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特征.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26568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城市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城市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城市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城市特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爱她恨她,渴求她逃离她,赞美她贬损她,创造她毁灭她城市,她的存在有多丰富,我们对她的感情便注定有多纠结。人类对美好生活怀有的期待越深,对所栖身城市的期望就越高。只不过,生活总是在别处,我们习惯于揣度远方城市的精彩,就像一个陷入中年危机的男人,平白地幻想年轻女郎在玫瑰花瓣中向自己招手。可现实的躯体挽留了流浪的心,每日与我们做伴的还是那座熟悉的城市,睁眼闭眼,她一直在那里。这是大多数人的宿命。 既然无法选择出生在哪里,有时也无法选择停留在哪里,我们至少可以选择改变。生活的城市,城市的生活,辨析这二者谁把谁变得更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确认所有付出都不曾背离不二的方向:正义、自由、丰裕。那些导致城市伟大

2、的事物也适用于保持其伟大。平等、尊严、包容、多样、平和、安全、优雅、活力、厚重、清洁他人业已实现的今天,何尝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明天?大问题的另一面是好答案“在这个世界的很多地方,人类被认为是热爱城市的生物。”假如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真可以像鸟爱巢、鼠爱穴、狼爱窝一样简单,那么城市生活也的确可以像这位美国植物学家的口吻一般诗情画意。而事实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其复杂程度往往堪比一团巨型乱麻,虽然它完全可以有头有序,我们却总在求解的过程中失去了耐心与信心,一边骂着“该死的”一边躺倒在乱麻之上。放弃当然是常在的选项,但它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人类不管住在什么地方,问题总是如影随形,因为人类本身就是个不断产

3、生问题的大麻烦。村镇有问题,小城市有很多问题,大城市更有不计其数的问题。如果因为受不了高房价、高物价、堵车、排队、污染、竞争、失业,凡此种种,而退隐山林或是回乡种地,这些问题可能会暂时从周遭消失,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似乎更加令人无法忍受:单调、贫乏、无隐私。“新的光辉,新的生活,新的求新而一再求新。生活在乡村中的人们,只要向城市的大门口瞟上一眼,就会按捺不住内心的向往,想去品尝所有的新奇事物!”勒柯布西耶在光辉的城市中将城市的魔力一语道破。新,新鲜,新奇,万象更新,现在看来,除了新鲜空气,城市几乎可以提供一切“新”东西,它们引导着城市人去提问、思考、批判和创造。当所有人都是城市的创造者时,城市便

4、有能力为所有人提供所需。一个有活力的城市并不惧怕问题,因为它已经拥有了发现、理解、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隐私,这是大城市生活的神秘礼物。城市人之间共享的地理位置远多于村镇,但绝不会出现以关心为名的集体性相互窥视,那种由于隐私缺位而结成的铁板一块的人际关系,看似安全,实则处处渗透着尴尬的惨烈味道。城市人完全有条件将个人隐私控制在自己选择的范围之内,于是,隐私与窗户的朝向再无关系,只有无意或故意。护卫基本隐私,同时又与周围人有不同程度的接触,一个好城市能让城市人在这两者之间获得完美的平衡,由此产生的安全感又促成了人口的流动外来人不会受到排斥,本地人也不会感受到陌生人的潜在威胁。 庞大的财富,强大的

5、生产能力,广泛的选择,丰富的机会,支持和使用这些成果的人才有序聚集,所有这些构成了理想城市的框架。对大城市来说,人口的集中更是一种优势资源,城市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使城市既有密度又有足够的多样性,从而为城市人提供更多发展城市生活的机会,这是城市自我再生的砝码。不幸的是,总会出现一些粗暴的管理者,将城市问题直接归因于不断膨胀的人口和城市体量,他们是如此懒惰以致根本不在乎城市究竟是如何运转的,而仅仅关注城市当下能否展现他们自认为看起来很美的外部形象。如此也就不难理解,突兀的建筑、巨型的广场、迷宫一样的高架、老街区的强拆、乏味的新城,这些匪夷所思的怪胎为何能集中诞生在某些地方。比起看得见的城市,看不见

