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空间.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180656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空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书法空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书法空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书法空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书法空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魏晋南北朝王羲之(303361)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故事。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王羲之(303-361)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 (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

2、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 、 黄庭经 、 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 、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

3、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 。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 。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王羲之书法影

4、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 、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 ”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 。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 “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 ”。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 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 ,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

5、“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 “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濛、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 。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 , “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 。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帝、蔡襄,元代赵孟

6、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 “书圣” 、 “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 ,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 尽善尽美 ”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 的顶峰,这一“圣像 ”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东晋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卓著的也当之无愧的属于王氏一族。王氏家族书法家最多。在这个书法世家里,有父子争胜,兄

7、弟竞较,还有夫妻比试,姻亲相学等,互相传袭,这不仅是书法史上显得极为耀眼,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出现了书圣王羲之和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父子二人被世人并称为“二王” 。王氏的骄傲在此,东晋书法的骄傲也在这里。代表作 孔侍中帖 姨母帖 初月帖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快雪时晴帖 行穰帖 上虞帖 丧乱得示二谢帖 雨帖远宦帖 七月都下帖 十七帖 小楷乐毅论 小楷黄庭经 寒切帖 袁生帖 干呕帖 游目帖 长风帖 大道帖 妹至帖 其书帖 旃罽胡桃帖 瞻近龙保帖 汉时帖王献之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 。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

8、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王献之的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 (右图)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鸭头丸帖是王献之行草书作品。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全帖用墨枯润有致。姜夔续书谱用墨说:“ 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 ”鸭头丸帖两层意思,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 “稿行之草”

9、的行草是王献之独创的书体, 鸭头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王献之创“稿行之草 ”为其一大贡献,创草书 “一笔书”为其又一大贡献,他将张芝的章草和其父王羲之的今草又向前推进一层。草书名作中秋帖就是其“一笔书” 的代表作,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表现出一种雄姿英发的爽爽之气,世人评价甚高,被列为清内府“三希”之二。羲献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唐代曾有过扬羲抑献的时期,其实评品书法不能以一种书体来断定孰劣孰优。王献之能在其父的笼罩之下独树一帜,仅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王献之的超迈才气。王献之兄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性卓荣不羁,不修边幅,善真、草书, 宣和

10、书谱评价其“律以家法,在羲献间” ,传世作品有 新月帖等。南朝宋,齐,梁,陈之间,人多崇尚王献之的字。王氏后代大书法家王僧虔(425-485) 、王志父子尤为显著。辽宁博物馆藏有父子俩的摹本,分别是万岁通天帖中的第八帖王琰帖和第十帖一日无申帖 。毛笔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是毛笔。相传毛笔是秦代大将蒙恬创造的。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上就有“蒙恬造笔“的记载;南朝周兴嗣千字文中也有“恬笔伦纸” 之说,都把蒙恬作为制造毛笔的始祖。近几十年,随着考古新发现,毛笔的产生,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

11、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古居延地区的汉笔等都有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据1975年,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三支毛笔看,蒙恬时代的笔,制作已非常精良考究。蒙恬创笔未曾见诸正式的史书,据史记记载,他在做大将之前, “尝书狱典文字”。唐韩愈毛颖传中说蒙将军南伐楚国,曾猎山兔而制笔,献于始皇。毛笔因此有了“管城子”和“中书君” 的别称。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蒙将军是一位制笔专

12、家,在工艺改革上负有盛名。传统的毛笔不仅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 具,而且在表达中国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 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我国毛笔产地很多,依产地和制作工艺不同,大致分为“湖笔“ 和 “湘笔“两个流派。浙江、江苏、上海、安徽以至北京所产均属“湖笔“ 系列 ;江西以南大体上属“湘笔“系列。种类1.笔的大小分为:按笔头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除一般的大、中、小楷外,再大的有京楂、斗笔、提笔、屏对等,再小的则有圭笔。2.笔毫的原料上分为:依据制笔的原料不同分为羊毫笔、狼毫笔、紫毫笔、兼毫笔几种。(1)羊毫类。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羊毫笔比较柔

13、软,吸墨量大,适于写表现圆浑厚实的点画。比狼毫笔经久耐用。此类笔以湖笔为多,价格比较便宜。一般常见的有大楷笔、京提(或称提笔) 、联锋、屏锋、顶锋、盖锋、条幅、玉笋、玉兰蕊、京楂等。(2)狼毫笔。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以东北产的鼠尾为最,称“北狼毫“ 、“关东辽尾“。狼毫比羊毫笔力劲挺,宜书宜画,但不如羊毫笔耐用,价格也比羊毫贵。常见的品种有兰竹、写意、山水、花卉、叶筋、衣纹、红豆、小精工、鹿狼毫书画(狼毫中加入鹿毫制成) 、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制成的) 、特制长峰狼毫,超品长峰狼毫等。(3)紫毫。笔头是以兔毛制成的,因色泽紫黑光亮而得名。此种笔挺拔尖锐而锋利,弹性比狼毫更强,以安

14、微出产的野兔毛为最好。(4)兼毫。笔头是用两种刚柔不同的动物毛制成的。常见的种类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此种笔的优点兼具了羊狼毫笔的长处,刚柔适中,价格也适中,为书画家常用。种类有调和式、心被式。除此之外,还有用鸡毫、山马、鼠须、猪鬃等制成的笔。还有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 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3.笔毛长短分为:长锋,中锋,短锋。4.笔管的质地分为,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 、螺细、象牙、犀角

