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公经济成为安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全省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创造税收、扩大投资需求、繁荣城乡消费市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等发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省份及中部部分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安徽省经济落后,主要缘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低。新形势下,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全省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关键是要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引导和管理。一、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经过近
2、三十年的发展,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已占据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当前安徽省加快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1、企业主体多元化,企业集团涌现。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呈现多元化格局。截至2007 年底,全省共注册个体工商户 112.5 万家,实有资金 201 亿元;私营企业14.5 万家,注册资金 1876.5 亿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275 家,注册资金 63 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 2637 家,注册资金 140.3 亿美元。同时,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非公有制企业和
3、企业集团脱颖而出。2007 年底,全省 186 家企业集团中,私人及港澳台商控股企业集团达 104 家,占 55.9%。其中,私人控股企业集团共 102 家。2、品牌和创新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创建品牌和科技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 2007 年底,全省非公有制企业拥有 5 件“中国驰名商标”、591 件“省著名商标”和 585 件专利。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安徽省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领先技术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科大汛飞、美亚光电、安科生物等企业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以工业企业为例,200
4、7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为 9.6%,比国有企业高 6.1 个百分点;298 家非公有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 R&D 活动的企业占 52%,比上年提高 9.3 个百分点;共申请专利 248 项,比上年增长 23.4%。3、发展速度加快,增幅领先全省。近年来,全省各地紧紧抓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强化和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按可比价计算,2007 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 18.8%,增幅比 GDP 高 4.9 个百分点(见表 1)。分经济成分看,个体私营经济、
5、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增加值分别增长 18.7%、22.2%和 19.1%,增幅分别比 GDP 高 4.8、8.3 和 5.2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 12.7%,增幅比全省高 9.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 25%,比全省高 5.5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 12.8%,比全省高 0.6 个百分点。随着安徽省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深入以及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港澳台和外商经济迅猛发展,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为整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表 1 2007 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及其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增加值(亿元) 占 GDP 比重(%) 比上年增长 (% ) 对 GD
6、P 增长贡献率(% )非公有制经济 3856.6 52.4 18.8 68.5 一、按经济成分划分 个体和私营经济 3359.5 45.7 18.7 59.1 港澳台经济 164.8 2.2 22.2 3.4 外商经济 332.3 4.5 19.1 6.0 二、按产业分 第一产业 397.0 5.4 12.7 4.7 第二产业 1999.8 27.2 25.0 45.0工 业 1615.2 21.9 29.8 41.9 第三产业 1459.8 19.8 12.8 18.8 4、经济总量扩大,占全省份额提高。2007 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856.6 亿元,占全省 GDP 比重达 52.4
7、%,比上年提高 1.8 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68.5%,拉动全省经济增长 9.5 个百分点,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长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397 亿元,占全省33.1%,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4.7%;第二产业增加值 1999.8 亿元,占全省 60.8%,贡献率为 45%;第三产业增加值 1459.8 亿元,占全省 50.8%,贡献率为 18.8%(见表 2)。表 2 2007 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加值(亿元) 占全省比重(%)合计 3856.6 52.4第一产业 397 33.1第二产业 1999.8 60.8工业 1615.2 58.7建筑
8、业 384.6 71.6第三产业 1459.8 50.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31.4 68.6批发零售业 383.4 72.9住宿餐饮业 119.1 89.8房地产业 266.6 90.4其他服务业 359.3 28注:其他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 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 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九个行业。5、工业快速发展,主导作用增强。近年来,随着国有工业企业改制的不断推进以及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效应的逐步显现,非公有制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全省非公
9、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拉动力。2007 年,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 1615.2 亿元,增长 29.8%,总量占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8.8%提高到 41.9%,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率由上年的 52.1%提高到 61.2%,拉动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长 11.5 个百分点。6、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集群效应初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 140 个,集群内共有企业 1.6 万家,年销售收入1400 亿元,利润总额 90 亿元。在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芜湖、马鞍山、铜陵和合肥等地,众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围绕关联产业,进行着专业化分工、协作和生产,初步形成
