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确诊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脊髓型颈椎病在人们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可是好像很多人都无法确诊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那么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应该怎么确诊呢?下面就由专家来为我们介绍下,希望阅读完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医生看病,首先是问诊,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可以不只是手足麻痹、行走困难,也会有排便排尿障碍等直肠膀胱功能损害。问诊结束以后就是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专科医生通常使用一个小锤子 叩诊锤,用来检查“腱反射”。叩击膝盖下面,膝关节一下子会伸直,脊髓一受到压迫,膝腱反射表现为亢进。同时还要检查手指的病理反射、足底的病理反射以及脚踝部位的腱反射。在神经学检查中,还有一个“10 秒试验”
2、,检查患者手指在 10 秒钟时间内能够快速伸屈的次数。20 次以上属于正常,一般健康人可以达到 2526 次左右。20 次以下就怀疑脊髓损害,存在脊髓损害的人手指的伸屈会变慢,这也能检查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下一步是进行影像学诊断,这能确诊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单纯 X 线片观察颈椎椎间隙狭窄、有无骨刺和椎管狭窄等;CT 用来观察椎管横断面,一般正常的是椭圆形,颈椎病时就变成三角形了;MRI 用来观察脊髓的受压状态,是诊断颈椎病信息量最大的一种检查。需要强调的是,这三种检查各有侧重,不能替代。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问诊和神经学检查。有些人即使 MRI 上显示脊髓存在压迫
3、,但是没有任何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所以,医生一定要亲自诊查病人以后,才能下诊断。脊髓型颈椎病引起四肢麻痹、手指运动不灵、行走困难等症状,如果不引起重视或误诊误治,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生活,或者只能瘫痪在床。以上就是专家对于颈椎病的症状为大家作出的解释,希望能够帮助您解答问题。通过上文专家想告诉大家的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良习惯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的常见症状颈椎病是一种有着多种病症类型的疾病。而脊髓型颈椎病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脊髓型颈椎病是有什么样的症状呢?下面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下脊髓型颈椎病的常见症状。1、脊髓单侧受压。当脊髓单侧受压时,可表现为
4、病变水平以下同到肢体肌张力增加、肌力减弱、键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并出现病理反射;重者可以引出骸阵挛或踩阵挛,另外还有触觉及深感觉的障碍。对侧以感觉障碍为主,即有温度觉及痛觉障碍,而障碍的分布与病变水平不相符合。由于对侧的运动束及本体感觉束尚属正常,所以,该侧的运动机能正常。2、下肢症状。出现于一侧下肢或两侧下肢的神经机能障碍。3、脊髓双侧受压。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或以运动障碍为主,晚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运动神经元或神经束损害的不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利,步行不稳,卧床不起,呼吸困难。四肢肌张力增加,肌力减弱,健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阳性。病人有胸、腰部束带感,感觉改变平面与病
5、变水平往往不相符合,有时左右两侧感觉障碍的平面与程度不相符合,有的感觉障碍平面呈多节段性分布,严重的病例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4、交叉症状。出现于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的感觉或运动障碍。5、四肢症状。出现于四肢的神经机能障碍。6、头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或头皮痛。7、骼神经症状。表现为排尿或排便障碍,如龟头部感觉异常、尿频、尿急、排尿不尽、腰腿酸软、大便无力或便秘等。8、上肢症状。出现于一侧上肢或两上肢的单纯运动障碍,单纯感觉障碍或者同时存在的感觉及运动障碍。9、偏侧症状。出现于同侧上下肢的感觉运动障碍。脊髓型颈椎病有什么危害前几天早上,他出门去办点事。早上气温低,地上有些薄冰,梁先生出门走得
6、急,不小心就踩到冰上,一个趔趄就滑倒了。滑倒前,他本能地用手去撑地,同时抬了一下头,避免头撞到地上受伤。倒地后,没觉得有什么疼痛,梁先生想起来继续赶路。“手脚用不上力气了,是不是瘫痪了?我心想一定摔坏了。”梁先生当时不禁吓出一身冷汗,好在出家门不远,他大声地喊来家人。看到梁先生趴在地上起不来,家人以为他撞到头了,赶紧将他送到杭州市中医院。四肢无力像瘫痪了一样,身上却没有什么伤。医生初步检查了之后,怀疑他摔了一跤造成颅内损伤,才导致四肢不听使唤。但是经过检查,并没有任何脑部损伤,加上梁先生一再强调头部没有撞到,医生经过分析建议检查是否为颈椎问题。这一检查梁先生才知道自己有严重的颈椎病,但是他之前
