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应试教育中融入素质教育 我们的教育其实一直以来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提到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在这里不再多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应试之中,怎样把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之中。这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只要有高考的指挥棒指引着方向,有各种的评比方式存在就会有应试的存在。长此下去就只看重分数和成绩。而素质又何在呢?这是良性的发展,良性的循环吗?作为一名教师是应该思考的问题。我想这也是困扰中国教育的一个症结所在。应试教育中融入素质教育我认为老师在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上中学的时候,我对地理,历史,政治文科的东西不感兴趣。认为老师上课都是照本宣科,没什么
2、意思。后来遇到的几位老师彻底改变了我的观念,不仅使我的成绩提高了,而且让我受益终身。地理其实是一门科学,有好多东西是有规律性的,不可能改变的。我记得在讲地震时横波纵波生记是很容易颠倒的。老师告诉我们:先上下颠,把泥土弄松,再左右一晃,砖倒了,房子就塌了。既形象又好记。讲有关气流风向问题时,其实这也是一个涉及好多方面的东西。他能结合本地的工厂选址的实例把问题讲清楚,明白。在考试时候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很容易能做出相应的判断。历史的年代,事件更是繁多复杂。很容易弄错。看着就烦,还谈什么记。又有什么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混在一块更是一团浆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安错了。在不知道该如何办的时候,一
3、位好的历史老师出现了。他讲课的时候重点不是把具体的知识传授给我们,更重要的是讲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还把前后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横向的纵向的为我们织成一个网。详细的史实主要是让我们自己看书。明白了这个网的走向,再往里添东西也就不再觉得困难,头绪也不再烦琐。记起来也就容易了许多。也是这位老师激发了我对历史的兴趣。我现在虽然具体的史实忘了许多,但是大的框架却留在我的脑海中。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自高一碰到的这位政治老师让我从此关心起了国家大事。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的。其实我以前只是注意一下新闻,还是极其重大的事情。她讲课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即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或者从电视报纸上看到的最新的事
4、件作为切入点来讲书本上的观点。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她的这种讲法我很愿意听。枯燥的东西突然变的生动了。引起了我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让我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我记得当时的学邯钢,科索沃问题,每年的人大会议等相关的问题都能引用到课堂中来。这样容易把面扩大,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更能积极的主动的去学。我好像也没用多少的时间去背东西,很自然的就记住了。考试时也不觉的困难了。估计要是按部就班的照书本讲,我的历史,政治没个学好。在我上大学实习时,导师让我把问题提出来由学生来回答,最后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都是通过学生总结出来。我发现通过学生的积极动脑,掌握的快,学的好。为阅读和写作打了基础。以上说的这些当然还是为了
5、对付那张试卷。但是素质也在不知不觉中有所体现,知识我们有可能很快忘记。但是老师给予我们怎样思考问题,怎样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伴随终生的。也就是说经过课堂上的那些书本没有的语言,脉络,事例,学生回答问题等的理解,使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能灵活运用。有了这种能力,我们就可以解决很多很多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才是学习的目的,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同时也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有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教育方法,这可以说是基本功。还要有不断的学习意识。把生活中的感悟,看到的,听到的都可以引用到课堂之中。哪怕是在讲课中举些恰当的例子启发一下都能起到作用。当然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果,才能见
6、成效。我觉的文科的东西比理科的东西容易把素质放入课堂之中。文科的偏重于社会。而语文更是容易,甚至我们不必去找课外的东西,课文里的东西稍加延伸就有对学生的启迪作用,对指引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都有重要意义(如发掘语文课文中有价值的东西所举的事例)。把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之中,其实并不是很难,只要有心,留意。日积月累坚持下去就会出现效果的。只要你有思想,肯钻研就能把素质融在所教的知识中。当你把真正的素质留给学生的时候,还怕学生记不住你吗?也许你会说,只要有考试在就有应试。是的,没错。别忘了题可以出的活呀,面可以大呀。可以有考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题出现。也许你会说那是遥远的事,但不要忘记我们有那么多的专家在研究,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下外国的经验。课改将是对中国教育的一次全面改革,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其中就有考试的改革。我们的国家要发展,要壮大,就要和世界接轨,就要发展素质教育。而且在党的十七大上也明确的提了出来。谁早早的为素质教育做准备,谁就有可能跑在别人的前头。未来的前途是光明的,又是崎岖的。做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为了学生们我们也应该多给他们一些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