10、了块状的产业集群。连续两年排名全省“十强县(市)”之首的宁国市,拥有耐磨材料和汽车密封件两大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达 60 多亿元;当涂县基本形成了机械制造、冶金压延、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五大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工业企业 1000 多家,2007 年实现工业产值 210 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90%以上;全国四大电缆产业基地之一的无为县高沟镇,2007 年集群实现产值 142.5 亿元,上交税金 7 亿元;天长市机械模具、家电及配套件、光电缆、医药及医疗器械、食品加工、电子元器件等六大产业集群,2007 年实现工业产值近 100 亿元。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迅速发展,促进了规模经济
11、,延伸了产业链,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能力日益增强。7、提供就业岗位增多,促进居民增收效果明显。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不仅吸收了社会新增就业人员,也吸纳了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分流出来的再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 年末,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包括单位从业人员,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和自营劳动者)达 854.8 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 22.4%。2007 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上年的 1184.1 元增加到 1470.1 元,占全年人均总收入的比重由 28.7%上升到 30.4%。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
12、入大部分是依靠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业取得的。8、创造大量税收,对财政收入贡献加大。近几年,国有和集体企业缴纳税收比重逐步下降,而非公有制经济在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为财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税收。2007 年,非公有制企业共缴纳税收 220.2 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由上年的 25.8%提高到 26.6%。其中,营业税 35.7 亿元,占全部营业税的26.1%;增值税 109.7 亿元,比重为 30.6%。安徽楚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宁国中鼎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黄山永佳(集团)有限公司等纳税总额都超过了 1 亿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金隆铜业有限公司以 5.1 亿元的纳税额,荣登“20
13、06 年度中国纳税 500 强”排行榜。从发展趋势看,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非公有制经济将是财政收入越来越重要的税源。9、投资大幅增长,发展后劲增强。近年来,随着安徽省投资环境的改善,非公有制企业投资日趋活跃,成为社会投资的重要来源,也是支撑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2007 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制企业投资额达 1461.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3.1%,增幅比全省高 17 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投资总额的 30.3%,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 37.1%,比上年提高 5.1 个百分点。其中,个体和私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165 亿元,比上年增长 72.2%,占全省投资的比重由
14、上年的 20.5%上升到 24.1%。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社会资金和外资,丰富了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优化了投资结构,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二、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明确提出“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2005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 号),2007 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皖政20071 号),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标和实施意见,这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但是,安徽省非公有
15、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1、发展水平低,与外省差距较大。虽然各地区测算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方法不完全一致,但是从全国范围大致可以看出,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与浙江等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即使与中部部分地区相比也存在差距。早在 2001 年,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 GDP 的比重就超过 50%,2004 年超过 70%;2007 年,河南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为 59%、湖南为 54.4%,均高于安徽省。2、新兴服务业涉足不多,产业结构层次低。目前,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几乎涉足各个行业和领域,但受市场准入、企业自身素质等条件限制,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
16、、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交通运输业、贸易餐饮业等一般性竞争行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新兴服务业则涉足不多。2007 年底,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中,批发零售业、工业和住宿餐饮业非公有制企业分别占 51.5%、12.4%和10.8%(见表 3),从业人员分别占 35.4%、22.7%和 7.5%;2007 年,这几个行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该行业的比重分别达 72.9%、58.7%和 89.8%。据相关部门统计,2007 年底,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中,从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企业仅占 0.1%,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企业仅占 1.1%,从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企业仅占 1.4%,从
17、事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企业仅占 0.4%,从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仅占 0.8% (见表 3)。2007 年,全省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仅为 28%(见表 2)。表 3 全省非公有制企业行业分布情况企业数(户) 比重(%)合计 1274149 100第一产业 25691 2第二产业 169336 13.3工 业 157897 12.4建筑业 11439 0.9第三产业 1079122 8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3631 7.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3874 1.1批发与零售业 655970 51.5住宿业和餐饮业 137462 10.8金融业 1
18、 0房地产业 5342 0.4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17277 1.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 41 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3 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21463 9.5教育 2 0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4625 0.4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9589 0.8其他 19812 1.53、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目前,安徽省非公有制企业在整体实力方面还逊色于国有企业。2007 年底,安徽省个体户户均实有资金仅 1.8 万元,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仅 129.5 万元,而国有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为 196.9 万元。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例,2007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年户均
