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城如书瘦西湖第 1 页 共 27 页瘦西湖风景区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光临古城扬州,游览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今天我们游览的这条黄金水道又称作“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览线” ,登舟的位置是御码头,也是当年乾隆皇帝游览瘦西湖上下龙舟的地方。六米宽的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第一次到扬州,石碑上“御马头”的“马”没有“石”字旁, “石”字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加上去的。又因:为了表示皇上的集权,普天之内皆黄土,皇上的马岂能被石拴住呢,所以皇上用马是从不栓的,都有人牵着,所以才去掉了石旁。提起扬州,各位自然会联想到“碧水涟漪,绿扬绕郭” ,这里有着“山水环绕,仪态万方”的湖上胜境。世界著名旅行家
2、,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这样说过:“泛舟湖上,为居民游览之良方” 。扬州园林始于汉唐,成于元明,盛于清。唐代诗人姚合形容扬州是:“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荡舟游览自然就成了扬州的一大特色。在扬州,如今还流传着“扬州景色秀,妙在水上游,不作水上游,不算到扬州”的说法。扬州的乾隆水上游览线共十里波光,二十四景,集中了十余家园亭,她就象一条曲折逶迤的绿色飘带,将珍珠般闪光的景点窜联起来,展现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清代乾隆年间,随着商业、手工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扬州的经济极为繁荣,加之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促使扬州的繁华达到了鼎盛,而扬州的地方官员发现,圣上之乐在于山水之间
3、,于是大肆献媚,不惜挥洒万金,集天下名师巧匠,大兴土木,依湖而建,临水而筑,沿瘦西湖两岸建起了一座座美丽别致的园林。这些建筑,因地制宜,构思巧妙,互相衬托,彼此借景,既有着南方的秀美,又兼具了北方的雄伟,形成了独特的湖上园林风光。乾隆水上游览线地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内,起点便是我们登舟的御码头。它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出资所建,中间竖立的御码头石碑则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 。这里曾是乾隆南巡时的行宫和御花园旧址,现在是扬州佛教博物馆天宁寺,当年曹寅在此刊刻了著名的全唐诗和佩文韵府两座幽静典雅的宾馆西园大酒店和扬州宾馆,则坐落在一片低平的河谷上,与
4、周围优美的环境浑然一体。古城如书瘦西湖第 2 页 共 27 页前面进入我们眼帘的是冶春园。冶春园是游人在春暖花开之际踏青赏景的好去处。大散文家朱自清在扬州的夏日里对这一带风光作了这样的描述:“北门一带,叫作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说着” 。冶春园最具特色的要数水榭了,水榭在北岸河水转弯处的地方,分为两组,东榭为草庐水绘阁,取自明末如皋名士冒辟疆“水绘园”之称;西榭为香影廊,取意清代诗人王渔洋“衣香人影太匆匆”中的“香影”二字,两榭之间有曲廊相连接,可谓是“以水取胜,动中取静,静
5、而不寂之地” 。扬州人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习俗,冶春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馆,游人至此品香茗,尝细点,或凭窗远眺,或与知己好友举棋对弈,实在是心旷神怡、悠闲自得的享受。游船经过问月桥,就来到了绿杨村。绿杨村旧名“绿扬城郭” ,过去沿堤花木极多,树梢上有长竿高悬白旗,上面写着“绿杨村”三个红色大字,故有“白旗红字绿杨村”之说。扬州古时有“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说法,历史上这里的居民也多以种花为业,家家编竹为篱,种植四时盆景花木,养殖各种花鸟鱼虫。如今,这里成了闻名海内的花鸟鱼虫市场,扬州本地人也喜欢闲时来此,购买各种花卉、金鱼、宠物等。船行这里,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们的游船一直在狭窄
6、的河道中行走,这正是乾隆水上游览线的第一大特色,即小中见大。现在我们的船已到了卷石洞天景点,它是清二十四景之一,也是这边第一个可登岸的景点,门厅上悬挂着书法家舒同手书的“卷石洞天”四字,此处“卷石”通“拳石” ,即石小如拳, “洞天”是指神仙居住之地,卷石洞天也就是指用拳头大小的石头堆成神仙居住的洞府,由此可见扬州叠石艺术非同一般了。 “扬州以园亭胜” ,而园亭又以“叠石”胜,卷石洞天早在清代就被誉为“郊外假山,是为第一” 。此景由东部的水庭、中部的山庭和东北部的平庭三部分组成,卷石洞天的特点在于“卷石”和“洞天” ,设计师十分注重湖石假山形态的浑圆,勾勒出连绵的云态。整座假山上实下虚,上明下
