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康生活的标准是什么小康涵义类似于国际上通用的生活质量的涵义,一般包含三层意思,即物质生活状况,主要内容为食品、衣着、住房、交通等物质条件;生活环境状况,主要指空气是否清新、交通是否拥挤以及水质和绿化状况;社会环境状况,主要内容是社会秩序与安全感、社会道德风尚等状况;第二是确定小康标准临界值和指标权重。第三是计算小康进程,国家统计局采用了区间距离实现程度的方法测算。 一、 16 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 (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500 元(按 1980 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 元相当于 900 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2400 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 1200 元;(
2、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 12 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 15 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日摄量 75 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 8 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 85%;(9)恩格尔系数 50%;(10)成人识字率 85%;(11)人均预期寿命 70 岁;(12)婴儿死亡率 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 11%;(14)电视机普及率 100%;(15)森林覆盖率 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 100%。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个基本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从十个方面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
3、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3000 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2000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 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 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 3000 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 万元(2000 年不变价,下同)。过去 20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 3 倍。预计今后 20 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 20 年的增长势头,到 2020 年达到 18840 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8000 元。过去
4、 20 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 3.5 倍,其中近 10 年增长 1.6 倍,到 2000 年为 2253 元。可以预计,今后 20 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 3.2 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 7210 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 40。近 10 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 15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2000 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 46。预计到 2010 年下降到40,2020 年前后下降到 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30 平方米。近 10 年每人年均增
5、加 0.5 平方米,2000 年达到 19 平方米。预计 2020 年可以超过 30 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 50。我国近 10 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 1个百分点,2000 年为 36.2。今后 20 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 1 个百分点,到 2020 年达到 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 20。到 2000 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 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 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 2020 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 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 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
6、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 2005 年可以达到 15,到 2020 年有可能超过 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 2.8 人。到 2000 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 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 2020 年预计每千人超过 3 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 95以上。2001 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 71.6,预计到 2010 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 95。 根据这一指标,有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与现实情况进行了比较,目前差距较大的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普及率(7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大学入学率(45.0%)和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7%),而其他一些指标差距都不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