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 南 农 业 大 学高 等 教 育 自 学 考 试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 设 计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观状、问题和对策学生姓名:谭亚平考籍号:910909102427年级专业:2008 级物流管理指导老师及职称:李燕凌学 院: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湖南长沙 提交日期:2010 年 11 月 目 录摘要1关键词11 前言12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及现状 13 影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34 加速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45 结束语6参考文献 7致谢7我国农业信息化的观状、问题和对策学 生:谭亚平指导老师: 李燕凌(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长沙 410128)摘 要:伴随新经济时代的
2、到来,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我国必须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多媒体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全国农业领域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推动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网络环境;信息平台;发展障碍;对策;1 前言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 必须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再三强调了解决“三农” 问题的意义及政策。农业是基础,“无农不稳”,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现代化。当前,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建设战略的重中之重。2 农业信息化的内
3、涵及现状农业信息化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越来越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之,以及信息和智力活动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加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同时,农业信息化还是指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目前,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 6 个方面:农业数据和图象处理、农业系统模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农业决策支持和农业信息实时处理。农业中得到应用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
4、理、通讯、网络、人工智能、多媒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不少已得到应用,有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全国大多数县配备厂微机用于信息管理,县以上各级农业信息中心逐步建立,已建成了些大型农业资源数据库和优化模拟模型、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害预测预报与农业估产,各种农业专家系统和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应用于实践。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在中国农业部门和农村已开始发挥作用,有些已取得显著的效果。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
5、所应用现代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了“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该系统的建成使中国的草地资源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将过去由常规方法上百人 10 年完成的工作量,用该系统只需 7d 即可完成,该项研究成果获得 1997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在 1994 年开始筹建农业信息网络,现已初具规模,有 1000 多个县联网运行;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域信息网于 1997 年10 月开始运行,可供农业部门使用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然而,从总体上来说,农业信息化在中国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还缺乏全国整体规划,研究与应用发展不平衡,尤其在成果转化与实际应用的开发和推广上还存在着严重的困难,农业信
6、息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效果最佳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促进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3 影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农业信息化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信息结构不合理,信息标准不统一、信息人才培养落后、高新技术开发不利、成果推广力度不够等。3.1 涉农信息网站内容实用性不强,质量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全国现有各类网站达 6 万多家,从事与农业有关的网站也已有 3100 多家,这些有利条件都为我国农业的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业网站可粗略地
7、分为四类:政府工程类农业网站、综合类农业网站、专业性农业网站及商业运作、自负盈亏的农业网站。由于受地域、部门、专业限制,各自为政,没有系统化管理,没有形成几家信息权威网站。致使这些网站有的信息发布不及时,有的农业技术的专业性较差,提供的信息资源实用性不强,含“金”量不高。甚至有虚假、错误的信息。3.2 农业信息采集渠道不规范,采集方法欠科学目前我国采集的农业信息准确性差,权威性不强,主要是因为信息采集渠道不合理、不规范。如在数据库建设中指标设计不统一,致使国家和省级在农业信息应用系统开发上出现了重复建设和浪费。而很多发展市场经济急需的信息没有被纳入采集范围。另外,信息采集方法不科学、采集制度不
8、健全、信息采集点不足等也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和代表性。3.3 农村的信息服务不到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对农业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相关的职能部门也不断完善,但它们为农民提供的信息服务还没有到位。在许多乡镇政府甚至村委会,虽然都挂有“农协”、“科技学校”或“村阅览室”的牌子,大都形同虚设,根本不能提供有效服务。直接服务于农业第一线的植保站、农技站等服务部门,人员素质低,资金实力弱。服务功能不健全,有的植保站、农技站只是销售农药的“小卖部”,根本不能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农业技术咨询和服务。还有许多偏远农村,农民由于得不到科技信息的指导。“跟风跑”的意识较浓,看到今天谁的致富项目好,就拼命跟着
9、上,一哄而上,结果造成产品积压时,又被迫一哄而下。从而形成农业生产的恶性循环局面。3.4 农民的经济能力与信息意识影响农业信息的普及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已习惯于按政府指令安排生产和经营,农业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自觉性较差。入世后,开放的国际大市场强迫他们必须掌握各方面的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但与城市和国外农村平均水平相比,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缺少必要的上网设备,如农村的电话装机率、微机装备率、计算机基本知识普及率、联网率、受大学教育人数等都很低,大多数人还缺乏足够的财力和和信息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待于政府的资金投入和信息消费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