19、产值达3.5 亿元,而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仅分别为国有企业的10.2%、 26.3%和 66.2%。全省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年户均产值达 2 亿元,而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仅分别为国有企业的 5.8%、12.5%和 36%。截至 2007 年末,全省资产总计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中,没有一家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这种比较分散的经营模式在规模经济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环境,不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4、经济效益水平低,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2007 年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在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
20、资产贡献率以及产品销售率等方面与国有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见表 4)。私营企业经济效益低,与其内部管理水平低分不开。首先,绝大多数私营企业为家族企业,在企业创建初期虽具有较高的凝聚力,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往往会出现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其次,私营企业的发展目标大多数是短期性的,导致其内部管理尤其是用人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不规范,人才流失严重,直接影响生产力的提高。第三,私营企业管理者缺乏科学的经营战略和多元化、国际化的视角,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第四,多数私营企业依靠资源和能源的扩张获得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发展中的低效率,将会制约其发
21、展后劲,最终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表 4 2007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 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 23.6 10.3 12.1 21.9增加值率(%) 37.8 30.5 32 30.9资产贡献率(%) 20 12.6 10.4 11.6产品销售率(%) 99.5 96.5 97.5 97.65、利用外资规模小,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薄弱。虽然近年来安徽省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但总体规模仍偏小。2007 年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增幅虽居中部地区第 2 位,但绝对额仅居第 4 位。从对经济
22、增长的贡献看,港澳台经济实现增加值 164.8 亿元,占 GDP 的 2.2%,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4%;外商经济实现增加值 332.3 亿元,占 GDP的 4.5%,贡献率为 6%;个体和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3359.5 亿元,占 GDP 的45.7%,贡献率达 59.1%(见图 1)。个体和私营经济以其特有的旺盛活力与灵活机制,成为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采用国际上先进管理方式的港澳台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成份薄弱,将会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劲,影响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6、融资难,资金短缺。非公有制企业在前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靠自身积累基本能满足需要,但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
23、企业扩大产能、加强技术研发、优化内部管理等,就需要与外部进行资金融通。但在现有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下,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个体和私营企业因其私有产权性质,一方面很难从国家财政获得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很难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资金。由于很难满足现行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的条件,非公有制企业也很难通过债权和股权进行直接融资。虽然近年来安徽省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但是,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个体和私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仍主要依赖于自筹资金。2007 年,在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短期贷款中,个体和私营企业贷款仅占1.5%,远远低于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看,2007
24、 年,个体和私营企业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仅占其资金总额的 4.9%,比国有和集体企业低 33.3 个百分点;自筹资金比重则高达 89.8%,比国有和集体企业高 35.8 个百分点。从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情况来看,2007 年,私营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中有 81.4%来自企业自身,高于国有和集体企业 12.2 个百分点。去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金融贷款的减少势必进一步加剧非公有制企业资金需求矛盾。7、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压力增大。近年来,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难以维持原有的低成本优势,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5、一是今年以来,处于上游的土地、煤炭、钢材、农副产品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严重挤压了下游加工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空间。今年一季度,安徽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以及城市土地交易价格同比分别上涨 17.9%、10.5%和 7.2%。二是随着工资上涨、用工制度和福利保障要求日益完善和规范,企业尤其是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私营企业用工成本显著增加。今年一季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了 24.8%。三是银行贷款利率的连续提高,加大了企业融资的财务成本,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四是人民币持续不断升值,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使出口型非公有制企业出口压力加
26、大。从2005 年 7 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约达 15%,直接导致企业出口成本增加。8、地区发展不平衡,皖北地区发展滞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全省各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呈现出皖中南发展水平高,皖北发展水平低的格局。17 个市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最低的淮南与最高的芜湖相差近 30 个百分点(见表 5)。从总量看,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集中在皖中和沿江一带。合肥、芜湖、安庆、六安和巢湖等五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 46.8%,而皖北 6 市(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仅占 27.5%。从比重看,
