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2007-10-19 18:54 来源: 作者: 蝶恋花 前 言 后进生的概念由来已久。早在 20世纪初,西方国家就使用这一概念。约在 1905年前后,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等人研究中小学辍学情况,运用各种量表对若干美国城市中小学生进行测验,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大大低于其他城市学生的水平,他们用了“Laggards in Our Schools”一词来描述这群学生。“Laggards”可以直译成“落伍者”,还可意译为“后进生”。这大概是最早的“后进生”概念,意指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我国的“后进生”概念源自于前苏联。尤其是建国初期,受“一边倒”的政策影响,大量学习、借鉴甚至是
2、直接照搬照抄前苏联的经验,教育领域自然亦不例外。在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著作中,我们发现他们常用“后进生”一词来描述那个时代处于特殊境地的学生们,他们不仅测验成绩差,而且思想、品行等方面均存在严重问题,与国家和社会的期望要求相差甚远。我国教育界接受了这个概念,把它运用于中小学实践当中,并逐渐丰富其涵义。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但是,在学校中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后进生。由于诸如应试教育和社会变革等因素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增多,这类学生还存在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后进的趋势,严重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影响
3、了学生家庭的生活质量。从长远看,还将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隐患。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学校教育义不容辞地担负着使这些学生得到全面、主动发展的任务。因此,研究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从教师的职责来看,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教育好各类学生,尤其应该能够有效地转变后进学生,这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转变后进生几乎是每个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后进生的“后进”是一个相对概念。他们现在是后进生,在各种教育因素的影响和自我的努力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变成“先进”的学生;同时,现在“先进”的学生也会因为某些因素变成“后进”的学生。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发
4、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脱离“后进”。其次,我们认为即使现在是“后进”的那些学生,也有其两面性,尽管他们主要表现出“后进”的一面,但我们坚信,在这些学生“后进”的背后,还有其“先进”和闪光的一面。“差生”概念族是一种“贴标签”的做法,无异给部分学生判了死刑,给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深深影响我们的教育观、学生观,妨碍了我们的视野,阻碍了教育的发展。这种“放大镜”效应,使得被归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在教师眼中一无是处。因此,“差生”概念的出现是教育发展的天大的误会。教育和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责任,既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也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成败
5、的依据之一。转化后进生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良好班风的形成和优秀班集体的建设。减少一个后进生,学校就少一分困扰,家长就少一分忧患,社会就多一分稳定,中华民族就多一分希望。可见,后进生教育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二、后进生的成因分析(一)学校教育归因分析 错误的教育观念“制造”了后进生当今我国的教育并未彻底地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小学教育仍围绕着升学这一硬指挥棒转。分数不仅成了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教师、学校的命根。这就导致一些教师和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放弃一些基础差的学生的教育,时间久之便沦为后进生。 教育方法失当“逼”出了后进生在平时的教师与朋友的交谈中,我发现对教师错误
6、的教育方法提出批评。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肆意挖苦,不留情面;动骂动打,不讲师情;撵出课堂,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嫁教育;强其调班,发难校长;弃之不管,任其东西上述种种,直接带来的是师生的对立,把站在后进边缘的学生“逼”进了后进生的群体。(二)家庭教育归因分析 错误的学习目的教育 由于家长对子女的错误的学习目的教育与引导,从而导致子女成为后进生的。岁以上的家长多以“文革”后对艰苦岁月的体味去教育子女升学;岁以下的家长则多以对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体味去教育子女赚钱。在这种教育下,使有的埋头苦学而不思品德端正,有的苦学不成便自暴自弃,有的干脆不学而去逛市场,
7、与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 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一般来说后进生的家长是教不得法,娇严失当。有的家长过分宠爱自己的子女,捧他们为掌上明珠,把他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对子女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或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不一致,使子女无所适从;有的家长本身道德败坏,自私自利,甚至纵容子女贪图享受安乐,给子女灌输一些“学习无用”的思想等。这就使本来好学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家长自身不完善 父母自身不完善导致孩子后进。一表现为父母经常吵骂、大打出手,从而导致子女对爱的失落,对生活的失望,性情孤僻,性格暴躁;二表现为父母缺少
