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25704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启东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启东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启东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启东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启东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三年级数学组第一单元货比三家教学目标1.结合“货比三家” 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3.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教材中先安排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

2、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商店里逛一逛。(二)新课1.活动一:判断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教材第 4 页)师:三个文具店各有什么商品,价钱怎么样?(复习小数的意义与读法)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小组交流师:把你想出的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

3、一共想出了几种办法。(3)请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有的学生可能说:“4.9 元=4 元 9 角,5.1 元=5 元 1 角,所以 4.9 元5?1 元。 ”有的可能说:“5.1 元比 5 元多,4.9 元比 5 元少,所以,4.9 元5.1 元。 ”有的可能说:“整数 4 比 5 小,所以 4?9 元5.1 元。 ”在讨论过程中,只要学生的说法是对的,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2.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2)同桌互相说一说所提的数学问题,并请对方说出解决的方法。(3)请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有的学生可能说:“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也有的学生说:“奇奇文

4、具店的铅笔盒和尺子比,哪个便宜?”当学生说出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时,教师应着重解决这个问题。板书:2.63 元 2.36 元 2.65 元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2.36 元2.63 元2.65 元3.活动三:试一试(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 4 页的第 1 题。(2)把问题引申,先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写出小数,再进行小数大小比较。(3)试一试的第 2 题,教师巡视,找出学生易犯错的题,说一说原因;或者让学生每人自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4.师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买书教学目标1

5、.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一位小数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

6、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儿童书籍:快乐珠心算 (13.5 元) 、 老夫子 (3.2 元) 、 安徒生童话 (10.5 元) 、 数学游戏 (9.2 元) 、 十万个为什么 (11.5 元) 、 蜡笔小新 (8.3 元) 、1.“买书”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些书,想买哪些书。2.让学生根据活动过程,提出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1)我想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一共需要多少

7、钱?(2) 快乐珠心算比数学游戏贵多少元?(教师选择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其中有关加法的问题。(二)探讨算理和算法1.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1)让学生根据问题先列算式(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列式:3?2+11?5= )师:我们没有学过小数的加法,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能不能算出结果。(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3)汇报自己的算法。3.2 元 32 角, 11.5 元=115 角, 32 角+115 角=147 角, 也就是 14.7 元。我用元加元,角加角的方法。3.2 元=3 元 2 角, 11.5 元=11

8、 元 5 角, 3 元+11 元=14 元, 2 角+5 角=7 角, 14 元+7 角=14 元 7 角, 也就是 14.7 元。 11 元 5 角+3 元 2 角 14 元 7 角 元 角 3?2+11?514?7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教师加以引导。 )(4)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加法。(5)让学生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分别表示什么。(6)观察:第三种算法和前面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进行相加,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小数点) 。(7)多媒体出示智慧老人说的话:整数加法要从最右边的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从最右边的低位加起

9、,小数点一定要对齐。(8)小组讨论:为什么智慧老人说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单位(数位 )上的数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这个道理:4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就都对齐了。 )2.一本快乐珠心算比一本数学游戏贵多少元?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1)鼓励学生迎接挑战,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巡视指导。(2)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并说说算法。3.小结(把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三)解释应用师:前面我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你能不能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选择某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呢?1.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2.小组内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3.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

10、大家评一评,看他们组能不能拿到智慧星。(四)数学游戏:对对碰(课本第 6 页的“试一试”)师: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竖式写得整齐美观,就奖给他们组一颗智慧星。(五)总结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寄书教学目标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计算过程中需要处理的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2.体验只需要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3.通过“寄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解了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加法、减法算

11、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出发,让学生经历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有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基础,还学过整数加减法,具有了处理进位或退位问题的经验,所以, “寄书”一课主要是通过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提醒学生小数加减时要注意进位或退位的问题,教学时应该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知识。同时,教材还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过程5(一)活动一:寄书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情境图。 (教材第 8 页)师:前几天,笑笑到

12、邮局寄书给她的好朋友小明。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再与同桌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学生独立观察,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视,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1.6+12.4=?)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与这个不同的呢?(学生还有可能列出:12.4+1.6=?)师:为了帮助笑笑解决寄书的邮费问题,我们列出了正确的加法算式。大家现在能不能估算一下笑笑大约一共要付多少邮费呢?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你们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解释估算的过程。请小组派代表汇报,

13、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师:刚刚我们对所需邮费进行了估算,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谁的估算最接近正确答案。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所列算式的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师: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有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回答。)师:进行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在全班交流。主要围绕“小数点要对齐和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进行交流,教师归纳总结,进一步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那么,这两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你能列式解答吗?(学生列式解答,并在全班交流。 )师: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交

14、流。 )2.出示教材第 9 页“练一练” 第 2 题。师:请你当森林医生,为这些小树治病。(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二)活动二:购物1.出示教材第 9 页“练一练” 第 3 题的情境图。师:今天,小明、小青和他们的妈妈一起去邮局领笑笑寄过来的书,他们非常开心。后来,他们又一起去逛商场购物。他们先来到了书店。小明想买动物世界和童话故事这两本书,他带 40 元钱,够吗?(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6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学生交流: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估算。 )师:如果我将题目改为“小明带 40 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这两道题还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问题不一样。

15、课本上的题目只是问 40 元够不够买这两本书,而改后的题目则问具体还剩多少钱。 )师:那么,这两道题都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不能。 )师:那么,哪一道题能用估算来解决,而哪一道题必须要进行具体的计算才能解决呢?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必须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需估算。 )2.出示教材第 9 页“练一练” 第 4 题。师: 妈妈买笔花了 15?8 元,还剩 34?2 元,妈妈带了多少钱?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3.出示教材第 9 页“练一练” 第 5 题。师:小明、小青和妈妈逛完书店,来到了超市准备采购一些食品。谁愿意当这家超市的服务员,向大家介绍这些食品呢?(学生

