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三家与清初诗坛格局之新变.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83125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岭南三家与清初诗坛格局之新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岭南三家与清初诗坛格局之新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岭南三家与清初诗坛格局之新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岭南三家与清初诗坛格局之新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岭南三家与清初诗坛格局之新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岭南三家与清初诗坛格局之新变摘 要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是清初岭南诗家三杰。屈大均为该派魁首,其雄奇诗风是岭南三家诗风的代表。此前岭南诗坛一直不被全国诗界重视,岭南三家的崛起,终于促成了岭南与中原、江浙诗坛鼎足而三的格局。清初诗坛的分野,有其政治和文化的背景,深入探讨上述各种关系,对解析明清易代之际传统诗风的嬗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岭南三家 雄奇诗风 清代诗坛 诗社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7)04-0150-05 一、岭南三家与岭南诗风 康熙三十一年,王隼将梁佩兰、屈大均、陈恭尹的诗编成了岭南三大家诗选 ,时任惠州太守的王?为之作

2、序刊行。 岭南三大家诗选共二十四卷,三位诗人的诗各八卷。从此以后, “岭南三大家”渐渐得到时贤后人的认可,在文学发展史上占稳一席之地。明末清初岭南诗坛流派或群体不少,除了岭南三家之外,见诸文献记载的,还有南园十二子、北田五子、岭南七子、西园白莲诗社、浮丘诗社、东皋诗社等等,至于经常与岭南三家唱酬的王鸣雷、薛始亨、程可则、方殿元、陈子升、张2穆、陶璜等一大批诗人,也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然而,最能代表当时岭南诗风的,还是岭南三家。 在王隼的岭南三大家诗选中,三家的排列顺序是梁、屈、陈。如此排列的原因, 清史列传?韩海传说“是时岭海文社数百人,唯梁佩兰执牛耳” ;檀萃楚庭稗珠录推测是“首庶常,盖以其

3、官爵耶” ;汪宗衍屈翁山先生年谱认为是“以年齿为次” ;屈向邦粤东诗话推测王隼原意“或只欲选屈、陈为岭南两大家耳。其加选梁,且以冠首,或欲避人攻击,以梁为幌子耳。而此书仍被抽毁,则非蒲衣所及料也” 。可谓众说纷纭。当然,若论诗歌成就及影响,应当是屈居首而梁、陈居后,这在当时直至今日都有公论。朱彝尊海日堂集序 、王士祯渔洋诗话 、韩海郭?亭诗集序 、檀萃楚庭稗珠录 、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 、温汝能粤东诗海 、朱庭珍筱园诗话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陈衍石遗室诗话等,基本都按屈、陈、梁的顺序排列岭南三家。尤其是韩海,他是梁佩兰同乡晚辈,雍正进士,乾隆时曾应鸿博。韩多次参加梁佩兰主持的诗歌雅集,梁对比自己

4、小了将近 50 岁的韩海青目有加,往往置座中他人不顾,韩写成一首诗“辄称善” 。然而,韩海在郭?亭诗集序却说:“吾粤诗多以唐为宗,宋以下概束高阁。远自南园五先生开其源,近则屈、梁、陈三大家树之帜。粤人士从之,翕然如水之归壑。 ”1 韩海不以私谊障目,其意见实际反映了清初诗坛对岭南三家的真实看法。这绝非仅仅是名次排列顺序的小问题,名次之争表现了清初诗坛对岭南三家总体风格的体认。屈大均是岭南三家当之无愧的代表,其诗风才有资格代表岭南三家的总体诗风。 3再看论者对岭南诗风的说明。遗民诗人杜浚在复屈翁山书中,借评战国“义不帝秦”的奇士鲁仲连,主张“士贵有骨” ,认定屈大均“负绝识” , “有真骨” 。

5、2 被吴伟业列为太仓十子的娄东派诗人王摅在留别屈翁山中说:“为诗等身富,披读惊恢奇。黄钟大镛在,安用余响为” ;而他的梁药亭太史以诗送行赋答则写道:“先有同里屈与陈,世称岭外三诗人。旗鼓相雄不相下,笔端变化各有神” 。3 朱彝尊九歌草堂诗集序 “?然自拔于尘?怪?表” 、 “幽渺凄戾”来形容屈大均诗歌的风格。4 (P2120) 毛奇龄屈翁山诗序指出屈大均“为诗廓然于天地之间,独抒颢气,?C?C 落落焉,一切龌与龊不以间也” 。4 (P2121) 屈大均最后一位诗友费锡璜,在吊唁屈大均的诗中,将他称作“英雄”:“一代声名出至公,诗人原自属英雄。笑他江左耽吟客,尽落元和变调中。 ”5 费锡璜嘲笑“

