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E 方法實戰精解方法實戰精解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先賢曾感歎過時光易逝,韶華難追。懂得利用時間的人覺得時間很寶貴,一分一秒都不讓他白過。不懂得利用時間的人覺得時間很無情,總在時間消逝之後來追悔自己碌碌無爲。對於追求投資回報的企業來說, “時間就是金錢, ”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啊,不同的人利用時間的能力有高有低,不同的企業利用的時間也參差不齊,這也是企業成敗的一大關鍵呀!在同樣的時間裏,誰的産出多,誰的效率就高,誰佔有競爭優勢,這是毋庸置疑的。許多企業都知道要提高效率,卻總是以定性的方法來進行,結果許多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浪費掉了卻不感到可惜。須知,效率是以時間爲基準來衡量的。對時間和産出進行定量的分
2、析才是提高效率的堂堂正正之道。目 錄第一章: IE 概述第二章: 動作分析簡介第三章: 沙布利克分析與作業改善第四章: 動作經濟原則第五章: 動作分析改善實例第六章: 工程分析概述第七章: 製品工程分析第八章: 作業者工程分析第九章: 聯合工程分析第十章: 事務工程分析第十一章:時間分析概述第十二章:標準時間與生産平衡分析第一章 IE 概述一、 IE 的開始是英文 Industrial Engineering 的簡稱,直譯爲工業工程,是以人、物料、設備、能源和住處組成的集成系統爲主要研究物件,綜合應用工程技術、管理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等知識,對其進行規劃、設計、管理、改進和創新等活動,使
3、其達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效益的目的的一項活動。簡單地說,IE 是改善效率、成本、品質的方法科學。一般認爲泰勒(Frederick W.Taylor 18561915)和吉爾佈雷斯(Frank B.Gilbreth 18681924)是 IE 的開山鼻祖。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泰勒和吉爾佈雷斯分別通過自己的實踐,仔細觀察工人的作業方式,再尋找效率最高的作業方法,並且設定標準時間進行效率評估。結果,不僅生産效率得以提高,工人的收入也得以增加。從而開創了工業工程研究的先河。泰勒和吉爾佈雷斯都是通過研究勞動者的作業方式,以扎實的資料爲依據進行分析,而不是依賴直覺,進而提高生産效率。不過,兩人的側重點有所
4、不同,泰勒偏重於“作業測定” (Work Measurement 簡稱 WM) ,吉爾佈雷斯則以“方法改善”(Method Engineering 簡稱 ME)的始祖自居。我們可以通過泰勒和吉爾佈雷斯研究的具體事例來初步認識 IE 和它所起的作用。運用運用 IE 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事半功倍。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事半功倍。二、勒和吉爾佈雷斯的研究事例1鐵鍬研究1898 年,泰勒在匹斯連鋼公司發現以下現象:當時,不管鏟取鐵石還是搬運煤炭,都使用鐵鍬進行人工搬運,雇傭的搬運工動不動達五六百名。優秀的搬運工一般不願使用公司發放的鐵鍬,寧願使用個人擁有的鐵鍬。同時一個是基層幹部要管理五六十名搬運工,且所涉
5、及的作業範圍又相當廣泛。在一次調查中,泰勒發現搬運工一次可鏟起 3 又 1/2 磅(約 1.6 公斤)的煤粉,而鐵礦石則可鏟起 38 磅(約 17 公斤) 。爲了獲得一天最大的搬運量,泰勒開始著手研究每一鍬最合理的鏟取量。泰勒找了兩名優秀的搬運工用不同大小的鐵鍬做實驗,每次都使用秒錶記錄時間。最後發現:一鍬鏟取量爲 21 又 1/2 鎊(約 10 公斤)時,一天的材料搬運量爲最大。同時也得出一個結論,在搬運鐵礦石和煤粉時,最好使用不同的鐵鍬。此外,還展開生産計劃,以改善基層管理幹部的管理範圍。進一步的,還設定了一天的標準工作量,對超過標準的員工,給予薪資以外的補貼,達不到標準的員工,則要進行作
