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实践报告课 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班 级: 水产 92 学 号: 35109210 姓 名: 吴坤 任 课 教师: 陈圣甫 时 间: 2009 至 2010 学年度 第 1 学期2009 年 12 月 30 日南京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制学生自我鉴定:近两年来,关于低碳,气候变化的话题已经妇孺皆知,尤其在去年哥本哈根大会之后,低碳已然是全球最大的共同话题。中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低碳经济对中国有深远含义,它不仅是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也关乎到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如何从量到质的飞跃。总的来说,此篇论文写出了世界低碳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所面临的机
2、遇和挑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比较客观,同时以一个当代大学生的眼光看待此问题更显得意义独特。当然,论文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资料有限,文中不少见解都是我一家之谈,显得有些过于平淡广泛,不够深入。而且提出的不少措施都是主观想象,没有具体根据,略显肤浅。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关注新闻,了解世界和中国发展趋势,结合历史发展规律,联系自身,不断提高自我素质,为自己和国家的明天而努力。任课教师考核意见评语:、报告的选题:(好、较好、一般、较差);2、采用的资料详实、得当和可信:(好、 较好、一般、较差);3、报告进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好、 较好、一般、较差);4、报告有自己的
3、分析、见解和建议:(好、较好、一般、较差);5、报告的意义:(好、较好、一般、较差);6、逻辑层次清晰、严谨和文体规范:(好、 较好、一般、较差);考核成绩(满分为 30 分): 任课教师(签名):2010 年 1 月 30 日备注低碳经济时代:中国的机遇和挑战摘 要:随着世界低碳经济趋势的深入发展,传统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趋突出,因此,我国应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积极借鉴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逐步建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框架。重视和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及运用,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约束保
4、障功能。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转型,挑战,举措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
5、,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2003 年,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希望通过调整能源政策发展低碳技术,到 2050 年把英国从根本上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力图引领世界潮流。2007 年,日本政府倡导建立低碳社会,希望依靠社会整体的创新来推动温室气体的减排,实现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力图提升国家软实力。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道路,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建立碳交易市场,力图打造低碳技术的竞争优势。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在相当长的时
6、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推动。这一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低碳经济对中国有深远含义,它不仅是国家的能源安全问
7、题,也关乎到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如何从量到质的飞跃,更是中国人在工业革命,信息革命落后的情况下,能否顺利超越,在低碳经济革命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低碳经济不同于工业文明或者信息革命这些技术创新导致的内源型经济革新概念,而是一个外在环境“逼迫”下的经济模式转化。也就是说,没有外在环境的限制和法律的约束,就不存在低碳经济,也没有必要走低碳发展道路。地球环境和国际法律的约束条件是促进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外在必备要素。作为以工业品制造为主业的经济体,不仅要主动承担节能减碳责任,还将受到为减排而做出有关制度安排的制约。我国经济低碳转型的压力,首先来自国内能耗和碳排放的严峻现实
8、,我国政府为承担国际责任作出的承诺,为实现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规定的节能减碳目标,以及为节能减碳而制定和实施的有关政策措施。中国的能源结构是“多煤、有气、缺油” ,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能源消耗以高碳排放的煤炭为主。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高碳产业的经济结构特征,中国已逐步成为温室气体排放迅猛增长的生力军。目前,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不少专家认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将于 2020 年达到峰值,随后才有可能出现拐点。无论从国际义务上讲,还是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看,都需要扭转和改变这一现状。为此,中国提出到 2020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至
9、45。由于中国 70%碳排放来自于产业经济部门,只有 30%来自居民碳排放。这一碳排放结构决定了我国减排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有高碳特征的产业部门。我国经济的低碳转型,还将不同程度面临来自国际强权的压力。从国际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传统重化工产业已先后转移到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发达国家约 70%左右的碳排放来自电力部门和居民消费部门,产业经济部门的碳排放总量和比率不高。发达国家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削减居民生活消费中碳排放,实现低碳“社会”。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的减排压力要远远小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发达国家因自身减排压力小于发展中国家,必然会在低
10、碳和碳减排等方面表现得更加积极和主动,并凭借其在低碳经济领域取得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持续对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和减排政策进行指责、发难和施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然首当其冲,在减排等方面承受更多的来自发达国家的压力,节能减碳的任务将十分艰巨。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是在我国经济处在一个特殊发展阶段推动的。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任务,其社会经济结构已从工业化社会转型为信息和服务型社会,大批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已经或正在加速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从中国自身情况看,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仍在持续增加,能源密集度不断提高,