8、对人生的正确 追求,或追求吃喝玩乐,或迷恋于扑克、麻将,从而导致子女对学习的淡漠,不思进取;三表现为父母生活的不检点,或追求吃穿打扮,或与婚外恋人厮混从而导致子女不想学。四表现为父母有一方不全,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不能像正常家庭子女那样能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导致子女冷漠、孤僻、忧郁的性格,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不思进取,而成为后进生。五表现为父母整天起早贪晚地忙于做买卖赚钱,无暇问及子女的品德与学业,无暇对子女进行教育与辅导;其中有甚者,面对子女的后进竟亮出大把钞票慰藉、安抚子女,致使有的子女用钱雇用同学写作业、跑腿学舌,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 (三)社会教育归因分析 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 目前,在
9、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中,无疑存在着一些“不洁净”的因素,当前的报刊、广播有关教育工作的报道,时常可以发现错误的导向。诸如:对一所好学校的评价基本是以升学率作标准,对升学率高的教师给予重奖,有的集团、公司、乡镇对考上大学的奖千元以上的奖金。一些学生是听着“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等诸如此类的“口号”长大的。受社会错误导向影响导致后进生。社会风气不正社会不良风气中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是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等,使一些是非判断能力不高的学生沿着羡慕模仿的路线下滑而成为后进生。 黄色录相、书刊对少年儿童的毒害已多为人知,灰色文化却尚未引起人们
10、的警觉;歌词既不“黄”更不反动,无非是爱呀、情呀、不问前程地“潇洒走一回”之类,使许多青少年灰退丧志,荒废了进取,过早地投入了对爱的寻觅、对情的追求,不思增长本事地去空手潇洒!小学生渴望在同龄人中寻找知音,但鉴于他们是非判断能力较低,一经与社会上有劣迹的人搭上手臂,很快就会成为后进生。(四)、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进取的精神,不了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真正用意,不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加上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11、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知错不改,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 总之,后进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校风、班风,并给提高教学质量带来阻力,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复杂的处境,其蔓延也使后进生的德育转化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做好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成为许多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先生的这一番话,使我领会到,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三、后进生转化的对策后进生在每一所学校中都是客观存在的,对这部分学生,长期以来,不少学校和教师都认为是一种负担,在思想上厌弃他们,在行动上不关心他
12、们,甚至鄙弃他们,把他们推出学校,推向家庭,推向社会。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当然也应该包括后进生。应该认识到后进生同其他学生一样,本身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他们是能够达到基础教育的目标的。只是因为他们知识、能力、情感、行为习惯等起点低,心理素质比较薄弱,再加上“动力系统”的内部机制不够健全,他们才成为后进生。因此,如果我们针对他们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使他们能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如果我们把改变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优等生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对他们充满爱心;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改善他们的内部动力系统,那么后进生也是可以进步的。因此,要提高后进生的素质,关键的一点是我们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质,
13、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用成绩好坏判定学生好坏的陈旧标准,不用固定的尺子和框框去衡量学生,创造条件给他们显示才能的机会,促使他们身心向好的方面发展。我认为,班主任可从“识”、“情”、“理”、“法”、“联”、“恒”六字入手来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以“识”为前提,全面了解,对症下药。要教育好后进生,首先要求我们班主任坚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认识和看待后进生。俗话说:“出水的荷花有高低”,“人的五指不一样齐”,“一母所生的子女性格尚不一样”,后进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道德行为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千万不能戴有色眼镜,认为后进生一无是处,片面地放大后进生的缺点,抹杀后进生的闪光点。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
14、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及时掌握后进生的思想动态、行为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做到因材、因时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消除他们的疑惧心和自卑感;教师只有仔细揣摩后进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后进生的心理倾向,才能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抱负。蔡小强,男,学杂费全欠,学习差,经常迟到,但不早退,好动,上课不专心听讲,但不捣乱,常与同学争吵、打架。老师找其谈话或批评他时默不做声,对抗情绪强烈。我刚接触他时,简直失去信心。几次找他谈话不见效后,对他总看不顺眼,动不动就斥责,导致他逃学一个星期。
