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视画面组接技巧第一节 画面组接连贯的因素画面连贯性,就是要通过单一画面的主体动作来实现,通过画面的造型来实现,也要借助画面含义的引申来实现。 (具体的方法是在每一个镜头里按排一个足以承先启后的东西一种动作,一个手势,一种形态)决定画面组接的连贯性的承先启后的因素是什么?一、逻辑因素逻辑是思维的规律,是客观规律性。根据逻辑因素来组接画面,又可分为现实生活本身的逻辑和电视的视觉逻辑。生活逻辑是指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视觉逻辑是指人们在观看欣赏电视片时的心理活动规律,亦即观众欣赏电视片时的思维逻辑。按生活逻辑组接:画面的组接主要是按照事件进展的过程来衔接的。按视觉逻辑组接:使观众在观看节目时
2、,从心理感受到连贯通顺,这是从逻辑因素保证画面连贯性的另一依据。二、相似因素相似性,是利用上下画面主体造型上的相似作为承上启下的因素,以使画面顺畅地衔接,场景自然转换。相似因素包括:画面造型上的相似和不同主体的位置相似。1画面造型上的相似:(1)具体内容的相似:把相同或相似的主体造型作为画面的连接,场面过渡的基础。(2)结构内容相似:用画面内在结构方面的相似来衔接镜头,过渡场景,也是顺畅组接的一种手法。 (结构内容相似,要从固定画面的造型意义上去理解)(3)动态内容相似:在上下不同主体的画面之间,以相似的运动作为连接基础,让主体在运动中衔接。2不同主体的位置相似上下画面主体不同,在切换时,不同
3、主体在各自画面中的位置要相近,相同。三、缓冲因素是通过画面主体动作运动的强调,运动方向等的缓冲和过渡,来保证画面的连贯性。1主体动作缓冲对主体动静状态不同的画面的组接,为了连贯起见,还要遵循“动接动”、 “静接静”这一基本规律。2运动镜头缓冲运动镜头的画面是动态的,固定镜头的画面是静态的,二者相接同样遵循“动接动”、 “静接静”这一基本规律。四、对列因素用画面的积累、对比、比喻、象征等对列效果来组接,是保证画面连贯性的又一个因素。(不是在于人物行动,事件展开本身的连贯,注重的是思想含义的连贯,是内在联系的连贯。 )第二节 画面组接的剪接点剪接点是影视剪辑专业的名词术语。它的含义就是把不同内容的
4、镜头画面,选择两者恰倒好处的连接地方,相互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或概念,这就是剪接点。剪接点可分为画面剪接点和声音剪接点一、画面剪接点以画面内容的起、承、转、合以及画面内容的内在节奏作为参照因素选择的剪接点,叫做画面剪接点。画面剪接点选择的重要性:画面剪接点可分为:1动作剪接点以画面中人物(或动物)的形体动作为基础,选择动作的开始、或进行中、或是动作的结束来作剪接点。应明确不同类型的节目对动作剪接点的不同要求。如:电视剧是多次重复,分解拍摄后再重新组接;电视专题、电视新闻则要一次性拍摄,剪接是要能够使一个画面在长度上完整表现人物一个动作的全过程,或动作过程中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举锤:1
5、前一段;2全过程;3后一段)2情绪剪接点以人物心理情绪为基础,根据人物情绪使其的喜、怒、哀、乐等外在表情的表达过程选择剪接点。情绪剪接点应注重人物情绪的夸张、渲染,在镜头长度的把握上一般要放长一些,以“宁长勿短”为原则。要以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渲染情绪、制造气氛为主。情绪剪接点最能检验编辑人员的艺术素养。3节奏剪接点节奏剪接点使用的镜头一般是没有人物语言的镜头,它以事件内容发展进程的节奏线为基础,根据内容表达的情绪、气氛以及画面造型特征来灵活地处理镜头的长度与剪接。特点:画面节奏必须与本片旁白、内心独白、解说词的节奏、内容紧密结合,做到声画的有机匹配,这就是选择节奏剪接点的基本规律。二、声音剪接
6、点以声音因素为基础,根据画面中声音的出现与终止以及声音的抑、扬、顿、挫来选择的剪接点称为声音剪接点。声音剪接点分为对话剪接点、音乐剪接点和音响剪接点,1对话剪接点是以画面中人物语言的内容为依据,结合语言的起始、语调、速度来确定剪接点。对话剪接点的两种表现形式和五种处理方法:(1)人物对话的平行剪辑(同位法) ,它有三种剪接方法。第一,声音与画面同时出现,同时切换。上个镜头结束时,下一个镜头切入时都留有一定的时空。表明上一个镜头人物对话一结束,就表现下一个镜头中人物的反应。第二,声音与画面同时出现,同时切换。上一个镜头人物对话一结束,声画立即切出,而下一个镜头声画都留有一定的时空。表明上一个镜头
