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研究性课题:从张掖少数民族的历史变迁看民族融合班级:高二(1)班组长:霍瑞山组员:高 怡 黄 凯 张 娜 陆超龙张文娴二一二年二月三日从张掖少数民族的历史变迁看民族融合张掖,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一颗闪亮的明珠。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由此开通就。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 ,中央政府取“张国掖臂,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但张掖的历史却远早于此,约 4000 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并从事原始的畜牧和农业生产活动,少数民族的融合便由此拉开序幕。据张掖市志记载,1990 年全市人口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99.48%,只有不到 0.6%的人是少数民族。然而,翻开
2、地图,却不难发现,由于张掖所处的地理位置从古到今都在中央政权的边境,打开历史,张掖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少数民族众多。为何到了今天,却难觅少数民族的影子呢?沧海桑田的历史中又发生了哪些耐人寻味的变化呢?张掖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或杂居的地区,羌戎、月氏、乌孙、匈奴、卢水胡、吐蕃、回鹘等少数民族先后生活在这里。而现如今,张掖所辖的五县一区内,只有肃南还存在裕固族,那么曾经那些盛极一时的少数民族去哪了?历史上对聚居在张掖的几个少数民族都有记载。我暂且从融合特点上将其从宋朝分割开来。下面简单介绍宋朝以前聚居张掖的少数民族。匈奴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少数民族,这个民族以作战勇猛在少数民
3、族中威望极高。但它最终也在民族融合中消失了踪影。匈奴强盛时期占据西北大部地区,匈奴占据河西以后不仅阻断了汉朝与西域间的联系,而且对汉王朝的边境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俗话说树大招风,汉武帝元狩三年(前 121 年)派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攻占焉支山、祁连山。而此时浑邪王斩休屠王,后降汉,遂与当地汉族居民融合,部分匈奴西迁而去,匈奴的汉化进程由此开始。戎、羌戎、羌均为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殷商时期,羌族便臣服于中原王朝。南宋理宗宝庆(1126 年) ,西夏为蒙古成吉思汗大军所灭,其后党项羌与汉族等各民族融合。回鹘这是一支原游牧于今鄂尔浑河流域的少数民族。至 7 世纪初,史称回纥,唐贞元四年(788
4、年)改成回鹘。唐宣宗大中十年(856 年)回鹘进入甘州界;咸通十三年(872 年) ,西夏李元昊占甘州,回鹘政权灭亡,西夏统治甘州 180 年。月氏又称禺氏或虞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在周朝末年逐渐发展壮大,秦时几乎占据整个河西走廊。在今民乐县永固筑月氏城,于东汉(31 年)被汉朝彻底打垮,小月氏便逐渐与甘州汉族人民融合。吐蕃唐建中二年(781 年) ,吐蕃攻陷甘州,实行军事管制,设军镇,占据甘州 70 年,唐大中五年,沙洲张义潮起义成功,收复归唐。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个张掖人,在宋朝之前,身上至少流淌着五个少数民族的血液。我们认为,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处于被动状态当中(唯一例外的
5、是北魏统治者进行的一系列汉化改革,主动学习,接受汉族文化、风俗,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而导致这些盛极一时的民族最终融合在汉族之中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一、需要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在每个朝代的末年,必定是战乱纷繁,当中央政府负隅顽抗妄图拯救自己江河日下的统治的时候,少数民族往往也趁此机会在边境偷袭,一旦新的政府由汉族统治者建立,他们会马上派遣一批汉族百姓去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活,我认为这就是一种“软融合“的方式,类似于通婚,派遣汉族移民,提供儒家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每一次政权的更迭,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族人就会成几倍式的增长,而原先的少数民族与新搬迁来的汉族人几乎不成比例,这主要依赖于中央政府对
6、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控制。在汉族人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活,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汉化”过程中,少数民族便放弃了以往的生活方式,逐渐被汉化。二、农耕经济有优越性。少数民族几乎都是在马背上生活,偶尔遇到政权更迭时可以去袭扰边境,抢点东西,但大多时候天下是太平的,他们也在承受着中央政府强力打压,这样,渴望一个安定的生活,渴望像汉族人民那样过上男耕女织过安定生活的想法会强烈的迫使他们融入汉族生活三、先进思想文化和技术的吸引。对于游牧的少数民族来说,打猎、放牧也许就是生活的全部,很少有时间去读书认字。偶尔抢掠汉族人的东西时,他们总会发现令他们感到新奇的东西,就如同鸦片战争将中国大门打开之后,各种工业革命的新
