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伊水河畔的嵩县背装河南省嵩县实验中学高三(5)班李巧朋“正月十五闹 元宵” ,这元宵之闹,各地有其不同的闹法,诸如民间的秧歌、舞狮、台 桩 、高 跷、舞龙等人们喜 闻乐见的艺术活动,此时,在城乡各地频频亮相,为往日平静的村落增添了不少节日的气氛,成为新农村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处于伊水河畔的嵩县背装,更是河南民间艺术长廊中的一朵奇葩。悠久的历史渊源说嵩县背装,其实就是嵩县旧县西店村的背装。背装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早在 200 多年前,这种背装艺术传到嵩县旧县镇的西店村后,受到当地人的衷情与喜爱,就在当地生根发芽,扎根落户,后经当地十几代人继承、改进,并 结合现 代杂技艺术发展起来。如今
2、,伊河水畔的背装艺术已日臻完善,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绝技了。背装,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背在背上化装表演的民间艺术。上装表演者的身体被捆扎固定在经过造型的铁架上,铁架下部则牢牢捆扎在下装表演者的腰部和肩上。上装表演者的重心就要靠下装表演艺人来调节,整体看上面人或物全在下装一个人的背上,因此,便赐予它如此另类的名字背装。独特的艺术造型背装,属造形艺术,以表演故事为主。其故事情节大都取材于群众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如哪咤闹海、七仙女送子、丑三打柴等。表演者大都以戏剧生、旦、净、末、丑 进行化妆和表演。每个故事情节的表演小组称为“一垛”,每垛分上,中,下三部分,用铁架和装饰品固定在一起,
3、既可各自表演,又能相互配合,组成一个故事整体。上层表演者称“上装”,多为 3-5 岁男女儿童或幼儿表演;河南文化小论文参赛作品2下层表演者称“下装” ,统一由经过严格训练且熟练掌握技术技巧的成年人表演;中间称“中节 ”,主要是与故事相关的装 饰设备,承上启下,展现故事情节,给人联想,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背装与戏剧有些渊源,它同样向世人展示着时代的变迁、传颂着民间传说,但它的形式却与戏剧大相径庭,它完全是用一种另类的形式展示着艺术的美妙,背装的演出是分段的,每一段都有各自的独特形式,它主要分为活动段、绣拐、 颈拐、双段等,每一段的独特形式都见证着每一朝代的历史变迁,犹如伊河水见证了河洛文化。
4、精彩的艺术展示这种土得掉渣的民间艺术,正因为土,才少了教条的束缚,以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形式存在着,也正反映了人们自由幸福生活的社会现实。瞧,队伍的 领头者是两个武将,只见他们手持长刀,有力地挥舞着如同电影中的武侠人物、威风凛凛地行走于江湖,寻求生命的归宿,接下来紧跟其后的是踩着高跷的才子佳人,挥舞着长袖,摇着折扇,脸 上是春风拂过的笑容,我曾想站在如此高的细木上,还能够行走自如,挥洒灵动,尽情地演绎着生活的美好片断,恐怕是下了几番苦功的。看表演,要有耐心,越是后面越精彩。这不, 踩着高跷的阔少爷,小百姓们头顶上长满鲜花、藤架、树枝、 树叶, 绿荫下是一些小孩儿。瞧,这 3 个月大的小孩在
5、藤架下呼呼睡大觉呢,伴随着行走的节奏,摇摇晃晃, 摇摇欲坠,把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而他倒是安然,连影迷都不理,那也无妨,有迎宾的呀!梳着各式发髻,挥着长袖的古装美女,犹如展翅高飞的鸟儿,又如翩翩起舞的蝴蝶,演绎着自由生活的甜蜜。各样的形式变幻,精彩的艺术展示,精深的文化实质,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伊河之水依旧远行者,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华丽的戏装服饰每逢元宵节当天,伴随着阵阵锣鼓声,但见人海中在两个红色大鼓的带领下一支身着艳妆的队伍,在观众的簇拥下格外惹人注目,缓3缓前进,瞧,这五彩缤纷的长袖古装,亮 丽鲜艳的服饰,向我们传达着节日的气息,展示着艺术文化的风采:黄色镶飞龙的皇袍与圆形尖顶的皇冠相配
