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害虫,水稻是全世界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栽培面积在15000万公顷以上,约占谷物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水稻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谷物播种面积的35%,总产量占47%,居世界各国之冠。,我国较严重和严重的稻作害虫,* 为严重为害的种.,我国水稻螟虫的主要种类寄主范围及对水稻的为害生活史和习性发生和环境的关系防治技术,水稻螟虫Rice stem borer,水稻螟虫rice stem borer,是我国水稻重要害虫,习惯上指幼虫钻蛀水稻茎秆,主要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造成枯心、在生殖生长阶段造成白穗,从而导致减产的螟蛾科和夜蛾科害虫。其中发生与为害最普遍的三种水稻螟虫是螟蛾科的三化螟、二化
2、螟和夜蛾科的大螟,三 化 螟 (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Yellow stem borer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幼虫胸腹部黄绿色或淡黄色,Egg mass,Pupa,Larva,我国水稻螟虫的主要种类,1、三化螟(成虫雌雄),雌,雄,三化螟卵包(块),三化螟危害状,三化螟老熟幼虫,三化螟,为偏南方性害虫,国外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邻近地区,如日本等国;国内最北的分布为山东莱阳、烟台, 西经泰安、汶上,安徽宿县、砀山,河南辉县、汤阴以至陕西武功一线;西界为四川西昌和云南西部国境,东至台湾,南达海南岛最南端。幼虫蛀茎危害造成水稻枯心
3、和白穗,三化螟,在自然状态下一般只为害栽培水稻,国内记载在普通野生稻(Orissa sativa spontanea)上能完成世代发育。 该虫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水稻害虫,造成的产量损失常在30以上。70年代末期,该虫在长江流域曾一度受到控制,产量损失降低到1以下。80年代中期以来为害又趋严重。,二 化 螟(鳞翅目,螟蛾科 )Striped stem borer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背面有纵线,Egg mass,Pupae,Adult,Larva,我国水稻螟虫的主要种类,二化螟(成虫),二化螟卵块,三化螟卵块 二化螟卵块,二化螟蛹和幼虫,二化螟,除分布亚洲热带
4、、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外,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南部也有分布。国内北起黑龙江,南抵海南,东自台湾,西至新疆、四川和云南等省,其中以长江流域及云贵的高原发生较多,是丘陵和滨湖地区的稻螟优势种。,二化螟,寄主植物除水稻外,还有茭白、玉米、高梁、甘蔗、及多种禾本科杂草,冬后未成熟的幼虫转移到蚕豆、油菜、小麦等春花作物茎中为害。近年其为害性在许多地方高于三化螟。其为害症状除枯心和白穗外,还可随水稻生育期的不同,造成枯孕穗和虫伤株。,大 螟 (鳞翅目,夜蛾科Noctuidae)Pink stem borer Sesamia inferens (Walker),Pupae,Larva,Adult,3、大螟(成虫),
