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第卷 阅读题 (共 61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曹操高陵发现将解曹操众多迷团在曹操高陵的发掘中,考古专 家共挖掘出文物超过 200 件,除常用金银漆器外,有 59 件石牌铭刻有随葬物品的名称,其中八件圭型石牌上分别刻有“ 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古体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古体虎)大刀 ”等铭文。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 魏公 ”,后 进爵为“ 魏王”,死后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 武皇帝” ,史称“魏武帝”。有质疑者
2、认为此处墓地极可能为曹操“七十二疑冢”之一。但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 刘庆柱看来, “七十二疑冢”之 说属于后人杜撰(有考证显示,曹操疑冢的说法最早出 现于宋代)。 “曹操疑冢是后来人想的,曹操是大奸臣,就怕人盗他的墓,我想这是后来的演绎。 ”他说。河南文物部门认为,将此处墓地确 认为曹操高陵是综合多种因素的 结果。首先,这处墓地规模巨大,且未发现封土,符合文献中对曹操墓“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记载 。第二,墓穴地点与史料 记载以及 11 年前出土的后 赵驸马都尉鲁潜墓志的铭文相符。加之发现 有“ 魏武王”字样,以及相符的骸骨年龄,遂确认为曹操高陵。史上流传曹操倡导薄葬,而此墓
3、地四壁无壁画,被认为是对薄葬的印证。但在考古队长潘伟斌看来,壁画并不一定代表着墓葬的高 规格。潘 伟斌说, “曹操墓里有非常复杂的帐幔,都是五彩的 丝织品,他就没必要再画壁画了。 ”潘伟斌认为,墓道的长短与墓深是反映墓穴 规格高低的重要指 标。此次 发掘的墓道近 10 米宽、40 米长 。比曾 经发现的北齐皇帝墓宽 近一倍,长超过 10米。而且 15 米的墓深十分罕见 。铺地青砖长 95 厘米,宽 90 厘米,也远大于过去发掘的一般帝王陵墓里面 30 多厘米见方的墓砖。西高穴村村长徐焕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被发现 的曹操墓周围,因 为当地人认为风 水不好,是村内唯一没有置坟地的地段。发掘文物
4、中,除常见兵刃、礼器和珠宝外,还有镜台与书案。在潘伟斌看来,这些对于还原曹操个人真 实生活与性格都颇有帮助。 “一般墓葬是不随葬 书案,也不随葬床的,因为有棺材,但是他的墓中书案和床都有,这些很有特色。 ”潘伟斌说, “可以知道他不但是武将而且也是文人。 ”现在,所有出土文物已经从墓穴 现场清出,存放在 仓库中。当地文物部门希望发掘的器物都能就地开发、就地展示。考古队副队长任成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三具骨骼都不完整,除了 头骨, 还有肢骨等一些骨骼,需要人骨鉴定专家后期去逐件判断部位,摆 放、整理,才能进入复原过程。而这处墓穴的发掘似乎只是一个开始。当地考古队已对墓地周 边进行了调研。 “作为一
5、座皇帝陵墓,它周边应该有一些地面建筑, 虽 上部被破坏,但根基还在,经过调查发现我们是能找到的。 ”潘伟斌相信, 对于陵墓的外 围“还有没有随葬墓?他死时明确规定要在他的墓前留出足够的空间,做文武大臣陪葬用,他的陪葬大臣有没有?有多少个?都是谁?”这些问题一旦调查清楚了,关于曹操的疑团,世人对他本人还认识 不到的地方,就都可以解决了。(摘自中国新闻周刊)1下列关于曹操墓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文物部门认为,将此处墓地确认为曹操高陵是因为它规模巨大,且未发现封土。B潘伟斌认为,壁画并不代表着墓葬的高规格,曹操墓中有非常复杂的帐幔,没有必要再画壁画了。C作为一座帝王墓,曹操墓的周边还有一些
6、遭到破坏的地面建筑,它们的上部遭到破坏,但根基还在。2D此次发掘的墓道比曾经发现的北齐皇帝墓宽近一倍,铺地青砖也远大于过去发掘的一般帝王墓里的墓砖。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操生前曾进爵为“魏王” ,死后谥号为“武王” ,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 。B曹操的随葬品除常见的兵刃等物外,还有镜台与书案。潘伟斌认为,由此可以知道他是武将也是文人。C曹操墓中发现了三具不完整的骨骼,人骨鉴定专家逐件判断部位,摆放、整理,复原了它们。D河南文物部门认为,此次发现的墓穴地点与 11 年前出土的后赵附马都尉鲁潜墓志的铭文相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
7、是大奸臣,就怕有人盗他的墓,所以这次发现的墓地极可能是曹操七十二疑冢之一。B发现曹操高陵,将对还原曹操的真实生活与性格都很有帮助,对研究者研究曹操意义重大。C出土文物已存放仓库,所发掘器物如能就地开发,就地展示,将给当地旅游业带来有益的影响。D如果能调查清楚曹操的陪葬大臣,将有利于破解关于曹操的疑团,让世人更清楚地认识曹操。二、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文言文阅读(17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 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举秀才,不
8、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夫妻共乘薄笨车,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辄以施人。 为村里所诬,一年三 输公调,求辄与之。有人尝认其所着履,笑曰:“ 仆着之已败,令家中 觅新者备君也。 ”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屐,送还之,不肯复取。元嘉初,征为秘书郎,不就。临川王义庆、衡阳王义季镇江陵,并遣使存问。凝之答书,顿首称仆,不修民礼。人或讥焉。凝之曰:“昔老莱向楚王称仆,严陵亦抗礼光武,末闻巢、许称臣尧、舜” 。时戴颙与衡阳王义季书,亦称仆。荆州年饥,义季虑凝之喂毙,饷钱十万。凝之大喜,将 钱至市门, 观有饥色者,悉分与之,俄顷立尽。性好山水,一旦携妻子泛江湖
9、, 隐居衡山之阳。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采药服食,妻子皆从其志。元嘉二十五年,卒,时年五十九。 (选自宋书隐逸列传)4、下列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重其德行 重:看重B、并遣使存问 存:保全C 、一旦携妻子泛江湖 泛、渡、游D、登高岭,绝人迹 绝:断绝5、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说明刘凝之“慷慨大度” 隐士风范的一组是( )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周用之外,辄以施人征为秘书郎,不就将钱至市门,观有饥色者,悉分与之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A、 B 、 C、 D、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A、刘凝之羡慕老莱、严子陵的为
