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导学案及答案.doc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3216528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导学案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2、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学法指导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自己

2、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小组的其他同学合作研讨) 。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四、课前预习1、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原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措施: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提倡节约; 提倡“以德化民”2、汉武帝的大一统原因:(1)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客观)(2)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主观)措施:(1)政治上:接受 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背景: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效果: 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举办太学,以儒家的

3、五经为主要教材。背景: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他们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效果: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意义: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3、东汉的建立:时间:公元 25 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五、课堂研讨1、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建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解答: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里面犹如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汉文帝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的是

4、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役,社会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2、2.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说明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和敬重。六、课堂交流展示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的内容(一个组展示,另一组评价)。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 组展开竞争、评比。七、总结归纳,拓展提升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内容,相互点评。八、达标检测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 202 年 B.公元 202 年 C公元前 206 年 D.公

5、元 206 年2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3、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A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4西汉的鼎盛时期是(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 汉武帝时期 5. 汉武帝为了提高儒家学说地位采取的措施是( ) A巩固中央集权 B建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 C颁布了推恩令 D.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 6. 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 A汉高祖 B.光武帝 C周文王 D汉武帝 7. 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6、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8、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 )A太学 B郡学 C国学 D府学9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10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是接受了( )的建议。 A 董仲舒 B 刘濞 C 晁错 D 主父偃11按先后顺序排列汉初的几代皇帝应是:汉景帝 汉武帝 汉高祖 汉文帝A、 B、 C、 D、1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人做了大官

7、。1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关系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C、董仲舒的学说适应实现政治统一的需要。D、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14.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15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吸取秦亡教训 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二)、材料分析题1(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

8、农桑。” 阅读材料回答: 这段话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 汉景帝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种思想? 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之为什么?2、“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汉书食货志阅读材料回答: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汉初这样荒凉的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材料中的“上”是谁?他和汉初的其他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景象?出现了什么结果?(三)、问答题 1.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3. 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一)、单项

9、选择题 1. D 2.D 3.D 4.B 5.A 6.B 7.D 8.D 9.B 10.B 11.D 12.B(二)、材料分析题1农本思想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文景之治2.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是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的。汉高祖,他和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三)、问答题1、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2、3、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汉武帝通过两项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一是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二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这样,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