7、暗,上散下整,力求凸现卷云飘逸轻盈与浑厚深远的层次,若穿行其中,可领略到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水中有洞,水中有天的洞天福地圣景。在前面的这座岛,形似琵琶,俗称琵琶岛。岛上有夕阳红半楼,古城如书瘦西湖第 3 页 共 27 页每到傍晚时分,夕阳落山,西山红日半沉,余晕如金,极为迷人。过了琵琶岛,接着就来到西园曲水了。 “曲水”是取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行曲水以流殇”之意,这是古代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文人将酒杯放入水中,让其顺流而淌,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喝酒赋诗,在园林中赏景、饮酒、赋诗备受文人钟爱。该园因在卷石洞天以西,所以称为“西园曲水” 。在这个景区的湖水转弯处,沿水路有明清两代的建筑妙远堂
8、、薛萝水榭、濯清堂、浣香榭。长廊也是西园曲水的一大特色,水曲廊随,起伏跌宕,长廊周围遍布着扬派盆景。盆景起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历史上我国盆景有传统的五大流派,即扬派、苏派、川派、海派、岭南派。扬派盆景主要包括树桩盆景、水石盆景、水旱盆景三大类。树桩盆景的古韵、水石盆景的清秀、水旱盆景的诗情画意,都集于一园,荟于一处,叫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此当中最具特色的还是树桩盆景,它主要取材于松、柏、榆、杨,讲究剪扎兼备,以扎为主,以剪为辅,突出片片如云、一寸三弯、枝无寸直的特色。扬派盆景的制作讲究借鉴国画和古诗的意境,做到盆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中有诗,诗中有画。陈毅元帅曾评价盆景是“无声的诗,立体的
9、画,有生命的艺雕” 。游完西园曲水这段水线,大家领略到瘦西湖水的曲折多变,这正是乾隆水上游览的第二个特色。船过了西园曲水,我们看到的这座三孔拱桥便是著名的大虹桥,它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因围以红栏,故名红桥,清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取彩虹卧波之意,改红色的“红”为彩虹的“虹” 。它是清二十四景之一的“虹桥揽胜” ,亦名“红桥修契” 。修契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最初在每年阴历三月上旬到水边,用香熏草沐浴,以消除不详。后来时间固定在三月初三,此时正直春暖花开,游人可游春赏景。刚开始,人们常仿效王羲之修契兰亭,后来逐渐成为文酒之会。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和诗文,最盛时多达七千余人,编得诗文三百
10、余卷,在众多的名篇佳作中,尤以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王渔洋任扬州司理时,留下的“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最为出名,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大虹桥。过了大虹桥,我们便进入了整条水线最精华的部分。远处湖山如带,汀屿巧布,桃红柳绿,画舫笙歌,更可见小金山的风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游人步入圣境。 扬州梦香词说得好:“扬州好,第古城如书瘦西湖第 4 页 共 27 页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系兰桡” 。瘦西湖风景作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及中国著名的湖上园林,她历史悠久,文化与自然交融,婉约与豪放兼蓄。在国内众多的风景名胜区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异的风采。 “
11、园林之胜甲于天下” ,瘦西湖堪称最为典型的代表。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有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约的丰姿,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她在历史上原是扬州的一条护城河,原名保障河,最早见于史书记载是南北朝的宋书 ,距今已有 1500 年的历史。到了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来到扬州,在饱览了保障河的美景后,和杭州的西湖作比较,写了一首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也就是说,扬州这个城市和杭州一样,历史上都是一个消费城市,俗称销金锅子,自古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但扬州的保障河和杭州的西湖相比是瘦而狭长,所以瘦西湖。一个瘦字传神地刻画出瘦西湖的特点,从此,瘦
