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录 A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A.1 一般规定 第附录 A.1.1 条 素混凝土构件主要用于受压构件。素混凝土受弯构件仅允许用于卧置在地基上的情况以及不承受活荷载的情况。第附录 A.1.2 条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应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对承受局部荷载的部位尚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第附录 A.1.3 条 素混凝土墙和柱的计算长度 l0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 两端支承在刚性的横向结构上时,l o=H;2 具有弹性移动支座时:l o=1.25H1.50H;3 对自由独立的墙和柱:l o=2H。此处,H 为墙或柱的高度,以层高计。第附录 A.1.4 条 素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按附表 A.1.
2、4 的规定采用。整片的素混凝土墙壁式结构,其伸缩缝宜做成贯通式,将基础断开。素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表 A.1.4结构类别 室内或土中 露天装配式结构 40 30现浇结构(配有构造钢筋) 30 20现浇结构(未配构造钢筋) 20 10A.2 受压构件 第附录 A.2.1 条 素混凝土受压构件,当按受压承载力计算时,不考虑受拉区混凝土的工作,并假定受压区的法向应力图形为矩形,其应力值等于素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此时,轴向力作用点与受压区混凝土合力点相重合。素混凝土受压构件的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称于弯矩作用平面的截面Nf ccAc (A.2.1-1)受压区高度 x 应按
3、下列条件确定:ec=e0 (A.2.1-2)此时,轴向力作用点至截面重心的距离 eo尚应符合下列要求:e00.9y 0 (A.2.1-3)2 矩形截面(图 A.2.1)Nf ccb(h-2e0) (A.2.1-4)式中N轴向压力设计值;素混凝土构件的稳定系数,按表 A.2.1 采用;fcc素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 4.1.4 规定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c值乘以系数 0.85 取用;Ac混凝土受压区的截面面积;ec受压区混凝土的合力点至截面重心的距离;y0截面重心至受压区边缘的距离;b截面宽度;h截面高度。当按公式(A.2.1-1)或公式(A.2.1-4)计算时,对 eo
4、0.45y o的受压构件,应在混凝土受拉区配置构造钢筋,其配筋率不少于构件截面面积的 0.05%。但符合本规范公式(A.2.2-1)或(A.2.2-2)的条件时,可不配置此项构造钢筋。素混凝土构件的稳定系数 表 A.2.1l0/b 4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l0/i 14 14 21 28 35 42 49 56 63 70 76 83 90 97 104 1.00 0.98 0.96 0.91 0.86 0.82 0.77 0.72 0.68 0.63 0.59 0.55 0.51 0.47 0.44注:在计算 l0/b 时,b 的取值:
5、对偏心受压构件,取弯矩作用平面的截面高度;对轴心受压构件,取截面短边尺寸。第附录 A.2.2 条 对不允许开裂的素混凝土受压构件(如处于液体压力下的受压构件、女儿墙等),当 eo0.45yo 时,其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对称于弯矩作用平面的截面Nf ctA/(e 0A/W-1) (A.2.2-1)2 矩形截面Nf ctbh/(6e 0/h-1) (A.2.2-2)式中fct素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 4.1.4 规定的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t值乘以系数 0.55 取用;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按本规范第 8.2.4 条取用;W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A截面面积。第附录
6、 A.2.3 条 素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除应计算弯矩作用平面的受压承载力外,还应按轴心受压构件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受压承载力。此时,不考虑弯矩作用,但应考虑稳定系数 的影响。 A.3 受弯构件 第附录 A.3.1 条 素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称于弯矩作用平面的截面Mf ctW (A.3.1-1)2 矩形截面Mf ctbh2/6 (A.3.1-2)式中M弯矩设计值。A.4 局部构造钢筋 第附录 A.4.1 条 素混凝土结构在下列部位应配置局部构造钢筋:1.结构截面尺寸急剧变化处;2.墙壁高度改变处(在不小于 1m 范围内配置);3.混凝土墙壁中洞口周围。注:在设置局
7、部构造钢筋后,伸缩缝的间距仍应按本规范表 A.1.4 中未配构造钢筋的现浇结构采用。A.5 局部受压 第附录 A.5.1 条 素混凝土构件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局部受压面上仅有局部荷载作用Fl lfccAl (A.5.1-1)2 局部受压面上尚有非局部荷载作用Fl l(fcc-)A l (A.5.1-2)式中Fl局部受压面上作用的局部荷载或局部压力设计值;Al局部受压面积;荷载分布的影响系数:当局部受压面上的荷载为均匀分布时,取 1;当局部荷载为非均匀分布时(如梁、过梁等的端部支承面),取 0.75;非局部荷载设计值产生的混凝土压应力;混凝土局部受压时的强度提高系数,按本规范公式
8、(7.8.1-2)计算。附录 B 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表 B.1不同根数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mm 2)公称直径(mm)1 2 3 4 5 6 7 8 9 单根钢筋理论重量(kg/m)6 28.3 57 85 113 142 170 198 226 255 0.2226.5 33.2 66 100 133 166 199 232 265 299 0.2608 50.3 101 151 201 252 302 352 402 453 0.3958.2 52.8 106 158 211 264 317 370 423 475 0.43210 78
9、.5 157 236 314 393 471 550 628 707 0.61712 113.1 226 339 452 565 678 791 904 1017 0.88814 153.9 308 461 615 769 923 1077 1231 1385 1.2116 201.1 402 603 804 1005 1206 1407 1608 1809 1.5818 254.5 509 763 1017 1272 1527 1781 2036 2290 2.0020 314.2 628 942 1256 1570 1884 2199 2513 2827 2.4722 380.1 760
10、1140 1520 1900 2281 2661 3041 3421 2.9825 490.9 982 1473 1964 2454 2945 3436 3927 4418 3.8528 615.8 1232 1847 2463 3079 3695 4310 4926 5542 4.8332 804.2 1609 2413 3217 4021 4826 5630 6434 7238 6.3136 1017.9 2036 3054 4072 5089 6107 7125 8143 9161 7.9940 1256.6 2513 3770 5027 6283 7540 8796 10053 113
11、10 9.8750 1964 3928 5892 7856 9820 11784 13748 15712 17676 15.42注:表中直径 d=8.2mm 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钢绞线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表 B.2种类 公称直径(mm) 公称截面面积(mm 2) 理论重量(kg/m)8.6 37.4 0.29510.8 59.3 0.4651312.9 85.4 0.6719.5 54.8 0.43211.1 74.2 0.58012.7 98.7 0.77417 标准型15.2 139 1.101钢丝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表 B.3公称直径(mm) 公称截面面积(mm 2) 理论重量(kg/m)4.0 12.57 0.0995.0 19.63 0.1546.0 28.27 0.2227.0 38.48 0.3028.0 50.26 0.3949.0 63.62 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