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30043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1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吴 鸿 影书法创造性思维,就是书法家在思维领域追求“独创”和“最佳” ,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古今中外的书法家们,其思维活动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较高的创造性。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基于选择客体信息的思维创造。他是指认识主体按一定的思维需要和价值目标对所涉及的对象的特定观察和理解,在多种对象中选取和确立同自己的思维创造相关联的对象。如张旭的狂草,历代书家都给予高度赞扬,在探寻书法真谛的道路上,张旭十分刻苦,孜孜以求。他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观察和理解,提炼出并确立自己的笔法、造形、构图的特点。他通过观

2、察世间万物时,看见山川崖谷、鸟兽虫鱼、草木开花结果、日月群星、风雨水火、雷霆闪电、歌舞战斗,自然界万物的运动变化,看公主与担夫争道和观公孙大娘舞剑而得到书法的神髓。凡是能够使人惊异的,一齐倾注在书法里了,因此,张旭的草书变化万端如鬼斧神工,莫测高深,他用书法实践修其一生而名垂后世。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取舍活动:第一层次上的选择是认识主体对外在客体信息的选择,一旦某一客体对象符合于主体的思维创造和价值目标,认识主体便与之发生现实的联系,使之进入主体认识范围,同认识主体构成合成特定的认识场;第二层次上的选择是认识主体对内储信息的选择,它根据某一思维创造的需要提取有关的材料,选择思维创造

3、的有关方法;第三层次上的选择是对已形成的对一定客体的改造性实施方案的取舍,根据认识主体价值目标的需要和对客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2体的理性认识而作出最优化的选择。所以,认识主体形成一定的客体信息符号之后,认识主体便按照自身的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选择。认识主体初获得的客体信息是表面的、现象的东西,处于杂乱、无序的状态,必须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加以主体的过滤,才能成为认识主体对客体信息的思维选择并不是原封不动的拿来主义,它凝结着主体的思维创造。认识主体的选择思维创造并不是任何思维个体都具有的,它是创造性思维个体的深思熟虑的结果。认识主体一旦确定选择对象,就已经表明他的选择带有思

4、维创造在内。所以,认识主体观察和理解外在对象不同,就使他的选择思维创造带有其本身的特点。选择思维创造的特点就在于它集中了认识主体的思维个性和敏锐力。有创造的思维个体能够择取思维创造的突破口和方向,择取最佳思维方案和方法,使自己的思维创造沿着正确的轨迹运行,从而使认识活动具有价值。选择思维创造是认识主体思维创造的重要环节和内容。现代自然科学史表明,科学的认识过程,从根本意义上讲,是创造性思维的运动过程。它以经验的理解为根据,但整个过程主要在于探索客观事物内在的新联系,创造出新的思维形态,诸如原理、假说、理论等,通过它又去把握客体。在理论上张旭有笔法十二意 ,十二意实际就是十二种用笔法度。此虽属颜

5、真卿传,但确是张旭悉心研究书法的总结。若没有此番功力的积累,焉有绝伦之颠狂、如神之灵感!正由于是创造性思维、拥领了特殊的认识功能,它既立足于经验认识,切又不受旧的逻辑经验框架的限制;既从经验材料和旧的概念中获取创造思维的素材,却又能通过直觉的洞察、灵感的激发、想象的发挥、假说的试探,修正旧的原理,创造新的基本原理。在这种特殊功能起作用的过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3程中,正是认识主体的各种创造性能力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判断力、理论思维力和符号处理能力等全面发挥作用,所以才使得认识主体通过自己的“三棱镜”形成不同形态的基本原理,创造出归属于主体自身的认识成果。书法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主要

6、表现在:一、思维的高度概括性。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的集合、集中与凝集化,是建立在各种思维基础上的整体,是集中概括了各种思维精华后反映出来的思维成果。如金文毛公鼎铭系西周晚期作品,风格醇厚粗犷,苍茫大气。用笔沉实厚重,线条粗壮,圆浑中似凝聚了无穷力量。造形千姿百态,随器形变化而就势构图,天然和谐,巧夺天工。细细欣赏,其间大小,开合、倚正、简繁、曲直以及错落、呼应、象形与抽象、平衡与打破平衡对称等等书法美学范畴十分完备。又如唐李邕麓山寺碑 ,开元十八年(公元 730 年) 李邕应潭州司马窦彦澄之请所撰并行书之,九月十一日,黄仙鹤刻石于潭州麓山。该碑气势纵横,笔力雄厚,用笔博采钟、王、虞、欧,兼及北

7、碑,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结体开张,以倚侧为势,于险中取胜,草、行楷交杂和谐自然。是作家思维高度概括并因此影响后世书风代表作之一。二、思维的特别生动性。由于概括了各种思维精华,并把它们集中化、典型化、整体性,因此它是深刻思想、生动形式和客观事物的统一。特别生动性,就是重点突出,具有代表性的部份或个体,书法艺术,常以个体、局部的夸张造成与周围群体造形或意态上的对比、呼应、揖让、映衬等,比例大小、线条粗细、质感强弱等多种夸张变象手段完成。如毛泽东诗词墨迹七律长征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嶺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4泥丸” ,这里,一个“闲”字,以其潇洒的

