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化产业内涵,着力打造邮政传媒业.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237998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挖掘文化产业内涵,着力打造邮政传媒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挖掘文化产业内涵,着力打造邮政传媒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挖掘文化产业内涵,着力打造邮政传媒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挖掘文化产业内涵,着力打造邮政传媒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挖掘文化产业内涵,着力打造邮政传媒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挖掘文化产业内涵,着力打造邮政传媒业营销策划方案参考资料背景介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和国内积极向好势头的稳步增强,我省经济发展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是,危机潜在风险的根源并未真正得到解决,未来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

2、性和不稳定性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既要注重当前经济增长的短期目标,又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全力推进转型发展, 积极发展全省 文化产业。(一)文化产业及其发展从广义上来讲,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 义上是指语言、文学、 艺术及意识 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目前,我国将文化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 这些活动相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是 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根据各类文化活动的特征和同质性,将全部文化产业活动划分为九大类别,

3、并进一步归纳为三个层次:以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为主的“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和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四类;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为主的“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三类;以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为主的“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和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和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两类。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人们越来越感到,越在困难的时侯,越需要精神抚慰、文化浸润、思想和知识支撑,转变方式需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含量,扩大内需有利于培养文化市场、促进文化消费,许多国家更加重视文化的反周期调节功能,更加重视文化的投入和发展,积

4、极推 动文化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由传统产业向新兴战略产业转型。(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山西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多年来形成的产业单一重型化格局,造成了资源环境压力大、能源消耗高、科技落后“ 三块短板”,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矛盾更为凸显。文化产业是资源再生型产业,具有低投入、高效益的特点。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有效解决山西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能耗过高及科技落后等问题,是我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国际文化交流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来自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抢滩我国文化市场,

5、也给山西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而我们的文化产业对外交流基本是空白。总之,发展文化产业是转变山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三)山西文化产业发展与比较1、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随着文化强省建设步伐的加快,我省文化产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7 年,山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 160.75 亿元,占 GDP 比重由 2006 年的 2.65%提高至 2.80%。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54%,拉动 GDP 增长 0.76 个百分点。20042007 年,全省文化产业现价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24.5%,超

6、过了同期 GDP 的增长速度。2、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分析从文化资源方面来看,山西文化资源丰富。据最新文物普查表明,山西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30186 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 处,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 428 处;96 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01 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大梆子、民间歌舞、 锣鼓艺术等 96 个项目先后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批历史名人出自我省,等等。从文化人才方面来看,山西具有良好的基础。2007 年,山西艺术表演团体具有高级职称的占 4.97%,中级职 称的占 17.84%,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40 人,居全国之首。我省

7、话剧立秋被入选为国家精品剧目;京剧走西口获 2009 年国家十大精品剧目奖;电视剧喜耕田的故事获得第二十七届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中日韩三国电视剧奖;电影纪录片决战太原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纪录 片奖” ;向祖国汇报-庆祝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山西文化艺术精品献礼活动和大型山西说唱剧解放在京引起热烈反响。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等影视作品的影响下,兴起了“ 山西民居文化游”热。从资金方面来看,山西资金积累充裕。2008 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高达 12767 亿元,全省 GDP 占全国比重为 2.30%,存款比重占 2.76%;我省 GDP 占中部比重 为 10

8、.98%,存款占到 18.28%。特别是我省民间资本比较雄厚, 2008 年我省居民人均储蓄存款高达 20664元,多年来在中部地区位居第一,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4286 元,加之,在煤炭资源整合和产业转移过程中,大量民间资本亟待寻找新的出路,这为我省文化产业振兴提供了资金之源。从政策方面来看,出台了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纲要对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框架作了整体规划,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尤其是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采用 “工程化布局、 项目化操作 ”的办法,把“实施六大工程” (大遗 址保护和博物 馆 建设工程、出版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工程、面向旅游

9、市场的文艺精品生产工程、提升广播影视影响力工程、网络新媒体与内容产业建设工程、文化品牌打造工程)作为核心任务。对列为省重点建设的文化产业项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土地安排方面予以优先解决, 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3、文化产业发展比较一是与丰富的文化资源相比,山西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够大。山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宋辽以前的地面建筑占全国总量的 72%,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 271 处,雄居全国第一。但在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上还不够大。2007 年,山西文化产业增加值为 160 亿元,仅是广东省的8.3%,不到北京、上海、江 苏 的三分之一,基本上与湖南、河南的三分之一相当;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10、全省 GDP 比重 为 2.8%,仅为广东省的45%。低于上海、北京、湖南、河南等省市。2008 年,山西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仅为 93.93 万人次,在全国居第 19 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 3亿美元,在全国居第 21 位,这两项指标在中部六省均居第 5 位。2007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批 510 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西有 40 个,占全国的 7.8%,其中传统手工技艺 10 个,民俗 8 个,民间美术 6 个。但山西景区经营还停留在“门票经济” 层次上,旅游商品、文化 娱乐等市场发育不够健全,全国百强旅行社中我省为零。二是与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相比,山西文艺演出比较滞后。2004年2007 年,山西

