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川陕线“茶马古道”探秘于文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顾问。1940 年出生于陕西老茶区紫阳县,生在茶区,长在茶区,他一生的志愿是教书育人并当个好作家。1994 年,丁文推出中国茶道一书,界定“茶道”概念,创建“茶道学” ,此书先后 4 次再版并传播到海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后 10 年间,他先后出版了茶乘 、 大唐茶文化 、 陆羽大观 、 茶魂等书,共计 176 万宇。 人们一提“茶马古道” ,就以为是在云南。实际上,在陕西宁强县,去有一条“茶马古栈道” ,名叫金牛道。它的历史比其他茶马古道都要久远。千百年来,在这条“茶马古道”上,人们源源不断将蜀茶运到陕西,成就了一段茶叶传奇。 甲申年春茶飘
2、香时节,陕西茶人联谊会的负责人韩兴海先生,去陕南茶乡采风时,有幸在宁强县发现了中国古代开凿的金牛道“茶马古栈道蜀门遗址” ,揭开这条古道的神秘面纱。今天,让我们一起重走这条已经荒芜的另版“茶马古道” ,重温千年来那段艰险历程。 茶马古道有很多条,最出名莫过于滇藏与川藏的茶马古道,但若论年代,则应数川陕线“茶马古道” ,这条古道名为金牛道,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茶马古道。 金牛道,当地人称之为石牛道,全长约 1200 多里,贯穿川陕。元朝以来,又称蜀栈、南栈。甲申年春,陕西茶人联谊会负责人韩兴海先生,2去陕南茶乡采风时,在宁强县发现了中国古代开凿的金牛道“茶马古栈道蜀门遗址” 。 2004 年 4
3、 月 18 日,韩兴海再次与中华茶人联谊会会员、宁强县农业局局长丁振华以及殷开鲜等人,爬山涉水来到了宁强县与四川广元交界的关沟村草皮山南崖,海拔约为 900 米以上的山腰之间,他们仔细勘探,发现此处山石曾经人工凿开,犹如深谷,高数十米,约展臂之宽,设有石门掩挡,可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石道上还留有碎坏的石块,马踏的蹄窝,脚夫“打杵”留下的印记,还有南崖面上的柱痕和风雨侵蚀得难以辨清的文图,时隐时现,这就是金牛茶马古栈道蜀门遗址保留较好的一段。 今天谈起金牛道,不得不说到历史上一个贪心的蜀王。蜀路之难,古来都有记载。史载秦惠王时,蜀王不降秦,秦惠王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
4、牛能大便金。蜀王贪之即发卒千人,领五丁力士拖牛,道乃得通。后秦惠王遣兵从金牛道伐蜀,蜀亡。 金牛道的开凿除了军事上的意义,也给古代的商品贸易带来了繁荣。由于川、陕、甘、青历史千余年的茶马互市,金牛道成为大西北最重要的茶马古道。 “茶马互市”始于唐代,宋、明、清几朝定为“国策” ,如明史?茶课所云:“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犹密。有官茶,有商茶,皆贮边易马。 ” 在千余年里的茶马互市中,无论从军事角度讲还是从商贸角度讲,陕西都是朝廷军事上的前沿阵地、桥头堡和商贸 3交易中心、物资集散地,它的战略地位举足重轻。 历史上的茶马互市有多大规模呢?就以南宋
5、为例,李心传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蜀茶记载,朝廷每年要从大西北和西藏地区少数民族那里换回 12994 匹良马,以装备朝廷的军队,万余马匹得要多少斤茶叶呢?按每匹 80 斤的平均数,茶叶的流通量在百万斤以上。川陕间茶叶、马匹的往来,金牛道是无法绕过的必经之途。 蜀茶入陕一个最大的难题是运输问题。当时担任运茶工作的是“成都路士兵” 、 “雇人夫”或者“税户前往” 。这样巨大的运输量不可能全凭人背肩扛,马驮车拉是必然的选择。 朱元璋的驸马欧阳伦从四川走私茶叶用的运输工具就是马拉大车,明人何孟春余冬序录摘抄内外篇载:“洪武中,驸马欧阳伦奉命西使,以巴茶私出境货鬻” 。欧阳伦一次走私就是 50 辆,官家沿
6、金牛道由川入陕大规模运输茶叶的场面,虽不如由川西入藏的“山间铃响马帮来”富有诗意和民族风情,但十分壮观的场面也使那条茶马古道黯然失色。 清代较前朝逊色,清朝前期每年需要马 11088 匹,后又增加 2000 匹,共 13088 匹,需要茶叶百万斤之巨,涉及陕西七府一厅,蜀茶入陕的运输量不比前朝,但也十分可观。 于是,千百年来,数额巨大的蜀茶通过金牛道源源不绝地北运陕西,然后用骡马驮、小车拉或脚夫背扛,运往朝廷设在陕西、甘肃和青海的茶马交易市场,换回朝廷所需的马匹。 4让我们闭目遐想,历史上的金牛古道是多么地繁忙!与进藏的那条名闻遐迩的茶马古道风情虽异,但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职责,规模也更为壮观,也更具官办色彩。 岁月流逝,数百年过去了,如今秦蜀天堑变通途。虽然驼铃消逝了,马帮改行了,但茶香仍在,这一切始终难从历史的长河里消失,而且愈来愈清晰地显现在当代人的视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