8、造形和突出的占位,塑造了极其特殊、鲜明的墨象,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生动性作用。而“万水千山只等” , “五嶺逶迤”等内容,都是在与“闲”字的对比中起到了烘托、反衬作用。通过这样一种特别生动性的细节艺术处理,获得了奇伟突出、波浪起伏、跌宕变化、大小相宜的艺术效果。三、思维的非常新颖性。立足点是“创新”思维的结晶倘若没有新意,也就谈不上是创造性思维。王羲之所以成为书圣,在于他对书法不懈进取,不仅努力继承传统,更敢于跳出师门之外,不断变法,善于创新。他创立的“王体行书” ,刚健秀逸、潇洒奔放。素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的兰亭序 ,所表现的不激不励蕴含着丰富的变化之奇韵,无论用笔、造形或构图,都完成了力度

9、与风神的完美结合,动感与静态的高度统一,成功地塑造了他独有的艺术特征。细观兰亭序墨迹的艺术造形,可谓变化万千。在相同的笔画中有曲有直,在相同的部首偏旁中有宽有窄,相同的字,疏密俯仰千奇百态,做到了“字字意别,勿使相同” (王羲之笔势论 ) 、 “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星齐列,为体互乖” (孙过庭书谱 )的标准。四、思维的极其深刻性。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的最后升华,是突破性的质的飞跃,它同思维对象本质发生直接的、内在的、深刻的联系。因此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极为辉煌的时期,也是书法大盛的时代。就汉字发展而言,唐代的楷书走入了完全 成熟并达到极盛阶段,使汉字的楷体

10、得以完全确立。楷体的充分成熟标志着汉字发展的充分成熟。唐代书坛,群星灿烂。真、行、草、隶、篆各体皆精而大师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构成中国书法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5史上空前绝后的辉煌图卷。这里不得不重提颜真卿、柳公权书法是继王羲之后的第二个高峰,他们不仅是唐代书法的代表,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代表。唐楷素有“颜筋柳骨”之誉。颜柳二人以不同的用笔、造形、构图风格达到了中国楷书艺术的最高境界。时代特点决定了全新的审美趣味,由魏晋以来崇尚清瘦的书风转变为崇尚雄强丰腴的书风。此时的楷书虽追求严正整饬的法度,但仍能在各种客观限制下达到宽阔疏放、气宇轩昂地

11、展示个性特征,将尚法与创新融而为一,成为后世的楷模,影响至今。五、思维的规则性。思维的结果是可感、实在的、他具有一定的规则性。1、诸多因素综合律。充分利用各种思维的优点。在创造性思维活动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保证各种思维的正确与准确,才能充分体现创造性。2、纵横要素交汇律。创造性思维必须建筑在纵的分析考察(即对思维对象进行的历史的分析考察)和横的分析考察(即对思维对象的各个方面、对象的各有关方面的各种关系的分析考察)的基础上,综合为一个整体,才能获得成功。3、各种层次贯通律。创造性思维的深化,必须借助平面思维和立体思维,按一定层次,环节和阶段使其内容有机地安排组织起来。才能清晰地看清

12、过程,使表述更加严密,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品质共有五个方面:一、独立性。创造性活动的特点是创新,不是重复,是独具卓识。独立性中有几种重要因子:1、怀疑性因子。敢于怀疑是独立思维的第一要素。2、抗压性因子。独立思维,超出众人,异于权威,因而有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心理压力。3、自变性因子。敢于主动否定自己,坚持真理,以今天否定昨天,自变是改革者最重要的品质。创新与不创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6新,其成败是很显著的。创新易成,不创新必败。在书法史上,似乎是一条规律。清人创新,最懂得变革而取得很成功,能自成一派、卓绝出群的,要算是郑燮和金农。郑燮在行楷中杂篆隶,运笔间用画法,

13、但他仍是“写”的,不是画的。所以说他以隶楷行三体相参,他写的字,可以说是“郑体” 。金农的书法,出入楷隶,古拙而奇逸,沉雄的魄力潜藏于方整之中。楷书有了“金楷” ,犹篆书有天发神谶 。郑、金两家,最富有首创精神,他们的字是“奇” ,不是“怪” 。称他们为“怪”的人,都被书法中的正统观点障目了。郑燮与金农,学碑知变,创出了前无古人的新体, “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正因为他们各有自己的新奇,才不容易学习他们,如果想向他们学习,那么,应该学习他们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二、连动性。很多创造性成果都是受到某种启发后而产生的,这取决于“由此思彼”的连动思维。常以三种形式出现:1、纵向连动。发现现

