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作文写得“深刻”的技巧在高考作文阅卷中,有关“深刻”的评分点有三个:(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引言: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作者:诸灵康 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古人说:“文如其人。 ”感悟深刻的人才能写出警策动人的文章,体验真切的人才能写出打动读者的文章。因此,学作文其实也是学做人。学写作文的过程,也是学习对生活的感悟、体验、思索的过程,从而使我们感悟更深刻些,体验更真切些,思想更成熟些。现在许多学生缺乏真切的体验,缺乏感悟能力,对事物不会引发思考,因而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那么,怎么感悟呢?由物见人,感悟人
2、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感悟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从物象中寻找对人生的启示,领悟做人的道理。世界上的事物往往是相通的。人生中的许多道理、规律可以在世界万物中找到投影,得到感悟。老子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老天一年四季运行不断,生机勃勃,时间无限,空间无限,人也应该像老天那样,奋斗自强,不可懈怠;大地默默地承载万物,毫无怨言,不取报酬,人也应该像大地那样,承担重任,道德高尚。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天寒地冻,其他树叶都凋零了,惟有松柏仍然迎风斗雪,郁郁青青,而人也是在艰难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出
3、优异的品质。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说:“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他注重感悟万物的优秀品质,提倡向万物学习,成全高尚的道德。他的爱莲说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显然,在作者的眼里,菊花、牡丹、莲花都不是一般的花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2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崇尚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的莲花。他的感悟一直影响到今天。现代作家贾平凹笔下的石头,因为它的丑,遭到世俗的讥讽,然而它曾经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它
4、给了我们祖先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作者由此深深地感悟到丑石“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作者说的只是丑石吗?非也,那是对与丑石有着相同经历人生的感慨。中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善于感悟,把一花一草,一山一水和自己联系起来,从中领悟人生的哲理。有个学生在院子里散步,看到一根肥嫩的黄瓜被一根青藤缠绕着,瓜身上还有一道道被青藤勒出的伤痕。他觉得这样黄瓜生长就不自由了,于是伸手一根根地解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这黄瓜却坠落到了地上。作者抓住夏天黄瓜勒着青藤成长这一常人不注意的现象,联系自己,理性思考,以小见大,开掘出深刻的成长规律:在成长中要
5、“寻找一些有助于自我成长的青藤 ”,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作者体验了,感悟了,认识提高了,文章也写成了。还有一个学生,看到屋顶上有一只小猫“骑屋难下”。猫在屋顶上绕着圈儿跑,慢慢地挪向屋顶的边缘,伸出脑袋小心地看看下面,又“嗖”地缩回来。在人们以为猫没办法下来时,这猫竟慢慢助跑,到了屋顶边缘,弓起身子,猛地一蹬腿,跃了起来,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抛物线。小猫轻轻着地,一溜烟儿就跑得不见了踪影。在对小猫所做出的特技般的动作目瞪口呆之时,她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敢于突破。如果你觉得恐惧,那么你就要学会面对它,在勇气面前,一切困难都会显得微不足道。 ”一篇永远的胡杨林的
6、习作,学生从新疆胡杨林的美姿中,从它“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传奇中,开掘出不一般的哲理:“生活中不也应该如此吗?面对困难,迎头赶上,哪怕留下一身的伤痕又有何妨?伤痕,是男子汉的勋章!”多么精辟。一篇题为蜗牛的随想的文章,有学生感慨于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在这“庇护所”里渐渐老化而被摆在了餐桌上的悲剧,呼吁大家要勇敢地摆脱庇护的温暖,独自去闯荡世界,从而成为真正的强者。这种体验从情感走向理性,成为极宝贵的感悟。只要学会看世界,用心去感受生活,我们就会发现哲理无处不在。正是对万物蕴含道理的开掘,我们可以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并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真可谓“云霞山河皆文章,松
7、竹梅兰亦师友”。只要经常思考,由物见人,就会有独特的深刻的感悟。学作文其实是学3做人。学会感悟,作文水平必然能得到质的提升。怎样才能做到“深刻”呢?请仔细阅读一、学会“缘事析理”1、缘事析理依据事件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从客观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2、常用技法:以小见大、由表及里、比较鉴别、探究因果。以小见大:小:凡人小事、普通景象、细小情节 大:真挚情谊、社会责任、人生哲理纣王用象牙筷子 商朝不会长久工刀、钉书机、剪刀 做人要严谨;我看见秋风中的落叶 我看见辛苦的拉车人 我看了拔河赛,我想到了 台阶 路灯 由表(现象)及里(本质):表:人、事、景、物的表面现象、特点 里:隐藏于表面现象背后的本