5、大螟Sesamia inferens,大螟幼虫,大螟蛹,大螟,在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菲律宾、越南、缅甸、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国内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以南发生较多。大螟虽然在长江流域稻区和华南稻区普遍发生,但其为害性一般小于三化螟和二化螟。,大螟,近年随着杂交稻的推广,其为害有加重的趋势。寄主除为害水稻外,还有高梁、棉花、蚕豆、麦类、玉米、茭白、向日葵以及多种禾本科杂草。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为害,造成枯心、枯孕穗和虫伤株,受害茎中虫粪很多。,为害方式: 以幼虫蛀入稻株茎秆、叶鞘中取食为害。,三化螟: 专食性,仅取食水稻。二化螟: 食性较杂,主要寄主有水稻、茭白、春花作物 (油菜、麦类、豌豆等)
6、及多种禾本科杂草。大 螟: 寄主范围与二化螟相近。,寄主范围及对水稻的为害,苗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乳熟期各个时期,枯心(心叶发黄而枯死)枯孕穗白穗半枯穗,虫伤株,枯鞘(叶鞘被蛀食后发黄),水稻被害症状:,症状,枯心,白穗,寄主范围及对水稻的为害,叶鞘发黄,可见蛀入孔或羽化孔,茎秆折断,寄主范围及对水稻的为害,羽化孔,虫粪,被蛀茎秆内部,对水稻的影响:,植株长势减弱,寄主范围及对水稻的为害,瘪谷增多27/4,(1)年发生代数 国内15代。 黑龙江1代;闽南、赣南、湘南、广东、广西等地4代。 浙江(2731N)年发生3代。,生活史和习性(以二化螟为例),二化螟,在全国每年代,在浙江
7、省过去每年代,年改制后,每年代,以老熟幼虫在稻桩中越冬在稻草、稻桩、春花植株、茭白遗株中越冬。第一代幼虫5月危害早稻最重。第一代螟蛾发生期间,在纯双季稻区,早中熟的早稻已经灌浆乳熟,螟蛾多趋向迟熟的早稻上产卵,在单双季稻混栽地区,以中稻和单晚受害重,第二代螟蛾则趋向单晚、早插连晚和杂交晚稻上产卵。,(2)世代生活史 每代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共四个发育时期。,生活史和习性(以二化螟为例),部分冬后幼虫可转移到春花作物(油菜、麦类、豌豆等) 上,钻入其茎秆内取食为害。 不同场所越冬的幼虫其化蛹、羽化的时间差别较大: 茭白中的最早、稻桩中的次之,稻草中的最迟。因此,在春季,越冬代的羽化很不整齐,发
8、蛾期持续时间长(可长达2个月)。,(3)越冬及冬后的取食、化蛹与羽化,以 46 龄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残株等中滞育越冬。,生活史和习性(以二化螟为例),(4)习性 成虫活动与产卵:白天潜伏于稻丛及杂草中,极少活动;夜间活动,趋光性强。雌蛾喜在嫩绿的稻株上产卵。卵产于叶片上,叶片正反面均有。,幼虫:蚁螟孵化后不久即从水稻叶鞘缝隙或叶鞘外面一定部位侵入。低龄幼虫多群集在叶鞘内侧为害(造成枯鞘);2龄以后开始分散到心叶或蛀入茎秆为害,并可转株为害(即从为害株转移到同一丛或周围其它丛的健株上为害)。,化蛹:老熟幼虫转移到健株的茎内或叶鞘内侧化蛹。分蘖期幼虫大多在叶鞘内侧化蛹;圆秆拔节期则多在茎内化蛹
9、。,二化螟群集为害稻茎秆,二化螟刚化蛹,生活史和习性(以二化螟为例),(2)食料 寄主植物种类:与水稻相比,二化螟更嗜好茭白。以茭白或野茭白为食料的二化螟幼虫发育速度快,发生期比以水稻为食料的早;雌蛾寿命比较长,产卵量明显较大。 水稻品种: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更适宜于二化螟存活、取食和发育。原因是,杂交稻维管束排列疏松、硅酸含量低、茎秆粗大,有利于蚁螟侵入,转株存活率较高。 水稻生育期:分蘖期和孕穗期适于二化螟取食为害。因此,如果水稻的这两个时期与卵块盛孵期相遇,则水稻往往受害较重。 水稻长势:生长茂密、叶片宽大的植株可引诱螟蛾产卵,故发生量大。,发生和环境的关系,(3)耕作制度、作物布局与栽