10、人,一心向往山林,把家财全分给兄弟及子侄们,在野外立屋居住,自食其力。B、妻子与刘凝之志同道合,把带来的陪嫁财产全分给亲朋好友,与凝之共度贫寒清苦之日。C 、临川王刘义庆、衡阳王刘义季镇守江陵时,一起派遣使者慰问刘凝之,刘凝之一一回书答谢。D、荆州某年粮食欠收,刘义季担心刘凝之可能会饿死,便赠给他十万钱,刘凝之全部分 给挨饿的人。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屐,送还之,不肯复取。 (4 分)译文: (2)凝之答书,顿首称仆,不修民礼。 (4 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6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11、。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8、二、三两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展现了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 (4 分)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4 分)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同是天涯沦落人, 。 (白居易琵琶行 )(2) ,海不厌深。 (曹操短歌行 )(3)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劝学 )(4)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4)题。木 笛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 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 ,它的指
12、 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 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 。两 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木笛。有请朱丹先生。”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 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 师 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 过卡片,把它 递到朱
13、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 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 四小天鹅舞。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 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 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4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 12 月 13 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久久,久久,一片沉寂。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朱丹答:“没有忘记。”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14、”朱丹说:“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 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 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 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 身,走了。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 觉走到鼓楼广 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 动,像蓓蕾初 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
15、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 绒套中取出木笛, 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 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 听,他 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 拍了一下。回 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 :“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
16、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这篇小说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 纪念碑前吹奏悲乐 破格录取 ”,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也是朱丹精神的发展过程。B文章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了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了朱丹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C小说中的“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小
17、说中的这个重要场景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有出色的音乐才华的青年,所以录取了他。E这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很有特点: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2)小说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答 (3)小说中的朱丹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答 (4)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并结合小说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8 分)答 5第卷 表达题 (共 39 分)四、语言文字运用(9 分,每个选
18、择题 3 分)12、 下 列 各 句 中 , 加 点 的 词 语 运 用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凤凰卫视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B科比的个人能力是很强,但如果他能意识到篮球是五个人的游戏,能和队友精诚合作,那么三人成虎,众志成城,新赛季获得总冠军就变得容易多了。C某楼盘开发商带资不过千万元,靠住户预付房款数千万元,开发了一个超过亿万元的楼盘,赚取了高额利润,真可谓空手套白狼。D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10 月 1 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不孚众
19、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3 分) A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B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C中国严格管制的货币和汇率政策在全球度过金融危机后,近期再度成为全球经济问题辩论的焦点。D中国民众之所以对日方态度表示不满,是因为日方在一些历史问题上,没有采取正确的态度,没有客观、负责任地反省自身导致的。14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 , , , , ,要尽快提高国