7、人物对话一结束,就表现下一个镜头中人物的反应。剪接点应考虑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和剧情。第三,声音与画面同时出现,同时切换。上一个镜头人物对话一结束,声画立即切出,下一个镜头一开始声画立即切入。根据剧情如:两人吵架,辩论等。总之,这三种剪辑方法的特点是平稳、严肃、庄重,它能具体表现人物在规定情境中所完成的中心任务。(2)人物对话的交错剪辑(串位法)第一,上一个镜头的人物画面切出后,声音拖到下个镜头的人物画面上。第二,上一个镜头的声音切出后,画面内的人物表情动作仍在继续,而下个镜头的声音接到上个镜头的人物表情动作中去。特点:生动、活泼、明快、流畅而不呆板。2音乐剪接点音乐种类不同分为:一是歌
8、曲、戏剧、器乐曲等音乐节目的剪接点,以音乐节奏、乐句、乐段的出现、起伏与终止为主要依据来选择;二是为烘托画面内容而配置的画外音乐,要注意将音乐的节奏、乐句、乐段与画面内容的情绪及长度有机结合起来。3音响剪接点音响剪接点要求与画面内容为基础,在某一段效果音响的首尾选择剪接点,特别要把握好同期声效果声与画面互相配合的关系。总之,剪接点的选择最终要看屏幕的效果。第三节 镜头长度的取舍一、景别的作用电视景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其作用:远景:取其势,主要表现气势、气氛,表现环境全貌,场面的规模、范围及重要运动对象的动势。 (开头、结尾、过渡)全景:表现人物的全身。人物所处的环境全貌,
9、人物和景物环境的关系,空间位置。具有表现气势,创造气氛为主,带有造型和叙事的作用。中景:主要表现人的动作。表现人物之间的动作对话、情绪交流和反应。因此、它带有叙事性质。近景:成年人胸部以上的活动。近取其神,主要表现人物的表情,容易产生交流感。特写:通常用来从细微之处揭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及本质内容。用在开头往往是交代全片的主要人物或与主题密切关联的人和物。用在结尾,往往是表现肯定全面主题的、带有结论性的内容。二、镜头长度的确定依据三个因素:内容长度、情绪长度和节奏长度。内容长度:确定镜头总的要求是一个镜头内,把这个镜头所应该表达的画面内容表达清楚,从而保证观众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其中的信息和情趣。
10、在这个确定的镜头长度,叫内容长度。各种镜头长度的分类把握:第一类:以反映事实为题材的各类非虚构性电视节目中配以画外解说的镜头。固定镜头,以景别作为确定长度的主要参照依据。远景68秒,全景57秒,中景46秒,近景35秒,特写24秒;运动镜头,起幅、落幅,13秒,摇镜头1315秒。第二类:各类电视节目中同期采访的镜头。把握原则:1同期声采访必须谈清一个完整的意思,谈话内容的表达相对完整;2在长度控制上,宜短不宜长,可视内容的表达需要灵活决定。采访记者的反应镜头,通常都很短。第三类:根据活动着的画面各部分引起观众注意的不同情况来决定。画面主体处在近处、亮处,或是运动的、快速的,镜头长度只要能让观众看
11、清楚为止。相反,如果在暗处、远处,静止的、速度慢的,长度应适当延长。第四类:情绪长度。制造气氛,表现某种主观情绪的描写性镜头。描写性镜头大都用近景、特写来表现情绪。一般镜头长度要比现实生活的内容长一些。镜头长度的确定,另一个重要依据是根据节奏的需要。节奏慢的段落,镜头要稍长些;快节奏段落中,镜头长度可短些。剪接率:是指在一定长度的一组画面中镜头切换的频率(次数) 。第四节 画面方向一、画面方向的规律关于画面方向的规律有两条:一是拍摄决定画面方向(画面方向的形成规律) ;二是180度规律(摄像师在拍摄带有方向性的画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1拍摄方向决定画面方向画面中主体的方向不是由主体本身决定的
12、,而是由摄像师选择的拍摄方向决定的。相连的镜头在方向上产生三种基本关系:相同方向(两者的拍摄方向相差90度以内) ,相反方向(两者的拍摄方向相差180度)和相异方向(两者的拍摄方向相差90度以上,180度以下) 。2轴线规律在方向性较强的人物或物体拍摄中,往往存在一条假想的轴线。摄象机要在假想轴线的一侧即180度以内,设置机位,以保证正确的处理人或物体在画面中的方向。违犯轴线规律的拍摄叫做“越轴” 。假想的轴线大致分为:(1)主体运动轴线处于运动中的人或物体,其运动方向构成主体运动轴线。这种主体运动轴线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运动方向转换时,其主体运动轴线也自然地发生变化。(2)人物方向轴线人物方