10、培措施 耕作制度:可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和二化螟卵盛孵期两者的配合程度,因此与二化螟的发生和为害密切相关。历史经验表明,栽培制度改革与二化螟种群的发展态势息息相关。 作物布局:在种植绿肥的地区,绿肥留种田由于耕翻较迟而有利于二化螟冬后存活(成为有效虫源)。因此,若将上一年二化螟发生量大的田块用于绿肥留种田,则有利于当年一代发生(因为一代有效虫源多)。 播栽期:同样可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和二化螟卵盛孵期两者的配合程度。 施肥:施氮过多,则水稻生长茂密、叶片宽大,可引诱较多螟蛾产卵。,发生和环境的关系,(三)天敌,种类 我国水稻螟虫天敌有种(何俊华等,)。它们从卵到成虫有许多寄生性、
11、捕食性和病原性天敌。其中有姬蜂、茧蜂、小蜂、细蜂、寄蝇,以及蜘蛛、蛙、鸟、蝙蝠和线虫等天敌。在众多的天敌中寄生蜂和寄生菌占有重要的地位。,(4)天敌(以寄生蜂为主),a. 卵期寄生蜂,拟澳洲赤眼蜂 Trichogramma confusum(左雌, 右雄),稻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japonicum,发生和环境的关系,被拟澳洲赤眼蜂寄生的二化螟卵块,二化螟被寄生卵与正常卵的区别:,发生和环境的关系,b. 幼虫期寄生蜂,其它幼虫期寄生蜂:中华钝唇姬蜂 Eriborus sinicus 螟甲腹茧蜂 Chelonus munakatae 等,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
12、is,稻螟小腹茧蜂 Microgaster russata,螟蛉绒茧蜂 Apanteles ruficrus,发生和环境的关系,夹色姬蜂Centeterus alternecoloratus,c. 蛹期寄生蜂,发生和环境的关系,五预测预报,稻螟预测预报是根据各代残留活虫密度,幼虫、蛹发育进度,水稻栽培制度,生育状况及气候、天敌等因子。对越冬代的预测需要剥查稻桩,参考历史资料,进行全面、周密的分析研究,作出发生期、发生量和为害趋势预报。,水稻螟虫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安排合理的栽培制度,利用各种农事操作造成不利于水稻螟虫生存的环境来减少虫源。协调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将水稻螟虫控
13、制在经济阈值之下。,六防治方法,(1) 利用抗虫品种,(2) 农业防治,(3) 化学防治,(4) 生物防治,防治技术,(一)农业防治,.栽培治螟 栽培制度与稻螟种群的兴衰关系非常密切。 目前我国南方稻区采用的“春花早稻晚稻”和“绿肥早稻晚稻”并存的新三熟制是不利于水稻螟虫种群发展的栽培制度。因为冬种一般要冬耕,冬耕及春耕可以使稻桩中的越冬螟虫被翻埋入土而死亡。“绿肥早稻晚稻”田面积缩小,以及草子(绿肥)留种田相对集中,会使有效虫源田易于得到控制。,农业防治,.利用农事操作减少虫源()齐泥割稻 ()处理稻草和茭白遗株,()合理安排绿肥留种田,选择上一年螟害较轻的田块用于绿肥留种田。(4)灌水杀蛹
14、 对越冬虫口密度较大的留种绿肥田,可在越冬螟虫盛蛹期(一般在月中下旬,即草子盛花期)灌水淹没稻桩三昼夜,对三化螟幼虫和蛹有很好的杀灭效果,a. 适期播种和移栽,发生代防治,防治技术,b. 灌水杀虫 杀幼虫:在卵块孵化始盛期,将田水排低到3厘米以下;然后在孵化高峰和孵化末期各灌深水(1215厘米)1次,淹没叶鞘保持23天,杀虫效果可达90以上。 杀老熟幼虫和蛹:始蛹期搁田或浅水灌溉,再在盛蛹期灌深水34天,可淹死大部分老熟幼虫和蛹。c. 夏收灭茬 双季连作早稻收获时,二化螟还未羽化,耕翻灌水,死亡率可达90以上。d. 避免一代幼虫转移 单季中晚稻与双季连作稻并存的地区,双季早稻收获时,二化螟还未
15、化蛹,稻草放在田边,二化螟会从草中爬出转移到单季中、晚稻田为害。所以早稻要随割、随打、随挑,使稻草远离稻田。 e. 减少对成虫的引诱力 合理施肥,避免氮肥使用过量。,农业防治,()除草灭虫 第一代大螟的卵多数分布在早稻秧田和早插本田的田边杂草上,幼龄幼虫先在杂草上取食,一般在月下旬才从杂草上转移到早稻上为害 .人工除虫 早稻二代二化螟龄幼虫往往几十条以至上百条集中为害, 形成“中心凋萎虫伤株”,幼虫龄以后才分散转株。可以在螟卵盛孵后天,人工拔除中心凋萎虫伤株。,(1) 利用抗虫品种,防治技术,转Bt基因水稻,化学防治,二化螟,该螟虫为害特点是早稻重、晚稻轻,后期天敌作用明显,螟虫发生得到控制。