6、的城市才是肯綮。我们常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城市而言,运转过程就是本质,它涵盖的是持续的、正在发生的和将要变化的人与物,而非冷冰冰的统计数字、报表和规划图。我们并不排斥问题的出现,因为我们知道有一种东西比公开的丑陋和混乱更致命,那就是虚假的秩序井然问题的尽头是答案,而泡沫的尽头,什么都没有。城市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人类的希望也就存在于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中。“最美丽和最高形式的智慧,乃是对城市和家庭体制的关注。”柏拉图为“理想国”所定义的“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不也正是关乎人类命运的道德底线吗?领悟、认同并且践行这些品质,即使临到末日一刻都不算晚。若人人有此共识,纵使城市不存

7、,文明仍可永恒。上海-昂然海上花,世博:BETTER LIFE 需要给力的人时间慢则优美,快则辉煌。于我们这些红尘中打滚的俗人来说,上海的意义无疑在后者,所以又多了些悲壮。地铁,是上海速度的最佳诠释。按我在厦门培养的步伐,以前宁愿选择空荡荡的公车堵上一小时到达目的地。现在,则跟随早高峰的“地鼠”们大步流星、面不改色地将自己塞进沙丁鱼车厢。学会与地铁平行站立不容易摇晃的姿势,在没有距离没有美感的四面环贴中保持淡定,自顾自地玩手机或发呆。地铁驶过,从屏蔽门外看去,“罐头”里一副凝滞死气冷漠,一种虚空慢慢袭来原来这里的生活如此不真实。不真实有时会带来莫名其妙的安全感。伫立于擎天高楼、川流人群中,却吸

8、引不到任何关注的目光,人可因绝对渺小而彻底放垮人性,过上或癫狂或颓乱的人生。由孤独而生的安全感并不持久,伴随而来的迷茫很快让人觉得无助,看到这座城的残酷与无情。陋巷菜市、邻里长短、纳凉白相它们成为生活的踏实支点,虽然颜色斑驳些,味道刺鼻些,但这就是“人情味”,有点老旧世故,有点热情聒噪。想要追寻张爱玲笔下流淌的老上海风情恐怕也难了。城市现代化不停update&delete 人们的记忆,于是效率超越了思考,繁华中不再有风情,只有数字和高楼。零星被圈养起来的城市记忆成为奢侈品,与生活无关,仅供凭吊。不曾改变的是这座城市的性别。一个多情会作的女人,于往日嗔嗲矫情中加了一点昂昂然的骄傲与霸气,却依旧是

9、冒险家梦中的最爱。世博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借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作者曾引用过的一句话就是:“他们会碰上一些人,这些人喜欢的东西,孩子们也许从来没有在别的地方见到过,而且也许一生不会忘记。”不得不承认,面对现代文明,大部分中国人仍然像个懵懂的孩子:追寻美好生活,却无法描述它清晰的模样;向往美好未来,却无法控制它发展的轨迹。世博是一个平台,而非集市。它展示、交流在当代文化、科技、产业等领域对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成果,也用新概念、新观念去激发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面对它,人们应该以欣赏的眼光去审视,以学习的心态去研判。故此,在世博园里像逛游乐场、商场甚至菜市场一样,拖家带口吆五喝六、走马观花到此一游

10、、抢购刷卡血拼等等行为,都显得那么不合适、不理性、不给力。世博是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世界,让世界看到我们,也在彼此的打量中让我们看到了自己。上海世博以“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成为展示的重点。多国的展馆建筑都以零碳为主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风能技术、半导体照明技术等等也是展览的亮点。而首次设立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以众多城市的生动案例,传达了城市与环境、城市与历史、城市与个人的多重平衡理念。我们有建造中国馆的热情,我们有建造英国馆的精力,我们有在场馆建设期投入 180 亿人民币(官方数字)的豪气,但我们还应该有点什么?1

11、84 天,5.28 平方公里,在这段时空内,谁也无法回避那些见诸媒体以及没有见诸媒体的令中国人尴尬、让外国人瞠目的种种。文明的生活,首先需要的也最需要的,难道不是文明的人吗?原来,我们离美好生活还有一段路。幸好,我们已经在路上。深圳-万象中的青春深圳今年 30 岁了,严格来说,她是不折不扣的 80 后,也渐渐像所有 80 后一样,淹没在岁月中,面目模糊。深圳就像个穿着校服的女学生,背面看去乏善可陈,转到正面呀!好一派清新晶莹。借用个购物中心的名儿,深圳是一座万象城,应有尽有。小区保安森严,地下车库像迷宫,大型购物场所多如繁星,而且每年总会新建一两个。总有去不完的新地方,休闲生活也热闹得紧。消费

