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178760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案 06班次: 姓名: 【知识梳理】 阅读教材 P36-40 页,在课本中找出这些内容并把它划出来。一、显微镜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把序号和名称分别写在括号和横线上。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 ,左手托住 , 把显微镜放在试验台距边缘 7 厘米处,略偏 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转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7遮光器 ,选择一个较大的光圈。用 眼注视目镜内, 眼一定要睁开,便于画图。转动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当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表示完成对光。3、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 上,用 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着通光孔的中心。眼睛看着

2、物镜,转动 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然后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 ,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 ,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4、收镜和安放:实验完毕,把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要用 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二、显微镜的相关知识5、从目镜中看到的物象是 ,上下倒置,左右相反。例如,观察写有 “上”的标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 下 ;如果向左移动玻片标本,物像向 右 移动,标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 相反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视野 ,所看到的实物范围 。【巩固小测】 (每题 2 分

3、,共 6 分) 小测得分:( )1、放大倍数越( ) ,看到细胞越( ) ,个数越( ) ;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 ) ,个数越( ) 。2、显微镜的使用顺序:( 和 ) 、 ( ) 、 ( ) 。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同一标本,视野中看到细胞数量最多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A.1010 B.1015 C.1515 D.15454、字母“b“在显微镜下的物像是( )A.d B.q C.p D.b5、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视野中的物像偏右下方,要使物像居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A.左上方移 B.右下方移 C.左下方移 D.右上方移6、显微镜的目镜是 10*,物镜是 40*,观察五香放大的倍数是

4、( )A、10 倍 B、40 倍、 C、50 倍 D、400 倍、7、在使用显微镜时,要使镜筒升降的范围比较大,应调节: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转换器 D、镜臂。8、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光线较暗,应该:( )A、调大光圈,用凹透镜。 B、调大光圈,用平面镜。C、调小光圈,用凹透镜。 D 调大、小光圈,用平面镜。 、七年级生物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一、认识生物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 生物能进行呼吸。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一 )生物的共同特征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注意事项:区

5、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关键是有无生命现象。生物的特征之一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也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等,只是不如动物的明显。观察法:可直接用肉眼,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等仪器。(二)认识生物的方法: 调查法: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调查时应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按形态结构特点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三)生物归类法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6、(一)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使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的生物(二)探究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假设】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制订并实施计划】 制订计划包括确定实验目的、材料、步骤,然后按步骤实施计划。(1)将铁盘内放一薄层湿土,以中轴为界,一边遮光,一边见光;(2)在铁盘两侧中央分别放 5 只鼠妇(也可以将 1 0 只鼠妇放入铁盘中轴中央):(3)每分钟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 1 次,统计 l0 次。【实验结果】 鼠妇大部分移到无光的一边。【实验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关注实验成功的几个关键点:关注科

7、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订计划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设置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除了要研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变量,通常变量只有一个。控制变量唯一。为了更好地说明实验结果仅仅由实验变量决定,因而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实验组与对照组应完全相同,如除了光不同外,土壤的潮湿度、温度都应该相同。同时,为了减少误差,应做重复实验、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如图),冬天法国梧桐树落叶而松

8、树不落叶,蛇和青蛙等动物会冬眠,燕子冬天南飞而春天北归等。水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分的多少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东北、内蒙和新疆3 个地区虽处于同一纬度带,但从东到西离海洋越来越远,降雨量也越来越少,因而植物类群是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例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如右图所示),还能调节气候;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藻类植物迅

9、速大量繁殖会形成赤潮等。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五、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1 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消费者各种动物。 组成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2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营养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多条食物链会交错形成复杂的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总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利用。注意事项:(1)判断一个系统是不是生态系统的标准是其是否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

10、生物部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图所示)。(2)判断食物链是否符合生物学原理。首先,食物链表明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因此在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其次,基本写法要正确,生产者写在最前面,从生产者开始,用箭头向右指向更高的捕食者,直到最凶猛的动物结束,这就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3)在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呈金字塔形递减,即生产者的数量最多,消费者的数量逐渐减少,这是由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

11、总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维持生态平衡。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食性昆虫多了,林木会受到危害,但这是暂时的,由于昆虫的增多,鸟类因食物丰富而增多,这样一来,昆虫的数量就会受到鸟的抑制,林木的生长就会恢复正常。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决定于其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单调,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生态平衡越易被破坏;而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多样,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牛态平衡越易维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来的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三)有毒物质的积累生物富集化。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造成对人的毒害。注意事项: 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

12、,不易分解,而且不易被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有毒物质还会通过食物链扩散到无毒地区的生物体内。二、生物圈 1 概念: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薄层和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圈大气圈的底部生物圈 2 范围 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海平面上、下 20 千米的范围。而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部分,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 特 点森林生态系统 湿润地区,生物种类较多。“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 干旱地区,生物种类较少,缺乏高大植物。海洋生态系统 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淡水生态系统 由淡水和淡水生物组成。湿地生态系统 由沼泽等组成,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作用。“地球 之肾”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城市生态系统 消费者主要是人,生物种类较少。总之,任何生活环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