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乡统筹重在乡镇(惠农区建设局 杨梅)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党中央推动城乡一体化,彻底搬掉农村“ 三座大山 ”的一 项强民、富民、改善民生的重要决策。 把好事办实,让百姓满意,让中央放心,近年来,惠农区把“ 协调发展、统筹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 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逐步构建起一个“大惠农、大发 展” 的科学体系。 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城乡统筹是个新的发展理念,说到底就是在新的 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其实质就是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就是要解决发展
2、进程中实际存在的城乡关系不够协调的问题。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推进经济社会的共同 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从历史发展来看,统筹城乡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新中国成立后, 为了加速工业化进程,我国实行的是排斥市场经济的重工轻农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通过计划经济的高度集中使资源配置到工业和城市,形成了“城 乡差距发 展战略” 、城乡分割的 “二元经济结构”和“以 农补 工 ”、“以乡养城” 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随着农业的积累不断向工业流入,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农业部门的相对收入低于非农部门,工农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成为相对贫困的社会阶层。这种发展模式推动了工业经济和城市
3、建设的快速发展,但也隐藏着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和“三农” 问题 逐步 恶化的危机,而且已 经影响到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农” 问题 是我国最根本的 问题, “三农”问题解决了,我国的全面繁荣和稳定就有了根本性的保障。所以,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依靠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来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加快实现我区富民工程。 在科学发展观“五大统筹” 中,统筹城乡位居其首。城乡关系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关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抓住城乡统筹这个重点,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研究。必须消除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制度性,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应致力于逐步取消城乡间的种种不
4、平等待遇,使城乡居民和各类经济主体都能享受公平的国民待遇;逐步打破城乡界限,提高城市化水平和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和效益;逐步改变城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模式,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发展路子;逐步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调控机制,按照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配置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实现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富强。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 改革开发 30 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全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总体上看,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并未根本转变,一些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统筹城乡协调发
5、展,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农” 问题。从当前看,制约“三农” 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以河滨区和乡镇的实际情况为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础条件和薄弱环节: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城乡之间发展严重不平衡。河滨区,希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近几年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 2008 年年初到 2009 年上半年,以阳光集团 1500 吨多晶硅、昊凯生物 3 万吨 L-乳酸、国电太阳能 2500 吨多晶硅、西部聚氯乙烯 4 万吨糊状 PVC、正泰集团太阳能发电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入住河滨区,经济和社会实现了快速增长。从局部来看,
6、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还相当突出,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市区,各乡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二)产业结构调整有所突破,但成效不够明显。2008 年通过成功引进中粮集团,有效促进了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突破;通过扶持开发农业,效益农业格局初显;通过小城镇规划建设,第三产业有所发展。但是,总体来讲,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较突出,优势不突出。 (三)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资源分配不尽合理。近年来,各乡村通过开展教育达标、全民健身等富民工程,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但与城镇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公共卫生设施不完善;教育资源力量比较单薄;农村卫生院普遍设备落后;以比较偏远的红柴梁村红柴梁三队为
7、例,受自然条件制约连最起码的进出村的柏油路都不通,更谈不上公共卫生设施不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处于零起步阶段;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鞭长莫及。 (四)基础设施建设大步推进,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尚有距离。近年来,各乡村通过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村级主干道基本得到硬化;通过电网改造,使农村实现了同电同价;通过实施“富民工程 ”,使 农村面貌不断改观 。但同城镇相比,大部分农村“脏 、乱、差”现象仍比较突出,村庄布局不 够合理;部分农村公路等级低,公交网络不完善, “出行难” 依然存在;医疗、卫生、天然气供应等基础设施的辐射力不够强,尤其像礼和乡的红柴梁村、沿河村等偏远村,由于自然条件,根本无法共享城市公