7、鲜玩意涌入中国,和中国百姓的惊讶一样。先进科技对少数民族的吸引是无法阻挡的。 而每当中央政权取得对少数民族区域的控制权后,便开始派遣汉族移民迁入该区域。西汉、唐、清朝就曾大量派遣移民至张掖,大批汉族人的入住,进一步为民族融合添加了催化剂。 时间再从宋朝开始,宋朝不用多说,这个虽未统一中国,但却是经济最发达的朝代,边境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更是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不但少数民族与汉族战争不断,各个少数民族间也相互吞并,战争不断的同时,各个民族也在相互学习,战争作为民族融合的一个载体,宋朝时民族融合就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那么可以说,宋朝时的张掖,民族融合也会达到一个巅峰,可以说,此时张掖的少数民族在
8、融合的过程中被“汉化”的程度已经很高。宋朝似乎是民族融合中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自宋代以后,我认为民族融合的特点是:贵族与平民的融合速度产生了差异。我们再将历史继续往后翻,自宋朝到清朝,又有三个主要的少数民族出现在张掖的历史当中。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个民族在张掖的历史。1蒙古族1226 年,成吉思汗攻占甘州,元朝统治甘州的 146 年之间,政府官吏中大多是蒙古人,元朝覆灭之后,清光绪二十七至二十九年(1601-1603 年)原喀尔喀蒙古赞比旗的蒙古人经马鬃山一带游牧来甘州。2. 回族回族在张掖的历史始于元代。13 世纪蒙古远征欧洲及中亚西亚,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被征为军士。工匠同蒙古军一起进入河西,
9、来到张掖,后逐步转向全国。3. 裕固族裕固族又称撒里维吾尔,自称尧乎尔,原居敦煌,明嘉靖八年(1529 年) ,经三边总督王琼向朝廷奏准内迁。1954 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改名裕固族,信奉佛教。上述的三个民族,至今在张掖依然有分布,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这三个民族似乎是朵奇葩,为何他们会在民族融合的进程中放慢了脚步?根据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贵族与平民的融合速度产生了差异。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贵族与平民对汉族文化的需要不同。例如元朝,作为统一了全国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科技、经济上几乎不能与汉族长期发展的成果相提并论,但是统治者又迫切需要有人帮助他们治理国家,于是汉族儒生和有才能的人
10、便和少数民族高层在一起共商国是,他们会在思想,政治上直接影响少数民族统治阶级的高层,加速其融合过程。而元朝由于疆域辽阔,混杂着各种民族,元朝的统治是根据民族的不同划分等级而治,虽然造成了民族的不平等,但各民族却在举手投足之间相互影响,此时的民族融合并没有战争所带来的那么明显。二、民族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纵观匈奴、月氏,即使是在宋朝,也已经经过了 1000 多年,期间民族融合处于被动状态且在潜移默化中长期形成。三、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政策。自宋以后,元朝(统治者为蒙族古)从汉族人手中夺取政权,清朝(统治者为满族)也是从汉族人手中夺取政权,少数民族统一全国之后,必然对汉族人加大限制防止其力量过大而篡
11、权,正如汉族统一国家后首先关注的就是边境少数民族对政权的威胁问题。而少数民族统治者对其它弱小的少数民族的管理倒不是很苛刻,给予其相对宽松的环境发展。而蒙古族,回族,裕固族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得以保持自己的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性,从而减缓了“被汉化”的脚步. 作为河西走廊的重镇,张掖的地理位置作为民族融合的一个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张掖位于河西走廊,属于两山夹一盆的中间,是沟通“丝绸之路”的一个必经点,自开通以来,国内外客商往来不断。而且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数千年各民族为此而争夺,更加促进了各民族在此的融合。从最早的匈奴到现在的裕固族,我们会发现,曾经辉煌的少数民族早已或正在被融合,在融合之中,
12、他们逐渐失去了自己民族原有的生活习性,逐步接受了汉族人的生活,逐渐融合在汉族当中。虽然一些民族在融合过程中已经消失,但我们不能片面的认为这是一件坏事,民族融合使一个民族消亡。但事实上民族融合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是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而少数民族掌管政权时对其它民族的偏爱,又使一些民族在融合的路上放慢了脚步。2000 多年的民族融合的历史规律告诉我们:民族融合有多种载体但大体分为三种。一、是通过战争,人们在战争过被迫的进行融合,二、是通过国家强制性的汉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这样的改革短期见效,但其民族所用的特点也很快会消失。三、是处于少数民族统治下,汉族贵族对少数民族的主动影响。民族融合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放缓它的脚步,但它不会因为任何的阻碍而被迫停止。我们的文化生活也会因民族融合而变的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