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对我市工业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作为全市工业战线上的一员,既是姜堰近三十年工业发展的见证者,又是亲历者。姜堰工业曾经有过辉煌,但是始终未能成为骄傲。这次参加全市分管工业负责人培训班,听了专家授课,参观了太仓、靖江等先进地区,有很多感受。根据个人见解对我市工业经济工作提几点建议,纯属个人意见,有不到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一、要转变发展理念这里所说的转变理念并不是说政府不重视工业经济,历届政府对发展工业经济都非常重视,但因为发展理念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发展效果。80 年代,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苏南、上海在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辐射;90 年代主要依靠迅速发展的乡镇企业。这两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有
2、两个方面:一是计划经济体制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时期的体制,二是以本土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为主。到 2000 年后,随着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制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发生了重要转变,这一时期政府主要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外来投资为主要抓手。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姜堰的工业经济产生了不同的发展结果。应该看到,2000年以后随着各地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大市内靖江、泰兴等市相比,我市在区位上并不具有优势,招引的企业数量和质量上明显 2 逊色于两地,工业经济的发展逐渐落后于上述两市,到 2010 年,我市工业纳税销售和经济总量已居于泰州代管四市之末,工业经济
3、发展形势严峻。当前,必须正视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冷静思考,科学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首先从发展理念入手,在理念上有所创新,用新的理念指导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1、发展理念上要坚持工业经济为主导我市目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全市经济总量的提升和财政收入的增加还主要依靠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当前必须倍加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工业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同时当我们谈论工业的时候,不能忽视服务业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进入工业化中期之后所面临的产业升级,一定离不开服务业的配套发展。例如现代工业所必须的人员培训、金融支持、物流配送等,因此,工业化中期阶段
4、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重视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协调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是转变发展理念的重要方面。2、发展模式上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当前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清醒地认识到它不是简单的规模化工业发展模式,而是一种以工业产业升级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模式。对我市来说,在招商引资时,要坚持“招商 选资” 的理念, 严把企业入 门关,坚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进入,要重点招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国 3 家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但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仍要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3、
5、正确处理招商引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发展的关系当前,在重视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推动本土企业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为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和更加优惠的政策,充分挖掘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做大做强姜堰的工业企业,从全市范围看,我们通过招商引资打造强势企业,必须立足资源等综合经济要素,面向省内外,引进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在发展本土企业方面,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全民创业,在培训、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同时,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选择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产业,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加强管理
6、,不断提高本地中小企业现代化水平。4、转变工业的管理理念,切实做好服务当前对工业企业的管理,既不能像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又不能完全放任发展。在管理工业企业的时候,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不缺位就是企业有需要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应该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不越 4 位就是不干涉、不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行为,不越位处置应该由企业自身完成的事情,做“保姆” ,不当 “家长”,建立健康公平的政企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要加强规划引导1、空间布局方面在市 场经济 条件下 ,要明确 产业布局的主体是企 业;产业布局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
7、产业布局的手段是经济利益导向。但是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需要政府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手段促进工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针对我市目前工业空间布局分散、同质竞争等特点,建议我市工业空间布局采用优先发展原则,首先让有条件的地区招引和集聚更多的企业,引进、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然后逐步向条件和基础较差地区转移,由先发展地区带动后发展地区发展,实现产业分布的相对均衡。优先发展原则在当前我市主要表现为全市工业企业向开发区、姜堰镇工业园区和民营产业经济中心等工业园区集中,通过园区集中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市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全市各个区域按照主体功能进行规划,进一步把全市的空间分割
8、成产业区、生活区、农业区、生态区四个区。2、产业布局方面合理的产业发展布局对我市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有各行业发展的基础上,我市要进一步完善各类产业功 5 能区的布局,并认真研究分析产业规划中不合理的方面,不断修订完善,重点完善石油装备、机械、电子、纺织、建材、钨钼等原有优势产业集群规划。在完善产业布局的同时,侧重以产业链的延伸为主线,着力培育一批主业明显、分工协作、配套完善、品牌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鼓励市内的大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向上下游延伸生产能力,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和自主创新战略,进一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大企业、大项目及产业关联度大的配套优势产业与中小企业
9、实现产业对接和配套协作,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实现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3、功能布局方面建议我市在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各镇区的功能布局,促进同类企业向功能区集聚,形成集聚效应,避免企业布局混乱分散的局面。我市应重点推进石油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五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的集中和集聚,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功能布局区。在完善工业功能布局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工业功能布局区周围的现代服务区、产业配套居住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的规划,形成合理分区的局面,满足各类功能用地的要求,加强工业园区与外界的有机联系,提高运行效率。三、要加强队伍建设1、工业管理干部队伍建
10、设 6 一是加大管理干部人才引进力度。一方面,要加强市内干部人才引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人才的招聘力度。在市内引进人才的同时,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外公开招聘力度,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二是加大管理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建议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工业管理干部。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学习,聘请专家学者前来授课,组织工业管理干部到苏南等先进园区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管理办法和工作经验。选派干部到骨干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的现代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能力。要通过多岗位交流,不断提升工业管理干部水平。为促进干部早日成熟,要注重将复合型人才、发展潜力大的人才放到多个岗位上锻炼,加强部门之间人才的交流与协作
11、力度。要将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放到工业经济的一线岗位,充分发挥其特长。2、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中坚力量。企业家则是一个地区的品牌形象,作为政府,必须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引导企业家队伍茁壮成长。一是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功勋企业家评选表彰制度,对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功勋企业家由市委、市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予以奖励。支持更多企业家参政议政,切实提高政治待遇和社会影响力。优先推荐企业家 7 参加“评先 评优” 活动 ,提高优秀企业家在 劳动模范中的比例。让有作为、有贡献的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荣
12、誉。二是加强企业家的培训交流。实施人才提升工程,与著名高校及培训机构合作,组织企业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建立交流平台,引导企业间抱团发展,相互交流沟通,相互鼓励支持,进一步提升企业层次。引导企业家协会、商会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发挥积极作用,为企业家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要更加关心爱护企业家。大力宣传不同层面企业家对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在全社会营造“ 关心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 的浓厚氛 围。四、要加强政策研究,努力形成政策“洼地”面对我市区位优势不明显的现状,要重视政策研究,努力打造政策“洼地 ”。市政府要在原有扶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补
13、充完善政策,在税收、政府性基金、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大的优惠政策,努力形成政策“洼地“,这样 不但能吸引外地企业家来姜堰投 资兴业,也能激励原有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始终要将政策作为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的有力支撑。同时要围绕促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投融资体系、激励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创新,完善相应政策环境,出台专门相关的政策文件。要努力营造重视自主创新、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要 8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积极推动自主创新。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强化资源和环境保护 我市的发展定位是建设“适于人居、利于兴业、便于旅游” 的新兴城市,因此,我市在发展工业经济时更要重视环境保护。在工业生产中注重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针对我市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积极鼓励企业到市外、省外、国外建立原料基地,开拓原料新领域,实现企业跨区域发展。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搞好节能降耗以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环保、清洁生产的标准和政策,巩固工业达标排放成果。继续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