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经济学预习第十一章 国际要素流动1刘晴 李达 1004 20100630110 2012 年寒假第十一章 国际要素流动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正是投资者的对外投资行为,才造成了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按照投资者对所投资项目的实际控制程度,国际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证券投资) 。所谓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对所投入资金的实际运行过程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权的投资。所谓间接投资就是指投资者不直接操纵或影响资金的实际运行过程的投资。我们把间接投资作为纯金融资产的流动来对待,并把它放在这一章,作为抽象意义上的要素流动问题。一、资本流动纯理论在经济学原理中,把投资视为一种推迟消费的行为,或者说,进行投资
2、就是用目前的消费去换取未来的(通常是更多的)消费。根据这一解释,也可以把国际投资看作一种国际交换,但不像国际贸易理论所描述的是用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而是用现在的商品去交换未来的商品。这样,便可以用我们所熟悉的相对价格原理来分析资本流动的发生机制了。(一)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现在假设有两个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甲和乙。他们都生产同一种商品 X,生产活动可以有选择地在两个时期进行,即今年或明年。如果某人选择在今年生产商品,那么就说他在生产“现在商品” ,为满足现在消费的商品。如果在明年生产,则为“将来商品”,满足将来消费。假设,每个人都拥有一定规模的有形资本,如果国际经济学预习第十一章 国际要
3、素流动2刘晴 李达 1004 20100630110 2012 年寒假他增加这一资本存量,意味着他愿意放弃现在商品的生产,并减少现在商品的供应。下图,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将来商品和现在商品的数量;PPF表示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转换关系;无差异曲线族表示效用水平,它们表示的是两个时期的消费组合而成的效用水平。若两人不存在交换关系,他们分别在 A、B 点达到效用最大,切线斜率表示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相对价格” ,通常用“利率”来表示这种“相对价格” 。由于 A、B 两点处实际利率不同,这便使甲和乙两人拥有不同的相对优势。甲在将来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甲面临着以将来商品表示的现在商品的价格高于乙,也就
4、是说,他可以牺牲较少的现在商品以生产较多的将来商品。乙则相反。(二)储蓄与投资为了完成从相对价格的差异到资本流动的过渡,我们在甲的PPF 中加入有关储蓄与投资的分析。如下图,假如给定一资本存量,甲最初生产现在商品 Y0,将来国际经济学预习第十一章 国际要素流动3刘晴 李达 1004 20100630110 2012 年寒假产品 Y1,这一组合由 E 表示。现在商品 Y0 便是甲当前的收入。但在没有交换的条件下,A 点才是甲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由E 到A 意味着甲将放弃生产现在商品 C0Y0,而增加将来商品的生产 Y1C1。因为 Y0 是甲的当前收入,因此减少当前商品的生产 C0Y0 实际上
5、就是他将这部分资源从现在转移到将来,那么 C0Y0 就可理解为当前收入的储蓄和对未来生产的投资,在量上储蓄和投资是相等的。C0Y0 是在由 RR线所表示的实际利息率为 r 的情况下甲的储蓄和投资水平。上述交换条件下的 r 实际上是由甲自己的 PPF 和无差异曲线共同决定的,也就是甲自己的行为决定了两个时期商品的相对价格。现在放弃这一假设,把甲看成一个价格的接受者,那么他就只能根据市场利率来决定他的储蓄和投资。图中,R1R1线的斜率 r1 表示由市场确定的实际利率水平,它比上图中的 r 低。甲选择在 Q 点生产,因在该店生产可使他实现财富最大化。我们用 W 表示他的总财国际经济学预习第十一章 国
6、际要素流动4刘晴 李达 1004 20100630110 2012 年寒假富,因为 W 和 Q 点所表示的产出组合在价值上是相等的,也就是说,Q0W 表示的是将来商品 Q1 的现值。A 点是其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由 Q 到 A 意味着,甲以将来商品 C1Q1 换取了现在商品Q0C0。在 r1 下,现在商品的生产减少了 Q0Y0,以增加生产将来商品 Y1Q1,那么 Q0Y0 也就是对将来生产的投资。但是, Y0 是甲的当前收入,而他的消费却是 C0,也就是说,他的储蓄仅为 C0Y0。他的储蓄低于他的投资,这个差额如何弥补呢?甲在出售将来商品的时候,实际上出售的是一种对将来商品的要求权,这种要求权
7、通常是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形式存在的,出售这些金融资产所获得的资金便可以弥补甲在储蓄和投资之间存在的差额。甲出售将来商品的过程也就是他引进外资的过程。这样,我们便完成了对资本流动的初步解释。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推导乙的储蓄和投资水平的决定过程。如果一个社会只有甲和乙两个人组成,我们便可以通过两者的储蓄和投资曲线来最终确定交换的条件和规模。上图分别是甲、乙两人的投资和储蓄函数。对甲来说,如果利率小于 rA,对应于储蓄小于投资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上上个图中国际经济学预习第十一章 国际要素流动5刘晴 李达 1004 20100630110 2012 年寒假C0Y0 小于 Q0Y0。把上两张图合二
8、为一,得到下图:为了简单起见,仍把甲、乙看成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rA 大于rB,说明,甲在将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优势。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不存在“贸易管制” ,那么交换过程将导致利率趋于一致,比如 r。通过交换,甲购买 NAMA 现在商品,支付(1+r)NAMA 将来商品,乙购买(1+r)MBNB 将来商品,用 MBNB 现在商品支付。用金融术语来表达就是,甲由于购买现在商品而造成的贸易逆差是由其资本账户的顺差来弥补的,他是商品的净购买者,同时也是证券(对将来商品要求权)的净出售者。乙则相反,他用贸易账户的盈余来弥补资本账户的赤字,或者说他用贸易顺差支持其资本输出。无交换条件下的实际利率