14、象,向纵深方向探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做出突破性发现。对偶然事件的敏感程度,取决于纵向连动思维能力的强弱。2、逆向连动。看到现象,想到它的反面,因为许多事物是互为因果的,这是一种从已知发现未知的重要方法。3、横向连动。看到现象,联想特点与之相似、相关的事物。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横向方面得到启示而作出的。这说明:中国书法并不是孤立的,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大自然美感的召唤与启迪,更有音乐、舞蹈、建筑、绘画的借鉴。如:怀素曾经观察夏天云朵随风变化的形态,顿时有所感悟,终于使他的草书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好像壮士拔剑那样,神采感人。北宋画家文同见道上斗蛇,才获得了草书的妙诀。方才得知颠张、狂素各有悟得的道理,

15、然后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又如:书法与绘画的关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7系问题,即可从中国传统的绘画理论中吸取一些教益。因为“书画是同源”的,中国画的“形神兼备”对书法联系也是相当密切的。再如书法与音乐的关系中也可窥测到其中的信息。书法家是通过用笔和结体的轻重、迟速、方园、刚柔、燥润、高低、斜正、疏密、大小、流驻等,来体现出如音乐般的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的。正如沈尹默说:“书法无声而具有音乐的和谐” ;张旭自言“闻鼓吹而得笔法意” ;杜甫用“铿锵鸣玉动”来描写张旭草书的音韵等等,达崇高书法之意境。三、多向性。古来几种字体的变迁,都呈现出多向性的发展,正因为书家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在

16、变革的新字最初出现时,大多是下层吏民潦草不整的原始手迹,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后来登上了大雅之堂,便渐趋于整齐工致,成了基本定型的新体字。这里通过书法家们创造性思维以寻找新路为己任,经过思维的飞跃,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判断、新假说,开辟新领域,贡献新方法。所有这些都是书法家们达到更高阶段认识的明显标志。根据几件文物推究可知因篆到隶的变化多向性。 战国纵横家书 、 孙膑兵法这两件可能是草篆向隶书过渡时期书。其书体在古隶中排在最近篆的一端,多弧线拖笔,草意极浓。云梦秦律隶体已成,产生在始皇时代之前,亦即程邈之前,证并非由程邈始创。 帛书老子和马王堆器物册竹简 ,为后来东汉八分的圆笔方笔之嚆矢。 神爵

17、四年简透露从古隶迳生正楷的另一途径。 史广德檄则为最早之艺术完全成熟的八分。这几件代表性书件展示了书法从秦之古隶到东汉八分的发展多向性。可见其书法家们所依赖思维轨迹有以下几种:1、发散机智。一个问题,多种设想,扩大选择余地。2、换元机智。事物往往由多种因素决定,就是多元性,变换其中一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8种或几种因素(换元) ,即可取得成功。3、转向机智。一方受阻,转向另一方,多次转向,直到获得成功。4、创优机智。在已经获得成功的条件下,也不满足,寻找更优的答案。四、跨越性。我国书法,历史悠久,文字通过书写,从书写中总结出书法来,历代书法家没有不重法的,但又没有不变法而能成家的。

18、书法历史的发展,是不断推陈出新的,不同的时代都有它的不同的艺术内容。所以,书法家们在进行创作时必须讲究思维的速度与效率,保持较大的思维跨度。1、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把思维注意力集中到事物本质和结论方面,次要方面暂不顾及。2、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 。通过跨越性思维,将若干表面看来“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取得意料不到的成果。3、加大思维的“转换跨度” 。再现性思维只注意已知领域,是“单线进击” 。创造性思维既注意已知领域又注意未知领域,是“双线进击” ,易于克服障碍。这三种思维跨度,大大加强了思维的速度、广度和灵活性。所以,跨越性思维是一种高效思维。五、综合性。创造性活动是在前人基础上作

19、出新的进展和突破,必须综合利用他人的思维成果。当今世界新的科技成果不断问世,书写材料也在不断创新,谁能高度综合利用这些成果,谁就能在书法创新领域作出更多的贡献,取得更多的突破,这里起决定作用的便是思维综合能力。其有三种:1、 “智慧杂交能力” 。就是善于选取前人智慧宝库的精华,巧妙结合,形成新的成果。2、 “思维统摄能力” 。把大量事实、概念和观察材料综合,加以概括整理,形成科学概念和系统。3、 “辩证分析能力” 。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性思维是以辩证分析能力为前提的。纵观整个书法的发展史,可谓代代相承而又代代有新意。每个历史时代都有当代人的创造性思维。因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9时、因地、因人不同,时代的情感自有领略,作用力的风采亦多有异。多思则可明理,放胆而能求变,妙理寄于创维之处,蜕变出于法度之中。对于勇于思考,勇于创新,探求发展者而言,中国书法的传统不是泥潭,而是继源开来的路基。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无疑是推动中国书法改革、创新、发展的助推器。20007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