8、质特点。滥竽充数 管理不严;官 官 相 护 , 明 哲 保 身苹果落地 万有引力三鹿毒奶粉 公共厕所 一个人写字潦草混乱 比较鉴别:很多名家在写作时都喜欢用比较的方法。其实我们写作时,如能善比较,勤比较,巧比较,也能写出很精彩的作文来。比如,为了赞扬一个人认准目标、锲而不舍的精神,可以用“滴水穿石”的情景来进行类比,也可以用他人中途遇困难轻易放弃的情景来进行对比。比如,为了表现一个人的心灵美,可以描写他普通的外貌,一般甚至褴褛的衣着、低4微的身份、贫寒的家境等,通过外部条件的平凡来衬托其内心的高贵;为了表现某种小花、某株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可以着力描写其身处环境之恶劣,描写其他花草在同等环境下
9、的衰败或脆弱,这样一比,这种花、这株草就会让人油然而生敬意;为了表现一个动物之勇猛,可以不惜笔墨描写其对手之强大与凶残,这个动物居然能战胜对手,该多么了不起这就是“比较鉴别”的力量。运用它,可以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善的更善,恶的更恶你要表达的观念、传达的情感会更加鲜明,更有影响力。运用比较法来写作,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看到两件事、两个人的异同,两种物的高下,两处景的优劣,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什么叫真善美,先进与文明,什么叫假恶丑,落后与野蛮。比较时可以是两者的类比,也可以是正反两面的对比。大家一定会记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名句吧?正是运用了对比手
10、法,使句子产生了动人心魂的效果,才使我们记忆如此深刻!生于忧患, 。虚心使人进步, 。上课睡觉,只会做梦; 。做事认真点, 。探究因果:说到“探究因果” ,我们会想到朱熹的哲理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因为有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流进来。此中逻辑,显然是因果关系。追溯事物的根由,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推理事物发展的结果,得到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这就是探究因果。从思维过程看,探究因果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由现象(结果)而探寻原因。例如:关于“减负”为什么要减负? 因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为什么负担过重? 因为考试压力大,竞争激烈
11、。为什么竞争激烈? 因为高等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什么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因为我国经济、科技实力不足。5为什么实力不足?再如: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呢?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只有发扬顽强拼搏的毅力才能征服它,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因为有了毅力,就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恒心。狄更斯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二是由原因而推导出结果。例如:幸福不是金钱买来的。马克思是幸福者,但他的生大多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苏州青年杜芸芸得到养母的十万元遗产,她把钱全部捐献给国家,却将幸福留在自己身边。所以,幸
12、福不装在钱袋里,幸福属于那些创造新生活,为人民为祖国奋发努力的人。二、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纵观历年来的高考作文试题,一旦选择了议论文这种文体,在论证过程中能否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往往决定着文章的力度大小和得分的高低。那么,在我们的作文训练中,怎样运用这一思想方法呢?1、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不同的、相互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比如成功与失败,自由与纪律,顺境与逆境等等,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是说理透彻深刻的重要手段。例如 2006 年高考重庆市的作文话题是“走与停” ,这两者是什么关系?是“
13、走”好,还是“停”好,甚至是“走走” “停停”好?一般而言,在人们的意识中, “走” ,昭示着勇往直前,不断进取, “停” ,意味着畏葸不前,害怕困难。有位考生却不这样看,他用停是为了走得更好为题诠释了他对话题的理解,先用刘邦在项羽大兵压境的情况下还军霸上,和诸葛亮在东风未到时任凭曹兵叫喊辱骂不顾两个例子说明,他们此时的“停”是为了下一步更好的“走” 。然后又用夸父逐日不停而死,春蚕吐丝不止而亡,精卫填海不改而殁三个例子说明一味的“走”而不“停” ,却未必是件值得称道的事。作者用辩证的观点说明,适时的“停”并非是害怕不前,而是等待时机,蓄积力量,为了更好的“走” ;而不顾后果,一味前“走” ,
14、却导致最终的“停” 。 “走”与“停”的辩证关系就这样在作者的娓娓述说中一目了然。2、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从纵向上看,每个事物都处在“前后相继”的相6互联系点上。从横向上看,每个事物又都处于和“四面八方”的事物联系之中。有了这种思想认识,对生活的理解就有可能比他人独到。例如 2005 年高考山东省的作文话题是“双赢的智慧” ,解读这个话题就要用到联系的观点,所谓“双赢” ,就是由竞争变为合作,从而双方得利。本来是竞争关系的两个团体,如果恶性竞争下去,很可能两败俱伤,但是如果相互协作,成为一个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共同体,局面就会不同,大家很可能会轻易取得胜