12、西湖之名逐渐著录于书中,通行于世,流传至今。2000 年,市政府投资 1.97 亿元,引邵泊湖水,完成了瘦西湖水环境整治工程,明显地改善了水质。清代的康乾盛世,扬州的经济再度兴起,尤为典型的是盐业,扬州依靠运河的交通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盐业集散地。历史记载,扬州的官方盐税,曾高达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这已引起了皇室的高度重视。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的昌盛,著名的“扬州八怪”便是形成于这一时期。乾隆年间扬州的人口多达 50 万,是当时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位居第六,其规模和繁华,自然可想而知。乾隆皇帝也是六次南巡,必到扬州,从而推动了扬州园林空前发展,星罗棋布,形成了著名的湖上园林盛境。清代著
13、名的园林大家朱江在扬州园林品赏录中写道: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乾隆登舟前往蜀冈平山堂,这期间的水路行程便是保障湖,这自然引起扬州盐商的重视,便投其所好,在沿河两岸挥洒万金,争地购园,逐渐形成了湖上园林景观,这便是今天瘦西湖的一个雏形了。瘦西湖以瘦见长,全长约十华里,所谓的“春风十里扬州路” ,就是形容这十华里水路的秀丽风光。过虹桥,西边水岸上的一组建筑群是瘦西湖风景区的南大门,“瘦西湖”匾额由扬州著名教授孙龙父题写,对联“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问平泉草木;湖山信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 ,出于女书法家古城如书瘦西湖第
14、5 页 共 27 页李圣和之手。 (李逸休撰,其女李圣和书)“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 ,现在我们所看的便是清二十四景之一的“长堤春柳”了,堤长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每当烟花三月之际,春风轻起,柳絮飞舞,深黄浅白,浓翠淡绿,柳丝婀娜起舞,桃花艳丽缤纷,所以李白在诗中写到: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的含义是:层层柳浪似烟,飘飘柳丝如雨,纷飞柳絮像花,所以,烟花专指柳树) 。扬州宜杨,现在的瘦西湖更是以柳著称,古人云:“多情最是扬州柳” , “绿杨城郭是扬州”!柳树也是扬州的市树,相传当年隋炀帝杨广到扬州来,开挖古运河,河道开挖好了之后,有人建议在河的两岸种植柳树,一方面可
15、以蔗荫,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堤坝,因此,隋炀帝亲手种了第一棵柳树,并赐姓为杨, “杨柳”这个词也就是从这里来的。“柳占三春色,荷香四座风” ,到了夏季,瘦西湖上有一道美丽的风景,便是湖心的“荷蒲熏风” 。作为清二十四景之一,它的园主为乾隆年间扬州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此人富可敌国,皇帝曾两次临幸他的园宅,见其喜种荷花,故赐名“静香园” 。此地前湖后浦,湖种红荷花,浦种白荷花。现在这里“湖中有岛,岛中有池,池中有花”,池中栽种的是扬州荷花名品广陵红。荷花自古是君子之花,“迎骄阳不惧,出淤泥不染” ,烈日之下“映日荷花别样红” ,月下却是“淡远似秋菊,清韵若寒梅” 。荷塘中阔大的荷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
16、静立在湖面上,如朵朵艳丽的出水芙蓉簇立在荷叶中间,倘若在夏夜泛舟至此,您不仅有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佳境的体验,更会走进“人花相亲,心物相通”的飘渺境界了。如今, “荷浦熏风”岛也是瘦西湖的生态岛,在这里栖息了众多的野生候鸟白鹭,或在天空翱翔,或在水边散步,悠然自在,构成了瘦西湖上一道独特的生态景观。近年来,随着扬州城市的发展变化,形成了“文化内涵看古城街区,生态环境看瘦西湖景区,城市形象看新城西区,经济实力看沿江地区”的新格局。在 2004 年,扬州被评为“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奖” ,成为全国第九个、江苏唯一获得这个称号的城市,这与扬州有良好的人文氛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意识是分不开的。漫步到长堤
