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教案欲 速 则 不 达一. 教学目标1. 学会本文生字,新词。2.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通过齐景公的动作,语言,体会齐景公对晏婴的情深意重。3. 质疑问难,品词析句。通过齐景公的言行,设身处地体会他的心理活动。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不信任外部条件,只靠自己,反而想快却达不到目的。4. 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二. 教学重点,难点质疑问难,品词析句。通过齐景公的言行,设身处地体会他的心理活动,探索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三. 教学策略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主要采取质疑问难法,引导学生关注矛盾点,引发问题意识采用品词析句法深入读书,在同伴互助中,解决一些浅层次
2、的问题,引发更深入地思考,关注新的矛盾点,产生新的问题,更深入地读书,进而发展思维。在读懂文章的同时,受到启发,达到文道统一的目标。四. 教学过程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小故事。(一) 导入1.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是欲速则不达 。学生齐说课题。2. 教师板书课题。3. 课题是什么意思呢?(想要快,却达不到目的)4. 这是什么原因呢?(从课题入手质疑,引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二) 初读质疑1.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读书时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了,把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2.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这里有
3、几个生词,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出示:“驿使” “邹子” “驭马” 。指名领读,指名解释这几个词的意思。 “缰”“僵” “疆”比较组词。 (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扎实生字基础)3. 提问并板书:为什么着急?能赶回去吗?晏子危在旦夕过于性急反欲速则不达 邹子赶车 而达不到目齐景公心急如焚 亲自驾车 标徒步跑开(三) 关注矛盾点,引发质疑1. 晏婴病重,齐景公为什么会这么着急?补充资料:晏婴是齐国的三朝宰相,辅政长达四十年。他全心全意辅佐着齐景公,使齐国达到“兴盛” ,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2.从课文哪里看出齐景公很着急?(1) “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了起来。 ”你关注了齐
4、景公的动作, “霍地站起来”是怎么站起来?(突然地,猛然地)谁来扮演一下景公做一做这个动作?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2)从什么地方看出齐景公为火速赶回做了充分的准备(第三自然段) 。我们跟结果对照一下。此时有没有产生什么问题?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在这两句话里有两个“嫌”字。 “嫌”是什么意思?第一次嫌什么?第二次嫌什么?同学们,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嫌邹子驾马慢,马不努力向前吗?因为齐景公心急如焚。 “心急如焚”什么意思?我们联系上下文看看,导致他心急如焚的原因是什么?景公的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可是他觉得邹子和马也和他的心情一样吗?所以他不信任邹子和马。最后
5、弃车徒步跑开了,他放弃的是什么?(正确的方法)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着急的时候?结果怎样?原因是什么?(四)总结拓展1.学完课文后,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在这个短短的小故事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2.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个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想不想看看原文?3.领读原文,让学生体会感受。4.先学习译文,再来读古文,也是一种学习古文的方法之一。5.这篇古文仅用来 74 个字,表达了我们现代文 180 多个字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古文语言之凝练,朗读之韵味,正是古文的魅力所在。在我们的小学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有许多古文,希望同学们能够多读,多诵。(五)课文延伸欲速则不达这样一个古代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通过美文欣赏男孩与蛹让学生感悟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再引导他们寻找生活中“欲速则不达”的实例,让学生把寓言 所蕴涵的道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他们感受到在生活中“欲速则不达”这样的毛病,很多人都会犯到,它或多或少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让学生在遇到急事能保持冷静,急中生智,找到正确的方法。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