15、、牛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5.按笔的用途,还冠以雅号的有:冰清玉洁、珠圆玉润、右军书法等等,此类笔多数质量较好,大小适中,有数十种之多。性质1.硬性之笔毛如:鬃毛笔,紫毫笔,狼毫笔,鼠毫笔。2.软性之笔毛如:羊毫笔,鸡毫笔。3.中性之笔毛如:兼毫。 (如三紫七羊毫、五紫五羊毫、七紫三羊毫。 )使用要点写大字用大楷羊毫,写小字用紫毫,狼毫,及兼毫(如能用小楷羊毫写 小楷者更好) 。写行书隶书用羊毫。写甲骨宜用硬毫,写篆书隶书宜用羊毫。用过之笔,必须随时用清水洗净,不可稍留宿墨。选笔方法以“尖、齐、圆、健”为原则。即笔毫聚拢时要尖;压扁时要齐,书写时四面都能铺开

16、,不扁不散为圆;笔毫弹性好,久写不退为健。羊毫倘若肥钝难写,初学时可选笔锋稍薄者。至於普通水笔,则绝对不能使用。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 、墨绳(木工所用) 、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墨人工制墨究竟始于何时,史料并没有准确的记载。相传第一个造墨的人,是周宣

17、王时的邢夷。明罗欣物源上记载:“邢夷作墨,史籀始墨书于帛“ 。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 ”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见于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制墨人是三国时的韦诞(字仲将) ,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 的美誉,他不仅是制墨专家,还是书法家。制墨技

18、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改进,唐代还设有制墨官。最为著名的制墨人要数易水奚鼐、奚鼎兄弟。他们总结前人经验,改进前人方法,以鹿角胶蒸而和之,制出的墨“丰肌腻理“ 、“光泽如漆“。奚氏从南唐定居安徽,南唐后主李煜因喜其墨而赐国姓李。他们所制的墨称为“李墨“ ,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李墨就是后来著名的 “李廷珪墨 “。明代制墨业大多集中于皖南地区,形成歙县和休宁县两派。歙县派程君房创造“漆烟“ 制漆法,方于鲁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九玄三极墨“ 。休宁县的汪中山则是“集锦墨“ 的创始人,使墨除了实用外,又成为了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到了清代,墨更加注重审美性,大多图案设计、铭文款识都精美

19、细致,具有艺术欣赏性和收藏价值。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种类松烟墨用松树枝烧烟,再配以胶料、香料而成,墨色浓而无光,入水易化。油烟墨 用油烧烟(主要是桐油,并和以麻油或猪油等) ,再加入胶料、麝香、冰片等制成,墨色乌黑有光泽。油烟墨以质细而轻,上砚无声者为佳。使用要点磨墨时先洗净砚中宿墨。磨墨要有耐心 ,磨墨需用力,磨时要匀整不偏,轻重相等,疾徐有节。磨墨须浓淡适中

20、,过浓则笔滞,运用不灵活;过淡则易渗沁而色浅,写出来的字缺少神采。墨须每日新磨,磨成後,应即使用,隔日则胶煤脱离,不宜再用。选墨方法什么样的墨是上品呢。第一,质地坚细。所谓坚细是指质地紧实,磨出的颗粒细腻。第二,色泽黑亮,以黑得泛紫光为最上乘,纯黑次之,青光又次之。第三,胶质适中,太重粘笔,太轻则不浓。选墨以质地细洁,色泽光润,胶水不重,上砚无声者为佳。若胶重有杂质则不宜。初学写字,为节时省事,不妨改用上等墨汁,但墨汁也要渗少许水用墨条磨一磨,以分散其渣滓。如写宣纸屏幅,则必须磨墨,写时可以挥洒自如,裱时亦不易涨墨。钢笔墨水不可用。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

21、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 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 。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 。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 ,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 。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 “石鼓文”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纸的发明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蔡伦也因此被当代美国学者评选为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百位历史人物之一。东汉刘珍等人编著的东观汉记最早记载了蔡伦造纸的事迹。

22、蔡伦造的纸以树皮、破布、鱼网为原料,翻开了植物纤维造纸的历史。他造的纸被称为“蔡侯纸“。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隋唐五代,造纸术进一步得到发展,不仅原料扩大了,产地和品种也日益增多。影响深远,驰名中外的宣纸,始于唐代,因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主要原料为青檀树皮,辅以砂田稻

23、草,既坚韧又柔软,寿命又长,有“纸中寿千年 “的美誉,宜于书画。明清时成为宫廷及官府公文用纸和书画用纸,至今盛誉不衰,成为书画家首选用纸。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种类宣纸品类繁多,从配料来说,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皮三种;从厚薄分,又有单宣、夹宣、二层贡、三层贡等;从加工制作工艺又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化(生宣吸水性强;熟宣是生宣加以明矾等加工而成,质硬而不吸水;半熟宣能够吸水,但不像生宣那么易于渗化) 。书法用纸还有毛边纸,竹帘纸,白关纸,七都纸,六吉宣纸,虎皮宣纸,腊笺,泥金笺,高丽笺等。使用要点练习写小字用毛边纸,大字用浅黄色七都纸,书写屏联肚宣纸及冷金笺。初学写字用吸墨的毛面粗纸,练习日久,遇到纯细光泽之纸,自然格外觉 得易写。摹帖宜用油光纸,取其纸薄透明,容易钩摹。临帖宜用田字格、九宫格、回宫格纸,取其易于布置结构。硬纸用软笔,软纸用硬笔,此即弱者强之,强者弱之刚柔相济的中道 要诀。:宣纸选择以吸水性较好,又与笔墨配合为原则。切忌用光滑的纸,即不渗墨, 又不驻笔,更写不出力量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