6、江左”即江浙诗人,认为他们只会追随元和变调,在模仿中打筋斗,他们不配与豪气十足的英雄式诗人屈大均相提并论。屈大均的晚辈洪亮吉,在道中无事,偶作论诗绝句截句中说:“药亭、独漉许相参,吟苦时同佛一龛。尚得昔贤雄直气,岭南犹似胜江南” 。6 近代诗人沈汝谨在国初岭南江左各有三家诗选,阅毕书后中也说:“鼎足相持笔墨酣,共称诗佛不同龛。珠光剑气英雄泪,江左应惭配岭南。 ”7 (P450) 以上对岭南三家的评论,侧重于屈大均,并多以江左三家为比衬。诸家对岭南三家总体特征的说明,概括起来无非两个字:“雄奇” 。这也是屈大均认可的,他为梁佩兰的六莹堂诗集作序说:“吾欲以易为诗,颠倒日月,鼓舞雷风,奔五岳而走江

7、淮河汉,使天地万物听命于4吾笔端。 ”这不是雄奇之风又是什么?屈大均还认为广东诗人中只有自己和梁、陈达到这一标准。以雄奇著称的岭南三家,在诗坛上是一个异数。这一点,王士祯早就发现了。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曾说:“予尝语程职方云:君乡东粤,人才最盛,正以僻在岭海,不为中原江左习气熏染,故尚存古风耳。 ”程职方即上文提及的程可则,曾与屈大均一道师事陈邦彦。王士祯在这里所谓的“古风” ,也就是“雄奇”的代名词。 明清之际是催生诗人的时代。山河巨变、身世荣辱、道德裂变、思想整合,都逼迫着人们去低吟高唱,此时出现的诗人也确实特别之多。如江左三家,他们也有家国与身世之慨,其诗也充满哀怨苍凉,但他们为人缺乏骨气

8、,诗歌中也就少了雄放慷慨之音。这不仅是个人品质秉性造成的,江左三家生活、成长在温柔的江南,浅斟低唱的氛围又怎么能迸发出黄钟大吕的变徵之声?对晚明诗坛影响极大的公安、竟陵,服膺者主要分布在江南和中原。若从解放思想、呼唤个性的角度说,公安、竟陵自有其积极之意义,但他们对“性灵” 、 “幽深孤峭”的呼唤,却使人在重视内心的同时疏离了社会。而风靡诗坛的对性灵之追求,是不会催生出阳刚之气的。这样,过去一直是诗歌重镇的中原、江南,出于血性的呼号吟唱,渐渐消沉了。 从两宋以下,广东便成为抵抗异族入侵的最后战场之一,明清之际数十年的抗清战争也不例外。血与火的洗礼、民族危机的深重、志士们前赴后继的惨烈,都为救国

9、匡时的战歌注入了雄豪之气。这对于岭南三大家雄奇诗风的形成,可称“天时” 。岭南远离中原、江浙,民风强悍豪放。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风的制约,岭南诗坛每以阳刚雄直为宗,5不大容易受淫靡颓放诗风的影响,明代公安、竟陵在岭南影响有限,就是明证。这对于岭南三家雄奇诗风的形成,可谓之“地利” 。就“人和”而言,岭南三家都是广东抗清斗争的参与者或目击者,三人又都多次漫游全国。以岭南之雄直豪放,吸收中原之厚重、秦晋之坚韧、江浙之灵动、湘鄂之暴烈,这不是一直生活在中原或江浙的诗人所能做到的。可以说,岭南三家对古代诗歌遗产的广取博采,对全国各区域文化精华的兼收并蓄,终于熔铸出能与中原、江浙决一胜负的岭南独特的

10、雄奇诗风。 二、岭南诗家地位的提升 岭南三家的确立,在清代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岭南三家的出现并得到诗坛的逐渐认可,改变了清代诗坛格局的总体分布,这是有利于清代诗歌多元发展的。 众所周知,中国诗歌的重镇一直在中原和江浙,尽管广东出现过张九龄、陈献章、区大相、黎遂球等颇有特色的诗人,但作为流派或群体,他们都不足以使主流诗坛刮目相看,都没有产生全国性的影响。 屈大均有一本被誉为“广东百科全书”的广东新语 ,其中诗语一章,专门介绍考镜广东诗歌源流。 广东新语是在康熙十七年基本完成的,屈大均此时在经过长期创作,尤其是得到钱谦益、朱彝尊、王士祯等诗坛巨擘不遗余力的揄扬后,在全国已经诗名大著了。因此我们

