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河努力打造“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科学发展“小高地” 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加速崛起,香河县委、县政府站位发展大局、抢抓发展机遇、放大区位优势,定位于建设一流北京“后花园” ,打基础、筑平台,强功能、增实力,以“中国家具之都、现代产业高地、休闲商务新城、生态宜居家园”为平台,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家园”的奋斗目标,大力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全面提升对接首都设施条件和外部吸引力,不遗余力地推进“财富香河” 、 “生态香河” 、 “平安香河” 、 “幸福香河”建设,打造率先发展的“小高地” ,以一流的工作业绩领跑环首
2、都绿色经济圈。截至 6月底,全县财政收入完成 14.9 亿元,同比增长 23.8%;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测算完成 64.7 亿元,同比增长 10.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9.2 亿元,同比增长 2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 15181 元和 9105 元,同比分别增长 14.2%和 13.5%。坚持发展率先,抓好产业转型,全力打造“财富香河”北京城市发展定位的转变和东扩南拓战略的深入实施,为香河的产业承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香河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以项目为平台,千方百计做好产业对接文章。一产抓特色,在“绿”字上做文章。扎实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
3、设,前提是打好“生态牌” 。立足于为北京提供生态保障,香河县委、县政府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在去年完成造林 59135 亩、植树 295.67 万株的基础上,今年又完成春季造林 24500 亩,植树 134.8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26.7%。立足于为北京提供后勤保障,让首都人民吃上“绿色菜” 、 “放心肉” ,按照“都市型、城郊型”发展方向,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建设,完成 10 个蔬菜标准园编制规划,新建成温室 57 个、大棚 12 个;加快推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设,全县 10 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部通过环评认证,霄云、桑梓乐园等合作社成功与北京各大超市实现农超对接。
4、同时,大力培育观光农业、采摘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型业态,已建成锦鲤农庄、潮白码头度假村等多个休闲农业园和“一亩三分地”休闲体验园。二产抓迈进,在“强”字上做文章。发挥紧邻京津的地缘业缘优势,抢抓“百家央企进河北”机遇,面向北京、面向央企和大型国企,组织开展针对性招商活动。按照产业向园区布局、项目向园区集中、发展要素向园区倾斜的思路,完成 2 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打造香河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和北方家具产业基地三大县域经济增长极。全面推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专项服务机制,广泛开展以商招商、中介招商,拓展招商网络,建立项目审批及后续服务全程代办制,最大限度缩短建设周期;设立
5、专项基金,鼓励中小企业实施产品研发、加快技改升级;强化政企、银企联席会议制度,不断优化金融生态,吸引外埠金融机构来香河开展业务;投资 2.9 亿元实施变电站增容和建设工程,提高工业用电保障能力。三产抓拓展,在“大”字上做文章。以“中国家具之都”为目标,成功举办中国香河首届国际家具采购节,7 万余名各界嘉宾、客商云集香河,3 天市场销售额达到 12.5 亿元;大力提升家具城品牌形象,带动以制造、研发设计为重点的上下游产业加快发展;扎实做好合众创展现代物流园、爱晚国家养老示范基地、英国盖世里集团物流总部基地各项工作,提速香江全球家居 CBD 暨总部集群、富力总部信息港等项目建设步伐。目前,香江全球
6、家居 CBD 与 100 多家代表品牌、富力地产、图派网络、金龙旅汽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超大的规模体量和超前的功能配置,为香河家居产业的升级转型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同时,涵盖医疗康复、休闲养生等诸多功能的香河国家养老示范基地项目也正式奠基开工,为香河进一步承接和服务北京人口老龄化趋势、放大区位和三产效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环境争先,提升城乡面貌,全力打造“宜居香河”以建设北京城市功能拓展承接地为目标,加快推进与北京的融合进程。瞄准首都住房需求,营造环境优美、舒适便利宜居的生活环境,努力做好富河多水文章,大力推进品位城乡建设,把香河建设成为首都周边独具魅力的田园亲水新城。打开建设宜居城市
7、的新思路。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县域城乡总体规划进行高标准修编,同步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结合新的“两规” ,高水准编制城区、镇区及新农村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构建新型城镇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县城“西扩南拓” ,打造县域发展核心区。围绕面向北京的发展导向,推进京哈高速香河第二出口建设,打造新的发展板块。按照点状城市发展理念,高标准建设特色城镇组团,坚持因地制宜、逐步探索、循序渐进的思路,扎实推进新民居建设。目前,安平镇延一村、蒋辛屯镇大马坊村回迁在即,安平镇一街村、东庄村等 11 个村街成功争列为省级幸福乡村试点,县域城镇化水平全面提升。加快建设宜居城市的新进程。以现代理念和
