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台是国博老科学家王振铎 50 年代复原的模型,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种模型一直在教科书和展览中使用着(我小时候上学时就看的这种)。但实际上,它一出现就遭到人们的质疑因为它不能够分辨地震与一般震动的区别。以至于外国人由此怀疑张衡地动仪存在的真实性。现在,这个模型已被基本否定。另 一 台 是 近 几 年 按 地 震 局 冯 锐 思 路 复 原 的 , 即 “都 柱 ”是 悬垂 摆 ( 见 于 袁 宏 的 后 汉 纪 ) , 摆 下 方 有 一 个 小 球 , 球 位 于“米 ”字 形 滑 道 交 汇 处 ( 即 后 汉 书 张 衡 传 中 所 说
2、 的 “关 ”)。 地 震 时 , “都 柱 ”拨 动 小 球 , 小 球 击 发 控 制 龙 口 的 机 关 , 使 龙 口张 开 。 另 外 , 冯 锐 模 型 还 把 蟾 蜍 由 面 向 樽 体 改 为 背 向 樽 体 并 充 当 仪器 的 脚 。 该 模 型 经 模 拟 测 试 , 结 果 与 历 史 记 载 吻 合 。 它 的 最 大 特 点是 , 除 去 地 震 , 其 他 的 振 动 对 其 不 起 作 用 。2张衡是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且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他也表现出
3、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他先后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性能良好,曾预报过发生在数千里外陇东,而洛阳并无人有震感的一次地震。据当3时记载:“验之以事,合契若神”。于此,张衡深的皇帝的信任,被升为侍中。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时的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地震,地震的发生,就会被认为是朝里出了奸臣。每到此时,皇帝就问张衡:“谁是奸臣?”于是,张衡成为了众矢之的。因为,不是每次地
4、震都是有感知的。没有地动仪,大家不知道有地震。有了地动仪,那些不被感知的地震也将被报告出来,并会有人因此被罢官。于是乎,众人一起弹劾张衡,张衡被贬官出京,郁郁而死。地动仪也逐渐被废弃不用,使之未能流传下来。感悟体验,读写结合教学案例张衡 2008-09-11 14:34:54|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张衡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事。课文通过对地动仪发明过程的介绍,赞美了张衡认真研究实践的科学精神和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课文 8 个自然段,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张衡不相信鬼神,经过认真研究发明了地动仪。第二部分,介绍了地
5、动仪的构造和用途,这部分为课文的重点。第三部分,介绍公元 138 年的一次地震,地动仪作了准确的报告。第四部分概括说明张衡发明了地动仪的意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鼓励学生仿照第 4 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地震电影片断,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面对这样的现象你有什么感受?4教师:刚才播放的就是地震,这是一种令人十分恐惧的自然现象,它对自然界的破坏相当厉害。在距今 2000
6、 年左右的东汉时期,人们还不能正确的认识它,(出示地动仪图片)张衡经过研究,发明了一种用于地震的仪器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对地震有了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张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前你收集了哪些资料?向大家汇报一下。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梳理问题。让学生观看地震的现象,对地震有一个认识,对体会古人类对地震的看法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的能力。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他们。出示生词、生字,检查交流。交流识字方法。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说一下,本课主要讲了什么?通过这个环节设计,培养学
7、生自学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三、细品课文,读中感悟。本课写张衡发明了地动仪,那么哪段话主要写了地动仪。我们就先来学习地动仪。1、学习地动仪样子和作用。自由读第四段,想一想这部分写了什么?指名读这一部分,其它同学体会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自由读这一部分后,汇报交流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得这么好的?他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体会写作顺序。再读这一段。设计思路 对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进行透彻的学习和探究,通过正确理解课文,朗读体会,准确把握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爱科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后面仿写这一段起到了铺垫作用。2、体会发明的过程。这么精制的地动仪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呢?下面我
8、们就来读第 2、3 段。当发生地震时,当地的人们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做?但是,张衡却没有这么做,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研究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设计思路 通过让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时,把自身沉浸到文本的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去感受文中的情景,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设想当时人们对张衡的看法,体会研究时遇到的困难和他的做法,正确认识张衡,体会他对科学的态度。3、学习地动仪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出来的地动仪管用吗?人们对这个地动仪有什么看法?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读读第 7 自然段。这个时候大家会怎么说?5你觉得张衡
9、是个怎样的人?请你对张衡说一两句话。设计思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品思想内容,能结合体验,结合自身的思想,真正从内心领会作品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契合。这是阅读所追求的境界。由文章中的作者到自己,将张衡的爱科学的思想转化动力,使学生真正受到爱科学的教育。四、从读到写,提高能力。1、回顾第四段的写作方法。2、仿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写完后交流。设计思路第四自然段是一个写物的好例子,文章按照先介绍样子,再介绍作用的方法来介绍,在介绍样子时按照先总体后部分,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非常值得我们来学习。因此把这个训练放在这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学反思:时下“感悟”“
10、体验”这两个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概念是语文教师使用得极多的。然而,在什么前提下什么时候,怎样让学生说感悟说体验,才能收到教学实效,不流于形式,不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教学时,张衡在研究地动仪时当时人们的看法,他研究时所遇到的困难,铜球落下去之后人们的议论纷纷,验证准确后人们对地动仪的赞叹,以及自己对地动仪对张衡的赞美都说出来,把自身沉浸到文本的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去感受文中的情景,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给足时间参与读,给足时间参与说。为了满足学生参与说的愿望,让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见解外,让学生轮流,给学生提供极好的语言
11、锻炼机会。对于后进生千万不可忽视,要尽量让他们参与回答,给他们“应属于自己的权利 ”发展语言,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参与的自信心。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让给学生,才真正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惜时如金。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利用阅读教学来给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提倡对积累的运用。而我们教师的一大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积累并
12、使运用积累经常化、日常化,使学生掌握有效地积累和运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和运用的习惯,让学生从有意识地到自如地驱遣积累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的积累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精神家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仿写第四自然段,做到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小学生正处在儿童时期,儿童时期的不成熟性正是儿童发展可塑性、潜在性的基础。他们的发言往往是天真幼稚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难免有失偏颇。教师的态度首先是对他们的尊重,对生命的关怀,对他们早期智慧的敏感、惊喜与支持,同时又给予“润物细无声 ”的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13、。9、张衡(复案)6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 9 个,会写的字 15 个,要求掌握的词语 10 个。3、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教学难点: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及功能,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1、导语:今天,将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认识几个有名的科学
