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制度经济学中小企业扩张速度与木桶理论研究摘要: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的稀缺性视角去论述与解释现代企业制度的稀缺性,概括了资本与产权、企业制技术与知识产权、人力资源、时间效率、信息、国家政策、消费市场等七个现代企业制度稀缺要素。同时在木桶原理的思想下,企业制度设计应满足稀缺要素的优势组合与合理配置等要求,使得企业进一步提高制度效率,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在相同交易成本条件下获得更多的利益。关键词:制度经济学理论,企业制度,稀缺要素,木桶理论,企业扩张速度引言制度被当作一种工具,是从氏族活动开始的;而制度被当成一种资源,是从公司开始的。公司制的诞生深刻的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它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与价值比以往
2、整个社会造创的总和还要多。制度资源性认识与企业制度建立开发,使得公司成为改变人类社会的真正“力量”。企业制度作为一种资源的同时,也是其他资源的集合。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的视觉分析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稀缺性资源应包含的稀缺要素,以及各稀缺要素的相互作用对于制度效率的影响。一、企业制度及其稀缺性概述不管是康芒斯所说制度是集体行动对个人行动的控制,还是诺斯理论下的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或者是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T.W.舒尔茨将制度定义成一种服务于经济行为规则,都不能不否认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与经济生活的重要性,并越发提升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如果我们把工厂车间、交通物流,销售、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经济活动解释为现
3、代企业形式与活动的外在表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即企业制度是:指导与持续运作该经济组织的主要推手,是现代企业组织的重要内延。不管是新旧制度经济学,企业制度都是建立在稀缺性的理论基础上的。正如康芒斯所说:“像其他经济学家一样,我把稀缺性出发作为一切经济理论的共同基础,然后我像休谟和马尔萨斯所作的那样,进一步揭示稀缺性不仅可以产生冲突,同时还产生由于相互依赖性而建立秩序的集体行动 1。”李建德教授的经济制度演进大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写到:“在经济学中 社会存在的基本特征就是 稀缺性,稀缺是经济学对人类所面对自然、社会环境特征的基本概括企业制度本身作为稀缺性资源的同时,
4、也是其他稀缺要素的的统一体。”那么制度稀缺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将从以下七个稀缺性要素来分析企业制度:(一)资本产权的稀缺性在经济学领域,稀缺性是财产的前提,不具有稀缺性的事物不是产财。比如我们呼吸的1约翰康茫斯. 制度经济学 M(7页).(赵睿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空气、饮用的普通的水,是否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事物告诉人们谁拥有,拥有多少都无所谓。财产具有三大要素,一是有用性,二是可界定性,三是稀缺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著作经济学表明稀缺性是行使财产权利的基础,因此财产的稀缺性让少数部分的人拥有其产权,并使得他们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成为可能。
5、公司法中也明确要求资金所代表的资本是公司注册的必要条件,是公司从事经营活动的物质与前提。因此丧失了资本产权为基础或否定资本产权稀缺性的企业注定是一个根基不强,不可发展、空想的企业。(二)企业知识技术的稀缺性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力量,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特别是21世纪里,技术与知识产权早已成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是防止竞争对手和开拓市场的有力保证。技术与知识产权的稀缺性让企业脱颖而出,占领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也许有人会质问它的稀缺性,因为在他们看来作为特定的信息, 知识与技术可被无穷拷贝,也就是说, 在自然状态下, 知识不能成为财产。于是必须有一种制度来限制
6、技术与知识的专有或支配。而使得它与阳光、空气等区别开来的这种限制是法律,是对知识产权的一种保护和鉴定。法律对技术与知识产权的维护,在某程度上使得这种资源被企业单独享有,进而使其成为稀缺性的可能。(三)人力资源的稀缺性要论证人力资本的稀缺性,我们首先要鉴定人力的资源一特性。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证明人力是具有价值、获得的能力、增殖性这一被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解的一种生产要素和资本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要素和资本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形态,既可以表现为有形的物质形态,又可以表现为无形的非物质形态, 人力资本是一种重要的无形的非物质资本。依据舒尔茨的“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
7、比物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的观点,和新帕尔格雷夫大词典“作为现在和未来产出与收入流的源泉,资本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存量”的解释,学者把人力资本定义为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的总和,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良好人力资本扮演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企业制度执行与制度效率的第一要素。拥有人力资本的好坏和把握稀缺尺寸是企业制度运行的重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四)时间与效率的稀缺性时间是一种资源,每一个人拥有,但没有多余。人是物质分子,其运动本身也不能脱离时间而存在,它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前提。时间的稀缺性表现于它对生产劳动的生产与交换的介入