15、后来从家访中得知:他父母不和,经常争吵。父亲经常汹酒,赌钱,酒后,赌输钱后又常拿家人出气,母亲已离家出走,父亲也到外地打工。兄妹二人的生活、学习全靠年迈的奶奶料理,该生因其家庭情况为同学所了解,自己觉得在同学面前丢人现眼,抬不起头。打架是因为同学给他起外号,他总觉得老师同学全看不起他,所以不想读书了。了解了情况之后,我心里十分难过,即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并就自己因误解而斥责他表示了歉意。然后又对他上学后不早退、上课不捣乱、爱好文体活动、听奶奶的话等优点大大表扬了一番,使他的心理慢慢恢复了平衡。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诚恳交谈,终于使他抛开顾虑,重返学校。回校后,我又说服与他闹意见
16、的同学向他道歉。而我对他的作业批改特别详细,并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辅导他的功课。对他的每一个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使他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关心,感觉到集体的温暖。慢慢地他变得遵守纪律,勤奋学习了。成绩也逐渐提高了,每次考试都达到 80分左右。(二)、以“情”为基础,主动接近,宽容接纳。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我们的教育失却了一些最不该失却的东西:爱心、关怀、理解。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用这些情感内容填平师生间形成的情感沟堑,修补他们因受不良影响而形成的心理障碍,点燃他们胸中的希望。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站在关心他们成长进步的立场上,和他们一起共度难关;教师要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让
17、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教师要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教师要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鼓励和引导他们确立新的行为目标,不断肯定他们新的行为模式和进步表现,促使他们从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在不断的交流中,后进生就会从教育者那里吸取力量,不断进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转化工作就有了良好的开始。班里有个女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对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
18、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堂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又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三)、以“理”为要求,晓以利害,导之以行。仅仅有良好的感情基础是不够的,而且与后进生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不是我们转化
19、工作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教育转化工作不能停留在与后进生交朋友这水平上,而应在道理上做文章。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常是出于行为养成方面的困难,或是“心中无标尺”,无章可依,所以教师应明确规范,使遵之有度,循之有则。首要任务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一个高素质的人。要进行法制教育,教育他们做一个守法公民,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正确识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同时要求他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小事情和小问题上,渗透着和溶化着大道理于春风化雨之中。只有从点滴小事的严格要求开始,才能把后进生从行为习惯上慢慢地转变过来,培养出良好的日常行
20、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对他们说理要透彻,一定要结合榜样教育和具体事例,利用集体舆论,辅之以分明的奖罚。还应要求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克服,养成、巩固并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行为规范为目标,辅以思想教育,晓以利害。育人之道在明理,明理之后,行为则易于在思想支配下逐渐养成。(四)、以“法”为讲究,灵活多样,提高效率。现在的青少年,透过各种信息网络,见识广,口齿灵,即使资历所限,判别是非能力弱,但遇到事情总会推一把,他们既会争辩,也会诡辩。针对学生思想的复杂性,我们除了坚持正面教育外,还需讲究方法。比如可以运用沟通方法,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21、逐步感化后进生;可以运用激励手段,捕捉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充分发挥后进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运用弹性教育法,宽严结合,通过缓冲使后进生逐步转化;可以运用诙谐法,故意刺激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尊,使其能克服行为上的偏差,“智取”后进生;可以创设一些带有一定困难的情境,锻炼他们与各种诱因勇敢斗争的意志力,培养他们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顽强毅力;可以进行心理辅导,于情感交融中让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呼唤、指导和建议,敞开学生的心扉,抓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四个结合:一、集体言论和个别点拨相结合,既给予压力,又点拨调教;二、规范行为和思想教育
22、相结合,既有思的触动,又有行为的引导;三、长远思想和切近目标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心存高远和脚踏实地是人生得以成功的双翼;自主自律和环境熏染相结合,借用外因,在内因作用下令他们出现质的变化。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提高效率。从六岁到十二岁的小学生,是处在儿童向少年过渡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
23、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某种意义上说,淘气、调皮的孩子反而聪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