6、的皇帝装,红色牡丹图的长袖袍,配着玉佩,手摇折扇的风流少年,蓝色带竹图的长袍与方形高帽搭配的才子佳人,纷纷在向人们展示着古老的服饰文化,传递着悠久的古装信息。那顶端树叶上的小孩儿,小的仅有几个月,穿着厚厚的棉衣,圆嘟嘟的,可爱极了,大一点儿的有身着绫罗绸缎,头梳各种发髻,佩戴金银首饰,的富家小姐,有身着白纱轻衣的江南美女,穿青衣的贫家女,简单朴素的粗衣丫头等,只见她们挥着衣袖,缓缓舞动身躯,传达着节日的喜悦,演绎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共同为节日带来温馨的祝福。精密的艺术设计每次背装演出的垛数和参演阵容可大小调整,表演的故事一般都在十几垛以上,阵容庞大,气势壮观, 场面热闹 。表演时,配备有铜器和鼓
7、乐队,鼓 嚓喧天,气氛热烈。整个故事的表演通过上、中、下演员各自艺术与技巧的展现,并采纳高跷、杂技等的艺术手法,各垛情节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其表演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有悬空翻身的,有上、下武打的,有高跷表演的,甚至有年 仅 数个月大小的幼儿在表演中酣然入睡或哇哇大哭,各露风采,各具引力,给观众一种揪心吊胆、眼花缭 乱、开 怀大笑、浮想 联翩的艺术感受。背装艺术源远流长背装艺术造形独态,设计精密,故事性强,反映了嵩县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同 时 也创造演绎了灿烂的民间文化与艺术,展现出民间艺术的魅力。伊河水随春夏秋冬的流转日夜奔腾,伊河水畔的嵩县背装,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加显示其民俗魅力!曾经
8、到过南京演出的白云艺术团去年参加了嵩县的民间艺术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同时也受到了香港的邀请,名声响彻海内外,传达着河洛文化的气息,展示着河南人民的智慧结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冬去春来,万物变迁,背装也依旧传承着民间艺术的纯朴特色,描绘着民间百姓的不同生活状况,4暗含着人间冷暖和事世变幻,春日的迎春花开得灿烂,节日的喜气冲斥着每一个角落,背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乐趣,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添了人们的文化内涵,赐予新一代建设者丰富多彩的精神底蕴,带给我们河南文化的信息,让我们为生在河南而骄傲。【教师简评】李巧朋同学在学习河南文化方面,尤其对富有地方色彩的民
9、俗文化非常感兴趣,期间,她主动查阅了有关洛阳民俗文化的资料,了解到许多各地的民风民俗,后来,她把目光锁定在家乡嵩县的民俗上,因为就嵩县的民俗可写的也很多,诸如:嵩县的婚嫁礼仪、吃桌、秧歌、旱船、高装、背装、根艺 、石艺等,但她更喜 欢她本村的背装艺术,于是她回家多方询问背装艺人,做了大量的记录,于是就有了此文。这篇文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语言流畅,句式灵活,读来富有节奏感;行文以小标题形式,把背装的主要特点都揭示了出来,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在介绍背装艺术的同时总能把个人感受和文化内涵融入其中;把对家乡的满腔热爱融入到字里行间中去,对其他学生也不失为一次良好的教育。辅导教师:郑新奇工作单位:河南省嵩县实验中学河南文化小论文参赛作品5伊水河畔的嵩县背装河南省嵩县实验中学高三(5)班李巧朋辅导教师:郑新奇工作单位:河南省嵩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