16、独立完成第(1)(3) 小题,并在全班交流反馈。 )(三)活动三: 小结元 角 分与小数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复习巩固小数的读、写及其大小比较,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可以用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并列出正确的加减算式。3.能够利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应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完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初步认识了小数并会进行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练习课教学。在练习中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复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

17、较及其计算,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上,看学生是否能把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同时,应注意学生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计算的策略。教学过程(一)活动一:看一看,比一比71.师:新的学期我们又拥有了许多新的课本,又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这学期学校又发了哪些新书呢?拿出来看一看。2.一本数学书的价钱是多少元?也就是几元几角几分呢?其余书的单价你知道吗?同桌互相介绍一下。3.老师手中有一本科技书,它的价钱是多少?你能在你的新书中找一本比科技书贵的书吗?再找一本比科技书便宜的书。 (让学生说明比较的理由。 )4.小组合作:一名同学拿出一本书,其余同学分别找比它便宜或比它贵的书。(二)活动二:想一想,算

18、一算1.师:在这些新书中,哪本书最贵,哪本书最便宜?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以下两个问题:(1)这两本书相差多少元?(2)这两本书一共多少元?2.让学生对以上两个问题独立列式计算。3.全班交流: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小数加减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4.根据这些新书的价格,你还能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吗?(小组合作,每组提出两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 )(三)活动三:综合练习1.写一写、读一读10 元 2 元 5 角 5 角 2 角 2 分 5 元 2 分 元 元 元2.在里填上“”“”或“ ”7.8 元9.0 元 0.6 元1.2 元 10.00 元

19、10 元6.08 元6.05 元 0.?60 元0.59 元 3.68 元4.2 元3.解决问题(1)小明的爸爸身高是 1.80 米,妈妈身高是 1.60 米,小明的爸爸比妈妈高多少米?(2)一本数学伴你成长3.20 元,老师带 10 元钱准备买两本 数学伴你成长 ,钱够吗?4.实践活动跟爸爸妈妈一起经历一次购物活动,保留收银小票,看一看收银小票,与爸爸、妈妈交流一下收银小票的每一项表示什么。森林旅游8教学目标1.借助“森林旅游” 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

20、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里?(轻松自然的谈话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二)新课 1.创设情境。师: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还有机灵狗也趁休息的时间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们去哪里旅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主题情境图) 2.学生观察情境图,开展数学游戏。 师:你们

21、瞧,他们到了哪里?在干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称及相应的价格,并说说笑笑、机灵狗想买什么。 )师:哦,笑笑、淘气他们玩累了,也饿了,想买东西吃。哪位同学自愿来当这个森林食品店里的服务员,为他们来服务呢?请另一个同学来扮演顾客,买东西。(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 )师:下面,我要请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来参加这个游戏。同桌两个人,一人扮演顾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务员。听清游戏规则:每人都有 5 分的基础分;“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 1 分;“ 顾客”能发现并指出 “服务员” 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 1 分;“服务员” 每失误一次扣一分;如果“

22、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 ”对自己失误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加 1 分, “顾客”扣 1 分;在事先规定到第一家商店“ 森林食品店” 购物 10 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 10 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服务员”或“ 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 在第二家商店“纪念品商店”里,同桌两人可交换角色,重新按游戏规则计分、评比。(课堂总结,评选“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 ,并让获奖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第二单元9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2.逐步培养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培养想像力。

23、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称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一课时的内容是认识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且初步体会对称图形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猜图游戏师:我这儿有几张漂亮的图片想要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待会儿我们玩一个猜图游戏。我出示图片的一半,谁先猜出完整的图片是什么,我们就把图片送给他,好吗?(将一幅完整的对称图形对折后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到原图形的一半,并结合生活经验猜完整的图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剪花瓶图 1.出其不意最后一次猜图

24、游戏,出示教材第 12 页花瓶图的一半,让学生猜。师:这是什么?(学生能够回答出这是一个花瓶。 )师:是不是花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图展开后就只是半个花瓶,打破原有定式思维,学生很诧异。 )2.提出问题师:大家想一想,另一半的形状、大小应该是什么样呢?你们能想办法把这个完整的花瓶剪出来吗?3.探索发现(1)师:先想一想该怎样剪,想好了再动手。(每人一份学具:半个花瓶图。让学生动手尝试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花瓶。 )(2)小组交流剪花瓶的方法。(3)展示作品,比较各种剪花瓶的方法。(4)发现: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发现用对折剪的方法,就能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4.实践认识(

25、1)实践尝试对折剪法。师:我们都用对折的方法剪一剪图 2,看看是什么好吗?(2)认识观察比较揭示概念:“对称图形”“对称轴”。10师:同学们观察一下看,刚才我们用对折的方法剪出来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观察,发现折痕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而这条折痕就叫“ 对称轴 ”,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教师示范画出对称轴。 )(3)画出前面剪好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5.归纳巩固师:大家再观察一下我们前面猜图游戏中的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因此,我们说这些图形也都属于“对称图形”。 (揭示课题)(三)应用拓展1.判断对称图形。2.根

26、据给出的对称轴将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体会:对称轴的位置不同,画出来的对称图形可能就不一样。3.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师: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对称的?(欣赏录像,发现生活中的对称,体会对称在生活中的作用;观察雪花图,小组讨论其是否对称。)师:在不对称中蕴含着对称,其实也是一种美。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对称的图形,它们也是很美的。(四)课外延伸寻找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师:老师给每一位同学都送一份礼物。这份礼物,蕴藏着一些小秘密,课后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颗聪明星有多少条对称轴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五)全课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对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只要大家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镜子中的数学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材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