11、有理由推测,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诗语 ,根本目的是向全国推介6广东诗歌,为广东诗歌在全国诗坛上争一席之地。 岭南曾是南明政权抗清的主战场之一,顺治七年清兵再陷广州后的血腥屠城、康熙二年清廷的“迁海令” ,都激起岭南人民的强烈的反清情绪。民族英雄陈子壮、黎遂球等于崇祯末开南园诗社、浮邱诗社,陈子壮的从兄陈子履开东皋诗社,屈大均、陈恭尹等于顺治初开西园诗社,社友的诗作大都是忧国哀民的悲歌。清兵攻进广东时,许多社友便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清队伍。在广东抗清战场沉寂后,未捐躯的社友们或出家,或远游,或隐居,以表示对清廷绝不臣服。然而,当永历远走云贵,杳无音讯,大多数人已经明白形势的不可逆转,尤其在康熙中“三

12、藩”乱平和清兵攻占台湾之后,越来越多的遗民放弃了当初激烈的政治态度。近人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记,曾出仕晚明的东莞简知遇建耆英会,“放浪文字诗酒间,深自韬讳” ,饶平詹韶乱定后弃举子业, “与岭南诸名士结珠江社,日以著作自娱” 。广州遗老黄登建黄村探梅诗社,请梁佩兰主盟, “于花时,约名流饮酒赋诗其下” 。10 连屈大均也改变了做法,他不仅热情接待任职朝廷的老朋友王士祯、朱彝尊,还成为广东地方官员的座上客,他献诗和应酬的对象包括了两广总督吴兴祚、广州将军王永誉、广东学道陈肇昌、广东粮道耿文明、广东盐道张云翮、广州知府刘茂溶、惠州知府王?等头面人物。这说明岭南与江浙文人在反思历史时的差别:江浙文人

13、无论选择降清还是隐逸,骨子里都透出对政治的执著,换言之,他们的人生选择不过是不同的政治性表态而已;岭南文人则通达地与官府交往,以淡出政治的方式参与政治,以传统文化对官员潜移默化,以“圣贤之道”影响政府决策,以期减轻清廷官员统治的暴7烈程度。因此清廷禁止结社之令对广东没有太大的影响,岭南文人诗社在康熙之后仍有较大的活动空间。 康熙年间,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成为岭南诗社聚会的核心人物,他们或同时出席或分别参加各种类型的社集。雅集分韵赋诗的题目,无非是观花、赏景、祝寿、会友、忆旧、怀古等等。在经历山河巨变的苍凉人生后,他们青年时代的一腔热血并没有冷却,但他们没有刻意表现自己的政治热忱,而是以睥睨千

14、古的人生姿态,在书史艺文中寻求精神归宿。屈大均广东新语?诗语谓:自明清之际社会变乱后,岭南文人“祖述风骚,流连八代,有所感慨,一一见诸诗歌。故予尝与同里诸子为西园诗社,以追先达,然时时讨论,亦自各持一端。有举湛若之言曰:诗贵声律,如闻中宵之笛,不辨其词,但绕云流月,自是出尘之音。 王说作谓:君等少年,如新华乍开,光艳动人,然不久当落耳。必敛华就实,如果熟霜红,甘美在中,悦目不足,而适口有余,乃可贵也。 湛若之言尚华,说作之言务实,合而一之,斯为有体有用之作” ,极其形象地描绘出岭南文人诗社中说文论艺的景象。正是这种文学观念上的碰撞折射出的文学自觉精神,使岭南文人在文学领域有更多的开拓,使岭南诗

15、家在有相似诗风的同时,在各自的创作中异彩纷呈,个性尽显。这直接导致岭南诗坛异军突起,造成其与中原、江浙诗坛鼎足而三的清初诗坛新格局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韩海. 东皋草堂文集M. 清刻本. 82杜浚. 变雅堂遗集(文四)M. 光绪二十年沈刻本. 3王摅. 芦中集(卷九)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康熙刻本,1980. 4屈大均全集(附录)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5费锡璜. 制鲸堂诗集M. 康熙刻本. 6洪北江诗文集(卷二)M. 四部丛刊影北江遗书本. 7梁佩兰. 六莹堂集(评词补辑)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 8钱牧斋尺牍M. 民国二十三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9吴梅村全集(梅村先生年谱卷四)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0谢正光、范金民. 明遗民录汇辑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王法敏 陶原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