8、一流标准建设新城区,投资 7000 万元,谋划启动城市规划展馆建设,打造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深入开展街头园艺、森林公园、环城林带建设,确保城区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西城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商业、生活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目前,总投资 12.3 亿元的六大交通工程进展顺利,城市休闲广场即将投入使用;新华大街等 8 个路口渠化改造工程竣工;绣水街综合景观改造全面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新华大街西延段绿化美化等工程正在抓紧实施。此外,潮白河、北运河综合整治和青龙湾中小河流治理也在稳步推进,潮白河香河段已纳入国家“三位一体”规划,橡胶坝地勘工作已完成, 北运河香河段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
9、已上报至海委。提高管理宜居城市的新本领。广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活动,并形成有效机制;投资近 2000 万元充实环卫队伍,增配清扫车、压缩车等专业设备,增设垃圾转运站,城区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科学疏导城市交通,增设电子警察等交管设施,强化电动三轮摩的、黑出租整治,确保城区交通顺畅,纠正出租汽车私自上调起步价、不使用计价器、拒载等违规经营行为 58 起,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建设工地监管,减少施工对城区周边环境的影响;大力推行“门前五包”长效管理机制,调动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强化执法刚性,对乱停乱放、乱贴乱挂、乱摆乱占、乱闯红灯等城市顽症严管重罚,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坚持维稳当
10、先,开创和谐新局,全力打造“平安香河”把为首都服务、保首都平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科学的稳定观,严格按照省委书记张庆黎同志关于稳定工作提出的“六个以”总体要求,运用好“八三”工作法,全力构建党政统揽、部门履责、政法担当、群众参与的大维稳格局。矛盾面前不回避,解积案“保稳” 。开展百案攻坚活动,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对 100 个长期棘手的信访案件,逐一确定责任主体,限定办结时限,实行挂账督办,直至息访罢诉。目前,100 个信访案件中 71 个已经成功解决,剩余的 29 个正在追踪跟进,全力攻坚。落实和完善“一线工作法” ,深入开展“下基层、解积案、察民情、办实事”活动,把办公室、信访局搬
11、到乡镇、村街,现场办公解答群众诉求。困难面前不退缩,出实招“控稳” 。坚持“有访必接,接访必办,办访必果” ,通过电视台公布县委政府和部门领导手机号码,随时听取群众诉求,畅通信访渠道,在手机号码公布两个月内,县级领导累计接到群众来电 120 余个,接待上访群众 20 批次、95 人次,为矛盾不上交、信访不出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加稳控力量,成立信访工作督查室,加大信访工作问责力度;在全县公开竞争选派 13 名干部,作为乡镇级党委主管信访工作的挂职副书记,开展宣讲政策、全力化解矛盾,信访形势实现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关键面前不动摇,转作风“促稳” 。以转变作风为关键,开展“少开一次会、少喝一顿酒
12、、少坐一次车”活动,制定关于对领导干部办公室非办公设施清理的通知 ,对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办公室内高档非办公设施全面清查,营造廉洁勤政的政务环境。针对个别机关工作人员存在的作风不实、影响机关形象等突出问题,集中全面开展明察暗访活动,查摆纠正各类问题 30 多个,惩治处理各类违纪人员 20 余人,机关作风明显转变。责任面前不懈怠,建机制“维稳” 。实行谈话诫勉机制,严格奖惩通报机制,强化领导定期接访机制,落实全程包办机制,探索集中调处机制,建立融合对接机制。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全部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坚持民生优先,跟进社会事业,全力打造“幸福香河”坚持把增进群众福祉放在工作
13、首位,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创响幸福香河品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构建高标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在全省率先实现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率先实施县级医院“三双改革” 、率先建立药品配送平台,采购率和配送率均达 100%;新农合参合率达 99%,农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 89.7%,被确定为全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今年以来筹资 1.4 亿元实施医疗强基工程,高标准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繁荣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积极推进教育布局调整,筹资 1.5 亿元的县第四小学、第二幼儿园新建等 19 项重点教育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八
14、中教学楼新建等 5 项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城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加快发展文体事业,乡镇综合文化站、59 所农家书屋新建等基层文体设施加快推进;立足挖掘文化内涵,以国华影视基地为依托,打造香河文化影视城,筹备成立香河文化产业促进会,力争将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积极推进社保体系建设。坚持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重要标尺,深入开展 “下基层、送温暖、听民声、解难题”走村入户慰问活动,先后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1200 余户;持续加大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在 425 套经济适用房、196 套廉租房全部发放到户基础上,今年又投资 2.4 亿元启动 1250 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步实施 392 户农村贫困危房改造工程;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县新增就业岗位 7182 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 0.1%以内。 (李文建 王长泉 郭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