8、,从而被内化成劳动者自身的资源。时间就是效率,它就是深刻反映制度需要以时间为契机,快速创造价值,营销价值,适应市场,改变市场。在企业和产品有限的生命周期里,最大限度的创造产品价值、扩大企业价值。(五)信息的稀缺性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成为一种经济的支撑,同时也影响着经济的国际化、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的各方面都离不开信息,企业以信息为线索组织生产,以信息为导向进行战略规划;它已成为企业的核心力竞争力必不可少要素,企业可利用、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资源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作为资源,其稀缺性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既定的时空及其他条件约束下,某一特定的经济活动行为者因
9、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其信息资源的拥有量总是有限的;其次对于人类的信息需求来说,由于人类满足需求手段的有限及大量虚假、冗余信息的存在, 真正有用的信息是相对不足的;最后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 任何信息资源都有一固定不变的总效用,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将逐渐老化,总效用会逐渐减少。(六)国家政策的稀缺性国家政策是指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法律规章,它要求企业必须履行相关义务的同时也赋予企业享有同等的权利。但国家政策有时也是“不平等”的,它的不平等表现于国家对于不同地区、行业的扶持力度的不同。如国家在税收优惠与扶持政策明显倾向于经济特区、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而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除免除一定税务,还给
10、予相关补贴。因此除去国家政策强制性义务,其稀缺表现在于有利优惠政策的局部性、稀少性。与国家法律政策对接企业制度稀缺性在于企业能否运用制度的能力把握和利用国家“腾出来的空间”,单独为企业自身谋福利、谋发展。(七)消费市场的稀缺性市场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活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企业,对消费者目标的争夺实质是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争夺,是市场资源稀缺性的体现。特别是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企业始终把追求消费市场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其稀缺性不言而喻。西方主流倾向市场的的稀缺是建立在对欲望的假设基础上,而我国近期学者则倾向于是消费能力的稀缺。在本文中,我们将辩证的来看待这两
11、个方面,他们应该是统一的一个整体,离开谁实质性的消费都不会成为可能。因此企业制度与策略的建立应以消费市场为导向,占领稀缺市场制高点为核心。二、企业制度的木桶理论本文将制度的七个稀缺性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运用木桶的原理分析和解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单个素对整个制度的影响。把整个企业的制度看作木桶,而构成制度的各稀缺性要素如相互连接的木板;制度作为企业运营的框架像运水的木桶,经营业绩与绩效的多少是用桶里的水来衡量。木桶的最大盛水量不是由组成木桶最长的桶板决定的, 也不是由木桶板的平均长度决定的, 而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各稀缺性要素的相对短缺程度最终决定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
12、是最短木板所代表的那一要素。我们用数学的方法加工定义:V为木桶最多可盛水的体积,S为木桶的底面积,Hi(其中i=1,2,3)为各木板的长度,那么数学表代式可以表示为:V = SMin( H1 ,H2,H7)从式中我们可以知道,制度如要运行,并产生经济效益,必然要使其各稀缺性要素的“长度”不能太短或为零,否则会造成制度的缺失或不完整,对应制度的功能也会部分失效或完全失效。例如在实际制度设计中,如果不考虑国家政策的稀缺性或独特优势,就会缩减或丧失国家政策给予的有利空间。当然各个稀缺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是不一样的,那么怎样衡量各要素之间对于企业制度的影响与作用。在制度设计上,我们要求各要素均衡(即木桶
13、高度的平衡),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要素都一概而论,没有权比呢?显然我们并不能等同的认为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于企业的重要性是一致的,或者认为企业技术与信息对企业的贡献程度是一样的。在本文中,我们引入木板的宽度作为制度要素的权比。首先我们需要定义的是,木桶圆的大小是制度规模的的大小,其大小由企业的经营半径R所决定的。企业的经营半径是企业从事业务范围、规模和量的大小,而整个经营活动都在是稀缺性要素为统一的制度的圆内进行。如图所示:企业的经营半径为R,稀缺性要素对应的中心角为,那么要素宽的表达式可表示为L=R。从式中我们可以知道,企业经营半径一定的时候,要素的宽主要与其对应的中心角有关。尽管企业的经营业务、
