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忘却的纪念一二九运动76 年前数千名北京大中学生掀起了被后来历史学家所说的著名的“一二九”运动。走在寒冷冬日的大街上,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现实的寒冷,因为现实中有比恶劣寒冬更为严酷的现实: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他们聚到了一起。为拯救国家危亡,更为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而走上了街头。这里我们不去评论一二九的意义之于历史有多大,我们也不必去比较它与发生在 16 年前的五四运动。我想他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或者是一种精神意识的崛起。这里想探讨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研究一下历史,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在面对外敌入侵或者民族危难之时,冲在前面最多的永远是学生。有人问:为什么?为什么不是那些政府官员或
2、者工人、农民?其实,道理不难理解。这与我们伟大的祖国悠久的历史不无关系。学生在社会阶层中一向以“士”者自居,自古就有国士无双之说。孔子说:“行 己 有耻 , 使 于 四 方 不 辱 君 命 , 可 谓 士 矣 ”。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中国这种传统的儒家思想深深的渗透进他们心中。面对国内强权,他们敢于站出来说不;面对外敌入侵,他们的反抗义无反顾。以至于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第二个问题:在这场为中国带来无数豪杰的战争中,谁是中国的中流砥柱?在历史的面前,我们无需去做过多的辩解;在无知的大众面前,掩盖事实真相显得那么容易。我们平常经常怀疑中国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最甚者是正
3、史。通过中国的近现代史,我明白了历史其实是靠不住的,历史书的呈现是已经发生的结果,然而其中究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白纸黑字在历史的字典里往往是对黑白颠倒的注释。写到这里忽然想到白岩松在一次活动中说起的一段话:“我们家,母亲教中国历史,父亲教世界历史,哥哥搞考古,我搞新闻。哥哥学考古时,有人说是传承,多年后才明白,我哥真狠,他通过挖出来的东西证明爸爸妈妈全讲错了。可是,等我干了新闻才明白,我比我哥还狠,因为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想起上高中那会学习有关共产党抗战的历史作用时用到的那个词“中流砥柱” ,我笑了。我不用拿具体的数字来证明,我们想想国民党在抗战之初发起的三次
4、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国民党投入百万,死伤过半。整个抗日战争之间共计投入过千万,死伤超过 600 万。所以在抗战之初,小日本还不清楚共产党,换句话说没有把共产党看成竞争对手。然而,成功者书写历史早已成了中国在政治斗争中胜利者惯用的潜规则。然而,幸运的是,历史不会背叛历史。第三个问题:如何看待历史?这要从两个角度去说,一是很多人都已经记不起这段历史了,甚至是在校大学生,在他们的记忆里一二九就是一项长跑运动。二是很多人知道但早已无甚感觉了。前天看了一部电影孤城喋血 ,讲述的就是国民党在常德阻击日军的一段历史,撕杀之惨烈,令人不寒而栗。所以令不少人潸然泪下,国军英勇,蒋公不易。这也是继
5、,血战台儿庄之后第二步对国民党抗战期间正面反应的电影题材。我时常在想,如果换了是我,面对小日本疯狂的进攻,明之寡不敌众是否有勇气继续往前冲或者坚持战斗?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自己不敢。可是后来几个朋友告诉我说:你会的。原因很简单:当你看到自己的战友就这样被小鬼子杀死了,你的眼睛一定是血红的,你早己忘记了什么是害怕,相反脑子里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杀死鬼子替兄弟们报仇。后来我想想或许他们说的对。在那种惨烈的环境下,我也会毫不犹豫的拿起枪向小日本发起射击。历史是过去了,如果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过去,那我们串改历史又是在对过去做什么呢?对过去的屠杀,还是赤裸裸的。又是一年一二九,对于一个热爱历史的人来说,也只能以这种方式给那些为争取民族独立的英雄们致敬,也为了那段忘却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