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学生差异 促进有效教学【摘要】关注学生差异,促进有效教学,这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个主旋律。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差异更为明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实现培优补差,特别是要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关键词】关注差异 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由于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信息技术的起始时间不同,即所谓的零起点问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热情的差异、家庭条件的差
2、异等,使得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导致了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很难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师必须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关注差异和正视差异。要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教学设计 考虑差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在已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学生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把学生动态分为 A、B、C 三个层次,同时将 A 层次的目标定为“学基础、树信心”;B 层次的目标定为“促内化、谋发展”;C 层次的目标定为“举一反三,谋创新”。同时随着教学进程
3、的推进,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结构和能力上的变化,随时进行层的调整。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使它适应学生之间的差异。例如在学习 Word 中“文本框插入”这个内容时,教师制定了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如下表(一)。表(一):层 次 A B C基本任务1.Word 的启动;2.文本框的插入;3.输入文字并对修改的Word 文档进行保存。1.完成 A 层次的所有内容;2.调整文本框的大小;1.完成 A、B 层次所有内容;2.文本框透明效果的设置与应用;拓展任务4.不同形式文本框的
4、插入;5.文本框的移动。3. 对插入的文本框进行适当修饰。 3.在自选图形中添加文字并适当修饰。这种任务的分层,既能保证学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任务,又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知识教学,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各层学生都能够尝到成功的快乐(A 层次学生吃得了、B 层次学生吃得好,C 层次学生吃得饱) ,从而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符合全体发展的教学原则。二、课堂教学 利用差异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只有在教学中认识这种资源,利用资源,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平行学习小组,安排座位时
5、把每组的 A 层次和 C 层次的学生交叉安排在一起,实现学生差异资源的优化组合。C 层次学生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及时给本组成员答疑解惑,有时根据 A 层次学生情况,可直接帮助和指导 A 层次的学生完成任务,同时带领组员研究和拓展更多信息技术知识等,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式的小组合作。在通过这个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对问题进行质疑、或是解决问题的机会;而对善于发现的同学又是一个展示自己本领的绝好平台,提高了学生自信心和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促进“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之间的相互碰撞与交融,发挥了 C 层次学生的优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资源互补,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
6、学习习惯。三、分层探究 尊重差异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探究方式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有差异的发展。根据各层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采用了三种探究方法: (1)模仿性探究:这是针对 A 层次的学生所采用的一种探究方法。学生通过模仿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演示操作和操作视频帮助文件,达到“学会基础,模仿提高,感受成功”的探究目的。(2)引导性探究:这是针对 B 层次的学生所采用的一种探究方法。学生根据教师已经预先设定的完成某一项任务的途径,通过教师制定的从易到难的分任务的引导完成对该任务的探究。探究目标是“确立主线
7、,设置悬念,循序渐进”。(3)自主性探究:这是针对 C 层次的学生所采用的一种探究方法。在这种探究活动中,教师只确定探究方向,并不锁定具体的任务,学生根据这一方向开展探究活动,目标是“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努力创新”。四、分层指导 缩小差异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对于各层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借助传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根据疑问产生的数量和所在层,通过锁定一台或多台学生机进行监控与演示,及时地进行个别释疑和集体释疑。加强对 A、B 层次学生的指导工作,对 A 层次的学生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指导,鼓励他们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积极组织 C 层次的学生开展拓展探究活动
8、,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评价 承认差异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评价时,要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起点去评价。对 A 层次学生的点滴进步都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切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如:“你虽然只做出一点,但是,已经很不容易了,只要今后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赶上来的。”这样的评价语言真切感人,能让学生受到感染与陶冶。对 B、C 层次学生所取得进步
9、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1)层内评价:贯穿于辅导、释疑的全过程,教师结合各层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 A 层次学生虽然基础较差,但有着很强的自尊,而且对评价非常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一次大胆的提问、一次主动的探索、一次偶然的发现充分关注、肯定学生,多加鼓励,从而增添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勇气,激发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2)表现性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基准,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有好的点子或创意,马上停下来进行点评,还要求学生对其进行评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还有效地组织了课堂,激励了学生更认真地学习。(3)教学目标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幅度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哪怕是一个很简陋的作品,只要有独特之处就立即给予肯定,从而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4)综合评价:在学生目标达成后,对其任务的完成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也包括了学生发挥小组互助功能实施的自我评价。这样的评价使教学得到更好的反馈,更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