12、欲望在深圳总能得到满足,实在不行还有香港,一关之隔,近在咫尺。这或许是深圳最令人舒心的地方。但是深圳毫无历史沉淀而言,因为没有文化底蕴而时常为人诟病,被说成肤浅拜金的妖异都市。事实上,肤浅的往往是人心,非关风月。身在其中的人并不肤浅,他们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来。甚至可以说,深圳人最能体会“Better City, Better Life”的深长意味。深圳这个地方其实有个“水深火热”的开始。康熙年间,有了“深圳”这个地名,其时深圳河逢大雨必涨,居民“不知深浅,动遭淹溺”。很难说深圳居民的幸福感是从哪一刻起步的。以前与友人讨论过深圳人活得更简单明白的原因,说“深圳者,深水沟也”,既然都是来“赴汤蹈

13、火”的,多少是抱了雄壮的心。人生总是悲喜剧交叠,无所求时,反而抛却了人心不足的丑恶,瞥见了深圳的青春可爱.成都-逍遥之中闲与累成都让人舒服的一个小优点是小市民文化的平和性,没有尖酸刻薄,没有斤斤计较。成都的历史就是吃饱喝足的悠哉文化,它无法被政治化,无法被拔高到某种引起亢奋的程度,所以成都人的骄傲只是世代土著们舒服地活着。舒服最终带来心态的平和。成都有俗语:“南富,西贵,北乱,东穷。”我在成都的“贫民区”买了套“高尚住宅”,不图别的,图的就是离快完蛋的成都平民文化更近些。那是片老旧的厂矿住宅区,住宅区里是有名的小吃聚集地,一到晚上和周末就聚集了各路食客。曾经有一位台湾朋友被我安排在这里的一个筒

14、子楼住了一个月,除了到熊猫基地抱着熊猫哭,什么景点都没去,整天吃吃喝喝,在贫民区混得乐不思他处,原本规划为半个月的上海之行被压缩得不到一周。成都就是这样的城市,来了跑不掉,或者不想跑了。外地人喜欢成都,是因为闲散和安逸的整体氛围。但作为成都土著,那份闲逸中还透着累。统计局数字反映不出这座每十人就拥有一辆私家车的“第四城”的消费水平。很多上班族会在外面再找份事做,于是遍布全城的茶馆里,除了在茶桌子上打牌的,就是以各种惬意的方式谈生意、谈合作的人。有深圳的朋友倾慕成都的惬意生活,搬到了成都,前三个月都奔波在各种茶馆、咖啡馆,累得抱怨成都人谈生意、干工作都是不分时段的。休闲放松场所变成了工作场所,闲

15、散里包裹着疲惫。休闲城市,这只是那些意欲脱离烦闷工作的外地过客的角度。在成都土著眼里,与其说这是一个休闲之城,不如说这是一个“逍遥之城”。人们无法从生活之苦中脱离,无法辟出一段绝对平和的时空来安放自己,索性苦中作乐,以“逍遥闲散”的精神侵染这座城市的所有时空,抹去“闲”与“累”的时空界限,带着惬意在城中悠然地疲惫前行。北京-怀念着十年前的京城偶尔我会想起,一个冬天,后海的四合院门前,那个老太太和她的老头儿眯着眼睛坐在小板凳上,晒着太阳,手焐在棉袄袖子里。素不相识。我喊一声:“吃了没,老人家。”他们答:“下了一碗面。”他们又问:“家里都好着呢吧?”我又答:“都好着呢!”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

16、候的后海都是安静的,院子伴生着院子,老人家等小屁孩儿回家吃饭,那里唯一的商业是荷花市场,卖一些毛主席的像章和语录。渐渐地,后海开张了一家又一家酒吧,伴生着的,也变成了恶俗的工艺品店和烤串。再渐渐地,后海都找不太着四合院门了,连记忆都模糊起来了,反而是那“咣”的一声树立起来的霸道的 CBD 越来越清晰,反而是那金宝街上“太某党”的投资公司越来越清晰,竟然成为我的北京记忆的主流,如同它们成为这个国家的主流一样。主流很难让人亲近,比如北京的古迹新景,都总是高高在上,且不说皇帝的宫殿皇帝的园林,就说几十里长安街上所有的解放了之后建起来的房子,哪一栋不让人敬而远之,哪一栋不让人抬头仰望不禁油然而生作为草

