,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寻绿”“赏绿”是作者对绿极爱的真诚流露,为“囚绿”铺垫;“囚绿”是作者爱绿之深、恼绿之切的具体表现,为“释绿”张本蓄势;“释绿”是作者升华内涵、揭示主题之关键,是文章主旨所在,为“念绿”创设遐想空间

6、;“念绿” 言简义丰,是作者真挚情感的集中展现,是“囚绿”“释绿”的必然结果。曲折有致。本文结构摇曳多姿,情感变化曲折有致。“寻绿”“赏绿”“囚绿”恣情抒写,步步“放纵”。“释绿”则文意逆转,猛然收住,就像逆水行舟,竭尽全力将船推至感情激流的高峰,而后突然篙松桨停,不仅造成文势的变化多姿,也刻画出作者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生长,囚禁绿枝条,最后放生的曲折变化过程。“乡下生活”的小插曲,犹如平静的大海翻起的浪花,跌宕生姿。疏密相间。文章对“囚绿”描写,可谓泼墨如云,不厌其烦。洋洋洒洒几百字,细腻刻画出绿枝条的情态和生命变化的过程,突出了中心,揭示了主旨。“念绿”则惜墨如金,言简意赅,仅短短三句话,就

7、表达出对绿的怀念之情。作者这样匠心地安排,即精巧谨严、舒卷自如又平中见奇。2、选材之奇。以小见大是本文突出的特点。文章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是记叙作者旅居北平时,择陋室外的一条绿枝,其景物可谓微小。选定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和“囚绿”“释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但作者把它放到卢沟桥事变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描写,其意义非同凡响。满怀爱国激情的作者,从忧虑祖国大好河山的沦亡,联想起被“幽囚”的常春藤。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炽热的爱国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希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早日获得解放。3、画面之奇。作品从不同角度对绿枝条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绘:点面

8、结合。既有粗笔勾勒的“绿影” ,又有精细的特写镜头“柔软的卷须” “纤细的脉络,嫩芽” ,甚至“一枚细叶,一茎卷须” 。声色并茂。既有动听的“淅沥”声,悦人眼目的“婆娑”摆舞,更有绚丽多变的色彩“青苍” “嫩绿” “柔绿” , “嫩黄” “瘦黄” 。动静相间。有静止的画面“绿影” “细叶,卷须” ,又间以“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变成“柔绿”“嫩黄” “细瘦” “伸开” “舒开”富于流动的画面,给人以立体的美感。虚实相生。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写实景实情, “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一枚细叶,一茎卷须” ;一半带着感情与想像,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9、” ,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 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常春藤向阳是实,作者追求光明、自由,人民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是虚,虚实相生的描写,使作品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得到升华。三、情感美。1、含蓄深沉之美。由于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共同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再加上时值日寇入侵,广大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然而沉默、内向的性格,使他的行文含而不露,情感表现得非常隐蔽。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通过具体细腻描写常春藤向阳、执着、“永不屈服于黑暗”的习性,委婉含蓄表达对光

10、明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自由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所以整篇文章抒情上显得深沉婉转,作者情感在显与隐之间展现。2、真挚深沉之美。文章以“囚绿”为题,实则表现作者对绿色的由衷喜爱。这种喜爱之情从多角度、多层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直接抒情:作者由衷地赞叹绿色:“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 “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视“绿”为“至宝” 。作者对“绿” 的称呼,由“绿色”到“绿友”到“囚人” ,含蓄表达了情感上的变化。而观察绿时,又是带着“快活” “留恋” “欢喜”的

11、心情, “看它” “看它” “细细观赏”“巴不得它” “爱它” 。随着常春藤的日生夜长,作者对它的喜爱,日复一日地“繁茂苍绿”起来了,甚至产生牵一条绿枝入室“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的“魔念” 。可见作者对绿是何等喜爱,何等迷恋,迷恋到了想要占有它并与它朝夕相伴的程度。间接描写:“我”毫不犹疑地选择这个小房间时, “我”的“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伙计的惊奇更突出“我”对绿色的无尽喜爱。3、悲切深沉之美。卢沟桥事件的爆发,祖国大好河山相继沦陷,在日寇铁蹄践踏之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陆蠡,一个富有强烈爱憎的斗士,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

12、者的仇恨,心情抑郁、悲痛。正因为国家、民族的危难,让作者内心深沉悲切,作品才赋予“绿” 生命、力量、爱和幸福的象征。才使我们接触到他那颗渴望光明、自由、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囚绿记流溢着一般散文所鲜见的审美情愫,品味其美不仅能使人深入领悟作品的独特魅力,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陶冶,而且会在对陆蠡做人著文的体悟中获得深刻的启迪,走近这位大家,读懂这位大家。作者简介:程英芬,文学学士,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邮寄地址:河北邢台隆尧县政法委高庆章邮编 055350 电话13315907108注释:熊融:陆蠡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年,第 118 页李健吾:李健吾创作评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第 549 页。参考文献:袁行霈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年 12 月,第 10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