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六、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患。哮与喘同是呼吸急促的疾病,但在症状表现上有所不同。 “哮”是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声;“喘”是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 医学正传说:“大抵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 ”临床上所见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二者病因病机大致相同,故合并叙述。本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寒冷季节和气候急剧变化时较多,且易复发,男女老幼皆可罹患。现代医学中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等均属中医“哮喘”范畴。病因病机哮喘成因虽多,但不外乎外感、内伤。凡受风寒、风热侵袭,以及过敏体质受烟尘、漆气、花粉等异味影响均可使肺气失宣,气道阻塞而致本病。或因脾失健运,聚
2、湿成痰,或因情志不调,忧思气结,气机不利,或劳伤、久病,伤及肺阴,久病迁延,由肺及肾,肺虚则气无所主,肾虚则摄纳无权,以致哮喘发作。发作期可见气郁痰壅,阻塞气道,表现为邪实证;如反复发作,必致肺气耗损,久则累及脾肾,多为虚证。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炎症和免疫缺陷有关。诊断要点1喉中哮鸣,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口唇指甲紫绀。2反复发作,常因气候突变、情志失调、劳累、饮食不当等因素诱发。多有过敏史或家族遗传史。3胸部 X 线检查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辨证分型临床表现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主症,一般分为实证、虚证两类。实证:如
3、风寒外袭,症见咳嗽喘息,咯痰稀薄,形寒无汗,头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如痰热阻肺,症见咳喘痰粘,咯痰不爽,胸中烦闷,咳引胸胁作痛,或见身热口渴,恶心纳呆,苔黄腻,脉滑数。虚证:如肺气不足,症见喘促气短,喉中痰鸣,气怯声低,吐痰稀薄,或烦热口干,两颊潮红;如久病肺虚及肾,则气息短促,动则喘甚,形瘦神疲,汗出肢冷,舌淡苔红,脉沉细。治疗1。刺灸法(1)实证治法:祛邪肃肺,止哮平喘。处方:肺俞 膻中 天突 尺泽方义:外邪袭肺,肺气失宣,壅塞气道,取肺之背俞穴以宣发经气,祛邪外出;膻中乃气之会穴,宽胸理气,舒展气机;天突降逆平喘止哮;尺泽为肺经合穴,肃肺化痰,降逆平喘。随证配穴:风寒者配风门,风热
4、者配大椎、曲池,肝郁者配太冲,痰盛者配丰隆,喘甚者配定喘。*作:毫针刺,用泻法,背俞穴可艾灸或拔火罐。每日 1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10 次为 1 疗程。(2)虚证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处方:肺俞 肾俞 膏肓 太渊方义:肺主气,肾纳气,肺肾两虚,气无所主,宣降失职,取肺俞、肾俞补益肺肾之气;膏盲理肺补虚,太渊乃肺之原穴,补益肺阴,使肺气上充,上有主而下能纳,气机得以升降,哮喘自平。 随证配穴:肺气虚配气海,肾气虚配太溪,盗汗配阴郄,喘甚配定喘、天突。*作:毫针刺,用补法,亦可艾灸,拔火罐。每日 12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10 次为1 疗程。2穴位贴敷法选穴:肺俞 膏肓 膻中 定
5、喘方法:用白芥子 30 克、甘遂 15 克、细辛 15 克共为细末,用生姜汁调药粉成糊状,每穴涂药蚕豆大,外敷胶布,贴 3060 分钟,去掉,局部红晕微痛为度。若起泡,消毒后挑破,涂龙胆紫。3穴位埋线法选穴:膻中 定喘 肺俞方法:常规消毒后,局部浸润麻醉,用三角缝合针将“0”号羊肠线埋于穴下肌肉层,每 10-15 日更换 1 次。4穴位割治法选穴:膻中方法:常规消毒后,局麻浸润,切开穴位 1 厘米,割去皮下脂肪,缝合,外敷纱布包扎即可。每 1015 日做 1 次,一般 1-2 次。文献摘要1 针灸资生经:凡有哮与喘者,为按肺俞,无不酸痛,皆为缪刺肺俞,令灸而愈。2 针灸研究进展:夏季三伏天穴位敷药、磁疗治疗支气管哮喘,随访贴治 1-3 年,289 例患者,有效率 837。附注1哮喘可见于多种疾病,发作缓解后应积极治疗其原发病,对发作严重或哮喘持续状态应配合药物治疗。2气候转变时应注意保暖,属过敏体质者,须避免接触过敏原和进食过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