17、民的卑贱之情?只有胡同里的北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坚守着它可亲近的另一面。宋庆龄的故居在后海,是我所见过的最亲切的领导故居之一(另一个是彭老总被打倒后住过的“吴家花园”)。走到院子跟前,才看到“宋庆龄故居”的牌匾。没什么游客,除了庆龄先生的办公室被围栏挡住,其他房间都可以自由贴近,甚至可以在老沙发上坐坐。也因为贴近,你才看到了领导作为平常人的生活,摸摸大衣柜的把手,你或也会跟我一样想,几十年前,房子的主人也是这样拉开衣柜,挑选衣服,开始一天的生活。故居周围,现在依然维持着安静,那些酒吧大约不被允许开到附近吧。如果这称得上是“待遇”,那么后海的其他老院子是无法享受的。它们慢悠悠地生存了数百年,然

18、后被急吼吼的市场经济一边嘲笑一边改造,加一些脂粉和“创意”而成为“文化地标”,哪怕地标们能当红五年或两个月。后海像是京城的缩影。大约六、七年前,后海的一大片零碎小院子被拆成了一大片空地,又盖成了一大片平房,围上一大片围墙,最后变成了一整个大院子,灰墙、红门。各种八卦都起来了,有人说是退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宅子,有人说是李嘉诚的宅子,有人说,进出院子的车“都是没见过的牌子”,还有人说,平房下面挖了三层,一层停车,一层恒温游泳池,还有一层,“都不知道是干嘛的,你说多牛逼”。所有的八卦,唯一的共识是:这不是一个“屋子”,甚至也不止一个“院子”,这是一个“宅子”,是权贵,是气派。一个曾经“吃了没”的后海

19、,已经成为一个“权贵”的“新时代”的“天上人间”的后海。如同这个京城的主流一样。很少十年前的安静了,后海。在酒吧们中间走,那些仅剩的回忆也一点点被喇叭震掉了。只有看到路边摊的“老北京酸奶”,心里才微微荡漾起暖意:陶罐,灰釉,瓶身胖而敦厚,纸皮封口,粗吸管刺破奶皮,吸上来满嘴的酸酸腻腻,就好像年纪大了,陪着老伴儿,在四合院门口的小板凳上晒太阳,等小屁孩儿回家吃饭。香港-实用中有活色生香“衣着光鲜的绅士,头脑非常灵光。”这是香港人将自己的城市拟人化之后的形象。换了内地那些听着粤语歌、看着亦舒小说长大的人,多半要喊“错了错了,香港明明是师太书中穿三个骨裤子的摩登女郎!”当然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更有

20、资格评说,因为只有他们懂得,不管海派文化浸润了多少,也不管英伦性格镂刻了几分,香港的性格仍甩不脱粗犷刮辣的岭南底色,他们也不想甩脱。外人看香港,联系起东方之珠的前世今生,往往感慨历史沧桑。但香港人埋首生活,甚至是盲从生活,并不常有今夕何夕之喟。马照跑、舞照跳,香港还是一样的香港,这个四季温暖的城市,让人连“天凉好个秋”的意味都发不出。香港就是这样现实的地方。要找香港的城市性格,不妨看看再平常不过的市井人心,一切都在那里呢。市井的香港是麻雀,有五脏俱全的内在,亦有叽喳喧闹的外观。游客在香港街头游弋时常走错。香港实在太小,一不留神就走过了应该转弯的街口。游客也时常觉得香港压抑,还是因为太小。游客受

