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水利改革.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2461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水利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加快水利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加快水利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加快水利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加快水利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全省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兴建的各类水利工程,在抗御水旱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粮食稳步增产、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用水需求、改善生态环境和航行条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十一五” 时期,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举全省之力大兴现代水利,水利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建设规模和

2、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水利事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但是必须看到,由于长期以来水利投入严重不足,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流域性防洪控制工程少,江河堤防标准低,各类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多,农田抗旱排涝能力差,旱涝灾害频繁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心腹大患;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利用结构不合理,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旱涝保收田少,农田抗灾能力弱仍然是影响粮食稳产高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硬伤;水土流失、水污染、湿地萎缩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生态环境恶

3、化仍然是实现人水和谐的最大障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水利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从根本上扭转农业“靠天吃饭 ”局面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夯实水利基础迫在眉睫。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 号),切实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今后五到十年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

4、绕省委确定的“八大经济区” 和“十大工程”建设任务,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坚持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和谐治水,突出加强对水利发展具有牵动作用、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保障作用的水利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切实加强水利管理,走出一条具有我省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二)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服务大局。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切实提高水利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注重兴

5、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协调发展。三要坚持科学发展,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强管理。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注重依法治水和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水利管理水平。六要坚持突出重点,系统建设。加快水利控制性工程建设,在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上取得突破。加强配套工程建设,发挥骨干工程作用,确保达产达效。(三)主要目标。力争通过 5

6、 到 10 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全省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推进粮食安全水利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水利化工程,加强大中型灌区、大中型泵站、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灌排和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加快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十二五” 期间,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 5000 万亩,是“十一五” 末期的 3.3 倍。其中,新增水田面积 1000 万亩。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基础牢固、旱涝兼筹、节水增效的适应干旱常态化趋势的粮食安全水利保障体系。推进水资源配置与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实施重点水源工程、引调水工程、城乡供水工程和后备水源工程

7、,有效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十二五” 期间,水库兴利库容由“十一五 ”期末的 84 亿立方米提高到 120 亿立方米,地表水调控能力由 12%提高到 18%。基本满足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等产业建设用水需求。基本解决缺水城镇供水问题,重点解决农村 800 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到 2020 年,基本建成符合全省水资源分布特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通过实施大江大河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病险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农田除涝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有效提高城

8、乡防洪、除涝、抗旱保障能力。“十二五”期间,松花江、嫩江干流堤防防洪标准达到 20 年至 100 年一遇,重要城市堤防防洪标准基本达到 50 年至 100 年一遇,重要支流的重点河段堤防防洪标准达到 20 年至 50 年一遇。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建立。中俄国境界河塌岸严重河段得到有效治理。各类病险水库、水闸安全隐患基本消除。农田除涝标准达到 3 年至 5 年一遇。传统旱区工程性缺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到 2020 年,基本建成适应北方气候特点的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体系。推进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体系建设。通过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

9、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十二五”期间,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建设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加强工业和城市节水工程建设。加快农田灌溉渠道硬化工程建设,完成防渗衬砌渠道 6000 公里,达到 1 万公里,占全省渠道总里程的 15%。农田地表水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 135 立方米降低到 95 立方米。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以及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有效提高水生态建设和保护水平。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200 万亩,是“十一五 ”末期的 1.4 倍,有效控制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局面。江河源头及沿岸湿地资源得到保护,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用水得到保

10、障。滨水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品位得到显著提升。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区域、流域各具特色的人水和谐的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体系。推进水管理体系建设。“十二五” 期间,通过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加强水利综合执法和执法能力建设,强化涉水事务社会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监督管理,全面提高行业管理能力。深化水利改革,在水利投融资、水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水利良性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管理,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谋划一批

11、、开工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水利重点建设项目。明晰水利工程产权,落实水利工程管护责任,确保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组建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着力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文、气象站网点布局,扩大覆盖范围,加强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强化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和应急机动检测能力,实现信息共享,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增强防灾减灾指挥