11、文化艺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仅为 3.7%,远低于全省文化产业 24.5%的平均增 长速度。演出 场次由 2000 年的 34 千场减至 2007 年的 29 千场,2000 年以来国内演出观众人数减少了1/3。2007 年 艺术表演团体从 业人员为 9141 个,演出收入为 7370 万元,人均仅为 8063 元,与全省工业人均创造 46 万元产值形成强烈反差。艺术表演 团体 2007 年经营收入比 2000 年减少 1/3,财政对艺术表演团体的拨款提高了 3 倍,演出市场萎缩,国家负担加重。多年来演出类别 85%以上为地方戏 曲,品种单一, 90%以上面向农村,城市演出市场反而萧条。三是与

12、文化产业作用要求相比,山西文化产业投入不够足。2007年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文化产业投资 43.5 亿元,仅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1.6%,远低于山西文化 产业增加值 占 GDP2.8%的比重。与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湖南省相比,也有一定差距,2006年湖南文化产业投资 96.6 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 3%,无论是绝对额还是相对数都高于山西 1 倍左右。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人均 GDP 实现 3000 美元后,将进入一个文化消费的高涨期。2009 年,山西省人均 GDP 已经超过3000 美元,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文化市场需求空间仍然很大。如何充分发挥资源

13、优势和市场优势,使之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下决心把文化产业作为山西的战略产业做大做强(四)2010 年山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 年山西省文化工作将以实现文化转型为主线,以实现文化跨越发展为目标,实施“ 五大战略”全力推进“ 五大转变” 。以大规模引领,大项目支撑,大区域联动,大作品展示,大动作推进实施“五大 战略” ,推进文化发展理念转变、推进文化体制机制转变、推进文化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变、推进文化发展优势转变“五大转变 ”。大规模引领战略,制定山西省文化转型跨越发展规划引领战略开发;大项目支撑战略,重点推出“四线一片 ”

14、跨区域文化旅游重大 带动项目,做大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做强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建设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建设项目、核心文化园区改造项目、戏剧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大区域联动战略,积极推进晋中生态文化区、雁同生态文化区、晋南生态文化区、上党生态文化区等五大文化生态区联动发展;大作品展示战略,推进艺术创作工程,着力打造牛郎织女粉末春秋两台舞剧。打造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佛乐印象太行山3 台旅游演艺晚会。打造大红灯笼武则天汇通天下剑胆琴心4 台戏曲节目。打造荣河镇的男人们永远的母亲续范亭打金枝申纪兰5 部影视作品。大动作推进战略,开展与文化部的省部文化发展战略合作,与银行签订支持文化发展战略,与山西广播

15、电视台共建山西广电文体频道合作、平遥古城文化旅游开发国际化项目合作、晋中潇河区华夏文明主题公园合作共建等 6 个方面战略合作。搭建山西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文化企业投融资申报评审系统、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库等文化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培育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国际乡村音乐大奖赛暨乡村音乐旅游节等国家级大型会展品牌。(五)我省今年相关文化产业新闻1、全国八路军文化研讨会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召开为隆重纪念抗战胜利 65 周年之际,全国八路军文化研讨会于 8月 11 日至 12 日在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召开,研讨会的目的在于深入挖掘与探讨八路军文化的概念、内涵和精神实质

16、,弘扬与传承八路军文化,并 积极运用八路军文化研究成果,做大做强八路军文化产业, 进而为 革命老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胡励耘代表省委宣传部,对八路军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两点意见,一是对八路军文化进行研究和挖掘要和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形势结合起来,进行广泛宣传; 二是在八路军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要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民间广泛参与” 的良好格局。2、2010 年 5 月 9 日山西醋产业协会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宣告成立。至此,山西 500 多家醋企有了一个真真正正的“ 娘家”。 山西醋产业协会的成立时基于对整个山西醋产业提供产品设计、生产加工

17、、运输销售、技 术咨询、文化推广等各方面提供指导服务的机构 。“醋香也怕巷子深,创新、 营销 和宣传是山西醋业发展的短板。这也是为什么酿醋行业协会更名为醋产业协会的原因。 ”3、2010 年 16 月,我省入境旅游人数、 创汇、国内旅游人数、收入、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均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16 月,全省入境旅游创汇累计达到 19390.09 万美元,同比增长了 20.09%,全省入境旅游累 计接待人数达到 542202 人次,同比增长了 23.00%。国内旅游接待累 计达到了 6105.33 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3.34%;国内旅游收入累计 达到了 488.90 亿 元人民币,同比增 长了17