17、的尽头,眼前出现了一座园中园徐园。中国美学的最高境界讲究隐秀含蓄,认为一览无余的风景不空灵,没有韵味。所以,徐园在造园中采用了障景手法,它如同一道屏障一样挡住游人的视线, “犹抱琵琶半遮面” ,欲扬先抑,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感。徐园,古城如书瘦西湖第 6 页 共 27 页是 1915 年建于清代桃花坞的旧址,为祠祀军阀宝山而建,是一座祠堂。徐宝山,镇江丹徒人,早年以贩卖私盐为业,后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接着又投靠了袁世凯,最后死于上海都督陈其美的花瓶炸弹,他是一位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诸位请看,门额上有“徐园”二字, “徐”为行楷, “园”为草书,这两个字是由扬州名士吉亮工书写,此人雅号为“风
18、先生” ,为人豪放不羁,不愿与军阀结交,自然不愿为其提写园名。乡人便想了一策:“文人好酒” ,在中秋之夜邀吉亮工喝酒赏月,酒过三巡,两位乡人请其提写“清风徐来,春色满园” 。吉亮工酒兴正浓,挥毫写下了行楷“徐” ,待其写“园”时,正巧一阵轻风吹过,酒意吹醒,故将错就错,将“园”绕成草书。原来徐宝山在当地被人称作“徐老虎” ,故“园”的框中极像一草体“虎”字,暗喻徐宝山再凶,也不过是“笼中之虎”罢了!这是扬州民间流传的“徐老虎”的传奇典故,并不可当真,只是一块匾额上出现两种字体,在中国园林中极为少见,而两种字体又极为和谐,确为“非得书法三味者不能为之”了。园林一般分为住宅园林、寺庙园林和祠堂式园
19、林。徐园虽是祠堂式园林,却尽显江南园林小桥流水,清秀雅致的特点。园中间一方荷塘,睡莲朵朵浮于水面,若在夏日来此,片片荷叶碧绿青圆,朵朵红莲娇媚可人。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两只铁镬, “镬”是大写的收获的获将反圈旁改为金子旁。根据铁镬碑记上面记载,它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遗物。因为扬州地处长江下游,水患频繁,古人迷信认为水中有恶龙作怪,铁可以用来镇龙,因此做了九只这样的铁镬,这里放置的两只,每只重达三吨。从科学上讲,闹水灾的时候,把它扣于堤坝上,洪水撞击在它的顶部,向四周散开,减缓了水流冲击,起到保护堤坝的作用,现在疏浚河流时经常发现铁牛、铁钟,它们的作用都是一样的,用来镇水。现在我们把它放在这里,足以证
20、明,早在 1500 年前,扬州的冶铁技术就已经相当的发达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厅馆叫“听鹂馆” ,是徐园的主厅,它是取自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在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中,有许多的厅馆取名为“听鹂馆” ,如北京颐和园中有“听鹂馆” ,它是当年慈禧太后赏戏和饮宴的场所,而我们的“听鹂馆” ,它是当年徐宝山的飨堂。黄鹂鸟是人们普遍喜爱的鸟类,它不仅鸣叫声悦耳动听,而且是春天鸣叫最早的鸟。在古代,人们常常根据其叫古城如书瘦西湖第 7 页 共 27 页声来判断春季播种的时间。园林风光不同于自然风光,它是历史、经济、文化的结合体,缺一便不可成为园林,其中楹联便是园林文化的一种元素。我们眼
21、前看到的两幅楹联:“江波蘸绿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 ,为三阁元老、九省疆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阮元所题。 “绿印苔痕留鹤篆,红流花韵爱莺簧”则为同治年间状元陆润痒所书,道出了春日里鸟语花香的美好氛围。在听鹂馆里面有一副楠木罩阁非常值得一看,它是一副楠木的整板雕刻,是采用上好的楠木精雕细刻而成,看似整体,实为三块拼合,接缝处处理得极为细腻,雕刻图案为“松、竹、梅”岁寒三友。清代扬州的雕刻工艺极为出名,有著名的“扬州八刻” ,包括木刻、石刻、牙刻、核刻、骨刻等等,木刻排在首位,眼前的楠木罩阁是现存扬州木雕工艺中的精品。绕过听鹂馆,眼前呈现的绿树红桥,在春夏之际,透过浓密的柳枝,仿佛是万绿从中一点红
22、。在小虹桥上,向西远眺,豁然开朗,扬州的标志性建筑五亭桥,跃于眼中。向东望去,可看到清二十四景之一的四桥烟雨楼,若登楼远眺,可同时看到南面的春波桥,北面的长春桥,西面的五亭桥和玉版桥,可贵的是这四座桥的颜色、造型各不相同,特别是在烟雨蒙蒙之际,四座桥笼罩在雨丝烟雾之中,忽隐忽现,如彩虹一般,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它采用了对景的手法,使咫尺之内不同的桥景展现在游客的眼前,同时有将湖上风光有机衔接,所以乾隆皇帝来时,十分赏识,赐名为趣园。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小金山,它是瘦西湖上最大的一个岛屿。山上遍植梅花,又称梅岭春深,也是清二十四景中的一景。当年孔圣人曾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在园林当中,确实山