20、民的科学素质,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公众热爱科学、理解科学、接受科学的现代科普理念,培养和启蒙国民科学精神的因子。据有关部门的一份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尚不到 2。从横向和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这种竞争,最终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虽然从“天狗蚀日”的迷信,到今天凡有井水处皆争看日全食,我们的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无论时下还是未来的竞争,都已经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A B C D 五、写作(30 分)15有人说,人生的状态就是在路上,那么,你渴望在什么样的路上?你又希望以怎样
21、的姿态在路上?请你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以外)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6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1 D 2 C 3 A 二、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文言文阅读(17 分) (选择题每个 3 分,共 9 分) 4、B (B 项中“存”应译为“慰问” ) 5、A(六条中,第条、第条说明他有隐居山林的志向,第条说明他不与社会共处的思想。 )6、B (从文中可以看出,妻子的陪嫁是刘凝之分给了亲戚朋友,而不是妻子分给大家的。 )7、翻译(1)后来这个人在田里找到了遗失的那双木拖鞋,把凝之的那双送去还给他,他却不肯再要。 (4
22、分)(2)凝之回信署名时自称仆人,以臣子的身份行事。 (4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6 分)8、两联远近角度不同。二联写的是树、石、泉、沙,为一路所见,是近景。三联写的是雨中的山峰、入云的山路,为远望所见,是远景。 (扣住远景、近景,得 2 分)两联展现了山居景象幽僻清静、阔大深远的特点。 (2 分)9、表现作者对山居者的生活及人品无限景慕的感情。 (扣住无限景慕得 2 分,共 2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4 分)10、 (1)相逢何必曾相识(2)山不厌高(3)金就砺则利 (4)思而不学则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 ( 1) (5 分) C(3 分)E(2 分)A(1 分) (A “
23、情节的发展过程也是朱丹精神的发展过程”不确切。B 朱丹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D 考查情节及主题:大师最后录取朱丹是因为认识到他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更有崇高的民族精神,因而能够理解他,接受他。 ) (2 ) (6 分)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少年儿童、朱丹)作铺垫,打基础。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暇。 (从渲染氛围、推动情节、烘托人物三方面分析即可,每点 2 分)(3 ) (
24、6 分)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2 分)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这主要表现在: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 (2 分)同时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主要表现在: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 (2 分)(4 ) (8 分)作用:这句话交代了朱丹被录取的根本原因。 (情节)指出了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丰富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 (主题) (从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三方面分析即可,每点 2
25、分)启示: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 (扣住民族精神、国家尊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2 分)第卷 表达题 (共 39 分)四、语言文字运用(9 分,每个选择题 3 分)712、 【参考答案】A【解析】A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结构奇巧,多指工艺品; 也形容人聪明伶俐。B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C 空手套白狼:泛指凭空得到好处。D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13 【 解析 】A 主宾搭配不当。主语“幸福”和
26、宾语“评价” 搭配不当。删去“和评价。 B 有歧义。D 句式杂糅,可删去 “导致的”【答案】C14 【 答案 】D 解析 解说首句“不容否认的事实” ;“这种竞争”指中的“综合国力竞争” ;转折关系的复句,指出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进一步具体说明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引出后文“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 。15、作文构思提示:“路”是虚指,并非自然的路,而是发展之路、前进之路、追求之路、理想之路、寻梦之路、奋斗之路等,也可以写实在之路,在路上的见闻。角度:“我”希望在怎样的人生之路上;“我”渴望走在怎样的人生之路上;“我”为什么希望走在这样的人生之路上;“我”为什么渴望以这样的姿态走在人生之
27、路上。参考译文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父亲期公,任衡阳太守;哥哥盛公,性情高傲,没有做官。凝之倾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弟弟和侄子,在荒郊野外盖房子,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德行。州里多次尊敬地推举他任西曹主簿,推荐他出任秀才,他都没有就任。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陪嫁很丰厚,凝之全部分散给了亲友。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夫妻二人一起乘坐竹子做的粗陋的车子,到集市上去购物卖掉多余的产品,所得钱财除了应付日用以外,全部施舍给别人。他们受村里人的陷害,一年要交三次公粮,但只要让他交他就交。有人误认他所穿的木
28、拖鞋是自己的,他笑着说:“这以我穿坏了,现在让家里人找一双新的给你。 ”后来这个人在田里找到了遗失的那双木拖鞋,把凝之的那双送去还给他,他却不肯再要。元嘉初年,皇帝征地为秘书郎,他没有就任。临川王刘义庆、衡阳王刘义季镇守江陵,一起派遣使者去慰问他。凝之回信署名时自称仆人,以臣子的身份行事。有人讽刺这一点,凝之说:“过去老莱子对楚王自称仆人,严子陵也和光武帝分庭抗礼,没有听说巢父、许由对尧、舜称臣。 ”当时戴顒写信,也称仆人。有一年荆州粮食歉收,刘义季想到凝之可能会饿死,赠给他十万钱。凝之非常高兴,把钱拿到集市的入口处,看见面有饥色的人,都分送给他们,一会儿功夫钱就用完了。他生性爱好山水,一天早晨带妻子开始泛游江湖,隐居在衡山南面。登上崇山峻岭,在荒地人迹的地方盖了小房子,住在里面,采药炼丹,修身养性,妻子儿女依从他的志愿行事。元嘉二十五年去世,时年五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