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沉积微相论文: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延长组长 10 油藏精细描述研究【中文摘要】精细油藏描述包括精细的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储层综合评价、三维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等多方面的内容,其是更准确地认识油藏,搞清楚剩余油在地下的分布情况等。精细油藏描述如今已经成为深化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重要手段。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高 52 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 10 油层组是 2007年新发现的又一个低渗型重要含油层位。目前存在油井含水率高,生产压差难以确定,储层非均质性强,地下渗流情况复杂,剩余油的分布较分散,综合治理难度大等问题。根据开发动态状况,又可分为南、北两个建产区块,其产能差异较大。本文针对高
2、52 区长 10 油藏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运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测井二次解释、储层精细描述与综合评价等地质研究工作。依据现代层序地层学原理对研究区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准确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及储层细分格架,揭示了各砂体的成因类型及微相展布。通过测井二次解释,确定了研究区砂岩储层有效厚度的物性下限、岩性下限和含油性下限。详尽的论述了储层的砂岩岩石学特征与储集空间结构特征,并在储层参数解释基础上对储层的非均质性做了细致的研究。针对储层不同类型的地质.【英文摘要】The content of delicate reservoir descript
3、ion research includes analysis of precise depositional microfacies and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reservoi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reservoir simulation.The aim is to understand reservoir more accurately and figure out of residual oil distribution under the g
4、round, delicate reservoir description research has become a important way to deepening geology research and residual oil distribution research.Chang10 Member of Yanch.【关键词】沉积微相 测井二次解释 储层非均质性 三维地质建模 油藏数值模拟 长 10 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英文关键词】Depositional microfacies Secondary interpretation of logging curves R
5、eservoir heterogeneity Three-de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Reservoir simulation Chang 10 Member of Yanchang Formation Ansai oilfield in the Ordos Basin【目录】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延长组长 10 油藏精细描述研究 摘要 3-4 Abstract 4-5 1 绪论 8-17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8-9 1.2 油藏描述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9-12 1.2.1 油藏描述的研究历史与发展阶段 9-11 1.2.2 油藏描述的发展趋势 11-
6、12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技术路线 12-14 1.3.1 研究思路及目的 12-13 1.3.2 论文研究内容 13-14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14-15 1.5 主要研究成果 15-17 2 区域地质概况 17-21 2.1 构造特征 17-18 2.2 地层特征 18-19 2.3 沉积演化特征 19 2.4 研究区油气勘探开放概况 19-21 3 精细地层对比与沉积相研究 21-38 3.1 精细地层对比 21-25 3.1.1 小层对比的方法与步骤 21-22 3.1.2 小层对比研究 22-25 3.2沉积微相研究 25-38 3.2.1 沉
7、积相划分 25-32 3.2.2 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32-33 3.2.3 沉积相的空间展布特征 33-38 4 储层测井解释与评价 38-48 4.1 测井质量评价、曲线标准化与岩心归位 38-39 4.2 四性”关系研究 39-42 4.3 储层参数解释模型 42-43 4.4 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 43-44 4.5 油水层识别 44-48 5 储层特征研究与综合评价 48-68 5.1 砂岩的岩石学特征 48-51 5.1.1 砂岩的粒径 48 5.1.2 砂岩的类型 48-49 5.1.3 砂岩的骨架矿物成分及其特征 49-50 5.1.4 砂岩的填隙物成分及其特征 50-51
8、5.1.5 砂岩的结构特征 51 5.2 储层储集空间与孔隙结构特征 51-55 5.2.1 孔隙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51-52 5.2.2 孔隙结构特征 52-55 5.3 储层非均质性 55-63 5.3.1 层内非均质性 55-58 5.3.2 层间非均质性 58-59 5.3.3 平面非均质性 59-63 5.4、储层综合评价 63-68 5.4.1 储层分类标准与评价方法 63-64 5.4.2 储层综合评价和有利区带预测 64-68 6 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68-81 6.1 地质建模方法及其评述 68-73 6.1.1 地质建模方法 68-71 6.1.2 储层建模的原则 71-73
9、 6.1.3 目前常用的建模软件及其特点 73 6.2 研究区长 10 地质建模 73-81 6.2.1 建模软件的选择 73-74 6.2.2 建模程序与步骤 74-80 6.2.3 建模精度和可信度分析方法 80 6.2.4 本研究减小建模过程中不确定性的方法 80-81 7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81-95 7.1 油藏数值模拟地质模型的建立 81-84 7.2 油藏开发动态历史拟合 84-88 7.2.1 确定可调参数和参数的调整范围 84-85 7.2.2 油藏开发动态历史拟合 85-88 7.3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88-89 7.3.1 平面剩余油分布特征 88 7.3.2 层间剩余油分布特征 88-89 7.4 开发方案设计 89-95 7.4.1 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89 7.4.2 合理注采比方案优选 89-90 7.4.3 措施方案优选 90-95 结论 95-97 参考文献 97-102 附件 102-103 致谢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