18、.75%,旅游总收入达到了 502.22 亿元,同比增长了 17.80%。5、5 月 8 日,包括汾酒、红枣、山楂、核桃、 陈 醋在内的百余种山西名优特产品启程赴京,参加 5 月 28 日至 6 月 6 日在北京举办的“山西商品大集” 活动。 此次,山西省在北京 举办 主题为“转型山西、绿色精品” 的“山西商品大集 ”活动,其目的就是进一步发挥会展业在拉动内需、建设品牌、搞活流通、促进经济发展以及 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带动山西省品牌企业特别是中小特色企业开拓市场、扩大消费。6、大同 9 月将举办中国民间艺术节。中国民间艺术节是我国民间文艺界规模最大、 规格最高的国家级文化盛事,已在全国各地举

19、办过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主体活动包括开幕式、集中巡演等内容。活动期间,来自全国 20 个省、区的多个民族艺术团队和我省 11 个市的特色表演团体将汇集大同,并于 23 日进行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 的颁奖晚会。文化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作为山西新兴战略产业,正处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以切 实有效的手段来引导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必将为全省经济的转型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各省邮政服务文化产业举措(一)河南邮政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方寸间包容天下大气,雅致中展现精巧瑰丽。今年 4 月,中国2009 世界集邮展览在洛阳开幕,一系列承载本土文化题材的邮票展现于世人面前,既让全国乃至全

20、世界了解了河南的发展与业绩,又让我们看到了这片古老土地的厚重与深沉。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市场、服 务、创新、管理等经营观念的转变,省集邮公司实现了业务的成功转型,突破了以邮票为主要载体的传统集邮品范围,10 年来累计实现业务收入 27.3 亿元。在全国首创研发了“中秋节邮 品” 和“春节邮品”,项目年收入均在 6000 万元以上。结合邮票特性,河南集邮还创新研发了一系列以新中国经典珍邮为核心价值的“纯邮味 ”邮品,囊括了改革开放 30 年的邮票的辉煌三十年邮票珍藏,其中新中国小本邮票珍藏荣获“全国 20072008 年度最佳邮品评选”优胜奖 ,首轮生肖邮票册荣获拥有印刷界奥斯卡美誉的“美国印刷

21、大奖” 。自 1999 年以来,我省已有 14 个省辖市先后一次或多次举办了规模空前的邮票首发式,邮政文化的繁荣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弘扬传统文化、 显示建设成就、激发产业效应增光添彩。与此同时,河南省集邮公司主动将集邮业务融入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河南集邮已经为全省 18 个省辖市和 103 个县开发了具有本地特色的集邮文化礼品,“根在中原” 、“千姿牡丹”、“紫气东来” 、“殷商国宝”、“ 美玉天成”、 “黄河明珠” 、“东京梦华”、“茶都信阳”等系列 邮品的开发在宣传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也为河南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重建诗城好卖书重庆古称“巴国 ”,数千年来形成的

22、巴渝文化在中国的民族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拥有长江三峡丰富的文化资源。专家们认为:重庆的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应发挥“巴渝文化 ”和“ 三峡文化”的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正因如此,重庆邮政部门提出了“以文化的繁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邮政经济发展,把三峡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邮政文化产品经营优势”的思路。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邮政部门的意图,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大力扶持的重点。据相关统计显示,重庆的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按照重庆市长江三峡文化长廊建设纲要,重庆将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政策,出台文化产业保护性政策,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保证文化产业开发、经营、管理更加规范有

23、序,并将在各区(县、市)建设文化设施,发展九大文化产业,培育支柱产业,逐步形成新兴的文化产业群。有道是:机会稍纵即逝。奉节局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决策的力量,加快在新县城修建个 邮政书报亭,欲将各书报亭建成邮政现代书城连锁店。同时,奉 节局将整合资源在有条件的农村支局所开辟营业场地,兴建个邮政现代书城连锁点。在此之前,重庆邮政与重庆现代书城已达成协议在全市各区(县、市)建立邮政现代书城连锁网点。今年年初,借重庆现代书城开业之际,邮发报刊进入重庆现代书城,重庆邮政与重庆现代书城连锁经营正式启动。(三)厦门安溪局推出“中秋博饼文化”2004 年中秋期间,安溪局改变传统的商业运营模式,积极借鉴厦门中秋“博 饼文化” 习惯 ,灵活运用“ 依托政储,借月生辉” ,适时推出了独具茶乡特色的“ 中秋搏饼文化” 营销策略,打响“邮政中秋文化”品牌,精心策划了为期半个月的“ 茶乡情.思 乡月” 连环活动:为淡化市场运作气息,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及时将活动方案报送到县下放主管领导,宣 传“ 茶乡情.思乡月” 暨外来员工中秋搏饼联欢晚会的举办,不 仅有利于茶都“ 中秋文化” 的传播,同时也可借活动关心、慰籍为 安溪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外来人员,让他们度过一个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