6、業分析,指導他們的作業方式,使他們也能達到標準。結果,在三年以後,原本要五六百名員工進行的作業,只要 140 名就可以完成,材料浪費也大大降低。2 砌牆動作的研究吉爾佈雷斯從事的是建築業。十九世紀末的建築業,砌磚牆是施工的一個重要部分。吉爾佈雷斯發現不同的施工者在不同的場合下動作各不相同,他認爲其中一定存在一種最合理的施工方法,能使效率最高,施工人員的疲勞度也最低。例如:當時,砌牆時磚頭擺放在地面上,施工人員必須一次次的彎腰選擇磚頭,選擇比較良好的側面。這樣,不但施工人員容易疲勞,效率也不可能高。吉爾佈雷斯通過一系列研究,改進了施工方法,在施工人員容易取放的高度上設置了一個擺放磚頭的同時,另一
7、隻手拿著沾滿混凝土的抹板,改以前的單手作業爲雙手作業。經過這樣的改進後,施工速度是以前的三倍以上,施工人員的疲勞度也大降低。從以上事例中我們可以發現通過實施 IE 改善,不但可以生産效率得到提升,而且可以降低員工勞動強度,並且爲績效管理提供了基準。對企業而言,無疑是求之不得的好事。特別對於我國目前大多數企業而言,多數屬勞動密集型企業,管理以直覺爲主,引進 IE 一定可以收到巨大的成效。三、 基礎 IE 的組成IE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爲一個技術性極強,應用廣泛的學科。隨著 QC、 WF、MH、VA 、VE、WS、OR 、WD 、SE等方法在企業中運用,産業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I
8、E 也一直受到社會的重視。在美國,IE 工程師是工程類職業的第二大職業,有 110 萬 IE 工程師在各行各業中服務。美國勞工部估計,今後十年工業工程師的需求將是每年 12,000 人,是即將畢業的學生數的三倍多。相信隨著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隨著中國向世界製造中心的地位不斷邁進,國內也會掀起一股 IE 方法應用的熱潮。今天,IE 與專業技術的結合更加緊密,各種新方法、新術語層出不窮。不過,對於一般的工廠管理/技術人員來說,如果能將基礎的 IE 方法熟練應用,就能産生很大效果。基礎的 IE 方法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 動作分析2 工程分析3 時間分析4 搬運與佈置這些方法可以根據改善的目的或物件
9、獨立進行使用。不過,它們彼此之間有密切的聯繫,倘能相互結合,純熟應用,則效果更佳。本書將就每一方法詳細進行展開。第二篇動 作 分 析第二章:動作分析簡介一、 動作分析的目的二、 動作分析改善的次序世 界 上 最 大 的 浪 費,莫 過於 動 作 的 浪 費。吉爾佈雷斯動作改善四原則: 排除(Eliminate) 組合(Combine) 重排(Rearrange) 簡化(Simplify )第二章 動作分析簡介一、 動作分析的目的生産活動實際上是由人和機械設備對材料或零部件進行加工或檢驗組成的,而所有的檢驗或加工又都有是由一系列的動作所組成,這些動作的快慢、多少、有效與否,直接影響了生産效率的高
10、低。許多工廠對工序動作的安排,往往是在産品剛開始生産時安排一次,此後除非出現重大問題很少進行變更。效率的提高一般視作業者的動作熟練程度而定,隨著動作的逐漸熟練,作業者對作業動作習以爲常,完全在無意識中進行操作。實際上,這樣的作法潛藏著極大的效率損失。許多人們認爲理所當然的動作組合,其實都存在 停滯 無效動作 次序不合理 不均衡(如:太忙碌、太清閒等) 浪費等不合理現象。這些動作對産品的性能和結構沒有任何改變,自然也不可能創造附加價值,使生産效率因之降低。吉爾佈雷斯曾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浪費,莫過於動作的浪費。 ”以日常生活中的動作爲例:一個熟練的廚師,可以同時用兩個甚至更多的爐子炒菜,快速而且
