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加强科技支撑,促进文化遗产利用发展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 “大作品表现、大集团动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 , “做大做强我省的文化旅游产业” ,使文化遗产上升为可视、可感、可消费的文化产业,上升为支撑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支柱产业。一、正确认识我省文化遗产积极参与集体领导,独立承担所分管工作,联系团结涉及文物保护利用的历史、地理、宗教、方志、建筑、博物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建设一支专兼职的文化遗产人才队伍,正确处理国家保护为主导、人民群众保护为主体的关系,在对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扭转众多文保单位大门紧锁、冷清破败的被动局面,着力推进文化遗产的利用发展,二、推动文化遗产
2、的利用发展实现文物保护单位依靠内生力的可持续发展、回归文物作用的多领域融合式发展、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文物本体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绿色化发展,做三、一、从加强学习着手,成为文物保护的行家里手。掌握2文物保护行规,领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确定的各项原则:原址保护、减少干预、日常保养、保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按要求使用保护技术、保护文物环境、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已不存在的不应重建、考古发掘应注意保护实物遗存、防止灾害侵袭。掌握文物保护理论,推动文物保护工程由被动抢救性保护,向主动预防性保护转变。二、从保护工程科学研究着手,促进文物价值的最大彰显。文物保护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性
3、、技术性极强的交叉学科,跨领域、多学科、多技术融合成为其重要特点。保护工程也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要把工程项目作为课题项目,最大限度地获取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重视保护工程前期调查研究,重视保护报告编写出版,重视保护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的结合应用。三、从行政审批环节着手,完善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体系。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主要包括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按照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以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为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为要求,一是把好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指导关、审核关。 、二是把好立项审核关,科学研判保护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是把好勘察设计关,做到勘察准确,设计合
4、理。三是把好施工现场管理和监理的监督关,做到现场有序、记录完整、三方制约。三是把好初验、验收关,指导3验评,随机抽取专家学者,组织初验小组,做到客观公正、严细深实,确保工程质量。开展优秀工程评比、观摩,引导行业整体水平提高。四、从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着手,提高文物保护的技术力量水平。扶持省文物局直属古建研究所、考古所、文保中心做大做强,加强与国家级文物保护科研院所的联系,支持民营文物保护科研机构的成长发展,建立一支 100 多人的专兼职专家学者队伍,为我省文物保护工程提供咨询指导和技术支撑。大力加强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使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重用,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5、重视人才培训,提高技术能力和水平。重视传统技术工艺的保护传承,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五、从提供科技支撑着手,推动文化遗产利用发展。我省 271 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28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一部分开放利用为旅游景点、展览场所和宗教场所。这些文保单位通过门票收入或信众供奉,文物得以保护修缮、旅游得到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明显。但客观地看,由于观念认识问题,由于科技支撑问题,尚有大部分古建筑没有开放,藏在深闺人未识。促进文化遗产利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民人为本的要求,是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要求,也是文物保护传承的目的所在。李长春指出:“ 要大力推进观念 创新,妥善处理文
6、化 遗产保护传承利用4发展的关系,既要保护好,又要利用发展好”。推动文化遗产利用发展,需要科技保障。一是着力科技创新,运用现代技术,破解古代工艺,为利用中的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着力展示方法创新,运用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介绍遗产信息,再现传统工艺,开展网上展览。着力规划理念创新,突出环境规划、展示规划和管理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通过利用促进保护。六、从资质审核和技术指导着手,推动文物保护行业市场有序竞争。我省文物保护工程队伍 26 家、500 人,业务涵盖了文保工程各个领域。问题不足:勘察设计水平有差距,企业质量意识淡薄,恶性压价竞争,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作业浮躁。为此,要从资质审核和技术指导入手,抓行业技术进步,推进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研发,重点加强勘察设计人才技术。抓工程质量监管,强化资质管理,强化法规培训,强化质量责任,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提高监管效能。抓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