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情系生态建设 汗水浇铸绿色上盐湾镇党委书记刘海江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刘海江,男,生于 1964 年 5 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7 年毕业于榆林林校,先后在榆阳区余兴庄乡、鱼河镇担任秘书、副镇长,2000 年 3 月任上盐湾镇镇长,2002 年 9 月至今任上盐湾镇党委书记。1999 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镇党委一班人以此为契机,周密部署,统筹安排,从宣传动员、组织落实,各个环节精心策划,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整体推进。五年来,全镇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 31868 亩,其中耕地还林还草 28502 亩,宜林荒山造林种草 3366 亩。特别是 2003 年一年完成退耕还林任务 104
2、33 亩。通过几年的退耕还林,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调整了传统的种植结构,形成新的产业,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1999 年的 780 元提高到 2003 年的 1252元。全镇先后八次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表彰奖励。1999 年获得 210 国道绿色长廊建设工程二等奖;2000 年获得退耕还林还草先进集体奖,2001 年被评为生态环境建设林业项目先进集体、退耕还林还草第一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管理管护现场考评第一名,2003 年一举夺得林业“秀美杯” 。这些成绩的获得,既是上级领导对上盐湾镇植树造林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全镇人民民心所向,艰苦奋斗的回报,更是2党委一班人英明决策、求
3、真务实的体现,同时也与镇党委书记刘海江同志艰辛努力是分不开的。几年来,他带领党委一班人,大规模实施了退耕还林工作,走出了生态和经济“ 双赢” 的路子。一、 把退耕还林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2000 年 2 月,刘海江同志由鱼河镇调到上盐湾镇任镇长,当时正是农村十年九旱,农民广种薄收,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群众收入增加相对缓慢的困难时期,也是镇党委领导思考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状况的关键时期。他作为一镇之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走遍了全镇 32 个行政村,在掌握村情、民情、社情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抓住西部大开发生态要先行的历史机遇,把退耕还林和调整
4、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劳务输出,从而推动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思路,受到了党委的一致赞同,并责成由他负责实施开展此项工作。此后,他又规划出全镇由北向南,从线到面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并全面付诸实施。他为了统一乡村干部的思想认识,抓住十年九旱和农产品价格偏低的现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党员干部明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是继土地责任制以来的又一次土地革命,对于山大沟深,靠天吃饭的山区来说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彻底改变3这种状况。他要求党员干部要站在发展的高度,向群众做好宣传,落实好退耕还林工作,从而激发群众的退耕热情,为全镇的退耕还林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2000
5、年,正是全镇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的关键年。按照由线带面的工作方针,他确定了赵畔至桑林洼途径陈崖窑、党山、高焉的生态线,把任务指标逐村量化,明确分工,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检查,严明奖罚。而时任镇长的刘海江同志既对全镇退耕还林工程负总责,又要亲自抓好生态线建设。 他跑遍了生态线退耕还林地的每一个山头,用他辛勤的汗水,铸就了绿色的丰碑。二、 把退耕还林和发展畜牧业结合起来,实现单户生产向产业化转变他针对退耕还林“8 年内怎么干,8 年后怎么办” 的问题,提出要让农村山区有长远的发展,还必须发展畜牧业。于是在2002 年 4 月的镇十五届人代会上,他提出封山绿化,舍饲养畜,全面加快小康建设步伐的决议,
6、大力推行舍饲养畜,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引导群众发展畜牧业。退耕还林后,既能解决林牧矛盾,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全镇的退耕还林热潮再次被激发起来,2002 年,以郭山至伙梁城的退耕还林生态线全面铺开,全年完成了退耕还林 8447 亩。2003 年,又开辟了寨洼至周焉、姬家坡至高家湾两条生态线,全年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退耕 10433 亩,创建了全镇植树造林工作以来的杰作和典范,4并一举夺得区林业“秀美杯” 。“三分造林,七分管护” 。刘海江同志时 常强调,我们不光是要造林,更重要的是要护林,否则就失去造林的意义。全镇不管是经济林、生态林,在一年四季,他都亲自带领检查组,对各村的幼林成活、生长状况进
7、行督查评比,从春季的修剪、追肥,夏季的锄草、浇水,冬季的防冻、防兔都进行了严格检查,并在督查评比中进行严格考核,哪个村哪个环节有问题,就责令驻村干部、村干部迅速组织劳力弥补,并在会上点名批评,对个别林木成活率不高,管护不力的村,则停止粮款兑现,不留情面。并严格要求每个村,每位干部都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按要求、按步骤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确保全镇退耕还林顺利实施。三、把退耕还林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为了鼓励各个村把退耕还林工作做强、做大,镇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办法,哪里退耕还林工作搞得好,哪里就有项目安排。短短的 5 年时间里,在镇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 23
8、万元,拓宽、改建、开辟、绿化了 4 条生态线,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他还积极争取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3 个,建成淤地坝 10 座,新修标准农田 800 亩。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每年不但能全面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下功夫。因此,在每一次造林运动中,他都要数次强调,5我们不干则已,要干就要成为一流,绝不搞虚张声势,劳民伤财那一套。他向技术干部和镇驻村干部下了死任务,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证质量,哪怕我们就是少造一点,也要高标准、严要求。他向村干部讲明,要想争任务、要项目,首先质量创一流,否则不予考虑。他给干部们每人买了一把卷尺,要求一条带一条带丈量,有一条带不合格,就要返工,
9、有一株树没栽好,就要重栽,否则不予验收。在他的严格要求下,上盐湾镇的植树造林工作年年有突破,年年有提高,并屡次受到奖励。2003 年,他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三个一百” 工程植树造林号召,亲自为镇机关落实造林地块、为各村、各单位联系造林苗木,带领全镇各机关干部在 210 国道沿线的姬家坡至孙山石坡上垒石造林,全镇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植树 43000 株,大大增强了全民的植树意识。刘海江同志毕业于榆林林校,似乎对林木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在上盐湾 5 年时间里,为 3 万亩的荒坡披上了绿装,不但美化了环境,改变了生活条件,而且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遏制了全镇的水土流失,受到了全镇人民的高度赞扬,在这些成绩里面,凝聚了他的智慧、辛劳和汗水,他不愧为党的优秀基层干部,人民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