27、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 GDP 比重较高的芜湖(61.1%)、巢湖(60.8%)、黄山(56.9%)、六安(56.6% )和宣城(56.1%)等市均分布在皖中南一带。皖北 6 市中,除蚌埠(55.7% )外,其他各市比重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表 5 2007 年各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地区 增加值(亿元) 占全市 GDP 比重(%)合 肥 673.3 50.5芜 湖 354.9 61.1蚌 埠 229.5 55.7淮 南 118.8 33.1马鞍山 238.5 44.8淮 北 97.2 37.5铜 陵 143.8 50.1安 庆 306 51.6黄 山 122.5 56.9滁 州 236.6 5
28、3.3阜 阳 240.2 51.9宿 州 212.4 50.0巢 湖 246.2 60.8六 安 248.9 56.6亳 州 176.1 51.3池 州 82.6 52.8宣 城 188.9 56.1注:本表数据为初步核算结果。三、加快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克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充分发挥其潜力,实现全省经济奋力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需要政府、企业自身和社会各界的协同配合、共同努力。(一)狠抓政策落实,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政策落实和法律执行的力度。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
29、措施,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有些优惠政策未能真正得到落实,直接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关键是要把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落到实处,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和环境障碍,优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的竞争环境。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从全国范围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越成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推进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没有非公有制经
30、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要始终不渝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各级非公有制经济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举办专场讲座、上门宣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省委、省政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针政策和各项优惠措施的宣传力度,主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让企业及时了解与掌握各项最新的具体政策。这一方面有利于激发社会各界的创业热情,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3、加强监督,完善政策落实督查和评议制度。要将
31、非公有制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督查系统,形成一种制度,定期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建立违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对有关部门执法行为的评议制度,对相关部门的“越位”、“缺位”等行为,综合运用经济、法制和行政手段查处。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暴光,弘扬正气,打击歪风。4、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坚持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要以当前安徽省正开展的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严格规范相关部门的执法行为,对各类行政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全面清理,对“可收可不收的坚决不收,可多收可少收的坚决少收”,强化各级政府机关的服务意识
32、,提高办事效率。同时,还要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土地、房产等评估机构应彻底与政府部门脱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收费标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二)推进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没有充足的资金,企业就很难做大做强。融资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制约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融资难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多渠道解决。1、改善信用环境,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缺乏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加快非公有制企业资信制度建设,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业,对于缓解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采取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成立各种所有制类型的担保公司,尤其是非
33、公有制企业设立的商业性或互助性的信用担保组织;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探索建立风险防范、控制、化解与转移机制,加强对担保机构的引导。同时,要发展征信企业,开展非公有制企业信用评级,建立和规范非公有制企业基本信用制度,完善信用担保的配套体系建设。2、鼓励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当前,安徽省金融服务已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户数多、金额少,风险高、信用低,成本高、效益低”的特点,建立一套与其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经营管理机制,尽量简化手续,采取灵活的抵押和担保条件,提高服务水平;要充分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为非公有制企业以应收账款
34、和其他动产融资担保提供方便;要支持和推广“村镇银行”和“微小银行”等新形式、方便快捷、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政府部门要鼓励发展典当业,提高其资金利用率,发挥其在融资系统中的“拾遗补缺”作用;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引进外资银行,真正实行多种所有制金融共同发展。(三)加强引导和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大法律宣传和监管力度,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树立合法诚信经营的理念;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投资者的培训和引导,用现代企业制度和生产经营理念武装他们,引导他们追求持续的发展和更高的效益;加大对优秀非公有制企业家的宣传力度,树立典范,推动他们思想意识的解放和进步;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健全投资服务体系,加强投资指导,帮助他们摆脱盲目投资的倾向,引导他们向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和科技化方向投资;充分调动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鼓励开展产学研结合,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努力提升产业层次从狠抓投资环境入手,在继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和优秀的人才,引导外资投向基础设施、环保产业、教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鼓励内资企业加强与跨国公司及其研发机构的合资合作。通过利用外资带动安徽省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