8、共服务功能。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 展的对策思路 我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反弹琵琶,跳出“ 三农”来解决“三 农” ,积极 寻求统筹城乡协调发 展的新路径。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大反哺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坚持依托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只有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传统体制,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等制度,才能顺利推进城镇化,农民增收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农村社会进步才会有
9、可靠的依托。应当说,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运行的重大举措。要推进城镇化,首先就要以规划为龙头,树立“大 规 划” 新理念,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 规划体系。要根据地方实际,体现地方特色,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以及城乡间的内在联系来考虑城乡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要素布局和人口布局,实现城乡资源的高效利用。其次,要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化步伐。要培植城镇产业,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以城镇的繁荣促进整个农村的繁荣。再次,要以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为抓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大力实施“生态村 ”、“文明村”建设,开展村庄布局 调整,推进农村村
10、庄整治和空心村改造,通过试点引路,渐次推进,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 (二)坚持依托工业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村是否发展、农民是否富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只有工业这个龙头发展起来了,才能有效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工业化是产业集聚升级的主导力量,是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要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工业升级裂变。要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是经济的重中之重,要根据各自特色,促进工业功能区和特色块状经济的齐头并进。第二,要用工业的理念推进农业升级裂变。要用企业化的工业基本模式大幅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延伸农村产业链
11、,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和高效化。第三,利用今年出现的“农民经济代理人” 这 个新生事物,结合全市推动发展第三产业相关政策,用“工 贸结 合 ”的理念推 进第三产业升级裂 变。逐步建立以集体服务组织为基础,农民自办服务为主体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一体化和外向化,逐步形成连接城乡、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经营规范、服务优质的商品流通体系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三)坚持依托市场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还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公民权利;不仅要靠农业发展生产力,还要调动城市资源支援农业;不仅城市要成
12、为先进社区,农村也要成为先进社区。在国民收入分配、要素资源配置、经济建设安排等方面都应当有利于发展农业、支持农民、富裕农村,应当有利于协调城乡关系而不是扩大社会不公。农民问题,关键是怎么样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随着中粮集团土地流转加快,推动土地流转和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将从传统农业种植中彻底解放出来,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各个领域寻求新的就业渠道,农民身份的转变、岗位的转变,需要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来推动。如何解决农民就业问题?首先,要围绕城市消费热点,大力开拓城市市场。帮助农民树立市场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进入市场、瞄准市场需求发展市场需要的绿色无公害名优特产
13、品。其次,要围绕“三农 ”消费需求,积极开拓 农村市场。农民是全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但当前农村消费的市场化程度很低,我们应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的同时,创造良好消费环境,抓住拉动消费需求这个关键,积极开拓农副产品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积极引导农民增强消费倾向,把农村的潜在市场变为现实市场。增加农村销售服务网点,建立健全农村市场营销体系。 (四)坚持依托社会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有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让利于民” 的原则,才能在实践中把中央的有关“多予、少取、放活” 方针落到实处,才能做到切实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
14、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农村问题,当前重点是在政治上解决好农村的社会管理体制,以及在社会发展方面解决好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优化整合农村各类社会事业资源,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深入实施科教兴镇战略,调整学校布局。继续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办好农民体育运动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加强农村卫生服务,构建新型城乡卫生网络。继续以创“文明乡镇 ”为载体,努力提升城 乡文明水平。 (五)坚持依托知识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是要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使农民不当“农盲” 。中国 农村高中毕业后不能上大学的青年大约有 1100 万,
15、潜力虽然很大,但实践能力缺乏。应当使他们适应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需要,接受各种农业技术培训,成为“新农民” ,通过科技下 乡活动的长期化和制度化,推广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加快对传统农业技术的利用和改造,加速对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积极开发利用现代高新技术。二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本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整体素质低,就业能力弱,竞争力不强,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培训机制,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比如,将农村 9 年制义务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结合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教育;对进城农民工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职业培训与农民分工分业相衔接的机制,提高农民就业的竞争力,使最广大的农民工成为有文化、懂技术、高素质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