11、不會出差錯。而平常人則可能用一個爐子炒菜都會出現在中途發現某一種材料還未準備好的狀況,所耗費的時間也更長。究其原因,就是因爲動作安排合理與否造成的。動作分析就是對作業動作進行細緻的分解研究,消除上述不合理現象,使動作更爲簡化,更爲合理,從而提升生産效率的方法。二、 動作分析改善的次序動作分析改善的步驟,如果用 PDCA 的方法進行分析的話,可以作成圖 2.1 那樣的流程圖,遵循這樣的步驟進行動作分析改善,可以使動作的效率不斷得到提升。動作分析改善的步驟(圖 2.1)1 問題的發生/發現在生産製造的現場,每天都有新的問題在發生。有些人可能視若無睹,覺得一切都很正常,因而也就缺少改善的動因,效率也
12、就日復一日地停留在同一水平上。改善往往源於問題的發生和發現,管理者如果能帶著疑問審視現場所發生的一切,特別對細節的地方加以留意,就更容易找到改善的物件。表 2.2 和 2.3 可以啓發管理人員發現現場的問題點。問題的發生 /發現現 狀 分 析 问 题 的 发 生 /发 现 的發生 /發現找出問題的真因擬定改善方案實施改善方案標 准 化改善效果確認動作效率檢查表(表 2.2)項 目 檢 查 重 點 結 果難度 有沒有較難執行的動作? 作業的姿勢是否容易導致疲倦? 作業環境是否方便作業進行? 能否使動作更輕鬆? 人員的配置合理嗎? 有沒有安全隱患存在?不均勻 作業是否有忙閑不均的現象? 是否有熟練
13、度不夠的現象? 作業者之間的配合怎樣? 是否有顯得散亂的地方?浪費有沒有等待、停滯現象?檢查標準會不會過於嚴格?人員配備是否過剩?是否有重復多餘的動作?有沒有次序安排不合理的動作?PQCDSM 檢查表(表 2.3)檢查專案 檢查重點生産效率productivity生産效率有沒有提高的餘地?動作時間能否縮短?品質quality品質穩定嗎?不良率是否增大?消費者有沒有抱怨?成本cost材料有沒有浪費?機械運轉率高嗎?間接人員是否過多?非作業時間多不多?交貨期delivery交貨期是否經常有拖延?計劃的準確度高嗎?安全Safety有沒有不安全的動作?環境中有沒有安全隱患?設備操作正常嗎?士氣mora
14、le員工精神狀態怎樣?人際關係有沒有問題?紀律遵守程度好嗎?2.現狀分析問題了現以後,就應該針對問題發生的現場,展開細緻的調查,掌握翔實的資料,使問題進一步明確。然後根據掌握的事實,展開分析。這個步驟中,應堅持以下原則:現實主義的原則對問題把握,一定要以現場發生的事實爲依據,運用 5W1H 的方法反復弄清事實的真相。切忌主觀猜測,脫離事實。資料化的原則文字性的描述往往難於區分具體的差異,會使事實的把握處於模糊狀態,這樣的結果,一則會導致問題分析的難度加大,而且改善的效果也難於衡量。因此,只要能資料華的地方一定要掌握具體的資料。記號化、圖表化的原則如果能把動作進行分解,再使用記號進行表示,並且把
15、掌握的資料用圖表表示出來,對事實的描述將會大簡化,而且理解分析的難度也會降低很多。客觀分析的原則分析者有時會因爲立場差異,導致分析方向的偏離,常常把問題歸咎於其他部門或其他人,這樣就容易導致扯皮現象的産生,給問題的解決設置了人爲的障礙。所以進行問題分析時一定要先已後人,保持客觀的立場。3.找出問題的真因通過現狀的分析以後,可以得到一些問題的可能原因。這時,應該逐一加以驗證,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原因排除掉,找到真正導致問題的原因。排除的過程應該堅持先簡單後複雜,先成本低後成本高的原則。4.擬定改善方案問題的真因找到之後,就應該擬定改善方案,以消除産生問題的原因使問題不再復發。對於動作改善,可以參考動作改善四原則(見表 2.4) ,幫助擬定改善方案。動作改善四原則(見表 2.4)序號 改善原則 目的 事例1 排除Eliminate 排除浪費 排除不必要的作業 合理佈置,減少搬運。取消不必要的外觀檢查。2 組合Combine 配合作業 同時進行 合併作業把幾個印章合併一起蓋。一邊加工一邊檢查。使用同一種設備的工作,集中在一起。3 重排rearrange 改變次序 改用其他方法 改用別的東西把檢查工程移到前面。用台車搬運代替徒手搬運。更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