21、不了,还可一走了之,本地人要“搵食”,只得在这弹丸之地辗转腾挪,不经意间也就折腾出了道行。生活对香港人而言就是“谋生”二字,除此再无一物。人常说大都市的气氛灰霾冰冷,这个词形容不了香港。香港活色生香,也其乐融融。西方的城市让人将独立与自我发挥到极致,虽然聚群而居却又彼此隔膜。香港人则喜欢热闹,讲求天伦之乐,虽然有时看上去更像是闹哄哄。但香港一切的活力生命力,就藏在这样的闹哄之中。至于香港究竟是文化沙漠还是绿洲,总有知识分子牵扯不清地争论。其实这问题本身就很不香港。管你有无文化,香港人总是先做了事情再说。而论及香港的文化品性,在被英国殖民了那么多年之后,中华传统不是黯淡了,而是埋向了血脉更深处。

22、台北-俯仰皆人文台北最是个气韵复杂的城市。去到不同地方,即使一样的绵绵雨中,都会有迥异的感受。竹节一样拔高的 101 大楼是台北现代化的地标,著名的商业区簇拥在这根醒目的标杆四周,不管白日黑夜都人潮汹涌笙歌不断。而方方正正的台北市政府就坐落在附近街区,只隔了几条马路,浓重的商业味道便稀薄得几乎嗅不到。很少有哪个城市能像台北一样,硬生生把“人文”贴成自己的夺目标签。不过台北的确当得起。生活在此处,空气里总弥漫着一道温凉蕴藉的滋味,想得久了,才明白过来,其实就是人文气息。中正纪念堂大厅里有副对联写得极好,上联道“生活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站在空阔的厅堂里仰头细读,仿佛悟到了解读台北这座

23、城市的密码。在台北时,客居阳明山一带,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借一时地利,这些地方都一一去到。后来友人问及台湾最令我流连的地方,未有丝毫犹豫,说出的就是故宫博物院这个所在。台北故宫像聚宝盆一般,把整个台北都笼罩在某种气场之中,令人欲罢不能。在台北的苍山碧水中领略古人创造的器物之美,时空的交错重叠赋予了人们探索性的新鲜感。出入台北故宫,时常会拐到仰德大道。顺着这条路下去,即是著名的士林夜市。这里挨着捷运线路,从捷运站涌出来的年轻人,水一样流进对面灯火通明的夜市。能把夜市做成一座城市的观光名片,聚焦点仍然是台北的人文魅力。说起来有点矫情,台北人颇认为蚵仔煎、臭豆腐也算他们的文化。我原本不以为然,但

24、在台北三不五时地逛夜市,这些东西吃得多了,也渐渐认可了台北人的论断。用 30 年的时间来炸一块臭豆腐,将心血精力浇铸其上,又有谁能否认这臭豆腐的人文气味?新加坡 VS 广州-散漫常常好过规矩离开新加坡 6 年,每每有人问起那个城邦,我脑子里总会不由地冒出一个词:规矩。一直有人说,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是 40 多年前就定好了的。这个小城邦建国后不久,“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画下这个城市的绝大部分细节,而新加坡40 来年的所谓城建史,就是把一张图纸一点点变成现实的过程。这个传言我一直深信不疑,因为我甚至可以背诵出,从地铁站出来,右拐,路边的小店,依次是甜品店、水果店、裁缝店、杂货店、药店新加坡的城市整

25、齐到了这样的地步:如果其中第三家店关张大吉,若干日子后开张大吉的新店,一定还是裁缝店,因为,这都在刘太格的规划图上画好了。我甚至怀疑,那会儿我家楼下那株在一片椰子树中卓尔不群的木棉,是否其实也在规划图中。当然,毫无疑问,整齐划一未必就是“规矩”的证据,它也可以代表“规则”。新加坡的“规则”令它闻达于全世界。曾经一位瑙鲁的朋友跟我一起在无车的路口干等红绿灯,我俩都初到新加坡,他说“这里乱穿马路可危险着呢”,我说“要拿鞭子抽”,直到我们身旁一个本地老太太一边用看外星人的眼光看着我们,一边若无其事闯红灯过马路。不过,真正让我见识到新加坡人的“划一”,是从与邻居一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对话开始的,那会儿新加坡政府刚刚要求全城仅有的两家电视台合并:“政府说,两家电视台恶性竞争所以都亏损,所以应该合并。”学生说。“那你们可以要求电视台公布财务数据,看看是不是真亏损。”我说。“有必要吗?政府都说了,亏损了,不会错。”“万一李光耀在骗你们呢?”“怎么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