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目标1、会认 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伯父、模范、巡警、惩处、抱负、胸怀、喝彩、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左顾右盼、得意洋洋、 、振兴中华”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与同学合作朗读课文的对话部分。3、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4、开展一次综合性活动,了解别人是怎样成长的。重点难点1、理解周恩来小时侯是怎样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念头的。2、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的资料。2、搜集反映
2、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2、教师出示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指名读。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 25 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请线索。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课文。3、汇报: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课文可分为几段?2三、学习生字生词,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2、学生自由读生字。3、指名读生字。4、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
3、合作学习生字:(1) 、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通过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2)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5、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汇报要求学会的字。(1) 、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 “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2) 、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租祖振晨嚷囊(3) 、通过组词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4) 、 “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汇报要求认识的字。(1) 、指名读。(2) 、开火车读。 四、练习朗读课文。五、谈学习本节课的
4、收获。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中华不振”1、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读课题2、在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和“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这个词是。 (板书:中华不振)3、学生谈一谈对“中华不振”这个词的理解。3二、感受“中华不振”1、出示自主学习的要求: 读一读:用心默读 7、8 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用笔画出来)想一想:你是怎样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在句子旁边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 )2、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交流学习成果4、全班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点拨。重点研读:(1)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
5、租界。 (引导学生抓住“闯”字谈感受,感受“中华不振” 。)(2)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想象中国别处是怎样一番景象,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 。出示这段话,教师引读。(3)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发问:洋人作为肇事者,为什么得意扬扬?齐读句子。(4)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谈感受:中国巡警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到-指名读句
6、子。4(5)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发问:假如你就是围观的中国人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做?为什么现场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齐读句子。5、想象当时的情景。我仿佛看到了:衣衫褴褛的妇女地哭诉着:中国巡警地训斥道:一旁的大个子洋人地说:围观的中国人有的自言自语:有的走到妇女身边劝道:6、补充材料,深入感受“中华不振” 。在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 。 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
7、习射击。三、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周恩来从租界回来经常独自沉思,他可能在想什么?让我们走进周恩来的内心,在本子上写下来。2、全班交流。3、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四、作业:1、搜集一些有关立志的名人名言。板书设计:5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重点难点1、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
8、修改作文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来理解,使他们懂得不下苦功夫,不认真是写不好作文的;同时启发学生联系到其他事情,无论学什么,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十分投入,下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课时计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 。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二、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读后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三、默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新词。、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四、学习生字新词、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9、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 (教师板演)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讲叶圣陶先生修改肖复兴的作文,还请肖复兴到他家做客。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课文、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学生汇报。3、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六、人物评价、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
10、是谁?、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个 的人。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突出重点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2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时在书上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请些学生读读画出的句子,教师选择特别重要的,提醒大家都做上记号。 )3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4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先让学生把有关的内容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怎么改的,这样改好在哪里?)(叶圣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认真,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7曲线,注意用字的准确性,句子的规范化。 )5作者翻到那
11、篇作文,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一是作者自以为作文写得不错,没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没料到蜚声国内文坛的大文学家竟会如此认真修改一个小毛头的作品;三是作者没料到叶老这样认真。 )6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了什么?(作者不仅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7出示部分修改稿。(1)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讨论。(2)集体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自己的体会、着重引导体会以下几处修改。“可却”用词重复,所以删去 “却”字。“口里还不住地呐喊” ,不真实。因为画面上是不会呐喊出声音来的,改为“从口里还吐出几个字” 来
12、就和画面一致了。“还不停地给他讲着” ,不大符合上课时的实际情况。将 “不停地”改为“悄悄地”就准确了。“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 表达不准确,因为王老师不可能单单拿那张画,拿的只能是那本画着画的课本,所以把“画” 改为“几何课本”删去重复?嗦的词句,使语言简洁明了。8看了叶老先生修改,我们很受启发。肖复兴也很受启发。比较一下,是我们的感受深,还是肖复兴的感受深?(是肖复兴的感受深)这是什么原因呢?能找得到吗?(找出“我真的从中受益非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读一读。 )这句话你们懂吗?(教师析书“受益非浅” ,受到教育非常深刻。 “隔岸观火”,比喻看别人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 “
13、身临其境”是亲自经历那个事情的意思,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叶圣陶先生修改的别人的文章,正是“我” 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别深刻。 )9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见面后,叶老先生给作者又是什么印象?8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平易近人,从叶老让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叶老在门口等候、握手、亲切的交谈可以看出。 )(2)勾画出课文中几次与叶老的谈话和谈话的内容。(共三次。第一次说:“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理科的书”第二次说:“ 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不搞清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第三次说:“ 是的,那是前
14、几年写的呢!”)(3)请同学们谈谈对叶老的三次说话的内容的理解。第一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知识渊博。第二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学好历史。第三次,告诉作者写作要真实、要能反映现实的生活。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 通过这件事知道了,做一个作家应该有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品,像他那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写文章也应该像叶圣陶先生那样,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因为当时肖复兴才 15 岁,还是个孩子,他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课文中说是“好像知道了”“模模
15、糊糊懂得了”这样讲是恰如其分的。 )“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意思是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留在自己的脑海里。)(5)摘抄含义深刻的语句。(6)试背诵喜欢的部分。二 、 通读课文,回归整体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为题?三 、 布置作业综合性学习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失败时他们回激励我们要振作,重新再来;成功时他们回劝慰我们要谦逊,成绩只代表9过去。想一想他(她)给我们的帮助,写下来,并用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进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给他(她) ,以表达自己的谢意。六、板书设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请我做
16、客 平易近人人品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27、乌塔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2、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重点、难点:年仅 14 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 ,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建议。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用自己喜欢的
17、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2、学生自学课文。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102小组内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这句话的
18、理解。(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 T 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 3 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 (出示幻灯片 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