14、规模与量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但在一个静态的时刻,企业对各个稀缺性要素需求的一定决定了中心角 一定。如在静态中,企业对资金需求可以看作一个静态平衡的过程。制度规模圆的长是由各稀缺性素宽的总和,即L总=R(1+2+6+7)=2R。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当L总小于所需的固定2R值时,即稀缺性要素小于需要权比时,此时仍然会出现像我们前面所论述的短板现象,只是这里的缺口由各个要素的宽不够造成的。那么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出现L总2R的情况,从而造成要素宽的重叠,既造成稀缺要素的浪费,增加制度的不必要成本,也使得制度过于繁重冗长,不利于管理权限的鉴定。木桶的不同形状是因企业预期市场规模和战略需要决定的,与之相配
15、合的制度也须提前或同步调整与完善,制度各稀缺性要素的投入、配比要求也将近一步提高。借鉴钱德勒在其战略与结构一书提出“组织结构跟随战略”的思想,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企业制度的结构。企业制度因战略的不同可将制度分为平稳型、扩张型、紧缩型,与之相对应是木桶圆柱形、圆台形和中间橄榄形、倒圆台形。为适应市场战略改变,本文具体情形以圆台形与中间橄榄形的制度木桶模型对其制度稀缺要素配置、各自内在特征、同战略的关系加以分析和解释:倒圆台形木桶(图1)代表的是一种扩张型的制度,在于企业经营半径的预期增大,企业经营业绩的预期增加。图形中木桶由底面半径d1变化桶弦半径d2,它是一个增大的过程,即d1d2。圆台形木
16、桶是种对圆柱木桶有规律的改良的,它由d1到d2的过程是均匀变化的,而在背后起支撑各制度稀缺要素的投入也相对均匀变化,即桶的每一个圆切面各制度要素的相对成分的多少是不变的,而变化的是各自投入的量是成比例增加的。这形像理解,我们可近似的把各稀缺要素看作一个上边长,下边短的等腰梯形。此时木桶盛水量仍然由短的那木板决定,其盛水量V1=1 /2( S底 + Min S) Min( H1 ,H2,H7),其中Min S为最短木板高所对应的切面面积。中间橄榄形木桶(图2)相对圆台木桶更具扩张性,其上底和下底半径不变的情况下,中间橄榄形木桶侧面更加外凸。其盛水量将进一步得到扩大,所代表制度的经营业绩容量也进一
17、步得到提高。由于木桶侧弧面的不规则性,用简单体积法难以估计,在这里,本文引用积分思想予以计算。如图所示,在坐标体系中,我们可把中间橄榄形木桶的弧面实体空间看作一条X=(y)的曲线绕Y轴360度而形成的,此时其体积可看作是函数在Y轴上从h1到h2的积分(图中没有标出h1、h2,它们分别是桶底面、顶面到X面的距离)。因而其计算式:当然木桶代表的制度模型还有其他的形状,在这里本文不在赘述。总之,制度的各稀缺要素紧密联系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每一个要素的不足都将不同程度的影响制度效率的发挥与运行;同时,战略与市场的规模决定制度的结构与规模,制度本身的“高度”、“要素的配合度
18、”制约着战略的实施。三、制度稀缺性要素及其木桶原理给企业的启示(一)企业制度设计需要考虑各需缺性要素的集合性企业制度是各稀缺性要素的集合,它是一个统一整体。因此企业制度的运行好坏、效率高低并不是完全由单一要素所能决定和替代的。少一块木板的桶连一点水也可能盛,将其作为运水的工具更是不能了。结构决定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应整体的看待构成木桶的每一块木板,构成制度的每一个要素,做到统筹兼备,协调运行。(二)企业制度设计需要考虑各稀缺要素的合理配置企业制度虽满足了各要素的集合,但也不能认为它就是一个好的“桶”。我们需要考虑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衔接程度,有缝隙的桶和有缝隙的制度有着同样的缺陷和后果,它们都
19、会使整体效益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遗漏或蒸发。同时,各要素的不合理搭配,使其高低不齐,最终出现短板,让局部的不足决定整体效益的低下。(三)企业制度应重视稀缺性要素配置的成本制度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是制度的建立是减少交易成本为条件,当然现代企业并不像原始企业进行纯粹的商业卖买那么简单,但企业制度本质意义是一样的。现代企业将原始的资源经过进一步加工,让产品适应和满足广大群众需求。原始商业企业制度作用主要在于减少交易过程的成本,而现代企业把交易的形态扩已展到交易前的研制生产、营销交易、交易售后服务,其制度作用在于减少整个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的交易过程成本。因此现代企业应高度重视企业制度成本,合理配置各要
20、素资源。在制度设计中,既不因为个别要素短板,而让其他要素不同程度失效,造成成本高昂而效率低下;也不能使让制度各要素重叠,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四)企业战略规划需要制度安排,需缺要素配置是前提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与规划,以适应和争夺市场。制度是企业的根本,它是战略规划的重要保障。正如邓荣霖教授在其一篇论文中所说:“把企业比喻作一棵书,其中管理是树干,制度是树根,因此企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战略管理”。战略的每一步需要制度安排,如果企业想用制度这个桶装水,却因为制度稀缺要素高度不够或有漏洞,那么企业制定的这个战略最终也会破产。四、结语企业制度是稀缺的,稀缺的原因在于它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与
21、资源,是企业在进行产品交易整个阶段的重要筹划与安排,是实现交易成本的优化与交易活动的优化的重要举措。现代企业制度主要由七个稀缺要素构成,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制度运行的好坏与稀缺要素的合理配置相关,它们之中每一块短板都足以影响整个企业的效益。这在制度设计与运行中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参考文献:1约翰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赵睿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2粟源.论知识产权的财产性和稀缺性.知识产权,2005.3王朝云.人力资本稀缺性变迁与公司治理结构选择.企业管理.安徽大学,2005.4孟根齐格格.劳动时间的稀缺性与生产力矛盾.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5李杨.胡勇.国际贸易摩擦新形式及中国的对策.中国商贸,2010.6卢映西.将消费能力稀缺引入经济学的理论.开放导报.南京财经大学,2007.7赵云志.正确认识信息的稀缺性. 情报理论与实践.南京大学,2000.8邱冠华.张金隆.“木桶原理”与企业资源配置的四象限分析方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9邓荣霖.企业制度与战略管理.管理论坛.中国人民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