11、能源消费呈现迅速增长态势,由此决定了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单位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可以预见,中国工业化的最终完成和全球制造业大国地位将持续相当长一个时期,由于能源结构的刚性,以及能源效率的提高受到技术和资金的制约,中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前景“不容乐观”。尽管我国目前和今后所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要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工业化目标,完成发达国家所完成的工业化任务,但由于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高碳”成分的工业仍然需要保持相当长的快速增长时期。如何在工业化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抑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速,是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通常情况下,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在国民经
12、济中的比例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在充分工业化之后,才可能由服务业来主导国民经济。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继续完成工业化的重任,经济的低碳转型就不可能全部抛弃“高碳”成分的主业工业品的生产制造,转向“低碳”成分的服务业等行业。作为“高碳”成分的制造业,虽然通过优化结构和节能,能够相应地减少碳的排放,但无论从投入来讲,还是从科技攻关和市场开拓来讲,都将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另外,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前期积累,我国低碳技术的发展现状令人堪忧。有些技术只是简单模仿和照搬欧美等发达国家技术,这种短视行为不仅引发水土不服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和制约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比如,目前我国风电生产设备基本模仿欧
13、洲,且“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实际上,中国与欧洲的自然环境差异性很大,针对欧洲自然环境开发的风电生产设备功能难以在中国得以有效发挥。这种不经过详细研究对低碳技术的简单照搬,不仅会丧失技术上的自主权,而且有可能使中国新兴的绿色产业受到致命打击。另外,由于绿色产业在我国刚起步,利润和发展相对比较大,容易遭遇“高额利润诱惑疯狂投资产能过剩最终泡沫破灭”的循环。在缺乏低碳技术积累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一旦陷入这样路径,处理不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隐患但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14、。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三、推动我国低碳转型的举措从我国碳排放的现实状况和潜在的国际政策压力来看,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争取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动权。加快研究制定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政府应该从宏观方面结合我国“建设资
15、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先进经验,深入研究和制定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构建完善我国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的优惠政策,在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方面采用积极的措施,引导和助推我国社会经济向低碳方向发展的转型。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要解决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能耗高、物耗高、碳排放高等问题,必须加快产业调整的调整,大力发展高
16、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的门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是依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成工业化进程的,面对气候变暖的现实,各国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因此,我国应加大投资和政策的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利用成本,切实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的难题;加快研发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多途径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
17、施。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是一项全新的活动,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风险。推动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还需要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充分调动企业投资低碳经济的积极性。为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保护、激励企业的低碳转型,可考虑对低碳投资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投资于低碳技术设备给予投资抵免、税前还贷、加速折旧等多种形式的支持;对低碳经济转型的融资给予税收优惠;对碳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等。为了帮助企业防范低碳转型中的技术和产品开发风险,激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和产品开发,可考虑由国家财政拨款建立风险补偿金,为企业的低碳技术和产品开发提供履约担保;实施政府“低碳”采购政策,由政府购买和使用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我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向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因此,必须尽快采取积极的策略以应对严峻的挑战,最终完成我国由“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的历史跨越,在低碳经济革命中脱颖而出。参考文献:1. 邓梁春: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2009。2龚建文: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2009。3.鲍健强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 ,2008。4. 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 ,气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