13、向轴线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人物视线与所看到的物体之间构成的轴线。相对静止是指人物没有离开所处位置的较大幅度的运动,并不排除人物腰部以上的动作。(3)人物关系轴线两个人物头部之间的交流线构成关系轴线,又叫情节轴线。应注意它与两人各自视线的方向无关。如何处理双轴线和多轴线的问题呢?A处理双轴线:一是 A 机位设在主体运动轴线的一侧,采用外反拍机位,拍下两个人物的对话,人物前进的方向朝画右。二是 B 机位设在轴线上,正面对着人物拍摄,或顺着人物前进的方向拍摄。 (过渡)三是 C 机位为越过主体运动轴线拍摄,人物前进方向朝画左,对于两个人物来说是外反拍机位,利用人物关系轴线来完成画面空间及方向性的统一
14、。(在存在双轴线情况下,也可以只根据人物关系轴线,设置两个机位,来表现行进中的二人对话,不考虑主体运动轴线)B多轴线的处理如果拍摄三人以上的多人对话,就会存在多条人物关系轴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多条轴线中,确定一条主导的关系轴线,把其他的关系轴线作为副关系轴线。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主要依据主导轴线来进行机位布局。三人为例:三人面对面:设一条主导关系轴线,其他两条为副关系轴线。三人面向同一总方向:设主导关系轴线应靠近机位的两人。二、合理越轴的方法1插入中性方向镜头最好是长焦拍的特写2插入与运动主体有关的事物局部镜头3插入运动中人物的主观镜头主观镜头所表现的物体是上一个镜头或者下一个镜头中人
15、物所看到的物体。4拍摄运动主体自然转弯的画面,依靠主体自身的运动合理的越过轴线。哪些画面可以不考虑轴线呢:一是不存在交流的人物。二是静止的物体。三是拍摄“圆桌会议” 。四是拍摄四周不满观众观看表演的场面,摄象机在众人圆圈之内设置机位。五是在一场景内只拍摄一个镜头,或越轴的两个镜头不剪接在一起。总之,在方向性较强的人或物体的拍摄,是在同一场景的两个以上的画面连续组接在一起后才可能存在越轴现象。第五节 运动的组接一、画面主体运动与镜头组接画面主体运动,是指摄象机在机位、镜头光轴和镜头焦距都不动的前提下,拍摄的固定镜头中画面主体的运动状态。画面内主体运动状态与镜头组接方式有如下四种:1静接静 静止的
16、主体接静止的主体,是两个典型的静态构图画面的组接。2动接动 运动的主体接运动的主体,可以在主体的运动中进行切换,通过两个以上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同一主体运动的组合,来再现同一主体完整的运动过程(也可能是两个主体) 。剪接时应兼顾主体运动速度的大致相近,运动方向大体一致,运动形态的相似因素。3动接静 运动的主体接静止的主体,一般应该在前一个镜头中主体运动当中的瞬间停歇处或某一动作全部完成之后选定剪接点,以便和主体相对静止的下一个镜头顺畅相接。4静接动 静止的主体接运动的主体,一般应该选择后一个镜头中主体动作即将开始运动的瞬间作为剪接点,使前一个镜头中静止的主体与后一个镜头中主体动作即将开始的瞬间
17、相组接。二、镜头外部运动与镜头组接我们通常采用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摄像技巧拍摄的镜头,叫运动镜头。 (镜头外部运动)四种状态:1静接静 固定镜头接固定镜头。2动接动 运动镜头接运动镜头,不论画面中主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都可以视为是“动”与“动”的组接。又可分为下面几种方式:(1)两个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就是把上一个镜头的落幅与下一个镜头的起幅组接。(运用了“静接静” 来处理运动镜头互相转换) 。(2)在上下两个镜头运动方向一致或相近的情况下,可以去掉落幅和起幅,在镜头运动当中组接,这是典型的“动接动”。(3)故意表现两个镜头主体之间的对立、呼应、面对面奔跑和环境杂乱等含义,可以把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3静接动与动接静静接动,是指固定镜头后边接一个运动镜头;动接静,是指运动镜头后边接一个固定镜头。(1)将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的起幅或落幅短暂静止的画面相组接。(2)利用固定镜头内主体的动势与运动镜头相组接。(3)利用两个画面内主体的呼应关系,来表现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