7、一直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推拿科副主任医师罗华送说,梁先生患的是脊髓型颈椎病,这种病较为少见,平时可能只是感觉手指有些麻木或者没什么症状,一旦诱发了往往症状比较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是因为颈椎椎体和相邻软组织退化,造成对脊髓的直接压迫,加上剧烈的运动或长期的不良姿势等影响,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患者发病时常常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便等。长期伏案工作、外伤、颈椎退行性变等都有可能造成脊髓型颈椎病。也有一些患者是先天性颈椎畸形引起的。罗华送猜测,正是摔倒前本能地抬了下头,诱发了梁先生的颈椎病。“原本已经比较厉害了,猛地一抬头,瞬间造成对脊髓的压迫,造成脊髓休克症状,也就是
8、四肢像瘫痪了一样。”临床上,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人较少见,罗医生表示他也只碰到过几例。这种多发于 40 岁以上人群的颈椎病,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加上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发病的表现也会很不一样,不容易被察觉。有些可能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也只是有些手指麻木的轻微症状,而有些可能像梁先生这样,一发病就出现脊髓休克的症状。一般来说,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早期两侧或者一侧的下肢麻木、发抖、无力等,继而逐渐发展为上肢发麻、力量减弱,拿在手里的东西容易掉。症状加重时,可能还会出现便秘、排尿困难或者尿失禁、吞咽困难、头昏眼花等症状。病情多以隐形侵袭的方式发展,但是不同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趋势都不一样,所以出现类似的
9、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尽可能避免病情加重。另外,平时要多注意防护颈椎,多参加运动。脊髓型颈椎病怎么治疗呢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麻木、疼痛、僵硬发抖、无力、颤抖,行走困难,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急性进行性颈脊髓受压症状明显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指征如下:椎板成形术指征:三平面或三平面以上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处于中立位或前位;颈椎管狭窄症无后凸畸形;颈椎退变性节段不稳,无后凸畸形;前路减压与植骨融合术后发生假关节,无颈椎后凸畸形。前后路联合手术指征:超过三平面广泛减压;多平面颈椎病与先天性颈椎管狭窄;多平面顶椎病伴退变性后凸畸形;椎板切除术后发生颈椎后凸畸形;伤性后凸畸形。Tips:
10、椎板成形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方法椎板成形术方法:采用颈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浅层斜方肌,以第 2 颈椎棘突作为解剖标志,骨膜下剥离第 3 颈椎棘突水平以下双侧椎旁肌,露出第 3-7 颈椎的椎板棘突,用后颅窝拉钩和单钩拉开肌层,完成第 3-7 颈椎椎板的显露,将翻转的椎板固定于关节囊上,以垂体钳咬除第 3 颈椎椎板,潜行切除颈 2-颈 3 间的黄韧带,完成之后逐层缝合切口。前后路联合手术方法:颈椎前路脊髓减压,取髂骨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合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钢板螺钉内固定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较为常见,主要压迫或刺激脊髓及伴行血管,出现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
11、,需要及时治疗。方法如下:按摩颈部涂适量颈肩松按摩膏后,在颈部痛点处按摩,运用分筋、弹拨、推压、理筋、镇定等手法,充分松解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颈椎棘突两侧软组织,点按风池、大椎、肩井、颈中、膻中、后顶、前顶、百会、上星、手三里、合谷穴等。每次按摩治疗 15-20 分钟,睡前若涂点颈肩松按摩膏于颈部可有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作用。颈椎牵引部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行坐位颈椎牵引,颈椎生理弧度后凸或老年体弱者,应行仰卧位、颈椎轻度屈曲牵引治疗。症状较轻患者采用间断牵引,每日l-3 次,每次 30 分钟至 1 小时,严重患者可持续牵引,每日牵引 6-8 小时。根据
12、患者自身情况定制合适的牵引重量,多以 5-10 千克为宜。物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超声疗法、电脑中频疗法激能电疗法、半导体激光疗法、微波治疗机、电脑多功能熏蒸机、纳米波治疗机、脑生理治疗仪等。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治疗可以很快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常用当归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穴位是足三里、阳陵泉、合谷、屈池、内外关等,每穴注射 2ml。什么导致脊髓型颈椎病一般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年龄都在。40 岁以上,颈椎间盘在长期的负荷作用下已经发生了退化的改变,椎间盘松弛无弹性,黄韧带肥厚,椎体周线或小关节也出现骨质增生。当外伤(也许是轻微的外伤) 存在时,颈椎间盘即破裂。位于正后部或者偏一侧,并同时髓核突出或脱