16、在早稻上,一代二化螟为害分蘖期稻苗,此时苗小,为害部位低,比二代在穗期时易治。而且一代治得彻底。可以减轻二代防治白穗的压力。防治策略为“狠治一代,挑治二代,巧治三代”。狠治一代的重点是二熟制早稻,包括绿肥田早稻,挑治二代重点是三熟制早稻和单季中稻,特别是前作为小麦的迟三熟早稻,由于面积小,使螟虫集中为害造成白穗,应于重视。巧治三代指第三代二化螟在连晚杂交稻上为害,由于营养好,转株少,存活率高,往往成为翌年有效虫源,在防治上可以结合其它害虫兼治。,.防治策略 ()三化螟 各地根据螟虫发生和栽培制度的虫情、苗情配合情况综合考虑。一般代地区以三、四代为害单季中、晚稻和连作晚稻较重,第四代由于发生量大
17、,可能对迟熟晚稻造成严重威胁。其中第二代往往集中在面积较小的单季中、晚稻上为害。在这种情况下,要抓住二代面积小和时机狠治,可以省药省工,提高防治质量,如果治得彻底,可以大大减轻三、四代的压力。防治策略是“兼治一代,狠治二代,注意三代,挑治四代”。,(2)大螟,大螟一般以第一代为害早插二熟制早稻本田,其次是三熟制早稻本田。 第二代大螟在双季稻区为害不严重,但对杂交稻制种田和早插早发的连晚有较大的威胁,应重点防治。第三代大螟由于经几代繁殖,数量很大,如螟蛾产卵盛期与水稻孕穗期相遇,则可能造成严重为害。防治策略可采用“狠治一代,挑治二、三代”。一代防治重点是二熟制(包括绿肥田)早稻,其次是早三熟早稻
18、本田。二代防治重点是杂交稻制种田和早插早发的单季稻。三代重点是早插连晚和杂交连晚。,.防治适期,水稻螟虫的防治适期确定要从保护天敌的角度来考虑。赤眼蜂、黑卵蜂、 啮小蜂是稻螟卵期的重要天敌,一般在螟卵孵化前后相继羽化。为了保护卵寄生蜂,应尽量避开卵盛孵期用药。除三化螟一般卵盛孵期与水稻孕穗未期至破口期相遇,可以引起严重损失,必须用药外,其余均应在螟卵盛孵期后至幼虫造成枯心苗之前用药。根据上述情况,三化螟的防治时机是抽穗期。,一代二化螟,防治适期根据水稻熟制不同有两种情况,在二熟制早稻上,一般年份治一次,时间在螟卵盛孵高峰后天;大发生年份治二次,具体做法是在螟卵孵化高峰前期天开始调查,卵孵高峰后
19、天治第一次,过天根据虫情治第二次。,二化螟,在三熟制早稻上,一般治一次。二代二化螟的防治适期根据虫情苗情配合情况而定。凡在螟卵孵化始盛期至高峰期抽穗和灌浆乳熟的田块需防治,在半个月内即可收获的田块可以不治。,大螟,大螟的防治适期因防治对象而不同,防治枯心苗时,时间掌握在卵孵高峰后天,防治白穗时,时间掌握在卵孵高峰后天。,“查定”办法,“查定”是群众性的简易测报办法。它是根据县级病虫测报站的预报,在防治适期内开展调查,达到因地制宜确定防治对象田。调查时按插秧期、品种等划分不同类型田,每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田块块以上,每块田丛,定田定丛调查。按平行带状取样法,连续株以上有为害症状,就作一个为害团。查三
20、化螟枯心时,在卵块孵化高峰前天(即防治适期前一日),每亩超过个枯心团的全田用药防治,不到个的用药打枯心团。,如查卵块密度,在发蛾盛末期进行。凡亩查到卵块个以上的全田防治,不到个的打枯心团。预防三化螟白穗,根据发生量预报在需要防治的情况下,凡在螟卵盛孵期内,稻株大肚超过,抽穗不到的田块均应列为防治对象田。在螟卵盛孵期前齐穗的稻和盛孵末期后大肚不足的稻田,可以不防白穗。查二化螟时,在卵孵高峰后天内查到每亩枯鞘团个以上时(相当全代个),定为防治对象田,未达防治指标的田块,隔天复查一次,仍达不到的,可以采取挑治的办法。大螟的“查定”,一、三代可查变色叶鞘出现迟早及数量定防治日期和防治对象田。查边行行稻