10、4. 加速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对策措施4.1 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政府应在农业信息产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的信息产业政策,对发展农业信息产业的意义、目标、发展重点等做出明确规定来实现。通过制定优惠的农业信息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将农业信息产业作为开发的重点,根据农业自身的特点,予以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发挥政府信息服务机构的龙头作用。政府部门本身就是最大的信息投资者、生产者和使用者,能够集中大量的财力和高水准的人力处理信息。政府部门的信息服务机构,则是政府投资的执行者和最主要的信息集散地,它既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又为农民生产经营服务。在信息服务业中,发
11、挥它们的龙头、主导作用,有利于引导信息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信息服务水平。4.2 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现阶段改变农民增收缓慢的现状,必须依靠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提高,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因此农业和农民中计算机应用的水平必须要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实,确保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同时,不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即政府要积极支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财政支出力度。4.3 重视农业信息网络和农业信息系统的建设目前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还不发达,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
12、速度缓慢,常常会使信息失去其时效性。由于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而我国经济发展又存在着地区间不均衡,因此在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方针,建立和完善适合当地经济水平的信息网络。有了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就能提高农业信息的时效性,增强获取和发布农业信息的能力。农民增收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农业信息系统,政府应积极组织进行农业信息数据库资源的开发和农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农业市场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科技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工程,为农民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指导和服务,使农民真正从中受益。4.4 加快适应农业信息化要求的复合型人
13、才的培养在实施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农业信息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我国目前农业信息人才相对缺乏,直接制约了现阶段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在积极发展农业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最为关键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建立省、市、县、乡、村(户)五级联动式培训机制,多培训些既懂农业知识又掌握科技信息的复合型人才,让这些“农村能人”带领广大农户共同致富。4.5 构建省市县乡村(户)五级信息网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延伸。采取各级政府投入和农民自主建设相结合,根据不同信息需求确定相应
14、建设水平,尽快完成各省、市区内信息网络基础硬件建设。同时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提供空间,统一技术维护,自主信息管理,共享资源成果”的原则,开展农业信息应用软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省区内网络联动、资源共享的信息应用模式。4.6 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化改造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统一开发大型计算机管理系统,将市场运营全过程统一纳入计算机网络管理,建立农产品流通动态信息数据库系统,实现农产品流通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反馈、发布的现代化运作,实现电子交易和农业信息的网上实时发布。4.7 建立农业卫星信道服务网络 在宽带普及率较低的现实情况下,卫星信道已成为基层农村信息服务的有效形式。卫星信
15、息传输将带来字、图、声像等多样化信息服务,有助于农民接受和理解。卫星网与互联网互为补充,有机结合,将会给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带来深刻变革。4.8 积极开辟多媒体信息资源 农业多媒体数据资源大量存大于各种媒体、介质中的非结构化数据,如图形、图像和声音等。通过开发多媒体数据资源,经过转换和加工制作,以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视频、多媒体 Flash、多媒体光盘等形式,将声音、图形、图像、文字、视频、动画等信息元素有效组合,为农户提供生产、生活、教育等领域内的信息服务,使信息服务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便于不同教育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农民所认知和理解。5. 结束语农业信息化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
16、全球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信息化系统通过 GIS 与 GPS、RS 以及 INTERNET 的集成,实现农业相关资源信息的搜集、监测和分析。为政府管理部门、农业生产部门、农业生产者提供及时有效、准确可靠的资源管理和决策支持服务,从而有利于合理安排我国的农业发展规划,避免资源浪费。农业信息化的全面实施,将使农业生产的精细化、远程化、虚拟化、自动化成为可能。对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赵其国,叶方.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J.土壤学报,2004(3),449-5552蒋向东.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5(5),32-3
17、3,353郭江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市场化问题及其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2005(2),197-1984张淑芬,徐洪林,庞红.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04(11),89-915郑国清,尹红征,段韶芬.论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业J.河南农业科学,2004(11),39-426付莹,曹冬巍.农业信息科学发展条件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5(3),301致 谢本设计的完成是在我们的导师李燕凌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郭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