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1741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课标要求及分析】新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目标分析: 1.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从中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平面图) ,并说出移动规律是课标的要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不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所以对这个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 、公转(季节性移动)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

2、律;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这些结论包括在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 过程与方法: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移动规律。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使模型逐步贴近实际,是简化复杂问题,探索其规律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推导过程的逻辑的严密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的、而联系和运动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它不仅是课标明确要求的内容,更是下

3、一节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前提,而气候因素又是自然环境中活跃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教学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作为教学难点是因为它的推导过程比较严谨,牵扯的相关知识较多。【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教学方式: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主要方法:1图表解说法:指导学生看图、说图、绘图等活动获得地理信息。2归纳法:指导学生对所获得的各种地理信息,进行思维加工提炼概括。3演绎法:指导学生寻找发现各种地理信息之间的内存关联、并借助这种关联进行地理推理从而获得新的地理信息。4练习法:指导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基础上,运用所学做练习从而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能力。【所需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

4、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习题回顾 1回答以下问题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图,A、B、C、D 四处比较,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 ,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 。学生回答问题 复习热力环流,巩固其形成过程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导入新课探究学习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则 A、B 中_处是城区。讲故事“马纬度”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南北纬 30附近的海面上经常无风?1.提问:如果上面说的 A 地是北极,B 地是赤道,地球不自转,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2.承转:教师提出问题,真正的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 3 .提问: 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

5、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学生听故事并思考学生进行思考读书 P37, 学生尝试画出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温故知新使学生回忆热力环流原理得出全球大气会有规律地运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小A B030N60N90N090N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会是怎样的?(尝试画出图形)引导学生思考:(1)赤道附近地区空气上升,两极附近地区空气下沉,在近地面气压状况如何?(2)纬度 30附近地区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状况如何?(3)纬度 60附近地区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状况如何? (4)赤道低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5)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

6、高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4.让学生总结气压分布规律。5. 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上绘制高低纬度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并提问学生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下,风向应如何绘制6.教师让每位学生在北半球示意图上写出所有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并标出风向画出三圈环流图,得出结论学生观察总结气压分布规律学生画图分析得出结论学生画图学生画图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绘图分析能力强化记忆知识巩固、迁移30N60N090N知识落实课堂小结7.教师让学生尝试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图8.问题回归“马纬度无风的原因”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观察学生完成检测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课后思考提出的问题。学以致用归纳气

7、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巩固所学知识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为下一节课作铺垫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 030N30S60S60N东东 北信北信 风风极地极地 东风东风盛行西盛行西 风风极地高压带【板书设计】习题:1.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请在下图中的直线上画出箭头将环流完成;(2)写出 a、b、c 所代表的风带;(3)E、F、D 所代表的气压带。2.读“南半球风带、气压带位置图” ,回答问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北极附近出现了极昼 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C南亚吹偏南风 D常有寒潮天气影响我国(2)风带、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 交角的存在,导致 的回归运动。

8、(3)此时 A、B、C、D 中 点最干热;最湿热的是 点;气压较低的是 、 两点;气压较高的是 、 两点。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 单圈环流地表均一、地球自转 三圈环流太阳直射点移动气压带、风带【课堂教学小结】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观察电脑动态演示,再经过仔细思考,认真讨论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由于结论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反复讨论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因此学生自我感觉思路清晰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9、一、以图导学、突出重点。 “三圈环流”这部分内容,共有两幅示意图,但几乎包括了整节知识。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这两幅图的作用,以图导学。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这些图片的阅读方法和步骤,然后启发学生分析形成的原因和影响。二、总结归纳、加深记忆。 “三圈环流”的重点要落实在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风带上,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进行总结、归纳。经过总结归纳后能使学生加深记忆。当然如果学生使用自己设想的提示那么其效果会更好。三、变式练习、发展能力。变式练习是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它不仅能使陈述性知识得到巩固,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或者认知策略,而且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发散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对于“三圈环流” ,可以变换角度、选取局部地区等多种方法进行变式练习。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三圈环流”后,让学生再来思考:“马纬度”的秘密何在? 全球还有哪些 “无风带 ”?为什么“海岛上的树,被定向风吹得像扫帚一样,形成一种绝妙的风向标”?学生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知识能够真正地迁移和运用,而且使课堂气氛活跃,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又一个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