21、,每块田查株,变色叶鞘株率时,即对田边稻株进行药治。二代可根据一代残留虫量,早稻抽穗迟早分类决定防治对象田。单季制种田及单季晚稻月中旬至月中旬要特别注意大螟防治。,.主要药剂,5%锐劲特(Regent)悬浮剂30-50ml加50kg水,喷雾()杀虫双水剂ml加水kg,喷雾;()杀虫双颗粒剂.kg,拌半潮泥kg撒施;()三唑磷剂ml加水kg,在卵孵高峰喷雾;()杀螟松乳油ml加水kg,喷雾 (5)48毒死蜱乳油40ml加水kg,喷雾(6)甲维盐乳油40ml加水kg,喷雾,.注意事项,杀虫双具有杀虫谱广,残效期长等特点,属目前各地治螟首选药剂, 但杀虫双对家蚕毒性大,在粮桑混栽区不宜提倡水剂喷雾和
22、拌干土撒施。据浙江湖州试验,用杀虫双颗粒剂拌半潮泥撒施家蚕较安全,在风速米/秒以下,平均气温度, 用药四天后可采叶喂蚕,家蚕发育不受影响。但在邻近桑园的水田用药时,必须做到“三不用”即风速大于米/时不用,桑叶潮湿时不用,粉状药物不用。拌毒土时需远离桑园。,药剂防治,要严格掌握防治指标,在防治适期达到防治指标才防治,不达防治指标的,可以过天再查,仍不达防治指标的,可以挑治。 在防治白穗和二化螟虫伤株时,水量应适当增加。施用各种农药进行防治期间,田水都要保持.寸左右。,1、三种螟虫的为害症状识别,2、 三种螟虫主要生物学特性,3、 三种螟虫发生的影响因素,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Cnaphaloc
23、rocis medinalis Giienee)属鳞翅目 螟蛾科,是一种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成虫、蛹、卵、幼虫),四(2)代危害状,五(3)代危害状,稻纵卷叶螟为害状,初孵幼虫取食心叶,出现针头状小点,随虫龄增大,吐丝缀稻叶两边叶缘,纵卷叶片成圆筒状虫苞,幼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为水稻主要害虫,还为害麦子、玉米、谷子、红薯等作物及草。,识别,1、成虫:长79毫米,淡黄褐色,前翅有2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1条短线,外缘有一暗色宽带;后翅有两条横线,外缘也有宽带。,2、卵:,约1毫米,椭圆形,初产白色透明,近孵化时淡黄色。,3、幼虫:,老熟时长1419毫米,低龄幼
24、虫绿色,后转黄绿色,成熟幼虫红色。,4、蛹:,长710毫米,初黄色后转褐色,长圆筒形。,生活习性,1、越冬:以幼虫和部分蛹在田边,沟边杂草(禾本科)上越冬。2、生活史:多发生56代,此虫有世代重叠现象,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有随季风,夏季向北迁飞,秋季向南迁飞的特点。,3、生活习性,A、夜出性B、趋光性C、喜欢嫩绿,趋湿性,分蘖期和孕穗期重D、群集性E、成虫有补充营养习性F、卵喜欢产于稻叶宽的品种,散产于叶中脉附近,25粒。G、2龄以后幼虫才卷苞。,发生与环境,中温高湿利其发生,温度2128,RH90%以上,如连续阴雨,发生就重。,稻纵卷叶螟各期虫态,防治措施,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25、合理使用农药,协调化学防治与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矛盾,将幼虫的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一、农业防治,1、农业措施 选用抗虫高产良种,合理施肥,适时烤晒田,降低田间湿度,防止稻株前期猛发嫩绿,后期贪青晚熟,可减轻受害程度;2、合理布局,减少混栽,减少蜜源作物;3、铲除田边杂草,破坏越冬场所;4、灌水杀蛹,化蛹前落干田水,让它在稻丛基部化蛹,待化蛹后,深灌34寸水保持三天,可杀灭蛹。,二、生物防治,1、养蜂治虫:卵孵化的高蜂期放蜂,放三次,23万头/亩,效果95%。2、以菌治虫:用(青虫菌、杀螟杆菌)+适当洗衣粉(1/1000),水150斤,效达90%,也可加适当农药增效。3、性诱剂防治,三、化学防治,施药在三龄以前,即虫苞一寸长之前。 选用氟虫腈、毒唑磷、氟虫腈唑磷、阿维毒、毒辛等药。,超高产水稻的田间长势,超高产田块田间穗子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