14、家,他们都是谁呢?讲述了他们哪些发明创造呢?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会学到哪些学习方法?我们赶快打开书,自己读读单元导读吧!2、自由朗读单元导读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明确: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即学习方法)二、解课题,学习新课1、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秘密,科学家们在研究、探索,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1)边默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张衡的?(2)说一说课文大意。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构造精巧
15、,能预测地震。公元 138 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3)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2、全班交流生字学习情况。(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7(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自由读)(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5)理解词语意思6、小结: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
16、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1、指名读。2、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3、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梳理。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公元 138 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4、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四、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1、自由读读三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理解词语:“杰出”。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1)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
17、著名、有名)(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3)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4)体会小泡泡“不吉利的说法”。(5)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3、小结: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构造怎样?是怎样准确预测地震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他经过研究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什么样?它能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汇报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张衡的?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1、学习第四自然段:8(
18、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它怎样测定地震?请看图介绍地动仪的样子,讲一讲它是怎样预测地震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指名指图说说。评价说的是否清楚明白。再指名说一说,教师随机板书。板书:大酒坛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你觉得地动仪的构造怎样?(造型精巧、精致、造型别致)同桌看图说一说。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让我们介绍给别人吧。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3)教师小结:作者首先介绍了地动仪像一个大酒坛,然后具体地介绍了每一部分的构造特点,准确地运用了动词,把地动仪的外形特点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了,我们可以
19、学习这种写法,写写自己喜欢的小物品。(4)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呢?谁来说说?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如果(9 什么方向)发生地震,地动仪的。(5)张衡的地动仪到底能不能预测地震呢?我们继续学习。2、学习第五-七自然段:(1)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想地动仪是怎样预测地震?用自己的话讲讲地动仪预测地震过程。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记述的?(事情的发展顺序)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2)全班交流,说说事情的全过程。(3)体会词语:议论纷纷。议论纷纷什么意思?人们会议论什么?假若你就在这里,你会说什么?看来人们对张衡的地动仪持怀疑的态度?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读读第七自然段。大伙儿这才心信服。读读,你
20、有什么感受?理解“才”的意思。对比第六自然段,再来读一读。你觉得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4)同桌的两名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这件事。3、学习第八自然段:(1)指名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2)“卓越”是什么意思?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1、回顾全文,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2、总结全文,出示古观象台的图片,介绍浑天仪,阅读“学习链接”。张衡研究出了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93、请你对张衡说一、两句话。赞美他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或谈自己的感受。四、指导仿写,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1、再次读读第四自然段
21、。2、学生自己总结写法。3、说说你打算写什么小物件?它有什么特点?(笔袋、铅笔盒、芭芘娃娃)4、指名说,同桌说,再写一写。五、布置作业:1、读句子,选择词语填空。2、完成选做题。3、积累词语。板书设计:9、张衡我国 东汉人从小热爱科学发明地动仪教学后记:1010、捞铁牛(复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教育其养成遇事善于思索的习惯。2、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理解文章记叙的顺序。3、认识生字 11 个,会写生字 11;理解“潜水、划浆、议论纷纷”等词。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第二、三段。了解怀丙为捞起铁牛所做的准备工作及捞起铁牛的过程。2、让学生了解怀丙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
22、上来的。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教具:小黑板 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检查预习师:同学们,大水冲断浮桥、铁牛沉入水底。这可怎么办呢?(板书捞铁牛)师:谁来捞?怀丙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捞铁牛?(板书原因拴住浮桥)师:好,我们了解了捞铁牛的时间(宋朝)、地点(黄河边)、人物(怀丙)和原因(拴住浮桥),接下来,我们就准备捞吧!(板书:准备捞)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2、练习读熟课文。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三、学习、理解课文师:刚才检查预习的效果很不错,看得出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相当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板书,再结合你对课文的了解,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板书?(板书的目的在于说明要先有“准备”才能“捞”,这是两部分内容,以帮助学习之后正确分段)(一)学习“准备”部分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先来看看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1、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师:课文中哪一段介绍了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第三自然段)2、自学、讨论:师:现在自己轻声地再把这一节好好读一读,然后和周围的同学讨论讨论捞铁牛前究竟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注意:将所做的准备分成几个步骤!)3、提问、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