15、利,而且双方都会得利。有位同学用尽显双赢智慧为题,以历史上著名的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的故事和一个现代老果农的故事证明了双赢的好处。这位老果农把他几十年如一日研究出来的果树新品种挨家挨户送给自己的邻居种,别人不解,可是他说:“如果邻居用的仍然是旧品种,那我的果树也会被传播的花粉污染。 ”这样,他既保证了自己果树品种的纯洁,又使邻居获得新的品种, “与他人共享进步,才能使自己更加完善” 。作者通过老果农的口巧妙的道出了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哲学道理。3、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运动的,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日新月异的生活节奏带来的日新月异的
16、变化常常令我们目不暇接,怎样认识和接受这新的变化新的事物,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项任务。例如 2006 年全国卷二的作文题提供的是一份读书调查,说近六年来我国民众的图书阅读率一路走低,而网上阅读率却一路走高,要求考生对此发表看法。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见仁见智,大多认为是一种阅读的倒退,或者是喜忧参半,但一位贵州考生用黑猫白猫阐述了他的不同见解。作者认为,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图书阅读率会持续走低,而网上阅读率会增加得更加迅速。他希望人们不要太在意阅读方式的改变,毕竟在哪儿读书的最终目的都是收获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作者还结合材料讲述了现代社会中网络阅读的好处,特别指出了网络阅读
17、对老年人的作用,分析了中年人为什么没有时间读书的原因,指出了青年学生厌弃书本的根源,彰显了辩证思考的魅力。学会辩证的分析,就是要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以上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把三个观点分而述之,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在写作中分析问题的时候许多情况下是不分彼此的,同一个问题既要用这个观点,又要用那个观点。比如“走与停”这个话题,既要全面的看又要联系的看;“双赢的智慧”这个话题既要联系的看又要发展的看;读书调查这个材料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又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总之,我们要从政治思想教育课上,从日常生活和大量的写作练习中训练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为写7出有深度的文章做好准备。三、
18、学会在叙述、描写中适时、恰当地议论、抒情,以便起到“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的作用,这也能让文章“深刻” 。例如,叙述完成后,对事情(或人物)进行评价: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 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我的老师揭示事物的实质:我深深知道,我经历的这件事,在敬爱的周总理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然而,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一件珍贵的衬衫揭示事物的规律:一位年轻的厨师,能够创
19、作出如此新颖而奇异的艺术品来,多么感人!看来,确实是行行出状元。我们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踏踏实实地工作,一定会为祖国作出贡献。萝卜花总结事物的意义:(正面) 例如: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回顾我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种向上的精神,这种进取的性格,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起了多么大的作用啊!它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催我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九十年代的今天,不正需要这种性格吗?它使人振作,它使人奋进,她鼓舞人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我的“倔脾气” (反面) 例如:如果忽视眼前的努力,忽视思想上、学习上、作风上的小小漏洞,那么,你未来事业的大厦,有朝一日将会坍塌,毁于一旦。不要拒绝做小事情 领会用意。例如:想到这些,我明白了:爸爸、妈妈认为我长大了,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样去哄了。他们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教育我要谦逊,不要沾染上浮夸、自满的恶习。多么纯真的爱呀。我成长中的一件事指出目的。例如:啊!亲爱的哥哥,你牺牲得多么壮烈,又多么泰然!我明白了:你冒着猛烈的枪林弹雨,是为了保卫我们祖国的安宁;你不怕流血牺牲,是为了让祖国千家万户的亲人团圆。怀念8道出原因。例如:我爱画奔马,是因为它能给人以力量和鼓舞,是使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是因为它能唤起暂遭挫折的人去克服困难,使已经取得某些成功的人更加奋进。我爱奔马,我爱画奔马,我更要当“奔马”!我最喜爱画奔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