12、决策和水资源管理支撑能力。加快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与评价、水土流失监测等水利信息系统建设,为社会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水利信息服务,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到 2020 年,基本建成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的水管理体系。(四)重点任务。“十二五” 期间,重点实施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水资源开发利用、大江大河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水能资源开发、国境界河国土防护、水土保持、河湖生态修复、滨水城市和旅游名镇水利工程建设,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田水利工程。加快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水利化工程,新增 1000 万亩粳稻种植面积。基

13、本完成三江平原 14 处灌区、尼尔基下游配套灌区骨干工程;加快建设 19 处大型、172 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涝洲、呼兰河灌区等一批大型灌区;建设 19 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大中型涝区工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市、县政府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建设,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抗旱水利设施,加强旱田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大型喷灌工程,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发展膜下滴灌。建设农村小微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12 万个,

14、增加应急供水能力 15.4 亿立方米。搞好农田水毁闸坝、桥涵、渠道等工程修复。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深松整地、保护性栽培等技术。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延伸集中供水管网,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抓紧制定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用地政策,确保土地供应,对建设、运行给予税收优惠。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成牡丹江市林海、穆棱市奋斗、绥化市阁山、龙江县花园等 4 座大型水库,加快

15、建设塔河县塔林西、呼玛县三间房、鸡西市青龙山等 3 座大型水库。建成勃利县九龙、七台河市汪清、绥芬河市五花山、尚志市亚布力等 4 座中型水库,加快建设鹤岗市金顶山、通河县二甲沟、集贤县东风、七台河市太和、双鸭山市大叶沟、嫩江县二道坎、依兰县丹青、桦南县寒虫沟、佳木斯市格节河、鸡东县大石头河等 10 座中型水库。争取开工建设鹤岗市关门咀子水库、红兴隆分局七里沁水库、宾县三道岗、宝清县太平沟、红兴隆分局三峰等 9 座大中型水库。完成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建设,建设山口引水、引松补挠等 2 处引调水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引呼工程等 3 处引调水工程。建设兰西县兰西镇供水工程、哈尔滨市西泉眼水库供水工程、

16、七台河市调水工程、肇州县引松工程、双鸭山市引松入双工程等 5 处供水工程。建设城市应急供水工程 85 处,增加应急供水能力 5.3 亿立方米。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做好雨洪资源利用。充分利用江河湖库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为社会提供优质水产品。大江大河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牡丹江、伊春等重点城市堤防和松、嫩干县场堤防达标工程。近期重点完成哈尔滨至肇源段松花江干流哈尔滨、肇东、肇源、双城段堤防达标工程建设。加快胖头泡蓄滞洪区内安全设施工程建设。加快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干流堤防工程建设。建设 26 条重点支流和 177 条中小河流重点堤段治理工程。加强城市防洪排涝

17、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排涝标准。完成 77 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和 50 条山洪沟治理工程措施建设。加强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和防汛抗旱减灾保障管理体系建设。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工程。进一步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完成规划内 6 座大中型、270 座小()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 23 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水能资源开发工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范开发许可,强化水电安全监管。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建设东宁县东升、伊春市金山等 5 个农村电气化县 9 个水电站;建设海林市红旗、东宁县罗家店等 14 个以电代燃料工程。建成林口县龙虎山、黑河市金湾等 4座水电站

18、,建设呼玛县余庆屯等 2 座水电站,争取开工建设海林市开化等 11 座水电站。积极推进松花江干流依兰、悦来、洪太等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国境界河国土防护工程。加快黑瞎子岛国土防护工程和防洪排水工程建设,完成国境界河国土防护工程 102 公里。水土保持工程。采取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易发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河湖生态修复工程。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完成扎龙湿地生态修

19、复和连环湖蓄洪供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哈尔滨市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以及大庆市“百湖之城 ”等河湖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滨水城市和旅游名镇水利工程。加快实施哈尔滨市“北国水城”项目,重点推进灌排体系及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等滨水城市和旅游名镇水利工程建设。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五)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 10 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 2010 年高出一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水利资金的投入力度,总量和

20、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对国家投入的各类水利建设项目,要按照国家规定比例足额匹配资金并保证及时到位;要落实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专项经费,并滚动使用;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 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通过江河治理新增的建设用地,按政府获得收益不少于 30%的比例,用于当地水利建设。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要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不少于 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和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给予适当补助。(六)加大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争取农业发展银行的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鼓励农业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