24、指明方向。在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有这样一个同学,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管教,从小养成说谎和偷钱的坏行为,常常受到斥责和打骂,在班上也受到同学的讥笑、歧视而抬不起头,但她却曾主动为班级体打扫课室。抓住这个情况,我先对她进行耐心的谈话,既肯定她的优点,又指出存在的缺点;用狼来了的故事对她进行启发诱导,让她懂得小时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孩子,长大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鼓励她勇于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争取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再同家长统一要求,配合教育,还安排班里干部对她关心帮助。使这个同学既明白道理,又深深地感到老师、父母和同学对她真情善意地关心、爱护,从此痛改前
25、非,改正了不良行为,在班上更加热情地为集体做好事,期末被评为班里“学雷锋,做好事”的积极分子,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走上了进步的道路。(五)、以“联”为手段,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学的“
26、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朗读、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硬笔字比赛和游戏抢答等,使后进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平台。(3)组织参观访问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开展“学革命烈士,当红色后代”的活动,参观当地名胜古迹,访问先进模范人物,使他们开阔眼界,愉快身心,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好知识建设祖国的志向。(4)争当“红花少年”、“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
27、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配合得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地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应该认识到,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单靠教师、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等教育力量,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当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
28、引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开展适当的家庭教育,并主动向教师反映子女在家的情况。这样,由于后进生得到双向疏导,进步较快。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功能,教育好后进生。家长李某的孩子加华,在学前班时是个淘气包,刚上一年级时上课不听讲,经常不完成作业。考试语文得了 54分,数学得了 58分。这下可急坏了李某,决心对儿子进行“高压处理”。上课不听话,回家打一顿,作业不完成,不准吃饭。这么一打一不准,似乎上课认真了,作业完成了。可原来天真活泼的孩子变成呆子了。见了老师不叫,见了同学不睬,连家人都难得听见他一天讲两句话。后来,我多次跟家长交换意见,跟他讲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
29、还教他一些管教子女的方法。主要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多对他进行一些关心,爱护。后来小加华变得爱学习了,对老师和父母也很尊敬了,在第二学期考试中语文、数学分别考了 86分和 96分。(六)、以“恒”为追求,反复教育,巩固习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不良习惯形成已久,积习难改。后进生思想觉悟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依靠一两次的谈心、说服教育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要冷静分析、正确对待这种反复,不能斥之为屡教不改,不堪造就。在这种情况下,
30、教师不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地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后进生的心理形成及其表现,由于人的思想、个性、行为、习惯,因人而异,只要我们以热爱学生为出发点,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握其心态,运用多种方法,联系各界力量,做到对症下药,持之以恒,一定可以转化后进生的人格,收到相应的效果。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结束语转化后进生的教育
31、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后进生的缺点、错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一个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因此对他们的转化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找准时机反复抓,不少后进生都是经过“进步反复再进步再反复更大的进步”的曲折道路而转变为先进的,这需要我们老师付出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后进生的转化,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后进生的转化,不仅对后进生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班级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激励作用。因为后进生的转化过程和结果,都伴随着大量的教育
32、因素与刻苦学习、相互帮助的动人事迹,必然会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只要后进生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其他学生就没有理由完成不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后进生,只要后进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就有了保证。另外,后进生通过转化,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和素质上的提高,也可以使他们学会如何面对现实,如何面对人生。参考文献:1.江月孙、王新如主编班级管理学,新世纪出版社,1995 年第一版。2.李红怎样对待品德过错行为的学生,小学德育,2001 年第十九期。3.关孔文谈谈提高后进生素质的对策,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论坛,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34.抓住差生转变的契机教书育人哈尔滨师范大学,2003-85.马忠虎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