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原重点( 仅供参考哦,亲)一、 事物的永恒发展1、 什么是发展?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区别:运动与变化:外延相同,内涵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一切变化和过程的共性方面即动态的过程,后者侧重于一切变化和过程的个性方面即新因素、新情况的出现。运动变化与发展:运动变化未揭示事物的总方向、趋势,而发展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前进上升的总方向、趋势。 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哲学范畴,是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毛爷爷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
2、旧事物的灭亡。2、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的内部,它在未分化为一个独立的事物以前存在于旧事物之中。 第二,新事物比旧事物有更多的优越性和更大的生命力。3、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4、 发展的方法论:要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要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学静止不变的观点要树立长远的观点5、 科学发展观:(1)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发展。(2) 意义:面对全球化的负面影响,针对我国发展的
3、瓶颈而提出。西方评价:如果中国能够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比四大发明的意义还重大。 6、 量变和质变:(1) 含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连续性的中断。(2) 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3) 方法论:反对激变论,反对庸俗进化论。二、 矛盾(为什么黑格尔说有矛盾的事物才是真实的?)(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及其相
4、互关系。 矛盾的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又称统一属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为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表现之一,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表现之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又称对立属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表现之一,相互差异;表现之二,相互排斥;表现之三,相互否定)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同
5、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相互联结: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方法论: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A、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前提;B、矛盾双方的互相利用、互相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C、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A、矛盾双方的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B、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
6、相互关系 含义和方法论:(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方法论:不能逃避矛盾,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特殊性的表现:A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性质的矛盾 C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就每一矛盾内部对
7、立双方而言,又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 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三、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辩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
8、理性认识(3)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避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经验论”,教条主义“ 唯理论”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条件: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五、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1、 概念 1)社会存在: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
9、意识形式。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为什么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所以,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3、方法论意义: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
10、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产力中还包括科学技术。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
11、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表现,是第一生产力。七、 人民群众(英雄史观为什么是错误的?)*注意对比 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人民群众等等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八、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2、欧债危机 危机的原因: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原因具体说来: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买卖,赊购赊销的方式。2、生产相对过剩,供大于求。3、结构过剩。 表现:1、商品积压。2、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金融机构倒闭。3、工人下岗。4、通货膨胀。 措施:1、警惕金融衍生品并监管。2、拉动消费(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加强社会保障制度)。3、宏观调控。4、废除私有制。九、 帝国主义的实质(特征) 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控制石油、煤炭、铁矿石等;控制粮食,ABCD 四大粮商;控制货币,美国政府发债,中东地区购买,中国,日本等,美国人民也购买;美联储发货币)。 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Ps:祝大伙儿都能考出好成绩!整理人:11 信管 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