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康小康“一词最早出自 礼记 礼运 .“小康“相对于“ 大同“,后者指的是高度和平,极其富裕,显然,前者不及后者.现在有人按生活改善程度,分四个阶段:饥寒温饱小康富裕.我国解放前是饥寒,目前是温饱,本世纪末实现实现小康.“小康社会“ 的说法是 1979 年 12 月 6 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到的.通常指 20 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800 至1000 美元.但对“小康水平“, 不能仅仅理解为单纯的经济指标.相反,它是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具体体现,既有经济含义,也有社会含义;它既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丰富;还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我国人民生活
2、水平达到小康水平后,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将有明显提高,衣食住行尤其居住条件将有较多改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体育,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什么是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明确的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究竟全面的小康社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它跟小康有什么不同?十六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和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胡鞍钢阐述如下观点。小康社会跟小康有何不同?小康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世纪末全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也就是初步达到小康水平。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所谓低水平就是现在仅仅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不全面,因为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不
3、平衡。根据国家统计局研究的成果,年末,全国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口是左右,现在全国还有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城镇还有近万人生活在最低社会保障水平线以下,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是低水平的不巩固的温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没有解决温饱的要尽快地解决温饱,并且要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达到小康;温饱不巩固要巩固温饱,温饱解决了要向小康前进,变成一种全面的小康。十六大所提出来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让全国十几亿人口过上小康生活。小康生活状态是什么?用经济学的指标讲有两个含义,第一个称之为人均收入,第二个称之为恩格尔系数。从人均收入来看,年,我们的起点基本上是属于世界上的低收入国
4、家。到了年以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世界称之为“下中等”收入国家。第二个含义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品性支出,就是“吃”占整个消费支出比重的系数,一般来讲高于就认为是绝对贫困。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吃占到之间是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占到就认为是小康;到,就认为是富裕。小康社会是什么样?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现在的人均收入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而到了全面的小康社会,中国有可能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接近世界的中等水平。过去年,我们主要是讲先富论,使一部分地区、人群、城市先富起来,这个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今后年,既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它的难点不在于北京、上海,主要的难点还是在于中西部地区。难点也不在于城市,而是主要在农村。难点也不在于汉族人口,主要是在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人口。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共同富裕。小康社会从哪几方面体现?过去我们讲的小康,是从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来讲的。十六大讲的,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经济体制改革,包括民主政治建设,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科技、文化、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等等,是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要求。报告最后有一个很好的概括,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概括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