9、的差别促使乙向甲出售现在商品,并用所获得的资金从甲那里购买对将来商品的要求权(金融证券) 。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及其他障碍的话,这一过程将一直进行到甲乙的实际利率相等为止。两个人的情况可以推广到两个国家的情况。(二)资本流动的效果国际经济学预习第十一章 国际要素流动6刘晴 李达 1004 20100630110 2012 年寒假(一)总效用水平的提高我们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一国的消费完全取决于本国的产出,并且消费倾向是稳定的,那么产出多时消费也多,产出少时消费也少。在没有国际资本流动时,根据假设在经济不景气时,该国消费低,为 C1,在经济情况较好时,为 C2。平均为 CB。若资本流动,如果经济不
10、景气,该国可以借入资金,即出售将来商品以换取现在商品,从而使消费水平保持在 C,如果经济高涨,该国就借出资金,出口现在商品并进口将来商品,使消费水平保持在 C,这样,平均消费水平回事CA。高出的 BA 部分便是资本流动使效用水平提高的量,也就是资本流动带来的净利益。这里,我们是从静态的角度,强调经济波动时通过资本流动而将消费稳定在一个静止的水平。当我们讨论动态的过程时,上述结论仍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当消费水平随经济的发展而增长时,稳步增长要比有波动的增长更可取。(二)资本流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资本边际产量相等时达到均衡。国际经济学预习第十一章 国际要素流动7刘晴 李达 1004 2010063
11、0110 2012 年寒假(三)资本组合和资本流动资产分散化可以降低风险。我们不能指望通过分散化的过程来消除投资中的所有风险,这种不能被分散化过程所消除的风险被称为系统风险。第二节 国际劳动力流动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移民移入国甲和移民移出国乙。在封闭条件下甲国均衡点为 A,乙国均衡点为 D 与 Sr+Sm 的交点 A。工资差异使得乙国劳动力流向甲国。甲国劳动力供应大于需求,价格下降为 Fm,此时,甲国原有劳动力的供应从 M0 减少到国际经济学预习第十一章 国际要素流动8刘晴 李达 1004 20100630110 2012 年寒假M1。在工资水平下降的情况下,需求量增加到 M2,供求之间有
12、M1M2 量的差别,这一缺口由移入的劳动力来补充。在此情况下,甲国工人供应者剩余减少了 a,而甲国的雇主或劳动力需求者剩余增加了 a+b。在乙国市场上,供应曲线移到了 S。国内需求量由 M0减少至 M1,在新的均衡价格 Fm下,供应量增加到 M2。供求缺口为 M1M2。M1M2=M1M2 ,结果在劳动力市场开放条件下,两国重新达到均衡状态。乙国劳动力市场上留在乙国的工人所得利益(供应者剩余)为 c,移出的工人所得利益为 d+e。我们没有按照移民从甲国实际所得工资计算移民利益,而是按移出国现有工资水平计算其利得的,主要原因是,移民的移出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心理上都要付出代价。劳动力流动的损失和利益表
13、集团 经济利益或损失移民 +(d+e)留在乙国的工人 +c乙国的企业主 -(c+d)甲国的工人 -a甲国的企业主 +(a+b)净效果 +(b+e)在乙国或移民移出国是劳动力需求方受损,供应方获利 e;在甲国或移民移入国,劳动力原供应方甲国本土的人受损失,而雇主获利 b。从世界角度看,净利益为 b+e。国际经济学预习第十一章 国际要素流动9刘晴 李达 1004 20100630110 2012 年寒假第三节 生产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的关系一、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相互替代既然商品流动和要素流动都会对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商品和要素的相对价格,使其趋于均等,那么人们就自然会联想到,商品流动
14、或要素流动只要其中有一项能充分实现的话,另一项就没有必要发生,因为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这就引出了所谓的投资和贸易的替代关系的讨论,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讲,是要素流动和商品流动的替代关系问题。A 国资本丰富,X 资本密集;B 国劳动力丰富, Y 劳动力密集。由于贸易三角形 PAQACA 与三角形 CBQBPB 全等,所以在 A国实现均衡的同时,B 国也实现均衡。此时两国的资源实现了最有效率的利用,并且两国的福利水平也达到了最大化,所以要素流动的动因并不存在。国际经济学预习第十一章 国际要素流动10刘晴 李达 1004 20100630110 2012 年寒假假设这是出现贸易壁垒,要素流动将代替商品流
15、动来实现上述同样的目的。例如,B 国征收关税,X 价格上升,国内 X 产量增加势必导致资本价格上涨,这时 B 国会吸引 A 国的资本。假设劳动不发生反方向流动,由于资源的流出,A 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将收缩至 TATA,而 B 国扩展到 TBTB。在原来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两国分别在 PA、PB处达到均衡。但比较两种均衡结果,我们发现二者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世界总产量水平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世界总福利水平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不同的是,现在 A 国的产量减少了,B 国产量增加了。但是,这不会造成福利分配上的差异。因为,B国产量虽然增加了,但其中相当于 MN单位的商品 Y,或者相当与MN 单位的商品 X 是要以资本报酬的形式支付给 A 国。B 国在支付了资本报酬后的余额和在自由贸易下在 PB 点生产,在 CB 点消费的情况完全相同,A 国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在严密的要素禀赋理论的框架下,要素流动和商品流动具有完全的替代性。二、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互补关系假设贸易是由生产技术方面的差异引起的。我们假定 A 国和 B国在生产 Y 时,使用相同的技术,但在 X 上,A 国的技术更加先进。进一步假定,A 国 X 商品的等产量线和 B 国该商品的等产量线形状完全相同,但是 A 国的每一条等产量线比 B 国的对应的等产量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