23、水不可或缺,因为“无山不奇,无水不活” ,但是在历史上,瘦西湖偏偏无山,这多少是一种憾事。于是,盐商便开挖了莲花埂新河,用挖河的泥土及山石堆成了眼前的小金山。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为密集的地方,历史上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风亭、月观、吹台、琴室,如今都汇集于此,它也是瘦西湖上文化气韵最浓的一角。关于小金山,在民间相传是当年苏东坡和镇江金山寺的佛印和尚下棋,两人有言在先,如果东坡赢了,佛印就把镇江的金山输给镇江,结果佛印和尚棋高一着,赢了苏东坡,所以说“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 ,至今在镇江的金山寺还留有苏东坡的玉带。赢了玉带,佛印和尚很是过意不去,用了一个“小”字将镇江的金山引渡到扬州,所以说“如
24、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 。在小金山门前,看到一对形态可人的石狮,歪头斜耳,憨态可古城如书瘦西湖第 8 页 共 27 页掬,好象在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不妨进去看一看吧。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庭院中的两株银杏,已有近 300年的历史了,银杏作为扬州的市树之一,它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可以长至上千年,所代表的就是扬州近 2500 年的历史和文化。而另一市树柳树,则像征着扬州城清新秀丽的城市形象。我们眼前有一块钟乳石,来自于广西溶洞,为花石纲遗物,在水浒传中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纲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十船为一纲,运送花石的船只被称为花石纲。北宋年间,宋徽宗赵佶
25、喜好书画,全国各地都搜集奇花异石运往汴京为其堆造万寿山,供其作画。这块石头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浙西爆发了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波及到了江淮一带,因此运输中断,搁浅于扬州(最早存于今东圈门街北 22 号“壶园”宅内,亦称“瓢园” ,1953 年移至小金山) 。近看这块钟乳石,犹如一块天然的盆景。若在鱼后,这里有清水涟涟,几条金鱼畅游其间,几朵睡莲点缀其中,恰似一个天然水石盆景。它集中体现了盆景艺术的“以小见大” ,出于天然,高于天然。这花石纲也是一块钟乳石,五十年滴水增高一公分,这钟乳石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游了瘦西湖,看到小金山,许多人觉得扬州人很谦虚,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
26、金山,扬州有小金山。在这里,扬州前国画院老院长李亚如先生特地撰了一副对联:“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 。这幅对联好就好在这“瘦”和“小”上,就是说扬州的湖和杭州的西湖相比虽然瘦了一点,但是瘦得苗条,扬州的山和镇江的金山相比虽然小了一点,但是小的玲巧,因此扬州人也就不在乎他的瘦和小,而是夸他的瘦,夸它的小。这也是表现了扬州人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突出了我们的个性。扬州自古人文荟萃,琴棋书画被誉为四大高雅艺术,在生活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琴室” ,它座北朝南,临水而建,古人讲“山水有清音” ,若静静地坐在厅中,您自然会感受到那清悠的琴声,如流水一般涤荡
27、着人们的心灵。现在我们参观的这个小园子是瘦西湖的精华部分,它是一个园中园叫“静观” 。中国的园林有大有小,相对应的游法也不同,园林专家陈从周曾说:“大园宜动观;小园宜静观” ,可见这是一个小园了。这里的静,源于这堵粉墙,挡住了园外的喧嚣,但并未阻隔风景,它通过花窗, “似隔非隔,隔而不断” ,花窗的图案各不相同,透过花窗,古城如书瘦西湖第 9 页 共 27 页给人一种“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感觉。这粉墙处理得很有特色,在拐弯的地方,它随势弯环,处理成折叠状,好似屏风一样,渐渐拉开,给人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整个小园子,先放再收,看不到尽头,我们所在的位置是静观最宽敞的地方,前面的拐角是
28、最窄处,究竟有多深远,待会儿我们进去看一看就知道了。在花台上种植着四时花卉:春有牡丹芍药,国色天香;夏有结果的枇杷,硕果累累;秋有三秋桂子,香气袭人;冬有腊梅竟放,暗香浮动。眼前我们看到的都是上百年的桂花树,桂花属于“木犀”科,因此这边的书屋,称为“木犀书屋” 。现在我们参观的地方是当年园主人用来下棋的“棋室” ,匾额上所书“棋室”的“棋”颇有特色,改左右结构为上下结构,巧借中国“六书”之一的象形文字,乃为活用, “其”像征棋子, “木”代表棋盘,将字由阔变瘦,也与瘦西湖本身的风格想统一了。这里有一幅即兴联,据说宋代两位名家苏东坡、黄庭坚在“松下对弈” ,恰巧一枚松子掉落在棋盘之上,苏东坡即兴