13、出,与颈椎的骨刺共同在颈椎伸屈活动中刺激、挤压脊髓,特别是椎间盘不稳时,突出物刺激脊髓更严重。另外。颈椎体间的不稳定及骨剜、突出的椎间盘等组织刺激脊髓的外周组织上的交感神经,它的过度兴奋,使得其所支配的脊髓动脉痉挛而出现血液供应障碍,则脊髓的代谢及营养将出现障碍,继而出现脊髓组织退化或坏死变化而导致一系列神经症状。另一种情况则是颈椎管狭窄,即颈椎体后部形成的骨性管道,由于先天性因素或后天发育性因素(如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等)造成椎管的管道前后径小于正常人的平均水平(正常不能小于 13 毫米),或者小于其与椎体矢状径比值0.75 界限,使得其中脊髓组织的活动余地减小,当原发病变进一步发展,或者遇
14、到即使是轻微的外伤时,脊髓即发生挤压伤。其损伤所导致的一系列改变及临床表现将不可避免。总的来说,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椎体间不稳定、骨刺形成、外伤引起中央型椎间盘后突;在原来椎管就很狭小的情况下椎体继续活动,突出的混凝土合物不停地刺激及压迫脊髓,加之后方黄韧带的肥厚,在颈后伸时发生皱褶,使已受压的神经组织又受到刺激,是造成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例分析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时机。方法报告并讨论 74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早期诊断,并经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融合术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结果等。结果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起病隐匿,颈部痛觉轻微,以肢体运动和感觉异常及手臂症状最为
15、常见,检查时可发现神经功能的改变;影像学检查的特征性变化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本组 74 例患者中,68 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 16 个月,按我国 40 分评定法,30 分以上者 58 例(85.3%)。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早期施行手术治疗是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重要因素。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缓慢,症状也比较隐匿。一旦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手术效果很难令人满意。而在发病早期作出诊断,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现对我院经治的 74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早期诊断,并经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融合术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结果等情况进行报告并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 74 例患者,男性 55 例,女性
16、19 例,年龄 31 岁60 岁。因轻微创伤发病 17 例;无明确诱因缓慢发病,症状逐渐加重 39 例;无明确诱因突然发病,并进行性加剧 18 例。发病至就诊时间 15 天1 年,平均 8 个月。首发症状:(1)颈项疼痛伴眼部疲劳、上肢乏力、麻木 25 例;(2)颈项不适、乏力、疲劳和疼痛 37 例;(3)手握力差,持筷、握笔写字等动作困难 22 例;(4)下肢无力、易疲劳 21 例;二、临床表现颈项不适、乏力及放射性疼痛,有时波及枕部、颞部,患者自觉颈部酸痛并有明显疲劳感,有时伴手臂麻木 38 例;手部无力、握力差,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好转 31 例,其中双侧者 6 例,单侧者 25 例;下肢
17、无力、麻木,步态不协调但无明显不稳 27 例;胸腹部不适,有时出现束带感 4 例。临床检查:(1)运动功能:四肢肌力及运动功能基本正常者 47 例;手部握力减弱者 14例;下肢肌力减退,肌张力正常 36 例。(2)感觉检查:躯干感觉减退并有束带感 11 例,四肢感觉无明显障碍。(3)腱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桡腕反射、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者 65 例,反射对称而不亢进者 9 例。髌阵挛阳性 37 例;踝阵挛阳性 26 例;Hoffmann 征阳性 47 例,阴性 27 例;动态 Hoffmann 征:先让患者正常头颈位作 Hoffmann 检查,如不出现此征则可让患者头颈后伸持续
18、30 秒后再作检查,本组阳性者 18 例;Lhermitte 征:令患者反复作伸屈动作,如出现四肢或躯干电击样感觉为阳性,本组阳性者 11 例。三、影像学表现1.放射学表现:(1)颈椎生理弯曲减小或消失者 63 例,其中 11 例颈椎呈反曲状;(2)颈椎椎间盘退变、椎间隙狭窄、高度减低者 66 例;(3)椎体后缘唇样增生者 72 例,其中 66 例为双唇样骨赘,6 例骨赘连接形成桥状;(4)椎弓过短,椎管矢状径减小。Pavlov 比值1小于 0.75 者 37 例,病变节段椎管中部矢状径绝对值均小于 11mm,最小为 6mm。2.MRI 检查:(1)椎间盘变性突出合并椎间隙狭窄及骨赘形成压迫硬膜囊及脊髓者 68 例;(2)椎间盘变性、突出不明显,椎间隙狭窄者 6 例。(3)脊髓受压节段,脊髓变细者 21 例,脊髓信号局限性增高者 18 例。3.CT 检查:共检查 44 例。椎体后缘增生及骨赘形成为基本影像,其中合并椎间盘变性、突出者 41 例,3 例未见异常。骨赘及突出的椎间盘居中者 25例,居旁者 16 例,其余 3 例属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