29、说道:“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环顾四周,看到远处水边有一老翁钓鱼,应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这幅场景,既为棋室点题,也道出了文人在扬州生活的惬意。在棋室里面有两块棋盘,它们是乾隆年间由苏州府督造进贡的“金砖” ,后被刻成了棋盘,闲暇之余,不妨来此下上一盘。在棋室中特别请大家看的是陈列在两旁的一对青花瓷屏风,它是乾隆年间江西景德镇烧制的,进贡给皇帝的贡品。青花瓷作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玲珑瓷) ,在烧制工艺上最为复杂,可以看到,在烧制中,它注意了颜色的变化,有深有浅,立体感极强。同时,在细节之处,如瓦砾、砖块、石纹及树木等,都极为清晰可辨
30、,无一丝模糊(所以它是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精品中的精品)如今,它作为国家级的文物,成为了瘦西湖的镇园之宝。走出棋室,再来细看静观的庭院,不禁让人想起郑板桥所说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用在此处是再贴切不过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现在我们参观的地方叫月观,我们知道,一年之中,春天的景象最为繁华;一天之中,朝霞和夕阳最美;在昼夜阴晴之中,要数月色最妙不可言了。赏月自古以来被受人们的钟爱,扬州的月色非常有名,早在唐代诗人徐凝在诗中写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为扬州赢得了月亮城的美誉。古城如书瘦西湖第 10 页 共 27 页月观这组建筑坐西朝东,并且临水而建,因此用来赏月
31、也就最好。每当皓月东升,天上水中,各衔一月,双月交辉,正如郑板桥所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月光洒下,遍地如水;扬州这一带没有山,就连小金山也是人工堆叠的假山,但天上重叠的云彩,倒映在水面上,仿佛满天的山峦尽收眼底。这样一来,将实景虚化,小景变大,有限的是园林空间,无限的是人的意境之美!这里陈列着一套 。海梅为红木中的上等品,这套家具做工精良,是乾隆年间的作品。家具上的雕刻内容也与赏月有关,如莲蓬、鸳鸯、青蛙等等,特别是周围的太师椅,椅背是圆形的大理石,代表一轮圆月,椅把是藕节,寓意中秋赏月是吃藕最好的时节。试想:在月圆之际,打开临湖的门,推开四面的窗,外面的桂花香和着室内的茶香、酒香,
32、沁人心脾,天边皓月东升,烟波浩淼,水中月动星移,给这里的一切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水明、灯明、婵娟明;茶香、酒香、木犀香,此情此景,自然是“文思如泉涌,画笔走龙蛇”了。回到“画”这一主题,这不正是文人吟诗作画的佳处吗?您若有兴致,不妨秋天来到这里感受一下“溶溶月色,瑟瑟琴声。静抚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的意境之美。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湖上草堂” 。门口对联:“莲出绿波,桂生高岭;桐间露落,柳下风来。 ”此堂虽然名为“草堂”但实际上是一座瓦房,堂中悬匾,额题隶书“湖上草堂”四字,以及对联均为清代嘉庆年间扬州知府伊秉绶所书。伊秉绶曾作为扬州知府,文采风流,扬州人将其与在扬州理过政的宋代文章太守欧阳修、苏
33、东坡并称“三贤” 。伊秉绶隶书特点很是明显:一是拙,不重波挑;二是厚,笔画厚实;三是满,字皆布满方格,且有“口”字结构的部分均特大,如大开笑口一般,匾中“湖” 、 “堂”二字既是。堂前植有紫薇,临水围以石栏杆,坐西朝东,波平似镜,湖山如画,是拍照的好地方。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景叫“枯木逢春” ,它是一个树桩盆景。扬派盆景以树桩类见长。我们看到的这一树桩为唐代银杏,已有千年历史,建国初期遭遇雷击,落下这一树桩,后人经过构思,将它进行防腐处理,移至这里,在其后栽一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攀附其上,若值夏日,开出橘红色喇叭花,远远看去,以为树又活了,正所谓“化腐朽为神奇”!故取名为“枯木逢春” 。无论是“移花接木”还是“以假乱真” ,盆景是一门艺术,素来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生命的艺雕。有了新的生命,就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生死相依” 。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盆景的魅力: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